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55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汤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汤剂。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将风团和搔痒每天出现,持续 至少6周者称慢性荨麻疹,曾有报道世界范围内约有15-25%的人有荨麻疹病史,虽然其不 威胁生命,但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及对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不亚于心脏疾患,目前此病的 治疗,除了限制某些饮食的种类如酒、海鲜及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外,一般采用西药如抗组胺 药物、激素治疗,但疗效不理想,且易复发,对肝肾均有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治疗 慢性荨麻疹疗效高、毒副作用低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汤剂。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汤剂,采用 蝉衣、僵蚕、生地、首乌、当归、苍耳子、白藓皮、地肤子、荆芥、防风、赤芍、薄荷原料用水浸 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其技术特征是,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蝉衣4 6、僵蚕10 13、生地8 11、首乌7 11、当归8 10、苍耳子6 8、白藓皮4 7、地肤子4 7、荆 芥8 11、防风7 10、赤芍6 9、薄荷3 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高、毒副作用低。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 采用蝉衣、僵蚕、生地、首乌、当归、苍耳子、白藓皮、地肤子、荆芥、防风、赤芍、薄荷 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付为蝉衣4、僵蚕12、生地10、首乌10、当归10、苍 耳子8、白藓皮7、地肤子7、荆芥10、防风9、赤芍8、薄荷5。取上述12种原料总重量为181 克,在室温下将19种中草药加水至800 1000ml,浸泡3 5分钟,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 熬90 10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200ml,药渣再加水250 300ml,煎熬30 40分钟,去 渣得滤液100ml,共得300ml左右药汁,即制得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汤剂。装入无菌玻璃 瓶内,密封瓶盖备用,每日1剂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口服150ml左右,服用后临床症状体征 消失,再巩固疗效服用1周。本发明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诱发,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 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宣散在表之风邪,薄 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以上四味约表散作用强,僵蚕祛风散 结,协助上述四味药以透达表热之邪,生地凉血和血,苍耳子、白藓皮、地肤子清热除湿, 祛风止痒,当归、首乌能养血和血,首乌与荆芥、防风配伍还可增强免疫功能,主要增强网状
3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细胞免疫,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消斑之功效。本发明提供的组方能 清除体内的燥热,将体内的毒素透发出来,治愈后复发的概率很小。12味中草药巧妙组合, 药物相互协调作用,共奏治疗慢性荨麻疹症之特效。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加工 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汤剂,采用蝉衣、僵蚕、生地、首乌、当归、苍耳子、白藓皮、地肤子、荆芥、防风、赤芍、薄荷原料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其技术特征是,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蝉衣4~6、僵蚕10~13、生地8~11、首乌7~11、当归8~10、苍耳子6~8、白藓皮4~7、地肤子4~7、荆芥8~11、防风7~10、赤芍6~9、薄荷3~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汤剂,采用蝉衣、僵蚕、生地、首乌、当归、苍耳子、白藓皮、地肤子、荆芥、防风、赤芍、薄荷原料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其技术特征是,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蝉衣4~6、僵蚕10~13、生地8~11、首乌7~11、当归8~10、苍耳子6~8、白藓皮4~7、地肤子4~7、荆芥8~11、防风7~10、赤芍6~9、薄荷3~5。本发明成本低、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高、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804GK101961415SQ20101029082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0日
发明者侯洪领, 刘国芬, 刘雪强 申请人:侯洪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