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53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
背景技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供血障碍而造成的骨细胞坏死性病变,是骨伤科难以治愈的病变之一,患者行动受限,身体非常痛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股骨头缺血面导致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受力负重引起的股骨头塌陷。目前,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如髓芯减压加植骨、血管植入、带航瓣或带血管蒂骨瓣植入及各种截骨手术,以试图重建股骨头的血运,但均无法阻止股骨头的进一步塌陷,其原因主要由于股骨头内缺乏有力的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将其植入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内,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包括纤维多孔钛棒本体和包裹于所述纤维多孔钛棒本体外表面的纳米锶磷灰石层,所述纤维多孔钛棒本体的棒直径为I 2cm,棒高为50 80cm,孔径分布为100 800 μ m,孔隙率为80.0±2.0%,孔隙之间相互连通。 上述的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其中,所述纤维多孔钛棒本体由纯钛纤维制成。上述的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其中,所述纤维多孔钛棒本体的抗压强度为15.0 16.0Mpa,弹性模量为0.90 1.20GPa。上述的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其中,所述的纳米锶磷灰石层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分别为:66.46%纳米锶磷灰石、0.299%氯化钠和33.24%的蒸馏水。本发明纤维多孔钛棒,将其植入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内,不但能替代缺损区域,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还能在保持原有纤维多孔材料特性的基础上,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与分化,更有效地诱导骨的形成,增强骨整合和骨键合。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參阅图1,本发明纤维多孔钛棒1,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包括纤维多孔钛棒本体2和包裹于所述纤维多孔钛棒本体2外表面的纳米锶磷灰石层3,纤维多孔钛棒本体2的棒直径为I 2cm,棒高为50 80cm,孔径分布为100 800 u m,孔隙率为80.0±2.0%,孔隙之间相互连通。该纤维多孔钛棒本体2由纯钛纤维制成,其抗压强度为
15.0 16.0Mpa,弹性模量为0.90 1.20GPa。所述的纳米锶磷灰石层3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分别为:66.46%纳米锶磷灰石(Srltl(PO4)6(OH)2)、0.299%氯化钠和33.24%的蒸馏水。将本发明纤维多孔钛棒植入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内,能替代缺损区域,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纤维多孔钛棒与纳米锶磷灰石复合修复骨缺损,能在保持原有纤维多孔材料特性的基础上,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増殖与分化,更有效地诱导骨的形成,增强骨整合和骨键合。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多孔钛棒本体和包裹于所述纤维多孔钛棒本体外表面的纳米锶磷灰石层,所述纤维多孔钛棒本体的棒直径为1 2cm,棒高为50 80cm,孔径分布为100 800 y m,孔隙率为80.0±2.0%,孔隙之间相互连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多孔钛棒本体由纯钛纤维制成。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其特征在干,所述纤维多孔钛棒本体的抗压强度为15.0 16.0Mpa,弹性模量为0.90 1.20GPa。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锶磷灰石层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分别为:66.46%纳米锶磷灰石、0.299%氯化钠和33.24%的蒸 馏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纤维多孔钛棒,包括纤维多孔钛棒本体和包裹于所述纤维多孔钛棒本体外表面的纳米锶磷灰石层,所述纤维多孔钛棒本体的棒直径为1~2cm,棒高为50~80cm,孔径分布为100~800μm,孔隙率为80.0±2.0%,孔隙之间相互连通。本发明纤维多孔钛棒,将其植入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内,不但能替代缺损区域,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还能在保持原有纤维多孔材料特性的基础上,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与分化,更有效地诱导骨的形成,增强骨整合和骨键合。
文档编号A61L31/02GK103083115SQ20111035050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8日
发明者郝永强, 何国, 戴尅戎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