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82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所述复方制剂中中药组分的重量份如下:当归10~30份、赤芍5~20份、白芍5~15份、首乌10~20份、麻黄5~15份、防风5~15份、刺蒺藜10~20份、浮萍5~15份、五味子3~10份、黄芪10~30份、桂枝5~15份、金银花5~10份、荆芥5~20份、紫金皮10~20;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与上述中药组分的重量比为0.1~0.5∶100~200。本发明涉及的治疗荨麻疹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合理,按照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针对荨麻疹患者的脾湿,而选用多种中药与西药进行配方。
【专利说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0002]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从西药的角度讲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从中医方面讲患者是以脾湿为主,可因过食生冷,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多生痰,痰湿过盛,克阻肌肤,腠理失调,复受内外因素刺激所致。本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季节,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本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引起荨麻疹的常见原因有动物性蛋白、某些食物添加剂、药物、细菌、真菌、病毒、冷热光及寄生虫的感染等多种因素,动植物、精神紧张、内脏和全身性疾病与其他因素等也可引起该病。
[0003]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①食物:如鱼、虾、蟹、鸡蛋或牛奶等。②药物:青霉素、痢特灵、血清、疫苗等。③感染:扁桃体炎、病毒性肝炎、肠道寄生虫等。④动物及植物因素:如吸入动物的皮屑、羽毛或花粉等。⑤物理及化学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⑥内脏和全身疾病及情绪紧张均可诱发本病。
[0004]目前,临床上治疗荨麻疹常用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赛庚啶等;第二代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尽管抗组胺药疗效显著,应用方便而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停药易复发且有一定毒副作用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尤其是儿童患此病后,不利于长期服用抗组织胺药物。而中医药治疗荨麻疹强调整体观念,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对荨麻疹的病因和症状均有作用、既能控制症状又能达到长期治疗作用的药物。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可靠、对病因和症状均有作用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所述复方制剂中中药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08]当归10~30份、赤芍5~20份、白芍5~15份、首乌10~20份、麻黄5~15份、防风5~15份、刺蔡藜10~20份、浮萍5~15份、五味子3~10份、黄苗10~30份、桂枝5~15份、金银花5~10份、荆芥5~20份、紫金皮10~20 ;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与上述中药组分的重量比为0.1~0.5:100~200。
[0009]进一步地,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所述复方制剂中中药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10]当归20份、赤芍10份、白芍10份、首乌15份、麻黄10份、防风10份、刺蒺藜15份、浮萍10份、五味子5份、黄苗20份、桂枝10份、金银花8份、荆芥10份、紫金皮15 ;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与上述中药组分的重量比为0.1~0.2:100。
[0011]上述复方制剂为蜜丸或胶囊剂。[0012]本发明涉及的治疗荨麻疹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合理,按照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针对荨麻疹患者的脾湿,而选用多种中药与西药进行配方,其中,中药成分针对病因,而西药成分针对症状,起效迅速。
[0013]在中药组分中,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经闭通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调节免疫等功效,通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郁脾虚、血虚或阴虚血热等症。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降血脂,抗衰老的功效。
[0014]西药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为第三代抗组胺药,是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的单一光学异构体,具有作用起效快、效应强而持久和副作用少的优点,特别是无镇静、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0016]实施例1
[0017]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所述复方制剂中中药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18]当归20份、赤芍10份、白芍10份、首乌15份、麻黄10份、防风10份、刺蒺藜15份、浮萍10份、五味子5份、黄苗20份、桂枝10份、金银花8份、荆芥10份、紫金皮15 ;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与上述中药组分的重量比为0.1:100。
[0019]本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蜜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0020]取上述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粉碎至120目细粉,将过筛后的粉剂于100°C灭菌处理30分钟,按每100g粉剂加中蜜20g,加热至60°C与适量开水混匀,精炼3次后,制成每粒重约0.3g的蜜丸以及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粉,蜜丸50°C干燥。用法用量为:口服,一天三次,一次5粒,15天为一疗程。
[0021]实施例2
[0022]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所述复方制剂中中药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23]当归30份、赤芍20份、白芍15份、首乌20份、麻黄15份、防风15份、刺蒺藜20份、浮萍15份、五味子10份、黄芪30份、桂枝15份、金银花10份、荆芥20份、紫金皮20 ;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与上述中药组分的重量比为0.3:100。
[0024]实施例3
[0025]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所述复方制剂中中药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26]当归10份、赤芍50份、白芍5份、首乌10份、麻黄5份、防风5份、刺蒺藜10份、浮萍5份、五味子3份、黄苗10份、桂枝5份、金银花5份、荆芥5份、紫金皮10 ;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与上述中药组分的重量比为0.1:100~200。
[0027]选取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蜜丸(按实施例1所述配比),一天三次,一次5粒,治疗30天后,总有效率为87%。
[0028]典型病例1:刘先生,男性,22岁,反复周身瘙痒伴红色斑丘疹年,多在多在食鱼虾后发作,以前经过输液口服抗过敏药后症状消失,本次发作症状比以前更为严重,遂来就诊,予一日三次、一次5粒服用本发明的蜜丸15天后,瘙痒症状明显改善,风团数量减少,月艮用30天后无瘙痒症状,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
[0029]典型病例2:刘某:女、39岁、教师,面部水肿20余天,面颊部水肿在当地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经过体内、体外标准化检查为虫卵过敏,予一日三次、一次5粒服用本发明的蜜丸15天后,瘙痒症状明显 改善,风团数量减少,服用30天后临床症状消失,不再复发。
【权利要求】
1.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中中药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当归10~30份、赤芍5~20份、白芍5~15份、首乌10~20份、麻黄5~15份、防风5~15份、刺蔡藜10~20份、浮萍5~15份、五味子3~10份、黄苗10~30份、桂枝5~15份、金银花5~10份、荆芥5~20份、紫金皮10~20 ; 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与上述中药组分的重量比为0.1~0.5:100~20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中中药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当归20份、赤芍10份、白芍10份、首乌15份、麻黄10份、防风10份、刺蒺藜15份、浮萍10份、五味子5份、黄芪20份、桂枝10份、金银花8份、荆芥10份、紫金皮15 ; 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与上述中药组分的重量比为0.1~0.2:10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为蜜丸或胶囊剂。`
【文档编号】A61P37/08GK103566076SQ201310513760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发明者】易茹 申请人: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