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盲道导航手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83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轮盲道导航手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盲人探路所用手杖,尤其指适应铺设有 盲道的现代城市而采用的双轮盲道导航手杖。
背景技术
从传统来看,盲人单独出行会用 一 根手杖来探路方式 为不停地摆动和敲打前方路面,靠手感和听觉来判断将要 踩上去的路面是否平整,是否有沟、坎、坑、洼等障碍。
编号2 0 0 6 2 0 0 3 6 0 2 0 5的实用新型提出设" 一 个万向轮"的 方式來探路,显然万向轮导向功能,只适用于普通平地。
上述方式在路面不太复杂、行人不太多时还行得通,然 而在路面复杂、行人拥挤的情况下则寸步难行。于是现代 城市为盲人在人行道上铺设了方便盲人行走的盲道。、
盲道由盲道地砖拼接而成。每块地砖尺寸如


图1所示, 中间竖向设有四棱三槽,每块紧密相连。如果赤脚或穿薄 底鞋可以明显靠脚底触觉感知棱槽的存在。但通常鞋底较 硬或较厚时则脚感极不灵敏,盲人出行仍感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盲人配备 一 根用于 在盲道上行走的双轮盲道导航手杖,让盲人不靠脚感而仅 靠手感來判别路况从而有利于顺利行走。
本实用新型解决这 一 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轻 质细杆制成可调节长短的手杖主体,杖前设两轮间距跨度 l匸好等于盲人地砖两槽间间距或者三槽间间距的 一 对平行 导轮,杖后设贴近于手形的手把。
因为地砖棱低槽浅,单轮对环境变化感知灵敏度较低, 设两轮的好处既能保证平稳的嵌行于地砖两槽之中,还能 大大提高感知灵敏度,稍有异常出现即刻便能感知。而且 两轮间距越大则灵敏度会越高。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盲人手持本双轮盲道导航手
杖在盲道上行走时完全可依靠手感实现快速判断盲道是否
通畅。稍遇沟、坎、杆、垒等意外,导轮均能立马将<言号
传至手上,盲人可停行判别障碍种类冷静处理,避免不测
事故发生。如若盲道畅通则可加快前行步伐。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 一 步说明
图1是常见的一种盲道地砖,外形尺寸30*30cm,棱宽3.5 c m ,牛曹宽4 . 0 c m , 两牛曹间足巨7 . 5 c m , 三丰曹间足巨1 5 c m
图2是双轮盲道导航手杖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 _手把; 2 —可调节杆;3 —弯头;4 一轴卡;
5 - -长轴;6 —双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选不锈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的管材制成可调节总长的空
心细杆(2 ),前端向下弯曲成(3 )形状,端部设~轴卡(4 ), 轴卡中穿入长轴(5 ),长轴两端装 一 双导轮(6 ),后端安 装贴近于手形的手把(1 )。
两导轮间的中心间距取7 . 5 c m或1 5 c m 。
使用方法手握手把1 ,面向前,将导轮6嵌于盲道地 砖之两槽中滚行,倘若前方遇阻则感知前方有障碍,若左 或右何方遇阻皆能灵敏感知,若导轮悬空则判知有洼坑, 且两轮间距越大感知灵敏度则越高。
权利要求1.用于为盲人以适应在铺设有现代盲道的城市而采用的双轮盲道导航手杖,其特征是采用轻质细杆制成可调节长短的手杖主体,杖前设轮间距跨度正好等于盲人地砖两槽间间距或者三槽间间距的一对平行导轮(6),杖后设贴近于手形的手把。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在铺设有盲道的城市而采用的为盲人引路所用的双轮盲道导航手杖,杖前设有轮间距跨度正好等于盲人地砖两槽间间距或者三槽间间距的一对平行导轮(6),盲人手持本手杖在盲道上行走时双导轮正好嵌于盲道地砖之两槽中滚行,盲人完全可依靠手感快速判断盲道是否通畅,稍遇沟、坎、杆、垒等意外,导轮立马将信号传至手上,避免不测事故发生,若盲道畅通则可加快前行步伐。
文档编号A61H3/00GK201356767SQ200920079339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日
发明者沈昌生 申请人:沈昌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