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5248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存铁量减少,不能满足正常造血需要而引起的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铁是组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缺铁可使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属于中医学的萎黄病,又称黄胖、黄肿等。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所致,《灵枢·诀气》“中焦取汁变化为赤是为血。”,“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说明脾胃在血的生成中是至关重要的,脾胃功能减弱不能运化水谷导致水谷精微不足、化血无源而出现气血亏虚。本病的主要病机乃后天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中医通过辩证,以培补脾胃元气补气以生血,取其阳生阴长之意,实为治病求本之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药制剂,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疗程短、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的特点。本发明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黄芪5份、当归3份、大枣5份、丹参3份、益母草3份和鸡血藤4份。本发明可以制成中药学上可接受的各种制剂,优选丸剂。制备方法将除大枣外的药物共轧为细粉,和勻,过80目筛;用33份清水煎煮大枣30分钟,取煎液;用煎液酌加冷开水将上药粉泛为小丸,低温干燥;装袋,每袋10克。用法及用量温开水送服,一次一袋,日服三次,20天为一疗程。本发明药物机理如下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本品擅长补中益气,凡脾胃气虚、 生化乏源而引起的气虚血虚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本品血虚能补、血滞能通、血燥能润。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临床中常用于脾胃气虚、血虚萎黄及妇女脏躁、神志不安,有养血安神之功。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本品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对血瘀、血虚之证均适宜,血虚兼有血瘀者尤佳。疗效判断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化验血象、血清铁、铁结合力等检查均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化验血象、血清铁、铁结合力等检查接近正常值。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检查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值。治疗结果临床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130例,口服本发明丸剂,一次一袋,日服三次,20天为一疗程。经二个疗程治疗,痊愈104例,占80%,好转20例,占15%,无效6例, 占5 %,总有效率95%。通过治疗所示,对病人无任何副作用,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异常。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病例病例1 患者厉某,女,27岁,产妇,2008年4月17日顺产一女婴后出现心悸气短、 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症状,经检查诊为缺铁性贫血,口服本发明药物二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化验指标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病例2 患者唐某某,男,52岁,因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后,体能一直未恢复,头晕目眩、心慌气短、纳差、乏力、面色苍白,诊为缺铁性贫血,口服本发明药物二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并能参加正常的农田劳动。随访半年未复发。病例3 患者房某,女,17岁,患缺铁性贫血,面色苍白、乏力、纳差、心悸等,口服本发明药物二个疗程后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本发明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所选用的药物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2)根据配伍本方具有补气生血、养血安神的功效。(3)本发明不仅对贫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预防贫血也有很好的作用。(4)本发明坚持中医辨证施治,组方严谨、科学高效,治疗缺铁性贫血见效快、疗效高、服用方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按重量份数称取原料黄芪5份、当归3份、大枣5份、丹参3份、益母草3份和鸡血藤4份。制备方法将除大枣外的药物共轧为细粉,和勻,过80目筛;用33份清水煎煮大枣30分钟,取煎液;用煎液酌加冷开水将上药粉泛为小丸,低温干燥;装袋,每袋10克。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芪5 份、当归3份、大枣5份、丹参3份、益母草3份和鸡血藤4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芪5份、当归3份、大枣5份、丹参3份、益母草3份和鸡血藤4份,具有培补脾胃元气、益气生血的功效,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疗程短、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P7/06GK102441047SQ20111039119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宋爱民 申请人:宋爱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