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机氧驱动气管内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828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生儿呼吸机氧驱动气管内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新生儿呼吸机氧驱动气管内雾化装置
技术 领域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适用于新生儿呼吸机气管内雾化用药装置,适用于新生儿呼吸机气管内雾化用药。
背景技术
雾化吸入疗法是指利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氧气为驱动气体将药物雾化(氧驱动雾化装置)成细微的雾状微粒,随着患儿自然呼吸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达到消炎、祛痰、止喘等疗效。雾化吸入疗法在临床上通常采用机械通气雾化吸入疗法和脱机雾化疗法,机械通气雾化吸入疗法常采用向患儿气管内间断的注入湿化液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吸除深部的痰液很有效,但是存在影响患儿呼吸的缺点;脱机雾化疗法将氧驱动雾化装置的雾化输出管与吸入面罩连接,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用药经常采用的脱机面罩吸入。如果遇到患儿合并气漏、呼吸衰竭的情况,则气管内雾化无法脱机进行。所以上述两种雾化吸入疗法存在不能兼顾疗效和病人呼吸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生儿呼吸机氧驱动气管内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两种雾化吸入疗法存在的不能兼顾疗效和病人呼吸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氧驱动雾化装置和雾化输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管通过二通连接件与一根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一个四通连接件的第一接口连接,该四通连接件的第二接口与通气管连接,该四通连接件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分别与呼吸机的呼气管道和吸气管道连接。所述的四通连接件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的第三接口呈1形垂直连接。所述的连接管采用长度为100 200mm、直径为8 15mm的塑料波纹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连接管和连接件分别与氧驱动雾化装置的雾化出口和呼吸机连接,利用呼吸机将氧驱动雾化装置内的雾状体通过通气管带入呼吸道,使得机械通气与气管内雾化治疗同时进行,两种功能兼顾,互不影响,有效解决了气管内脱机用药影响病人正常通气的问题,同时高压氧气把药物变成细微的气雾,正压通气吸入进入气管、 支气管和肺泡,雾气分子小易于黏膜吸收,呼吸道刺激性小,起效快、疗效更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氧驱动雾化装置1和雾化输出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输出管2通过二通连接件3与一根连接管4的一端连接。二通连接件3具有两端相通的两个接口,两端的直径不同,较大直径的一端与连接管4的一端连接,较小直径的一端与雾化输出管2的一端连接。该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四通连接件5的第一接口 a 连接,该四通连接件5的第二接口 b与通气管6的一端连接,该四通连接件5的第三接口 c 和第四接口 d分别与呼吸机9的呼气管道7和吸气管道8连接。所述的四通连接件5的第一接口 a与所述的第三接口 c呈1形垂直连接,以使雾化输出管2输出的雾化的药液微粒顺利导入第三接口 c内,并随着呼吸气流进入患儿的呼吸道。所述的连接管4是长度为100 200mm、直径为8 15mm的塑料波纹管;呼气管道7和吸气管道8为呼吸机9的配件,规格可以与连接管4相同。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氧驱动雾化装置1的氧气接口 A与医用氧气源(如氧气瓶)连接,按照要求调节氧气流量和呼吸机的流量。在氧驱动雾化装置1的雾化器内放入配制好的药液,将通气管6的前端B插入患儿气管。雾化的药液微粒随呼吸气流进入患儿的呼吸道,达到治疗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新生儿呼吸机氧驱动气管内雾化装置,包括氧驱动雾化装置(1)和雾化输出管 (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输出管(2)通过二通连接件(3)与一根连接管(4)的一端连接,该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一个四通连接件(5)的第一接口(a)连接,该四通连接件(5) 的第二接口(b)与通气管(6)连接,该四通连接件(5)的第三接口(c)和第四接口(d)分别与呼吸机(9)的呼气管道(7)和吸气管道(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呼吸机氧驱动气管内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通连接件(5)的第一接口(a)与该第三接口(c)呈1形垂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呼吸机氧驱动气管内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4)采用长度为100 200mm、直径为8 15mm的塑料波纹管。
专利摘要一种新生儿呼吸机氧驱动气管内雾化装置,包括氧驱动雾化装置和雾化输出管,雾化输出管通过二通连接件与一根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连接件的第一接口连接,该连接件的第二接口与通气管连接,该连接件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分别与呼吸机的呼气管道和吸气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机械通气与气管内雾化治疗同时进行,两种功能兼顾,互不影响,有效解决了气管内脱机用药影响病人正常通气的问题,同时高压氧气把药物变成细微的气雾,正压通气吸入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雾气分子小易于黏膜吸收,呼吸道刺激性小,起效快、疗效更高。
文档编号A61M16/00GK202061198SQ20112009439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日
发明者李红 申请人:李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