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脂肪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849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体脂肪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通过测定生物体阻抗来计算出被测定者的体脂肪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容易测定内脏脂肪量等体脂肪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体脂肪量作为获知被测定者的健康状态的指标之一而备受瞩目。特别地,内脏脂肪量作为判断是否为内脏脂肪型肥胖的指标而备受瞩目。认为该内脏脂肪型肥胖引起生活习惯病,而生活习惯病容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压症、高血脂症这样的动脉硬化,从预防这些疾病的观点出发,期待有效利用上述指标。在此,内脏脂肪是指,在腹肌及背肌的内侦搐积在内脏周围的脂肪。此外,作为表示内脏脂肪量的指标,一般采用内脏脂肪在与肚脐位置相对应的部分的躯体 部截面上所占的面积(以下,称为内脏脂肪截面积)。通常,采用图像解析法来测定内脏脂肪量,该图像解析法利用X射线CT(CompUted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摄影)或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核磁共振成像)等。在该图像解析法中,从几何角度基于利用X射线CT或MRI等取得的躯体部的断层图像来计算内脏脂肪截面积。然而,若要利用这样的测定方法,需要像上述X射线CT、MRI等设置在医疗设施的大型设备,因此,利用上述测定方法平时难以测定内脏脂肪量。另外,在利用X射线CT的情况下,还存在辐射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优选的测定方法。作为取代这样的方法的测定方法,正在研究生物体阻抗法的应用。生物体阻抗法是广泛应用于家庭用体脂肪测定装置的体脂肪量测定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四肢接触配置电极,并利用这些电极来测定生物体阻抗,从而基于所测定出的生物体阻抗来计算出体脂肪量。上述家庭用体脂肪测定装置能够正确地测定全身或四肢、躯体部等生物体各部位的体脂肪的蓄积程度。然而,利用生物体阻抗法的以往的体脂肪测定装置,虽然如上所述地测定全身或四肢、躯体部等身体各部位的体脂肪蓄积程度,但无法个别地抽出并正确地测定内脏脂肪的蓄积程度和皮下脂肪的蓄积程度。其原因在于,如上述,在以往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只在四肢配置电极,因此无法分成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来个别地高精度地测定。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正在研究如下技术,S卩,使电极直接与躯体部接触,并利用该电极来测定生物体阻抗,由此个别地高精度地计算出内脏脂肪量和皮下脂肪量。例如,日本特开2002-369806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构成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即,在带部件的内周面上设置电极,并通过将该带部件卷绕固定在被测定者的躯体部来使电极接触配置于躯体部。并且,日本特开2005-28802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323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37571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构成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即,在装戴于被测定者的腹部的装戴单元的表面设置电极,并通过将该装戴单元按压到腹部来使电极接触配置于腹部。进而,在日本特开2007-14664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如下构成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即,将装置分成装戴于被测定者的腹部的装戴单元和供被测定者站上去的台单元,在上述装戴单元的表面设置腹部用电极,并且在该装戴单元设置把手部,在该把手部设置手用电极,进而在上述台单元设置脚用电极,通过用手把持上述装戴单元的把手来使手用电极接触配置于手掌,通过用把持了该把手的手将装戴单元按压到被测定者的腹部来使腹部用电极接触配置于腹部,并通过使被测定者站在上述台单元来使脚用电极接触配置于脚。并且,在日本特开2008-228890号公报(专利文献6)中,虽然未提及具体的装置结构,但据记载,不是在被测定者的腹部接触配置电极,而是在躯体部的背部(即脊背)接触配置电极,并且在手及脚接触配置电极,来测定生物体阻抗,并基于所测定出的生物体阻抗计算出内脏脂肪量及皮下脂肪量,从而高精度地测定这些内脏脂肪量及皮下脂肪量。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蓄积在腹部一侧的皮下脂肪的厚度相对比蓄积在背部一侧的皮下脂肪的厚度薄,因而在腹部接触配置电极的情况下,所施加的电流在除脂肪部分流动,因而容易产生误差。另一方面,若要应用上述的生物体阻抗法来高精度地测定内脏脂肪量或皮下脂肪量,需要实际测量躯体部的外周长、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等被测定者的体格并将此使用于用以计算体脂肪量的运算处理。例如,在上述日本特开2005-288023号公报所公开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在装戴于被测定者的腹部的装戴单元,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一对臂部,这一对臂部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两侧部(即两侧腹)接触,通过使上述臂部与两侧腹接触来实际测量躯体部横宽,并将实际测量结果使用于用以计算体脂肪量的运算处理。并且,在上述2008-23232号公报所公开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在装戴于被测定者的腹部的装戴单元,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臂部,该臂部与被测定者的脊背接触,通过使上述臂部与脊背接触来实际测量躯体部纵宽,并将实际测量结果使用于用以计算体脂肪量的运算处理。

进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08-237571号公报所公开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将躯体部横宽测量用单元和装戴于被测定者的腹部的装戴单元分体构成,在上述躯体部横宽测量用单元设置多个非接触式的测距传感器来实际测量躯体部横宽,并将该实际测量结果使用于用以计算体脂肪量的运算处理,其中,上述躯体部横宽测量用单元以隔开距离的方式配置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两侧部的外侧。并且,虽不在被测定者的躯体部接触配置电极,但在日本特开2009-22482号公报(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如下构成的体脂肪测定装置,S卩,在供被测定者站上去的台单元设置脚用电极,在被测定者站在台单元的状态下,利用支柱部支撑躯体部横宽测量用单元,并在该躯体部横宽测量用单元设置多个非接触式的测距传感器来实际测量躯体部横宽,并将该实际测量结果使用于用以计算体脂肪量的运算处理,其中,上述躯体部横宽测量用单元以隔开距离的方式配置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两侧部的外侧,上述支柱部从上述台单元朝向垂直上方竖立设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698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8802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323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3757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14664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8-228890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9-224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如上所述,若要应用生物体阻抗法来高精度地计算出内脏脂肪量等,则需要高精度地实际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然而,像上述日本特开2005-288023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8-23232号公报所公开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一样,使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的臂部与躯体部接触来实际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情况下,会强迫被测定者等进行沿着躯体部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二方向个别地移动臂部的操作,会发生并不一定能做成使用方便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问题。尤其是,想要构成即使没有补助者等的帮助被测定者独自一人也能够测定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情况下,上述操作非常繁杂,将大大妨碍简单且简便地测定内脏脂肪量等。另一方面,如上述日本特开2008-237571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9-22482号公报所公开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一样,利用多个非接触式的测距传感器来实际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情况下,虽然不需要进行如上所述的繁杂的操作,能够方便使用,但却要使用多个非接触式的测距传感器,因而随着部件数量的增加,制造成本也将大幅增大。由此,本发明是为了消除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测定时容易操作、方便使用、能够高精度地测定内脏脂肪量等体脂肪量并能够以低价格制造的体脂肪测定装置。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具有多个电极、生物体阻抗测定部、躯体部宽度检测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体脂肪量计算部。上述多个电极与被测定者的身体表面的规定部位相接触。上述生物体阻抗测定部利用上述多个电极来测定被测定者的身体的生物体阻抗。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用于检测被测定者的躯体部宽度。在上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设置有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具有能够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框形状。上述体脂肪量计算部基于上述生物体阻抗测定部测定出的生物体阻抗及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躯体部宽度,计算出体脂肪量。上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包括:基部,在该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状态下,上述基部对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可动部,可移动地安装于上述基部,在该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状态下,上述可动部对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相对位置能够发生变化。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至少包括设置在上述可动部的非接触式的测距传感器。在上述本发明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优选地,在上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状态下,上述可动部能够沿着躯体部横宽方向及躯体部纵宽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此时,优选地,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基于上述测距传感器在上述可动部移动的期间检测出的测距信息,检测被测定者的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中的至少一方。在上述本发明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优选地,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还包括移动量检测传感器,该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可动部的移动量。此时,优选地,在上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状态下,上述可动部能够沿着躯体部横宽方向及躯体部纵宽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移动,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基于上述测距传感器在上述可动部移动的期间检测出的测距信息,检测被测定者的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中的一方,并基于上述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移动量信息,检测被测定者的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中的另一方。进而,此时,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除了基于上述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移动量信息之外,还基于上述测距传感器在上述可动部移动的期间检测出的测距信息,检测被测定者的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中的另一方。优选地,上述本发明的体脂肪测定装置还包括施力部件,该施力部分沿着上述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朝向一侧对上述可动部施力。优选地,上述本发明的体脂肪测定装置还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用于控制上述生物体阻抗测定部、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及上述体脂肪计算部的动作,此时,优选地,上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检测出躯体部宽度之后,驱动上述生物体阻抗测定部开始测定生物体阻抗。在上述本发明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优选地,上述多个电极包括用于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表面相接触的躯体部用电极。此时,在被测定者采取横卧姿势时,上述躯体部用电极可以配置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下方,并且,在被测定者采取横卧姿势时,上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可以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上述躯体部用电极可以设置在上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上述基部。在上述本发明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优选地,上述多个电极包括用于与背部的表面相接触的背部用电极,其 中,上述背部为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脊背一侧的部分。在上述本发明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优选地,上述体脂肪量计算部包括内脏脂肪量计算部及皮下脂肪量计算部中的至少一个,其中,上述内脏脂肪量计算部用于计算被测定者的内脏脂肪量,上述皮下脂肪量计算部用于计算被测定者的皮下脂肪量。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测定时容易操作、方便使用、能够高精度地测定内脏脂肪量等体脂肪量并且能够以低价格制造的体脂肪测定装置。


图1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测定原理的概念图。图1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测定原理的概念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功能模块的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结构及测定姿势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图5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图6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所包括的测距传感器及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的流程图。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0是用于说明利用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1是用于说明利用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2是利用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 意图。图13是表示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所包括的测距传感器及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的图。图14是用于说明第二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5是用于说明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所包括的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的图。图17是表示第四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8是表示第四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所包括的测距传感器及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的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结构及测定姿势的概略立体图。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图21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图22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中,将在采取仰卧姿势进行测定的体脂肪测定装置适用于本发明的情况作为实施方式一及其变形例进行例示,并将在采取站立姿势进行测定的体脂肪测定装置适用于本发明的情况作为实施方式二进行例示。此外,在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对相同或相对应的部分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再一个一个重复说明。首先,在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之前,对表示身体部位的术语进行定义。“躯体部”是指除了身体的头部、颈部以及四肢之外的部位,相当于所谓的躯干。“背部”是指上述躯体部之中位于脊背一侧的部分,相当于上述躯体部之中除腹部一侧的部分及胸部一侧的部分之外的部分。“背部表面”是指上述背部的体表面整体,是指从脊背一侧观察被测定者时能够看到的部分的躯体部表面整体。并且,“体轴”是指位于躯体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轴,即沿着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横截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躯体部横宽”是指与体轴正交的躯体部的横截面上左右端部间的尺寸,“躯体部纵宽”是指与体轴正交的躯体部的横截面上前后端部间的尺寸。并且,“躯体部宽度”是指上述“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之中任一方或双方。此外,决定上述“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时的上述横截面优选为与肚脐位置相对应的部分的躯体部的横截面。实施方式一图1A及图1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测定原理的概念图。在这里,图1A是表示取得躯体部整体的生物体阻抗时的电极配置的图,图1B是表示取得躯体部之中背部一侧的表层部分的生物体阻抗时的电极配置的图。首先,参照这些图1A及图1B,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测定原理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A及图1B中示出的都是从脊背一侧观察被测定者的样子。如图1A所示,为了得到躯体部整体的生物体阻抗,在被测定者的左手的表面及右手的表面分别安装电极EIaA1、EIaA2。并且,在被测定者的左脚的表面及右脚的表面分别安装电极EIbA1、EIbA2。并且,在被测定者的背部表面,沿着体轴方向并列配置的一对电极沿着躯体部的横宽方向安装四组。即,如图所示,在被测定者的背部表面安装电极EVaA1、EVbA1、EVaA2、EVbA2、EVaA3、EVbA3、EVaA4、EVbA4 共计 8 个电极。在该状态下,利用分别安装在两手及两脚的电极EIaA1、EIaA2、EIbA1、EIbA2对被测定者施加通过躯体部的恒电流IA。并且,在施加了该恒电流IA的状态下,利用安装在背部表面的一对电极EVaA1、EVbA1来检测电位差Vai,利用安装在背部表面的一对电极EVaA2、EVbA2来检测电位差VA2,利用安装在背部表面的一对电极EVaA3、EVbA3来检测电位差VA3,利用安装在背部表面的一对电极EVaA4、EVbA4来检测电位差VA4。根据如此检测的电位差VA1、VA2, VA3> Va4计算出躯体部整体的生物体阻抗Zt。此夕卜,此时,如果通过计算所检测的上述四个电位差VA1、VA2、VA3、Va4的平均值来求出生物体阻抗Zt,则能够降低躯体部的内部的脂肪分布的偏差所造成的影响。在这里,在上述状态下,由于位于从躯体部分离的位置的两手与两脚之间有恒电流IA流动,因而所施加的恒电流IA几乎都在电阻低的部分即脂肪以外的部分流动。因此,根据利用这样的恒电流IA测定的电位差W、VA3、Va4计算出的上述生物体阻抗Zt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躯体部 内部的除脂肪(内脏、肌肉及骨骼)的量的影响。因此,基于上述生物体阻抗Zt,能够推定除脂肪在与肚脐位置相对应的部分的躯体部截面上所占的面积(以下,称为除脂肪截面积)Sa。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为了得到躯体部之中背部一侧的表层部分的生物体阻抗,在被测定者的背部表面,沿着体轴方向并列配置的一对电极沿着躯体部的横宽方向安装四组。即,如图所示,在被测定者的背部表面安装电极EIaB1、EIbB1、EVaB1、EVbB1、EVaB2、EVbB2、EIaB2、EIbB2共计八个电极。在该状态下,利用一对电极EIaB1、EIbB1对被测定者施加局部地通过背部的恒电流IB1,利用一对电极EIaB2、EIbB2对被测定者施加局部地通过背部的恒电流IB2。并且,在施加了该恒电流Ib1、Ib2的状态下,利用安装在背部表面的一对电极EVaB1、EVbB1检测电位差Vbi,利用安装在背部表面的一对电极EVaB2、EVbB2检测电位差VB2。在这里,对被测定者施加的两个恒电流Ib1、Ib2的电流值为相同的值。根据如此检测的电位差VB1、Vb2计算出躯体部之中背部一侧的表层部分的生物体阻抗Zs。此外,此时,如果通过计算所检测出的上述两个电位差VB1、Vb2的平均值来求出生物体阻抗Zs,则能够降低躯体部的背部的表层部分的脂肪分布的偏差等造成的影响。此外,通过切换电路,将施加有电流的电极作为用于检测电位差的电极,并将检测电位差的电极作为用于施加电流的电极,由此还能够在四个位置测定电位差。如此一来,能够进一步降低皮下脂肪的偏差等造成的影响。在这里,在上述状态下,由于对躯体部的背部局部地施加恒电流IB1、Ib2,因而所施加的恒电流IB1、IB2都几乎通过背部的表层部分。因此,根据利用这样的恒电流IB1、IB2测定的电位差VB1、VB2计算出的上述生物体阻抗Zs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皮下脂肪量的影响。因此,基于上述生物体阻抗Zs能够推定包括躯体部的肚脐位置的截面上的皮下脂肪截面积(以下称为皮下脂肪截面积)Sb。接着,对利用如此得到的上述生物体阻抗Zt及Zs来计算内脏脂肪量的运算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如果将与肚脐位置相对应的部分的躯体部截面的整个面积(以下,称为躯体部截面积)设为St,则内脏脂肪截面积Sx可利用躯体部截面积St、上述除脂肪截面积Sa及皮下脂肪截面积Sb通过以下公式(I)计算出。Sx = St — Sa — Sb......公式(I)在这里,躯体部截面积St能够利用躯体部外周长(所谓的腰围)、躯体部的横宽及纵宽来计算出。例如,根据躯体部的横宽及纵宽计算躯体部截面积St的情况下,如果将躯体部的横宽设为2Xa、将躯体部的纵宽设为2Xb,则由于躯体部的截面形状大致呈椭圆形,因而躯体部截面积St能够通过以下公式(2)近似地求出。St = 31 XaXb......公式(2)只是,通过上述公式(2)近似地求出的躯体部截面积St存在很大的误差的可能性高,因此优选地通过乘以用于降低误差的系数α,能够求出更加正确的躯体部截面积St。作为该系数α,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求出:基于通过多个X射线CT得到的图像样本,根据从该图像样本得到的躯体部截面积St'与上述a及b之间的关系,来求出满足St'=α X Ji XaXb的α的最佳值。由此,上述公式(2)通过利用系数α ,能够近似为通过以下公式(3)进而降低误差的状态。
St = α X Ji XaXb......公式(3)此外,有关为了上述的补偿所乘的系数α,优选地根据被测定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以下,将这些统称为被测定者信息)适宜地进行最优化。即,根据上述被测定者信息变更上述系数α的值,来进而高精度地近似地求出躯体部截面积St。并且,如上所述,除脂肪截面积Sa能够基于躯体部整体的生物体阻抗Zt计算出。可是,只利用该躯体部整体的生物体阻抗Zt无法正确地计算出除脂肪截面积Sa。S卩,除脂肪截面积Sa具有与躯体部的宽度成正比的倾向,因此若要计算出除脂肪截面积Sa,需要对基于生物体阻抗Zt得到的值进一步进行换算。由此,除脂肪截面积Sa例如可由以下公式(4)表示。Sa= β XaX (1/Zt)......公式(4)在这里,如上所述 ,上述a为躯体部的横宽的一半的值,与躯体部的大小有关联。作为这样的与躯体部的大小有关联的值,不限于上述a,例如也可以使用aXb以反映出躯体部的横宽及纵宽,也可以使用躯体部截面积St,也可以使用躯体部外周长。另一方面,上述β是用于将躯体部整体的生物体阻抗Zt换算成除脂肪截面积Sa的系数,与求出上述系数α的情况相同地,例如能够基于从多个X射线CT得到的图像样本求出最佳值。即,利用基于从多个X射线CT得到的图像样本求出的除脂肪截面积Sa'、成为该X射线CT的拍摄对象的被测定者的躯体部整体的生物体阻抗Zt与上述a之间的关系,求出满足Sa' = β XaX (Ι/Zt)的β的最佳值。此外,与上述系数α的情况相同地,优选地根据被测定者信息对上述系数β适宜地进行最优化。即,根据该被测定者信息来变更上述系数β的值,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近似地求出除脂肪截面积Sa。并且,如上所述,皮下脂肪截面积Sb能够基于躯体部之中背部一侧的表层部分的生物体阻抗Zs来计算出。可是,只利用该躯体部之中背部一侧的表层部分的生物体阻抗Zs无法正确计算出皮下脂肪截面积Sb。即,皮下脂肪截面积Sb具有与躯体部的大小成正比的倾向,因此若要计算出皮下脂肪截面积Sb,则需要对基于生物体阻抗Zs得到的值进一步进行换算。因此,皮下脂肪截面积Sb例如可由以下公式(5)表示。Sb = Y XaXZs......公式(5)在这里,如上所述,上述a为躯体部的横宽的一半的值,与躯体部的大小有关联。作为这样的与躯体部的大小有关联的值,不限于上述a,例如可以使用aXb以反映出躯体部的横宽及纵宽,也可以使用躯体部截面积St,也可以使用躯体部外周长。另一方面,上述Y是用于将躯体部之中背部一侧的表层部分的生物体阻抗Zs换算成皮下脂肪截面积Sb的系数,与求出上述系数α或系数β的情况相同地,例如能够基于从多个X射线CT得到的图像样本求出最佳值。即,利用基于从多个X射线CT得到的图像样本求出的皮下脂肪截面积Sb,、成为该X射线CT的拍摄对象的被测定者的躯体部之中背部一侧的表层部分的生物体阻抗Zs与上述a之间的关系,求出满足Sb' = Y XaXZs的Y的最佳值。此外,与上述系数α及系数β的情况相同地,优选地根据被测定者信息对上述系数Y适宜地进行最优化。即,根据该被测定者信息来变更上述系数Y的值,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近似地求出皮下脂肪截面积Sb。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利用躯体部截面积St、基于躯体部整体的生物体阻抗Zt计算出的除脂肪截面积Sa以及基于躯体部之中背部一侧的表层部分的生物体阻抗Zs计算出的皮下脂肪截面积Sb,通过上述公式(I)计算出内脏脂肪截面积Sx,更详细地,根据在上述公式(I)代入上述公式(3)至公式(5)而得到的以下公式(6),计算出内脏脂肪截面积Sx。Sx = α X Ji XaXb-β XaX (1/Zt) -y XaXZs......公式(6)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功能模块的结构的框图。接着,参照该图2,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功能模块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A具有控制部10、恒电流生成部
21、端子切换部22、电位差检测部23、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显示部26、操作部27、电源部28、存储部29、装戴于被测定者的身体的多个电极HR、HL、BUl BU4、BL1 BL4、FR、FL。控制部10具有运算处理部11,该运算处理部11包括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体形信息测定部13、体组成信息取得部14。控制部10例如由CPU (Central Processor Unit:中央处理单元)构成,是用于控制体脂肪测定装置IA整体的部位。具体地,控制部10向上述各功能模块输出指令,从上述的各功能模块接收各种信息的输入,并且基于所接收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各种运算处理。其中的各种运算处理由设置在上述控制部10的运算处理部11进行。上述多个电极包括:作为上肢用电极的手用电极HR、HL,其接触配置在被测定者的上肢的表面;背部用电极BUl BU4、BLl BL4,其接触配置在被测定者的背部表面;作为下肢用电极的脚用电极FR、FL,其接触配置在被测定者的下肢的表面。其中,手用电极HR、HL接触配置在被测定者的手腕,脚用电极FR、FL接触配置在被测定者的脚踝。并且,如图1A及图1B所示,背部用电极B Ul BU4、BLl BL4以排列状态接触配置在被测定者的背部表面。此外,这些手用电极HR、HL、背部用电极BUl BU4、BL1 BL4、及脚用电极FR、FL都与上述端子切换部22电连接。端子切换部22例如由继电器电路(relay circuit)构成,基于从控制部10输入的指令,对从上述多个电极之中选择的特定的电极和恒电流生成部21进行电连接,并且对从上述多个电极之中选择的特定的电极和电位差检测部23进行电连接。由此,通过端子切换部22与恒电流生成部21电连接的电极发挥恒电流施加电极的功能,并且通过端子切换部22与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的电极发挥电位差检测电极的功能。即,端子切换部22基于从控制部10输入的指令工作,从而使上述多个电极HR、HL、BUl BU4、BLl BL4、FR、FL发挥图1A 中所示的各电极 EIaA1、EIaA2、EIbA1、EIbA2、EVaA1、EVbA1、EVaA2、EVbA2、EVaA3、EVbA3、EVaA4、EVbA4 及图1B 中所示的电极 EIaB1、EIbB1、EVaB1、EVbB1、EVaB2、EVbB2、EIaB2、EIbB2 之中的任意电极的功能。恒电流生成部21基于从控制部10输入的指令生成恒电流,并经由端子切换部22将所生成的恒电流供给到上述恒电流施加电极。作为在恒电流生成部21生成的恒电流,选择在测定体组成信息时适合使用的高频电流(例如,50kHz,500 μ A)。由此,经由恒电流施加电极对被测定者施加恒电流。电位差检测部23对通过端子切换部22与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的电极(即,电位差检测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进行检测,并将所检测出的电位差输出到控制部10。由此检测对被测定者施加恒电流的状态下的电位差检测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是用于非接触地测定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横宽的检测部位,例如由光电传感器等测距传感器构成。并且,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是用于测定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纵宽的检测部位,例如由利用各种编码器等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等非接触式的测距传感器构成。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使用利用了各种编码器等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这些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及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向体形信息测定部13输出与检测值相对应的信号。此外,作为上述测距传感器,除了光电传感器之外,还可以采用利用超声波、电磁波(包括激光、可见光等的各种频带的光、电波、磁力、电场等)的各种非接触式测距传感器。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是用于取得在运算处理部11的运算处理中利用的与被测定者有关的信息的部位,例如由被测定者可按压的键等构成。在这里,如上所述,被测定者信息包含被测定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之中的至少一种。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接收被测定者信息的输入,向控制部10输出所接收的被测定者信息。此外,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对于本发明来说并不是必须的结构,而是根据运算处理部11的运算处理是否利用上述被测定者信息,来决定是否需要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如上所述地,运算处理部11包括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体形信息测定部13、体组成信息取得部14。体组成信息取得部14发挥体脂肪量计算部的功能,并且包括内脏脂肪量计算部14a、皮下脂肪量计算部14b。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基于从电位差检测部23输入的信号来计算生物体阻抗,并将其输出到体组成信息取得部14。体形信息测定部13基于从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及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输入的信号来计算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横宽及纵宽,并将其输出到体组成信息取得部14。体组成信息取得部14基于从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输入的生物体阻抗和从体形信息测定部13输入的躯体部的横宽及纵宽,根据情况除了这些还基于从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输入的被测定者信息来计算并取得体组成信息。更详细地,在内脏脂肪 量计算部14a计算出内脏脂肪量,在皮下脂肪量计算部14b计算出皮下脂肪量。显示部26例如由IX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用于显示在上述体组成信息取得部14计算出的体组成信息。更具体地,基于从控制部10输出的信号将在内脏脂肪量计算部14a计算出的内脏脂肪量及在皮下脂肪量计算部14b计算出的皮下脂肪量显示在上述显示部26。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A中,例如用内脏脂肪截面积表示内脏脂肪量,并用皮下脂肪截面积表示皮下脂肪量。操作部27是用于使被测定者向体脂肪测定装置IA输入指令的部位,例如由被测定者可按压的按钮等构成。此外,操作部27中例如包括电源按钮、测定按钮等各种操作按钮。电源部28是用于向控制部10供给电力的部位,利用电池等内部电源或工业电源等外部电源等。存储部29例如由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ROM (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构成,是用于存储与体脂肪测定装置IA相关的各种数据、程序的部位。存储部29中例如存储有上述被测定者信息、所计算出的体组成信息、用于执行后述的体组成信息的测定处理的体组成信息测定程序等。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结构及测定姿势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利用该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图5及图6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并且,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所包括的测距传感器及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的图。接着,参照图3至图7,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结构、测定姿势、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3及图4,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结构及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A主要具有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背部用电极支撑单元120、右手装戴单元122A、左手装戴单元122B、右脚装戴单元123A、左脚装戴单元123B和本体单元130。在这些单元100A、120、122A、122B、123A、123B、130中设有上述的各种功能模块。本体单元130和剩余其他单元100A、120、122A、122B、123A、123B分别通过连接线缆132电连接,经由该连接线缆132进行上述各种功能模块之间的信号的接收等。本体单元130由在其上表面设置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操作部27及显示部26等而成的箱状的单元构成,本体单元130包括上述控制部10、恒电流生成部21、端子切换部
22、电位差检测部23、电源部28及存储部29等。背部用电极支撑单元120由能够以展开的状态放置在床面400上的片状单元构成,背部用电极支撑单元120包括绝缘性垫子121和配设在该垫子121的主表面上的背部用电极BUl BU4、BL1 BL4。背部用电极BUl BU4、BL1 BL4以行列状排列设置在垫子121上,并且从上述垫子121的主表面稍微突出,以在被测定者300采取以仰卧位横躺在上述垫子121上的姿势时可 靠地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背部表面接触。此外,设置在背部用电极支撑单元120的背部用电极BUl BU4、BL1 BL4都经由上述连接线缆132与设置在本体单元130的端子切换部22相连接。右手装戴单元122A及左手装戴单元122B都由夹子(clip)状的单元构成,在测定时分别装戴于被测定者300的右手302A及左手302B。在右手装戴单元122A配设有手用电极HR,在左手装戴单元122B配设有手用电极HL。手用电极HR、HL分别从右手装戴单元122A及左手装戴单元122B露出,以在将右手装戴单元122A及左手装戴单元122B装戴于右手302A及左手302B的状态下与该被测定者300的右手表面及左手表面相接触。此外,设置在右手装戴单元122A及左手装戴单元122B的手用电极HR、HL都经由上述连接线缆132与设置在本体单元130的端子切换部22相连接。右脚装戴单元123A及左脚装戴单元123B都由夹子状的单元构成,在测定时分别装戴于被测定者300的右脚303A及左脚303B。在右脚装戴单元123A配设有脚用电极FR,在左脚装戴单元123B配设有脚用电极FL。脚用电极FR、FL分别从右脚装戴单元123A及左脚装戴单元123B露出,以在将右脚装戴单元123A及左脚装戴单元123B装戴于右脚303A及左脚303B的状态下与该被测定者300的右脚表面及左脚表面相接触。此外,设置在右脚装戴单元123A及左脚装戴单元123B的脚用电极FR、FL都经由上述连接线缆132与设置在本体单元130的端子切换部22相连接。如图3及图4所示,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由具有框形状的门型单元构成,其能够配置成包围采取了以仰卧位横躺在床面400上的姿势的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更详细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由包括棒状的上部框状部111、棒状的右侧部框状部112及棒状的左侧部框状部113的框体110构成,并且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具有一对基部101和可动部102,其中,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状态下,上述一对基部101对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上述可动部102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一对基部101,使得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状态下,上述可动部102对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相对位置能够发生变化。一对基部101由分别与右侧部框状部112及左侧部框状部113的下端靠近的部分构成,在一对基部101的下端分别设有脚部112a、113a。脚部112a、113a用于将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稳定地放置于床面400上。可动部102由上部框状部111的整体、分别与右侧部框状部112及左侧部框状部113的上端靠近的部分构成,可动部102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即躯体部纵宽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基部101。在一对基部101分别外插有作为施力部件的由弹簧等构成的弹性体103 (图3中未图示、参照图4),这些弹性体103分别由可动部102和脚部112a、113a夹住保持。该弹性体103是用于朝向上方对可动部102施力的部件,当可动部102从图4中示出的初始位置被压向下方的情况下,弹性体103再将可动部102弹向上方使其回到上述初始位置。如图4所示,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中相当于可动部102的部分的右侧部框状部112及左侧部框状部113的 内侧表面(即,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状态下,面向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一侧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的表面),分别安装有作为上述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的测距传感器SA1、SA2。测距传感器SA1、SA2都以水平方向朝向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的内侧照射光,并接收其反射光来测定从测距传感器SA1、SA2到作为检测体的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为止的距离。测距传感器SAl、SA2设在与上述可动部102的下端靠近的位置,当可动部102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测距传感器SA1、SA2随之沿上下方向移动。在这里,在可动部102位于图4中示出的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测距传感器SA1、SA2配置在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侧方的位置。此外,设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的测距传感器SA1、SA2都经由上述连接线缆132与设置在本体单元130的控制部10相连接。并且,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安装有作为上述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图4等中未图示)。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可动部102抵抗上述弹性体103的作用力而被下压的情况下从可动部102的初始位置计起的移动量。此外,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经由上述连接线缆132与设置在本体单元130的控制部10相连接。接着,参照图3对利用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来测定内脏脂肪量等体脂肪量的情况下被测定者应采取的测定姿势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测定时,被测定者300以仰卧位横躺在展开放置在床面400上的背部用电极支撑单元120上。此时,调节横躺位置,以使背部表面与设置在背部用电极支撑单元120的背部用电极BUl BU4、BL1 BL4相接触。并且,被测定者300在右手302A的手腕及左手302B的手腕装戴右手装戴单元122A及左手装戴单元122B,并在右脚303A的脚踝及左脚303B的脚踝装戴右脚装戴单元123A及左脚装戴单元123B。在该状态下,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配置在包括肚脐位置在内的部分的躯体部301周围,利用该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测定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并且,之后,利用设置在背部用电极支撑单元120、右手装戴单元122A、左手装戴单元122B、右脚装戴单元123A及左脚装戴单元123B的电极HR、HL、BUl BU4、BLl BL4,FR、FL测定生物体阻抗。接着,参照图4至图7对利用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所包括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进行说明。图4至图6是阶段性地表示为了测量躯体部宽度而使可动部102向下方(图中所示的箭头Xl方向)移动时·的样子的图。在这里,图4中示出可动部102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图5中示出通过下压可动部102使测距传感器SA1、SA2位于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左右的端部对峙的位置的状态,图6中示出可动部102进一步被压向下方而达到无法再移动的位置的状态。并且,图7是表示可动部102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测距传感器SAl的输出01、测距传感器SA2的输出02及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03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该图7中,分别用P4 P6表示上述图4至图6中示出的可动部102的位置。此外,有关图7,使用随着所检测出的距离变大其输出变小的传感器作为测距传感器SA1、SA2,并使用随着所检测出的移动量变大其输出变大的传感器作为移动量检测传感器。躯体部横宽根据在可动部102移动的期间输出的测距传感器SA1、SA2的输出01、02计算出。如图4至图6所示,测距传感器SA1、SA2位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左右的状态下,从测距传感器SA1、SA2射出的光分别照射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右侧面(即右侧腹部表面)及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左侧面(即左侧腹部表面)。因此,如图7所示,在可动部102移动的期间输出的测距传感器SA1、SA2的输出01、02为与从测距传感器SA1、SA2到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为止的水平方向上的距离相对应的输出。因此,如图5所示,利用与测距传感器SA1、SA2的输出的最小值Olmin、02min (参照图7)相对应的距离Al、A2 (Al为测距传感器SAl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右侧面的端部之间的距离,A2为测距传感器SA2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左侧面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和预先设定的距离A (测距传感器SAl与测距传感器SA2之间的距离),通过以下公式(7),能够计算出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横宽2 X a。2 X a = A — Al — A2......公式(7)另一方面,躯体部纵宽根据在可动部102移动的期间输出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03计算出。如图6所示,可动部102通过被压向下方而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上表面相接触,因此在该接触状态下不会再向下方移动。因此,如图6所示,利用与可动部102移动的期间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的最大值03max (参照图7)相对应的距离BI和预先设定的距离B (可动部102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可动部102的上部框状部111与背部用电极支撑单元120的垫子12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通过以下公式(8),能够计算出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纵宽2Xb。2Xb = B - B1......公式(8)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A能够通过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的两个测距传感器SAl、SA2及一个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更详细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A中,可动部102以能够沿着躯体部纵宽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基部101,并且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由设置在可动部102的规定位置的上述两个测距传感器SA1、SA2构成,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由用于检测可动部102的移动量的上述一个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构成,由此,能够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的流程图。接着,参照图8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控制部执行的一系列处理进行说明。此外,图8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处理作为程序预先存储在存储部29,包括运算处理部11的控制部10读出并运行该程序,从而通过控制部10实现内脏脂肪截面积测定处理、皮下脂肪截面积测定处理。如图8所示,控制部10首先接收被测定者信息的输入(步骤SI)。在这里,接收到的被测定者信息例如暂时保存在存储部29。接着,控制部10判断是否下达了测定开始的指示(步骤S2)。控制部10等待下达测定开始的指示(在步骤S2中“否”),在检测到测定开始的指示时(在步骤S2中“是”),转移到下一处理。
接着,控制部10测量躯体部的横宽及纵宽(步骤S3)。具体地,控制部10等待使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的可动部102向下方移动的操作,在被进行该操作时,基于从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及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输入的信号,在体形信息测定部13取得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横宽2Xa及纵宽2Xb。所取得的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横宽2Xa及纵宽2Xb暂时保存在存储部29。此外,上述操作可以由被测定者300独自进行,也可以由辅助者等进行。接着,控制部10进行电极的设定(步骤S4)。具体地,控制部10向端子切换部22输出指令使其切换电极,基于此,端子切换部22像图1A中所示的各电极那样分别设定多个电极 HR、HL、BUl BU4、BLl BL4、FR、FL。接着,控制部10对恒电流施加电极之间施加恒电流(步骤S5)。具体地,控制部10向恒电流生成部21输出指令使其生成恒电流,基于此,恒电流生成部21对图1A中所示的恒电流施加电极之间施加所生成的恒电流IA。接着,控制部10检测电位差检测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步骤S6)。具体地,控制部10向电位差检测部23输出指令使其检测电位差,基于此,电位差检测部23检测图1A中所示的电位差检测电极之间的电位差W VA3> Va4,并将此输出到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接着,控制部10计算生物体阻抗Zt (步骤S7)。具体地,控制部10基于从电位差检测部23输入的信号,在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计算生物体阻抗Zt。所计算出的生物体阻抗Zt暂时保存在存储部29。接着,控制部10重新进行电极的设定(步骤S8)。具体地,控制部10向端子切换部22输出指令使其切换电极,基于此,端子切换部22像图1B中所示的各电极那样分别设定多个电极 HR、HL、BUl BU4、BLl BL4、FR、FL。
接着,控制部10对恒电流施加电极之间施加恒电流(步骤S9)。具体地,控制部10向恒电流生成部21输出指令使其生成恒电流,基于此,恒电流生成部21对图1B中所示的恒电流施加电极之间施加所生成的恒电流IB1、IB2。接着,控制部10检测电位差检测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步骤S10)。具体地,控制部10向电位差检测部23输出指令使其检测电位差,基于此,电位差检测部23检测图1B中示出的电位差检测电极之间的电位差VB1、Vb2,并将此输出到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接着,控制部10计算生物体阻抗Zs (步骤S11)。具体地,控制部10基于从电位差检测部23输入的信号,在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计算生物体阻抗Zs。所计算出的生物体阻抗Zs暂时保存在存储部29。接着,控制部10分别计算内脏脂肪截面积及皮下脂肪截面积(步骤S12)。具体地,控制部10基于在步骤S3中检测出的躯体部的横宽2Xa及纵宽2Xb、在步骤S7中计算出的生物体阻抗Zt、在步骤Sll中计算出的生物体阻抗Zs,在内脏脂肪量计算部14a计算作为内脏脂肪量的内脏脂肪截面积Sx,并在皮下脂肪量计算部14b计算作为皮下脂肪量的皮下脂肪截面积Sb。此外,所计算出的内脏脂肪截面积Sx及皮下脂肪截面积Sb暂时保存在存储部29。然后,控制部10进行测定结果的显示(步骤S13)。具体地,控制部10对显示部26输出指令使其对在步骤S12中计算出的内脏脂肪截面积Sx及皮下脂肪截面积Sb进行显示,基于此,显示部26显示该测定结果。由此,体脂肪测定装置IA结束内脏脂肪截面积测定处理及皮下脂肪截面积测定处理。在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A中,通过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设置基部101和 可动部102,并且在可动部102设置非接触式的测距传感器SA1、SA2,能够测定躯体部横宽。通过如此构成,即使不使用多个传感器,也能够通过将可动部102压向下方的这种非常简便的操作来可靠且高精度地测定躯体部横宽和躯体部纵宽,从而能够实现测定时容易操作、方便使用、能够高精度地测定内脏脂肪量等体脂肪量并且能够以低价格制造的体脂肪测定装置。而且,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没有辅助者等协助,被测定者也能够独自一人进行测定,因此能够实现适于平时测定内脏脂肪量等的体脂肪测定
>j-U ρ α装直。在以上内容中以这样一个结构例为例进行了说明,S卩,作为测定时被测定者应该采取的姿势采用仰卧位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在躯体部横宽检测单元设置可动部,在该可动部设置非接触式的测距传感器,从而实现测定时容易操作、方便使用、能够高精度地测定内脏脂肪量等体脂肪量并且能够以低价格制造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但其具体的结构例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从相同的观点出发可想到各种结构例。在以下说明中,将其中的几个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第一变形例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测量方法的示意图。图10至图12是用于说明利用本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并且,图13是表示本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所包括的测距传感器及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的图。如图9至图13所示,本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利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上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A不同。具体地,如图9所示,本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B与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A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相比,可动部102的可动范围向上方扩大,在可动部102位于图9所示的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测距传感器SAU SA2配置于比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图9至图12是阶段性地表示为了测量躯体部宽度而使可动部102向下方(图中箭头Xl方向)移动时的样子的图。在这里,图9示出可动部102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图10示出通过下压可动部102使测距传感器SA1、SA2位于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上端对峙的位置的状态。并且,图11示出通过下压可动部102使测距传感器SAUSA2位于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左右的端部对峙的位置的状态,图12示出可动部102进一步被压向下方而达到无法再移动的位置的状态。并且,图13是示出可动部102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测距传感器SAl的输出01、测距传感器SA2的输出02及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03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该图13中,分别用P9 P12表示图9至图12中示出的上述可动部102的位置。躯体部横宽根据在可动部102移动的期间输出的测距传感器SA1、SA2的输出01、02计算出。此外,其具体测量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方法相同,因此在此不再重复说明。另一方面,躯体部纵宽根据在可动部102移动的期间输出的测距传感器SA1、SA2的输出01、02和在可动部102移动的期间输出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03计算出。如图10所示,将可动部102压向下方 ,由此该可动部102通过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上端所处的高度,因此在此时的测距传感器SAUSA2的输出01、03出现如图13所示的特征点(具体地,输出01、02极度减小的点)。因此,如图10所示,利用与在可动部102移动的期间出现的测距传感器SA1、SA2的输出的上述特征点(参照图13)上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03a相对应的距离B2和预先设定的距离B(可动部102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测距传感器SA1、SA2与背部用电极支撑单元120的垫子121的上表面之前的距离,一同参照图10),通过以下公式(9),能够计算出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纵宽2Xb。2Xb = B - B2......公式(9)这样,在本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A相同地,能够通过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B的两个测距传感器SA1、SA2及一个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更详细地,在本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可动部102以能够沿着躯体部纵宽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基部101,并且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由设置在可动部102的规定位置的上述两个测距传感器SA1、SA2构成,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由设置在可动部102的规定位置的上述两个测距传感器SAU SA2及用于检测可动部102的移动量的上述一个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构成,由此能够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
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一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在这里,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A中,通过使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的上部框状部111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上表面接触来测量躯体部纵宽,但在本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如果借助停止器等使上部框状部111在刚要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上表面接触之前停止,则不使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B的上部框状部111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上表面相接触而能够测量躯体部纵宽。因此,通过如此构成,不会因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与躯体部相接触而对被测定者造成压迫感,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对被测定者的负担。第二变形例图14是用于说明第二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接着,参照该图14,对本第二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等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4中,用实线表示后述的可动部102a、102b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并用虚线表示该可动部102a、102b位于从该初始位置移动的位置的状态。如图14所示,本第二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上与上述的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不同。具体地,在本第二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C中,基部101由框体110整体构成,其中,框体110由上部框状部111、右侧部框状部112及左侧部框状部113构成,在其中的右侧部框状部112能够移动地安装有可动部102a,在左侧部框状部113能够移动地安装有可动部102b。更详细地,可动部102a、102b分别与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在右侧部框状部112及左侧部框状部113的导轨扣合,并且通过未图示的马达等驱动单元来驱动可动部102a、102b,由此使可动部102a、102b沿着上述导轨在躯体部纵宽方向(图中的箭头X方向)上移动。在这里,在可动部102a、102b的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测距传感器SA1、SA2。

并且,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C设有用于检测可动部102a、102b从图14中的实线所示的初始位置开始的移动量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在这里,如果通过利用连接(link)机构等使可动部102a、102b同时移动,就没必要个别地设置多个移动量检测传感器,而只设一个移动量检测传感器就能够检测出这些可动部102a、102b的移动量。躯体部横宽根据在可动部102a、102b移动的期间输出的测距传感器SA1、SA2的输出01、02计算出。此外,其具体测量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方法相同,因此在此不再重复说明。另一方面,躯体部纵宽根据在可动部102a、102b移动的期间输出的测距传感器SA1、SA2的输出01、02和在可动部102a、102b移动的期间输出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03计算出。此外,其具体测量方法与上述第一变形例中的方法相同,因此在此不再重复说明。这样,在本第二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也与上述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相同地,能够通过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C设置的两个测距传感器SA1、SA2及一个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更详细地,在本第二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可动部102以能够沿着躯体部纵宽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基部101,并且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由设置在可动部102的规定位置的上述两个测距传感器SA1、SA2构成,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由设置在可动部102的规定位置的上述两个测距传感器SA1、SA2及用于检测可动部102的移动量的上述一个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构成,由此能够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变形例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在这里,在上述第一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通过被测定者或辅助者下压可动部来使可动部移动,但在本第二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通过马达等驱动单元来使可动部移动。因此,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实现测定时的操作更加容易且方便使用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第三变形例图15是用于说明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并且,图16是示出本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所包括的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的图。接着,参照这些图15及图16,对本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测量方法等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5中,用实线表示后述的可动部102a 102c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并用虚线表示该可动部102a 102c位于从该初始位置移动的位置的状态。并且,图16是示出可动部102c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后述的测距传感器SB的输出04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该图16中,分别用P15.1 P15.3表示上述图15中示出的可动部102c的位置。如图15所示,本第三 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利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上与第二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不同。具体地,如图15所示,在本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D中,除了具有能够移动地安装在作为基部101的右侧部框状部112及左侧部框状部113的可动部102a、102b之外,还具有能够移动地安装在作为基部101的上部框状部111的可动部102c。更详细地,可动部102c与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部框状部111导轨扣合,通过未图示的马达等驱动单元来驱动可动部102c,使可动部102c沿着上述导轨在躯体部横宽方向(图中所示的箭头Y方向)上移动。在这里,在可动部102c的内侧表面设有测距传感器SB。此外,在本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D未设置有移动量检测传感器。并且,本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D与上述第二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C相比,可动部102a、102b的可动范围向下方缩小,在可动部102a、102b位于用实线表示的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测距传感器SA1、SA2配置在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侧方。躯体部横宽根据在可动部102a、102b移动的期间输出的测距传感器SA1、SA2的输出01、02计算出。此外,其具体测量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方法相同,因此在此不再重复说明。另一方面,躯体部纵宽根据在可动部102c移动的期间输出的测距传感器SB的输出03计算出。如图15所示,在测距传感器SB位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上方的状态下,从测距传感器SB射出的光照射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上表面(即腹部表面)。因此,如图16所示,在可动部102c移动的期间从测距传感器SB输出的输出03为与从测距传感器SB到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为止的垂直方向上的距离相对应的输出。因此,如图15所示,利用与测距传感器SB的输出的最小值03min (参照图16)相对应的距离B3 (测距传感器SB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和预先规定的距离B (测距传感器SB与背部用电极支撑单元120的垫子12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通过以下公式(10),能够计算出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纵宽2Xb。2Xb = B - B3......公式(10)这样,本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通过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D的三个测距传感器SA1、SA2、SB来能够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更详细地,在本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可动部102a、102b以能够沿着躯体部纵宽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基部101,并且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由设置在可动部102a、102b的规定位置的上述两个测距传感器SAUSA2构成,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由设置在可动部102c的规定位置的上述测距传感器SB构成,由此能够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不使用多个传感器,也能够可靠且高精度地测定躯体部横宽和躯体部纵宽,从而能够实现测定时容易操作、方便使用、能够高精度地测定内脏脂肪量等体脂肪量并且能够以低价格制造的体脂肪测定装置。而且,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没有辅助者等协助,被测定者也能够独自一人进行测定,因此能够实现适于平时测定内脏脂肪量等的体脂肪测定装置。除此之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1A、上述第一变形例及第二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为了检测躯体部宽度,除了设置测距传感器之外,还需要设置移动量检测传感器,但在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不使用移动量检测传感器而单用测距传感器也能够高精 度地测定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装置结构。第四变形例图17是用于说明第四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并且,图18是示出本第四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所包括的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的图。接着,参照这些图17及图18,对本第四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等进行说明。此外,图17中,用实线表示后述的可动部102c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用虚线表示该可动部102c位于从该初始位置移动的位置的状态。并且,图18是表示可动部102c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后述的测距传感器SB的输出04、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05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该图18中,分别用P17.1 P17.5表示在上述图17中示出的可动部102c的位置。如图17所示,本第四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利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上与上述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不同。具体地,如图17所示,在本第四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E中,并没有在作为基部101的右侧部框状部112及左侧部框状部113安装可动部,而是只在作为基部101的上部框状部11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了可动部102c,并在该可动部102c的规定位置设置有测距传感器SB。但是在本第四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E设置有用于检测从图17中用实线表示的初始位置开始的可动部102c的移动量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并且,可动部102c位于用实线表示的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测距传感器SB配置在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向左右方向偏离的位置。躯体部横宽根据在可动部102c移动的期间输出的测距传感器SB的输出04、在可动部102c移动的期间输出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05计算出。如图17所示,可动部102c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由此通过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左右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在此时的测距传感器SB的输出04中出现如图18所示的特征点(具体地,输出04极端减小或增大的点)。因此,如图17所示,如果利用与在可动部102移动的期间出现的测距传感器SA1、SA2的输出的上述特征点(参照图18)上的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的输出05a、05b相对应的距离A3、A4 (A3为可动部102c位于初始位置时的测距传感器SB的位置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左侧端部之间的距离,A4为可动部102c位于初始位置时的测距传感器SB的位置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右侧端部之间的距离),则通过以下公式(11),能够计算出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横宽2 X a。2 X a = A4 — A3......公式(11)另一方面,躯体部 纵宽根据在可动部102c移动的期间输出的测距传感器SB的输出04计算出。此外,其具体测量方法与上述第三变形例中的方法相同,因此在此不再重复其说明。这样,本第四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能够通过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E的一个测距传感器SB及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E的一个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更详细地,在本第四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可动部102c以能够沿着躯体部横宽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基部101,并且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及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都由设置在可动部102c的规定位置的上述一个测距传感器SB及用于检测可动部102c的移动量的上述一个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构成,由此能够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不使用多个传感器也能够可靠且高精度地测定躯体部横宽和躯体部纵宽,从而能够实现测定时容易操作、方便使用、能够高精度地测定内脏脂肪量等体脂肪量并且能够以低价格制造的体脂肪测定装置。而且,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没有辅助者等协助,被测定者也能够独自一人进行测定,因此能够实现适于平时测定内脏脂肪量等的体脂肪测定装置。除此之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1A、上述第一变形例至第三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为了检测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至少需要共计三个传感器,但在本第四变形例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仅用共计两个传感器就能够高精度地测定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能够进一步简化装置结构。实施方式二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结构及测定姿势的概略立体图。图2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及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并且,图21及图22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的示意图。参照这些图19至图22,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结构、测定姿势、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用此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等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9及图20,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结构及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B主要包括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和台单元220,其中,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发挥用于将手用电极HR、HL及背部用电极BUl BU4、BLl BL4装戴于被测定者300的装戴单元的功能,台单元220用于将脚用电极FR、FL装戴于被测定者300。在这些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及台单元220设置有图2中所示的各种功能模块。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和台单元220通过连接线缆232电连接,经由该连接线缆232进行图2中所示的各种功能模块之间的信号的收发等的一部分。如图19及图20所示,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由具有框形状的单元构成,从而能够配置成包围随着被测定者300进入内部(即插入躯体部301)而处于立位的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更详细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由包括棒状的后部框状部211、棒状的右侧部框状部212、棒状的左侧部框状部213及棒状的前部框状部214的框体210构成,并且,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具有基部201和可移动地安装在该基部201的一对可动部202a、202b,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状态下,基部201对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状态下,一对可动部202a、202b对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相对位置能够发生变化。基部201由框体210整体构成。另一方面,一对可动部202a、202b分别安装在右侧部框状部212及左侧部框状部213,并且能够沿着作为右侧部框状部212及左侧部框状部213的延伸方向的前后方向(即躯体部纵宽方向)移动。在安装有可动部202a、202b的右侧部框状部212及左侧部框状部213,分别外插保持作为施力部件的由弹簧等构成的弹性体203(图19中未图示,参照图20)。该弹性体203是用于朝向后方对可动部202a、202b施力的部件,当可动部202a、202b从图20中示出的初始位置被推向前方的情况下,弹性体203将可动部202a、202b弹向后方使其回到上述初始位置。在框体210的后部框状部211的大致中央部,以向内侧突出的方式配置有电极支撑体216。电极支撑体216由以两端部位于前方且中央部位于后方的方式弯曲而成的弯曲板构成。在电极支撑体216的前表面,以行列状排列设置有图2中示出的背部用电极BUl BU4、BL1 BL4。背部用电极BUl BU4、BL1 BL4从电极支撑体216的前表面稍微突出,以使背部用电极BUl BU4、BL1 BL4在该电极支撑体216被按压到处于立位的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背部表面的状态下可靠地接触。并且,电极支撑体216通过例如包括球节(ball joint)等的连接部215安装在框体210的后部框状部211。由此,电极支撑体216能够摆动地被后部框状部211支撑。此夕卜,有关其摆动方向,优选地,限制电极支撑体216在水平面内仅在左右摆动的方向上能够摆动。如此构成的话,在后述的装 戴状态下,能够可靠且以适当的按压力和按压方向使设置在电极支撑体216的前表面的背部用电极BUl BU4、BL1 BL4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背部表面相接触。在安装在框体210的右侧部框状部212的可动部202a设置有图2中所示的手用电极HR。手用电极HR向可动部202a的表面露出,优选地,手用电极HR的与被测定者300的右手的手掌接触的面主要朝向框体210的外侧。并且,在安装在框体210的右侧部框状部212的可动部202a设置有测定按钮27a。该测定按钮27a优选地设置在与手用电极HR相邻的位置。由此,在测定时被测定者300不需要移动右手302A,利于操作性。在安装在框体210的左侧部框状部213的可动部202b设置有图2中示出的手用电极HL。手用电极HL向可动部202b的表面露出,优选地,手用电极HL的与被测定者300的左手的手掌接触的面主要朝向框体210的外侧。在框体210的前部框状部214安装有显示用单元部230。在该显示用单元部230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部26,而且在与该显示部26相邻的部分的显示用单元部230的上表面设置有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除测定按钮27a之外的其他操作部27。此外,优选地,显示用单元部230在装戴状态下配置在被测定者300的正面,因此,该显示用单元部230配置在上述电极支撑体216的前方。如图20所示,在安装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右侧部框状部212及左侧部框状部213的一对可动部202a、202b的内侧表面(即,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状态下,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面对的一侧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表面)分别安装有作为图2中示出的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的测距传感器SA1、SA2。测距传感器SA1、SA2都以水平方向朝向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内侧照射光,并接收其反射光来测定从测距传感器SA1、SA2到作为检测体的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为止的距离。 在可动部202a、202b沿前后方向移动时,测距传感器SA1、SA2随之沿前后方向移动。在这里,在可动部202a、202b位于图20中所示的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测距传感器SA1、SA2配置在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侧方的位置。并且,如图20所示,在显示用单元部230的内侧表面安装有作为图2中示出的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的测距传感器SB。测距传感器SB以水平方向朝向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内侧照射光,并接收其反射光来测定从测距传感器SB到作为检测体的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为止的距离。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台单元220具有箱状的形状,并且包括台部221,该台部221具有供被测定者300站上去的上表面。在该台部221的上表面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图2中示出的脚用电极FR、FL。脚用电极FR、FL向台部221的上表面露出。在这里,该脚用电极FR、FL的与被测定者的右脚的肢底及左脚的脚底相接触的接触面都朝向上方。此外,图2中示出的上述控制部10、恒电流生成部21、端子切换部22、电位差检测部23、存储部29等可以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也可以设置在台单元22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B中,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显示部26及操作部27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但是也可以将其设置在台单元220。接着,参照图19,对利用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来测定内脏脂肪量等体脂肪量时被测定者应采取的测定姿势进行说明。如图19所示,在测定时,首先,被测定者300站在台单元220上采取立位姿势,并手持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将躯体部301插入到该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此时,右脚303A的脚底与设置在台单元220的脚用电极FR相接触,且左脚303B的脚底与设置在台单元220的脚用电极FL相接触,右手302A的手掌与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可动部202a的手用电极HR相接触,且左手302B的手掌与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可动部202b的手用电极HL相接触。此后,被测定者300调节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位置以使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位于肚脐位置的高度并使体轴配置于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中心位置,然后一边维持该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水平姿势一边推向前方。由此,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电极支撑体216被按压到被测定者300的背部,设置在电极支撑体216的背部用电极BUl BU4、BLl BL4被按压到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背部表面,并且可动部202a、202b沿着作为基部201的右侧部框状部212及左侧部框状部213向前方移动,此时,利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测定躯体部纵宽及躯体部横宽。此后,维持该状态的同时,被测定者300用右手302A的拇指按压测定按钮27a,从而利用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及台单元220的电极HR、HL、BU1 BU4、BL1 BL4、FR、FL测定生物体阻抗。接着,参照图20至图22对利用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所包括的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方法进行说明。图20至图22是阶段性地表示为了测量躯体部宽度而使可动部202a、202b向前方(图中所示的箭头X2方向)移动时的样子的图。在这里,图20中示出可动部202a、202b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图21中示出通过推动可动部202a、202b使测距传感器SAUSA2位于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左右端部对峙的位置的状态,图22中示出可动部202a、202b进而被推向前方而位于无法 再移动的位置的状态。躯体部横宽根据在可动部202a、202b移动的期间输出的测距传感器SA1、SA2的输出计算出。如图20至图22所示,测距传感器SA1、SA2位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左右的状态下,从测距传感器SA1、SA2射出的光分别照射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右侧面及左侧面。因此,在可动部202a、202b移动的期间输出的测距传感器SAl、Sa2的输出为与从测距传感器SAUSA2到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为止的水平方向上的距离相对应的输出。因此,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情况相同地,通过检测在可动部202a、202b移动的期间的测距传感器SA1、SA2的输出的最小值,如图21所示,测距传感器SA1、SA2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左右的端部对峙的状态下的测距传感器SA1、SA2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之间的距离Al、A2得以测定,如果利用该距离Al、A2和预先规定的距离A (测距传感器SAl与测距传感器SA2之间的距离),则通过上述公式(7),能够计算出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横宽2 X a。另一方面,躯体部纵宽根据固定地设置在显示用单元部230的测距传感器SB的输出计算出。即,如果调节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位置以使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位于肚脐位置的高度并使体轴配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中心位置,由此以使测距传感器SB自然地配置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前端的方式设定测距传感器SB的设置位置,则如图20所示,利用与上述测距传感器SB的输出相对应的距离即距离B3和预先规定的距离B (测距传感器SB与电极支撑体216的中央部之间的距离),通过上述公式(10),能够计算出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纵宽2Xb。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B能够通过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三个测距传感器SA1、SA2、SB来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更详细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B中,可动部202a、202b以能够沿着躯体部纵宽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基部201,并且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由设置在可动部202a、202b的规定位置的上述两个测距传感器SA1、SA2构成,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由设置在基部201的规定位置的上述测距传感器SB构成,由此能够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不使用多个传感器也能够可靠且高精度地测定躯体部横宽和躯体部纵宽,能够实现测定时操作容易且方便使用、能够高精度地测定内脏脂肪量等体脂肪量、能够以低价格制造的体脂肪测定装置。而且,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就算没有辅助者等协助,被测定者也能够独自一个进行测定,因此能够实现适于平时测定内脏脂肪量等的体脂肪测定装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体脂肪测定装置IB中,用于使设置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0的可动部202a、202b回到初始位置的弹性体203的作用力还发挥在将可动部202a、202b推向前方的状态下向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背部表面按压背部用电极BUl BU4、BLl BL4的力(图21及图22中所示的力F)的作用,由此能够以适当的按压力使背部用电极BUl BU4、BLl BL4与被测定者300的躯体部301的背部表面相接触。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稳定地测定体脂肪量。

此外,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及其变形例中,优选地,控制部10控制各种功能模块以在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A及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4B检测出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之后开始利用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测定生物体阻抗。通过如此构成,等到实际测量躯体部宽度才能开始测定生物体阻抗,因而能够预先防止实际测量躯体部宽度时发生的错误引起体脂肪量测定错误。并且,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及其变形例中,例示说明的是能够实际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但具备其他测定单元来能够实际测量躯体部外周长(腰围)的情况或输入躯体部外周长作为被测定者信息的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只实际测量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中的一方,并基于该实际测量的一方和躯体部外周长来计算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中剩余的另一方,并基于这些计算体脂肪量。并且,由于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中具备台单元,因此也可以使该台单元具备体重测定功能。即,也可以通过在台单元设置作为用于检测载重的体重测定部的称重传感器(load cell),来利用该体重测定部测定站在台单元的被测定者的体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将通过设置在台单元的体重测定部测定的体重信息输入到控制部,就能够将实际测量的被测定者的体重作为被测定者信息利用于各种运算处理。并且,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及其变形例中,例示说明的是计算出内脏脂肪截面积作为内脏脂肪量并计算出皮下脂肪截面积作为皮下脂肪量的运算处理部的情况,但也可以这样构成运算处理部,即,利用作为内脏脂肪截面积之外的指标的内脏脂肪体积、内脏脂肪重量、内脏脂肪水平等计算出内脏脂肪量,并利用作为皮下脂肪截面积之外的指标的皮下脂肪体积、皮下脂肪重量、皮下脂肪水平等计算出皮下脂肪量。并且,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及其变形例中,例示说明的是计算并显示内脏脂肪截面积及皮下脂肪截面积的情况,但也可以只显示其中的一方,或只计算并显示皮下脂肪截面积。进而,也可以计算并显示内脏脂肪截面积及皮下脂肪截面积以外的各种体组成信息(例如体脂肪量、各部位脂肪量、除脂肪量等)。此外,显然,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及其变形例中说明的特征性结构可参照本发明的目的在允许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这样,本次公开的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上均为举例说明的,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另外,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思以及其范围内的所有变更。附图标记的说明1A、1B体脂肪测定装置;10控制部;11运算处理部;12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3体形信息测定部;14体组成信息取得部;14a内脏脂肪量计算部;14b皮下脂肪量计算部;21恒电流生成部;22端子切换部;23电位差检测部;24A躯体部横宽检测部;24B躯体部纵宽检测部;25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6显示部;27操作部;27a测定按钮;28电源部;29存储部;100A 100E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1基部;102、102a 102c可动部;103弹性体;110框体;111上部框状部;112右侧部框状部;112a脚部;113左侧部框状部;113a脚部;120背部用电极支撑单元;121垫子;122A右手装戴单元;122B左手装戴单元;123A右脚装戴单元;123B左脚装戴单元;130本体单元;132连接线缆;200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201基部;202a、202b可动部;203弹性体;210框体;211后部框状部;212右侧部框状部;213左侧部框状部;214前部框状部;215连接部;216电极支撑体;220台单元;221台部;230显示用单元部;232连接线缆;300被测定者;301躯体部;302A右手;302B左手;303A右脚;303B左脚;400床面;HR、HL手用电极 ;BU1 BU4、BLl BL4背部用电极;FR、FL脚用电极;SA1、SA2、SB测距传感器。
权利要求
1.一种体脂肪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多个电极,与被测定者的身体表面的规定部位相接触, 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利用上述多个电极来测定被测定者的身体的生物体阻抗, 躯体部宽度检测部(24A、24B),用于检测被测定者的躯体部宽度, 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设置有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24A、24B),具有能够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框形状, 体脂肪量计算部(14),基于上述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测定出的生物体阻抗及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24A、24B)检测出的躯体部宽度,计算出体脂肪量; 上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包括: 基部,在该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状态下,上述基部对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可动部,可移动地安装于上述基部,在该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状态下,上述可动部对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相对位置能够发生变化; 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24A、24B)至少包括设置在上述可动部的非接触式的测距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状态下,上述可动部能够沿着躯体部横宽方向及躯体部纵宽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 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24A、24B)基于上述测距传感器在上述可动部移动的期间检测出的测距信息,检测出被测定者的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中的至少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24A、24B)还包括移动量检测传感器,该移动量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出上述可动部的移动量; 在上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状态下,上述可动部能够沿着躯体部横宽方向及躯体部纵宽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移动; 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24A、24B)基于上述测距传感器在上述可动部移动的期间检测出的测距信息,检测出被测定者的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中的一方,并基于上述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出的移动量信息,检测出被测定者的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中的另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24A、24B)除了基于上述移动量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出的移动量信息之外,还基于上述测距传感器在上述可动部移动的期间检测出的测距信息,检测出被测定者的躯体部横宽及躯体部纵宽中的另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沿着上述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朝向一侧对上述可动部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部(10),该控制部(10)用于控制上述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24A、24B)及上述体脂肪计算部(14)的动作; 上述控制部(10)进行如下控制:在上述躯体部宽度检测部(24A、24B)检测出躯体部宽度之后,驱动上述生物体阻抗测定部(12)开始测定生物体阻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电极包括用于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表面相接触的躯体部用电极; 在被测定者采取横卧姿势时,上述躯体部用电极配置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下方; 在被测定者采取横卧姿势时,上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电极包括用于与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表面相接触的躯体部用电极; 上述躯体部用电极设置在上述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的上述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电极包括用于与背部的表面相接触的背部用电极(BUl BU4、BL1 BL4),其中,上述背部为被测定者的躯体部的脊背一侧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脂肪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体脂肪量计算部(14)包括内脏脂肪量计算部(14a)及皮下脂肪量计算部(14b)中的至少一个,其中,上述内脏脂肪量 计算部(14a)用于计算被测定者的内脏脂肪量,上述皮下脂肪量计算部(14b)用于计算被测定者的皮下脂肪量。
全文摘要
体脂肪测定装置具有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设置有用于检测被测定者的躯体部宽度的躯体部宽度检测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具有能够配置成包围被测定者的躯体部(301)的框形状,其包括基部(101)和可动部(102),在躯体部宽度测量单元(100A)配置成包围躯体部(301)的状态下,基部(101)对于躯体部(301)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而可动部(102)对于躯体部(301)的相对位置能够发生变化。躯体部宽度检测部至少包括设置在可动部(102)的非接触式的测距传感器(SA1、SA2)。
文档编号A61B5/107GK103096789SQ2011800396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7日
发明者家老广道, 滨口刚宏, 田部一久, 村川宁章 申请人: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