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0628阅读:55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及其制作方法
一种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敷在人体受伤部位的中药药泥,尤其适用于急慢性肌肉、 骨、筋和关节损伤。
技术背景人体各种急慢性肌肉、骨、筋和关节损伤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西医一 般采用消炎镇痛等药物,或与其它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配合使用,但这种治疗副作用 大,适合急性病症。传统的药物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难以奏效。还有一些理疗方法, 但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常用的中药外治法,如使用黑药膏外贴,但很多黑药膏一方面由于含有草乌、 川乌、花椒、川椒大热大毒等中药,会导致皮肤过敏,另一方面要将中药制成膏,易于 涂布外用,故要先用植物油将中药炸成焦黄,再下丹成膏,其制作思想重在方便实用, 所以其中的中药成分也很容易遭到破坏,尤其是芳香类或蛋白质类药物。而且其制作过 程中要下丹,其材料为化工原料,如四氧化三铅,不环保。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及其制作方法,该药 泥直接敷于人体受伤部位,用于治疗系列急慢性肌肉、骨、筋和关节损伤病症。该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成分为散血丹、通城虎、过江龙、黑老虎、苍 白秤钩风、木瓜、狗骨、虎杖、金刚藤、骨碎补、菊叶三七、落地生根、无花果叶、桃 仁、西红花、血竭、接骨木、自然铜、杜仲、怀牛七、川断、川芎、白燕、全当归、威 灵仙、桂枝、乳香、没药。该药泥的制作方法如下步骤Al:将上述二十八种中药去除杂质,切碎后,按比例混合均勻;步骤A2:将混合均勻后的中药阴干或晒干;步骤A3 将干燥后的中药研磨成粉末;步骤A4:将中药粉末与酒装入容器中浸泡3个月,其中药粉末与酒的浸泡比例 为 2 3 ;步骤A5:使用时,将浸泡后的中药与酒混合均勻,用面粉调和成软硬适中的药 泥,外敷于受伤部位。其中的容器为玻璃或搪瓷容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避免使用大热大毒的药物,保护皮肤又达到治疗的目的;(2)制作方法简单,易操作,而且制作过程中原有的中药成分不被破坏或流失, 药泥不含铅及其它添加剂;(3)该药泥可同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肌肉,骨筋和关节损伤,包括部分开放性损伤,下肢静脉炎,慢性溃疡,带状痤疹皮肤损伤等;(4)制作的药泥易于包装和保存,保质期长。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说明其具体实施方式
。组方(罗氏伤药I号外用方)该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成分为散血丹,通城虎,过江龙,黑老虎,苍 白秤钩风,木瓜,狗骨,虎杖,金刚藤,骨碎补,菊叶三七,落地生根,无花果叶,桃 仁,西红花,血竭,接骨木,自然铜,杜仲,怀牛七,川断,川芎,白燕,全当归,威 灵仙,桂枝,乳香,没药,没有大热大毒的物质。由于人体具体部位损伤后,其组织会 坏死或淤血等,必产生无菌炎症,如不消炎拔毒,其修复损伤的时间就会延长,甚至永 不能回复原状,故该药泥重在消炎拔毒,且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慎用大热大毒,保 护皮肤。所述的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成分的简介及功用如下散血丹,别名狗骨头,属胡椒科,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凉。主要用于散瘀止血,胃出血,鼻衄等。通城虎,别名五虎通城、定心草或一点血,为马兜铃科,主要采用马兜铃的根 或全草。夏季采收,性味苦辛,有小毒。功效为祛风止痛,消肿解毒,主治心胃气痛, 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小儿惊风,毒蛇咬伤。过江龙,别名蒲地虎、地蜈蚣、地刷子、伸筋草、扁心草、等,为石松科植
物。多年生草本。性大温,味辛,功效为疏风胜湿,舒筋活络,利尿,散瘀。主治湿 痹麻木不仁,筋骨疼痛,淋病,跌打损伤。黑老虎别名过山风、风沙藤、钻地风、透地连珠等,全年均可采,其根的乙醇 提取物有镇痛和抗炎作用。主要功效为行气止痛;散瘀通络,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疝气痛寸。苍白秤钩风,别名穿墙风,为防己科植物,全年可采。性味微苦,寒。主要功 效为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用于治疗风湿骨痛,尿路感染,毒蛇咬伤。木瓜,别名贴梗海棠、铁脚梨、皱皮木瓜、宣木瓜,为蔷薇科植物,夏、秋二 季果实绿黄时采收,气味清香,性味微酸,温。主要功效为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 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狗骨,有健脾和络,活血生肌的功效,主治风湿痛,腰腿无力,四肢麻木,久 痢,疮瘘,冻疮。虎杖,别名大虫杖、苦杖、酸杖、斑杖、酸桶笋等,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性味苦而寒。主要成分根和根茎含蒽醌类化合物,主要功效有活血止痛,清热利湿, 解毒,化痰止咳,主治用于血滞经闭,风湿痹痛,跌打伤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烫伤,疮痈肿毒,肺热咳嗽,有降压、抗病原微生物、镇静、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 瘤、改善心血管功能和抗休克的作用。金刚藤,别名菝葜,为百合科植物,8 9月挖取,性味温,味微辛。主要功效 为祛风,活血,解毒。用于治疗治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瘰疬。
骨碎补,别名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等,为水龙骨科植物,全年均可采 挖,性味苦而温。主要功效为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 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菊叶三七,别名土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血当归、破血丹,为菊科土三七
属植物,秋冬挖根,性味甘、微苦,温。主要功效为散瘀止血,解毒消肿。用于治疗 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瘀血腹痛,大骨节病;外用治跌打损 伤,痈疖疮疡,蛇咬伤,外伤出血。落地生根,别名土三七、叶生根、番鬼牡丹、叶爆芽等,属景天科,主要功效 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乳痈;乳痈;乳 岩;丹毒;溃疡;烫伤;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无花果叶,属桑科,性味甘,微辛;性平,小毒。主要功效为解毒药;行气 药,清湿热;解疮毒;消肿止痛,用于治疗湿热泄泻;带下,痔疮;痈肿疼痛;瘰疬。桃仁,别名毛桃仁、扁桃仁、大桃仁,为蔷薇叶植物,含有苦杏仁甙、苦杏仁 酶和脂肪油等,性平,味苦、甘。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痰,润肠通便,用于治疗经闭、痛 经、症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西红花,别名番红花、藏红花等,为鸢尾科植物,西红花性平,味甘。归心、 肝经。主要成分胡萝卜素类化合物,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之功效。用于 经闭,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血竭,别名血竭花,为棕榈科植物,性味甘、咸,平。主要功效为祛瘀定痛, 止血生肌,用于治疗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气微,味淡。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软化。接骨木,异名木蒴藿、接骨草、续骨木、扦扦活等,为忍冬科植物,性味甘 苦,平。主要功效为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治疗风湿筋骨疼痛,腰痛,水肿, 风痒,瘾疹,产后血晕,跌打肿痛,骨折,创伤出血。自然铜,硫化物类矿物,主含二硫化铁,表面亮淡黄色,有金属光泽,性味 辛,平。主要功效为散瘀,接骨,止痛。用于治疗跌扑肿痛,筋骨折伤。杜仲,别名扯丝皮、思仲、丝棉皮、玉丝皮,为杜仲科植物,性味甘而温。主 要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 安;高血压。怀牛七,别名百倍、怀牛膝、鸡胶骨,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性味甘,苦, 酸,平。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泻火解毒, 用于治疗治痛经,癥瘕,产后腹痛,痿证,痹证,腰膝酸软,湿热下注的血淋,小便不 利,尿道涩痛,鼻衄,眩晕,痈肿。川断,又名续断,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辛,性微温。主要功效为补肝 肾,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止崩漏,用于治疗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扑创伤、损 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 伤。川芎,别名西芎、台芎、抚芎、京芎、贯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性味温, 辛。主要功效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腹痛,胸肋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白燕,别名官燕、白燕、灰腰金丝燕、爪哇金丝燕、单色金丝燕、南海金丝 燕,为雨燕目雨燕科,以燕窝入药。主要功效为养肺阴,化痰,止咳,用于治疗肺虚痨 嗽,咳喘,咯血,痿损潮热等症。全当归,又名当归、西当归、归头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对妇女的经、带、 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用于治疗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外科痈疽疮 疡,血虚肠燥便秘等。威灵仙,别名铁脚威灵仙、百条根、老虎须、铁扫帚,性味辛、咸,温。主要 功效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 哽咽喉。桂枝,为樟科植物,春、夏采收,性味辛、甘,温。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肌,温 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 痰饮,水肿,心悸,奔豚。乳香,为橄榄科植物,性味辛、苦,温。主要功效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 治痛经闭经,胃脘疼痛,风湿痹痛,跌打伤痛,痈肿疮疡。没药,别名末药、明没药,性味苦,辛,平。散血去瘀,主要功效为消肿定 痛,主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
上述中药药性温凉搭配,药性平和,药物功能重在消炎拔毒,祛腐生新或修复
损伤,兼有活血散淤,通络止痛,强筋健骨作用,外用对皮肤刺激小。所述的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制作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制作步骤Al:将上述二十八种中药去除杂质,切碎后,按比例混合均勻;步骤A2:将混合均勻后的中药阴干或晒干;步骤A3 将干燥后的中药研磨成粉末;步骤A4 将中药粉末与酒装入容器中浸泡3个月,其中药粉末与酒的浸泡比例 为 2 3 ;步骤A5:使用时,将浸泡后的中药与酒混合均勻,用面粉调和成软硬适中的药 泥,外敷于受伤部位。其中的步骤A2不能使用微波炉或烘箱烘干,因温度太高会破坏药性;步骤A3 可使用打粉机将干燥的中药打成幼粉;步骤A4中可使用米酒或高粱酒,酒的度数越高越 好,最好在50度以上,浸泡3个月后搅拌均勻备用,其中酒最好不超过上述比例,药粉 湿透后,酒浸过药面即可。该药泥的优选实施例的组分比例为散血丹lOOOg,通城虎900g,过江龙 IOOOg,黑老虎lOOOg,苍白秤钩风1000g,木瓜1200g,狗骨1500g,虎杖800g,金刚藤 IOOOg,骨碎补1200g,菊叶三七1500g,落地生根1000g,无花果叶1000g,桃仁1000g, 西红花500g,血竭500g,接骨木1000g,自然铜500g,杜仲1000g,怀牛七100g,川断 IlOOg,川芎900g,白燕900g,全当归1500g,威灵仙1300g,桂枝500g,乳香1200g, 没药1200g,其中的狗骨采用瓦焙方式制作。该药泥组分中的部分中药成分和无机盐溶于水,部分芳香类中药成分溶于酒 精,所以采用酒作为中药的载体,保持了中药的药效,同时酒精可发挥引药作用,散开毛孔,加快血液循环,帮助中药成分加速渗透到受伤部位。这种药泥易于包装,保质期长,由于其采用酒浸泡,可采用密封性好的惰性容 器存放,如玻璃或搪瓷容器等,可长时间保存。由于不用下丹,所以该药泥不用添加化工材料,健康环保;其制作材料如酒或 面粉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该药泥含有多种中药材,可同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肌肉,骨筋和关节损伤,包 括部分开放性损伤,下肢静脉炎,慢性溃疡,带状痤疹皮肤损伤等。在使用时,取适量药材,用面粉调成软硬适中的药泥,直接外敷于受伤部位, 可依病变部位的形态、大小,摊压成厚度约0.5里面的层状药泥,再在药泥上面覆盖一层 软胶纸以保湿,然后用纱布或胶布固定。每天敷药8-10小时,10天为一疗程,依疗效情 况,可停药2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开放性损伤可持续敷药到皮肤完全修复。该药泥适于急慢性组织挫裂伤,骨折延期愈合,颈腰肌劳损,颈椎病,颈腰肌 间盘突出,骨关节炎,风湿关节炎,手术或外伤后遗症,带状带状疱疹等皮肤损伤,下 肢慢性溃疡,足跟痛,强直性脊柱炎等,可做为家庭常用药,永久存放。
权利要求
1.一种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泥的成分为散血丹、通城 虎、过江龙、黑老虎、苍白秤钩风、木瓜、狗骨、虎杖、金刚藤、骨碎补、菊叶三七、 落地生根、无花果叶、桃仁、西红花、血竭、接骨木、自然铜、杜仲、怀牛七、川断、 川芎、白燕、全当归、威灵仙、桂枝、乳香、没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泥的配比 散血丹lOOOg,通城虎900g,过江龙1000g,黑老虎1000g,苍白秤钩风1000g,木瓜 1200g,狗骨1500g,虎杖800g,金刚藤lOOOg,骨碎补1200g,菊叶三七1500g,落地生 根lOOOg,无花果叶1000g,桃仁1000g,西红花500g,血竭500g,接骨木1000g,自然 铜500g,杜仲1000g,怀牛七100g,川断llOOg,川芎900g,白燕900g,全当归1500g, 威灵仙1300g,桂枝500g,乳香1200g,没药1200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其特征在于所述狗骨采用瓦焙 方式制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 泥采用以下步骤制作步骤Al:将上述二十八种中药去除杂质,切碎后,按比例混合均勻;步骤A2:将混合均勻后的中药阴干或晒干;步骤A3:将干燥后的中药研磨成粉末;步骤A4:将中药粉末与酒装入容器中浸泡3个月,其中药粉末与酒的浸泡比例为 2:3;步骤A5:将浸泡后的中药与酒混合均勻,用面粉调和成软硬适中的药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 器为玻璃或搪瓷容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泥及其制作方法,其组分为散血丹、通城虎、过江龙、黑老虎、苍白秤钩风、木瓜、狗骨、虎杖、金刚藤、骨碎补、菊叶三七、落地生根、无花果叶、桃仁、西红花、血竭、接骨木、自然铜、杜仲、怀牛膝、川断、川芎、白燕、全当归、威灵仙、桂枝、乳香、没药。制作步骤是先将上述中药去除杂质,切碎,按比例混合均匀,再阴干或晒干,然后研磨成粉末,再将中药粉末装入酒中浸泡3个月,使用时,用面粉调和后外敷于受伤部位。药泥的制作方法简单,中药成分不被破坏,易于包装和保存,保质期长。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肌肉,骨筋和关节损伤。
文档编号A61P17/02GK102018863SQ20101053313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日
发明者罗建平 申请人:罗建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