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7432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腮腺炎,俗称“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中以流行性腮腺 炎最为常见。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早期患者和隐 性患者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染,尤其是青少年容易感染,多数是在一夜之间腮部肿大, 伴有疼痛难忍,不思饮食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脓肿,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通常治疗 腮腺炎的方法是用青霉素针剂、氢化可的松针剂输液治疗,这种疗法疗效慢,效果差,给患 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了提高疗效,近年有用板蓝根冲剂、病毒灵片、红霉素片、螺旋霉素 片口服液治疗,但是也存在见效慢,效果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配制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流行性 腮腺炎的中药。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蒲公英10 20份、牛膝4 10份、连翘6 12份、甘草6 10份、山豆根6 12份、薄荷2 6份、天南星3 9份、佩兰6 10份、荆芥3 9份、败酱9 15份、天花 粉9 15份、茵陈蒿9 15份、灯笼草9 15份、大青叶9 15份、鬼针草10 20份、 千里光10 20份、一点红10 20份。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蒲公英15份、牛膝7份、连翘9份、甘草8份、山豆根9份、薄荷4份、天南星6份、 佩兰8份、荆芥6份、败酱12份、天花粉12份、茵陈蒿12份、灯笼草12份、大青叶12份、鬼 针草15份、千里光15份、一点红15份。本发明所述中药为散剂或丸剂。将各种原料清洗干净后,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 原料风干,制成散剂或丸剂,定量服用。各原料的药用性能如下所示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瘰疬,疔毒疮肿,目赤 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炎,肠炎,痢疾,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烧烫 伤;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血(火)下行,利尿通淋。主治腰膝酸痛,下肢 痿软,血滞经闭,通经,产后血瘀腹痛,癥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 喉肿痛;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风热感冒,湿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 瘤,喉痹;
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倦怠试烧,腹痛便溏,四 肢挛急疼痛,心悸,脏躁,肺痿咳嗽;生用治咽喉肿痛,痈疮肿毒,小儿胎毒,及药物、事物中山豆根泻火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齿龈肿痛,肺热咳嗽,烦渴,黄疸,热 结便秘,热肿秃疮,痔疮癣疥,虫毒咬伤;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主治风热表征,头痛目赤,咽喉 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胁痛;天南星祛风止痉,化痰散结。主治中风痰壅,口眼埚斜,半身不遂,手足麻痹,风痰 眩晕,癫痫,惊风,破伤风,咳嗽痰多,痈肿,瘰疬,跌扑损伤,毒蛇咬伤;佩兰解暑化湿,醒脾和中。主治暑湿或湿温初起,发热头重,胸闷腹胀,脘痞不饥, 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渴;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风 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败酱清热解毒,破瘀排脓。主治肠痈,肺痈,痢疾,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热毒痈 肿;天花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脓。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 肿毒;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灯笼草清热解毒,消炎利水。主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急性肾盂肾炎,睾 丸炎,疱疹,疖疮,疝气痛;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 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鬼针草清热解毒,祛风,活血。主治咽喉肿痛,泄湾,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 蛇虫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烫火伤,金疮出血;千里光清热解毒,退翳杀虫。主治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 炎,急性肠炎,军力,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急性尿路感染,目赤肿痛翳障,臃肿疖毒,丹毒,湿 疹,干湿癣疮,滴虫性阴道炎,烧烫伤;一点红补气养血,散瘀止血。主治病后虚弱,吐血,咯血,衄血,崩漏,血虚经闭,带 下,跌打损伤。配方中,蒲公英连翘、薄荷、天南星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凉血止痛;加配 牛膝、山豆根、荆芥、大青叶,作用在于活血通经、祛风解表、凉血消斑;再配败酱、鬼针草、千 里光,主要用于破瘀排脓、祛风活血、退翳杀虫;又配佩兰、茵陈蒿、灯笼草、一点红,用于解 暑化湿、醒脾和中、宽胸散结;最后加用甘草用于清热解毒,缓解止痛,调和诸药,缓解药物 的毒性和烈性。典型病例(1)刘某,男,10岁,就诊时两面颊红肿疼痛已两天,并伴有周身疲倦、发烧、麻冷、 口渴症状,曾用青霉素、土霉素治疗,热度始终不退,舌红欠润,上有黄白苔,两腮肿胀,神志 不清,诊断为痄腮,经服用本发明的药物,次日烧热已退,可张口吃饭,精神恢复,连续服用 本发明药物三天,两腮肿全消,疼痛完全消失。
(2)王某,女,7岁,发病前咳嗽,两腮肿大,原发左侧,相继发于右侧,服用本发明 的药物1天后,两腮消肿,右腮肿胀稍有部分未消,连续服用3天,主要症状完全消失,再服 用2天巩固,痊愈。(3)杨某,男,5岁,腮部肿大,视人身体转动,脖子不能转动,不思饮食。服用本发 明的药物后,第二天即消肿止痛,脖子可自由转动,连续服用3天即痊愈。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 轻病状。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取蒲公英10g、牛膝4g、连翘6g、甘草6g、山豆根6g、薄荷2g、天南星3g、佩兰6g、 荆芥3g、败酱9g、天花粉9g、茵陈蒿9g、灯笼草9g、大青叶9g、鬼针草10g、千里光10g、一点 红10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散剂或丸剂后定量服用。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饭后服用。实施例2 取蒲公英20g、牛膝10g、连翘12g、甘草10g、山豆根12g、薄荷6g、天南星9g、佩兰 log、荆芥9g、败酱15g、天花粉15g、茵陈蒿15g、灯笼草15g、大青叶15g、鬼针草20g、千里光 20g、一点红20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散剂或丸剂 后定量服用。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饭后服用。实施例3 取蒲公英15g、牛膝7g、连翘9g、甘草Sg、山豆根9g、薄荷4g、天南星6g、佩兰Sg、荆 芥6g、败酱12g、天花粉12g、茵陈蒿12g、灯笼草12g、大青叶12g、鬼针草15g、千里光15g、 一点红15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散剂或丸剂后定 量服用。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饭后服用。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蒲公英10~20份、牛膝4~10份、连翘6~12份、甘草6~10份、山豆根6~12份、薄荷2~6份、天南星3~9份、佩兰6~10份、荆芥3~9份、败酱9~15份、天花粉9~15份、茵陈蒿9~15份、灯笼草9~15份、大青叶9~15份、鬼针草10~20份、千里光10~20份、一点红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 原料组成蒲公英15份、牛膝7份、连翘9份、甘草8份、山豆根9份、薄荷4份、天南星6份、佩兰 8份、荆芥6份、败酱12份、天花粉12份、茵陈蒿12份、灯笼草12份、大青叶12份、鬼针草 15份、千里光15份、一点红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散剂或 丸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该中药以蒲公英、牛膝、连翘、甘草、山豆根、薄荷、天南星、佩兰、荆芥、败酱、天花粉、茵陈蒿、灯笼草、大青叶、鬼针草、千里光、一点红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文档编号A61K36/8884GK101953958SQ201010265629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0日
发明者姜巧芝 申请人:姜巧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