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9231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 病的降脂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的发展己充分认识到对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因此,积 极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千预和预防性治疗,是防治该疾 病的重要措施。近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高脂血症、高血黏度有助于红细胞 和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也引起动脉血管硬化(AS),而AS是缺血性心、脑血 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故防止AS的形成、发生及促使AS的消退是防治心脑血管病, 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根本性措施。血液黏度在低切状态下主要由红细胞聚集性 所决定,在高切状态下,主要由红细胞的变形性决定。高脂血症可引起血液流变 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膜微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微循环障碍、 血液粘度增加、血栓形成增加,还可使血小板活化增强,有利于血小板的聚集。 血脂升高还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以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出现 障碍时,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出现促凝和抗凝机制的不平衡而有利于血栓形 成的状态,即血栓前状态(Prethrombticstatis)。这些研究表明血浆中Tc、TG 、 LDL及血黏度增高增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综合Tc及HDL-C这两个指 标计算AI,监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对估测发生AS危险性也有 很大价值。降低血脂,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防止血小板聚集,进而降低血液黏 度,对预防AS和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的降血脂西药品种较多,改善血 粘度的常用药物仍以小剂量阿司匹林及中药银杏叶制剂为主然而己有的此类药 物大多数存在多种副作用如胃黏膜损害、急性胃出血、皮疹、肝肾功能损伤等 等。而且,目前尚未有一种药物能做到在降脂的同时能降低血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无毒副作用,降脂的同时能 降低血黏度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包括辅料糊精,按重量百分比还含有组分黄芪50%
65%;川芎20% 30%;地龙10% 20%。
一种益气降粘颗粒,所述的按重量百分比含有组分黄芪57%;川芎28%;地
龙15%。
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将黄芪、川芎和地龙三味药,
加水煎煮提取三次,第一次加IO倍量水,煎煮1 2小时,第二、三次加8倍量 水,煎煮0.5 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静置沉淀24 72小时,吸取上清液, 减压浓縮至比重为1.18的浸膏,加入适量糊精制成软材,过12目筛,干燥,整 粒,制成成品,分装,即得。
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制备方法,所述第一次加水煎煮的时间为1. 5小时。 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制备方法,所述第二、三次加水煎煮的时间为l小时。 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制备方法,所述静置沉淀的时间为48小时。 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制备方法,所述干燥的温度《8(TC。 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制备方法,所述整粒为上筛10目,下筛60目。 本发明中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疗虚健脾之功。黄芪的化学成分主 要有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等,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能 显著增加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全血比黏度和细胞变形指数。大量的临床及 病理研究证实,黄芪能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黏附,降低纤维蛋白原 及全血比黏度,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消除自由基,减少过氧化脂质,降低 心肌耗氧量,稳定细胞膜及超微结构,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役功能,提高左室射 血分数,縮小心室容积,改善左心室重构等。黄芪对血流变影响的有效成分为黄 芪总皂苷,为水溶性成分,支持水提取。黄芪中的黄芪多糖也有明显的降血脂作 用,它能增加脂蛋白脂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 的降解和胆固醇的逆转运,并通过上调肝细胞表面LDL受体表达加速胆固醇从循 环中消除,从而发挥有效降脂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其疗效与他汀类降脂药相似。黄芪对改善脂肪代谢作用的有效成分黄芪多糖和黄芪槲皮素,为水溶性成分,支 持水提取。
川芎性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瘀止痛之功效。临 床也具抗血栓形成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 的作用。所含有效成分主要为川芎嗪和阿魏酸等。川芎嗪对血小板体内外聚集均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全血高切比粘度下降,低切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 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对血液流变性具有良好 的改善作用。川芎嗪还可抑制缺氧缺糖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内皮素、一 氧化氮和前列环素;抑制缺氧缺糖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抑制 MDA生成,抗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细胞膜流动性,稳定细胞膜;降低凝血 过程中的凝血活酶、凝血酶的生成和活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微血栓的形 成,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上调内皮细胞Ca2+-ATP酶、NA+通道等基因的表 达,下调载脂蛋白C-III基因的表达,通过调节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水平,减轻 内皮细胞的损伤。阿魏酸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羟色胺血栓素(TXA2)样物 质的释放,选择性抑制TXA2合成酶活性,使前列环素(PGT2)/TXA2比率升高。阿 魏酸还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抑制血栓素的释放:一是选择性抑制血栓素合成酶, 二是与血栓素发生拮抗作用,三是通过抑制磷脂酶A2(PLA2)阻止花生四烯酸游 离,从而阻断TXA2的合成。阿魏酸抑制血小板聚集还与他能增加C2AMP水平和 抑制磷脂二脂酶的活性有关。此外,阿魏酸还有降血脂等作用。川芎嗪、川芎哚 和阿魏酸等,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钙拮抗、扩血管、降血脂、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预防微血栓的形成等多种作用。且均为水溶性成分,支持水提取。
地龙性寒味咸,具有熄风通络,清热镇静的作用,现代研究地龙有很好的抗 血栓形成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地龙含有蚯蚓素、溶解酶、顿激酶、蚓胶原酶、 蚯蚓解热碱、蚯蚓毒素、6-羟基嘌呤、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以及丙氨酸, 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其主要溶栓成分为溶解 酶、蚓激酶和躬l胶原酶。
地龙中含有的多种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血栓作 用。蚯蚓纤溶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并具有良好的体外溶栓抗凝作 用。临床上多用于及临床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而致的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及脑血管病的预防。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多家医院用蚓激酶胶囊治疗缺血 性脑卒中患者69例,有效率94.2%,显效率82.5%。
本发明以降脂同时有效降低血粘度为主要目标,选择服用方便,携带方便, 口感较好并保持了汤剂中的有效成分的颗粒剂新剂型,即保持了传统中医药的特 色又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是一种理想的中药新药。
药效学研究
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取60只大鼠复制急性血瘀模型,然后分为6组即模型对照组(等 容量)、阿司匹林对照组(10.8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相当于临床预防血栓用 量的3倍)、复方丹参片对照组(0.6g/kg,按体表面积计算相当于临床预防血 栓用量的3倍)、益气降粘胶囊小剂量(3.6g生药/kg,按体表面积计算相当于 临床人用量的1倍)、中剂量(10. 8g生药/kg,按体表面积计算相当于临床人 用量的3倍)、大剂量组(32.4g生药/kg,按体表面积计算相当于临床人用量 的9倍),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等容量),分别按照相应剂 量灌胃给药,给药体积lml/100g体重,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 蒸馏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7d。末次药后30min,复制急性血瘀模型。最后取 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结果益气降粘颗粒各剂量组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
(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P〈0. 05)。
结论益气降粘颗粒有较好的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
6、急性毒性试验
(1)通过口服给药,观察益气降粘颗粒小鼠的急性毒性的大小 方法将小鼠禁食(不禁水)8h后,每鼠灌胃上述益气降粘颗粒浸膏浓縮液 (最大浓度10g生药/ml) 0.4ml/10g体重(最大容积),给药1次,药后正常 饲养,连续观察14天。
观察指标用药前称体重一次,用药后观察小鼠的进食、饮水、大小便、毛 色、活动情况及精神状况等全身反应状况及死亡情况,并于药后第7天、第14 天各称体重一次。
结果益气降粘颗粒口服给药没有测得其LDs。,测得其最大给药量,小鼠口服最大给药量为400g生药/kg (按照公斤体重折算,相当于临床60kg成人日用 量40g的597倍;按照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的80倍。)。
结论益气降粘颗粒口服毒性低,临床应用较安全。益气降粘颗粒浸膏小鼠 口服最大给药量为400g/kg,按照公斤体重折算,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的597 倍;按照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的80倍。提示,益气降粘胶囊 口服毒性低,急性用药是安全的。
(2)通过口服给药,观察益气降粘颗粒大鼠的急性毒性的大小。 方法取体重180 220g大鼠IO只,雌雄兼用,禁食(不禁水)8h后,将 原浸膏浓縮至最大浓度为10g生药/ml (最大浓度),分别取大鼠各5只按照 2ml/100g体重、lml/100g体重分别进行灌胃,观察药后动物全身反应及死亡情 况。
结果大鼠连续观察7天,所观察的各项指标均正常,无死亡现象。因预实 验没有测出益气降粘颗粒的最小死亡量,故测其最大给药量。
益气降粘颗粒口服给药没有测得其LD5。,测得大鼠口服最大给药量为200g 生药/kg (按照公斤体重折算,相当于临床60kg成人日用量的333倍;按照体表
面积折算,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的55倍)。
结论益气降粘颗粒口服毒性低,临床应用较安全。益气降粘颗粒浸膏大鼠 口服最大给药量为200g /kg,按照公斤体重折算,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的333 倍;按照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的55倍,实验结果表明益气降
粘颗粒口服毒性低,临床应用较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
按重量百分比含有组分黄芪57%;川芎28%;地龙15%。称取以上三味药, 加水煎煮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三次加8倍量 水,煎煮1.0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静置沉淀48小时。吸取上清液,减压浓 縮至比重为1.18的浸膏,加入适量糊精制成软材,过12目筛,千燥温度《80 °C,整粒,上筛10目,下筛60目,制成,分装,即得。
7实施例2
按重量百分比含有组分黄芪50%;川芎30%;地龙20%。称取以上三味药, 加水煎煮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三次加8倍量水, 煎煮O. 5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静置沉淀24小时。吸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 比重为1.18的浸膏,加入适量糊精制成软材,过12目筛,干燥温度《80。C,整 粒,上筛10目,下筛60目,制成,分装,即得。
实施例3
按重量百分比含有组分黄芪65%;川芎23%;地龙12%。称取以上三味药, 加水煎煮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三次加8倍量水, 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静置沉淀72小时。吸取上清液,减压浓縮至比 重为1. 18的浸膏,加入适量糊精制成软材,过12目筛,干燥温度《80。C,整粒, 上筛10目,下筛60目,制成,分装,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包括辅料糊精,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含有组分黄芪50%~65%;川芎20%~30%;地龙10%~2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重量百分比 含有组分黄芪57%;川芎28%;地龙15%。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制备将黄芪、川芎和地龙三味药,加水煎煮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 2小时,第二、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0.5 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静 置沉淀24 72小时,吸取上清液,减压浓縮至比重为1.18的浸膏,加入适量糊 精制成软材,过12目筛,干燥,整粒,制成成品,分装,即得。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 加水煎煮的时间为1.5小时。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三次加水煎煮的时间为1小时。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沉 淀的时间为48小时。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的 温度《80。C。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粒为 上筛10目,下筛60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益气降粘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辅料糊精,按重量百分比还含有组分黄芪50%~65%;川芎20%~30%;地龙10%~20%。其制备步骤将黄芪、川芎和地龙三味药,加水煎煮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静置沉淀24~72小时,吸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比重为1.18的浸膏,加入适量糊精制成软材,过12目筛,干燥,整粒,制成成品,分装,即得。本发明无毒副作用,降脂的同时能降低血黏度。
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1537035SQ20091011671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5日
发明者潇 余, 张庆华, 张庆萍 申请人:安徽容源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