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91455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风湿骨病主要是颈椎病、腰间盘突出、滑膜炎、风湿、类风湿、肩周炎、痛风等,以关 节疼痛、酸困、麻木、活动受限、僵硬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会出现卧床不起,疼痛难忍,生活不能自理。目前的治疗中,西医采用以消炎止痛、激素、封闭、紫外线照射、牵引、手术等方法,其缺点是治标不治本,治疗时间长,疗效差,费用大,且手术危险性极高;中药多采用内服中药,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等方法,效果不明显,或者服用初期有效随后则无作用,疗效不持久,复发率高,而且内服中药不方便,有的甚至会对胃有刺激,产生不良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效果不明显疗效不持久,复发率高,内服中药对胃有刺激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由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200 300,赤芍200 300,防风200 300,白芷120 180,桂枝120 180,川乌120 180,红花40 6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由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250,赤芍250,防风250,白芷150,桂枝150,川乌150,红花50。其中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赤芍,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防风,辛、甘,微温。归肺、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白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川乌,辛、苦、热,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疼痛,寒疝作痛,麻痹止痛,镇痛,抗炎,镇静,局部麻醉解热,增加冠脉血流量小剂量使心率减慢,大剂量使心率不齐,甚至心室颤动。红花,功能主治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本发明本发明提出的又一种生产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效果不明显疗效不持久,复发率高,内服中药对胃有刺激的问题。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产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的方法,包括步骤I)取200 300重量份 的当归,200 300重量份的赤芍,200 300重量份的防风,120 180重量份的白芷,120 180重量份的桂枝,120 180重量份的川乌,40 60重量份的红花,粉碎成80 120目的细粉;2)将上述80 12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取250重量份的当归,250重量份的赤芍,250重量份的防风,150重量份的白芷,150重量份的桂枝,150重量份的川乌,50重量份的红花。用法用量外用I次5 10g,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敷患处每间隔5 7天I次,连续5 7次为一个疗程,将患处洗净擦干,将药用温水调湿后在患处薄薄的涂抹一层,用保鲜膜包裹涂药的患处,涂药3 5小时后除去保鲜膜用温水洗净即可,涂药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用药间隔时间视患处皮肤情况而定,重症患者用强烈性药剂,I次每个患处I付,每隔7天上I次药,I个疗程为49天,轻症患者用柔和型药剂,I次每个患处I付,每隔5天上I次药,I个疗程为35天。药理反应敷药后一般会出现凉-灼热-红-肿-疼-痒-水泡等属正常药理反应,无其他副作用。禁忌事宜敷药后禁酒。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及其生产方法,取200 300重量份的当归,200 300重量份的赤芍,200 300重量份的防风,120 180重量份的白芷,120 180重量份的桂枝,120 180重量份的川乌,40 60重量份的红花,粉碎成80 120目的细粉;将上述80 12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取250重量份的当归,250重量份的赤芍,250重量份的防风,150重量份的白芷,150重量份的桂枝,150重量份的川乌,50重量份的红花,采用纯中药外敷的方式,避免了中药内服对胃的刺激作用,并且药效持久不复发,无毒副作用。下面结合具体临床病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病例I :潘某某,女,58岁,膝关节肿胀20年,患者20年前劳累过度而生现膝关节肿胀,疼痛难忍,活动受限,曾口服抗风湿药双氯灭痛,等药物,不见缓解,现不能走路,功能障碍,于2010年10月5日就诊,拍双膝关节CT诊断半月板损伤,滑膜炎,使用本发明疗风湿骨病的中药5g,用水调成糊状外敷5小时,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消失,每隔5天敷药I次,用药5次基本康复,复查CT片明显减轻,至今未复发。病例2 :张某某,女,43岁,腰痛10年,患者10年前因劳累过度出现腰痛,不能行走,疼痛难忍,曾在北京骨科医院诊断为4 5节腰间盘膨出,骨质增生,4 5节继发性椎间管狭窄,经治疗不见缓解,于2011年3月17日前来就诊,经CT诊断;为4 5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4 5节继发性椎管狭窄,使用本发明的疗风湿骨病的中药IOg用温开水调糊状,敷患处5小时,疼痛明显减轻,每隔7天敷药I次,连用7次,功能恢复正常,可以行走,经拍CT基本治愈。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为本发明一种生产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由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200 300,赤芍200 300,防风200 300,白芷120 180,桂枝120 180,川乌120 180,红花40 60。一种生产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的方法,包括步骤I)取200 300重量份的当归,200 300重量份的赤芍,200 300重量份的防风,120 180重量份的白芷,120 180重量份的桂枝,120 180重量份的川乌,40 60重量份的红花,粉碎成80 120目的细粉;2)将上述80 12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下面以三个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一一种生产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的方法,包括步骤I)取200重量份的当归,200重量份的赤芍,200重量份的防风,120重量份的白芷,120重量份的桂枝,120重量份的川乌,40重量份的红花,粉碎成80 120目的细粉;2)将上述80 12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实施例二 —种生产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的方法,包括步骤I)取250重量份的当归,250重量份的赤芍,250重量份的防风,150重量份的白芷,150重量份的桂枝,150重量份的川乌,50重量份的红花,粉碎成80 120目的细粉;2)将上述80 12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实施例三一种生产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的方法,包括步骤I)取300重量份的当归,300重量份的赤芍,300重量份的防风,180重量份的白主,180重量份的桂枝,180重量份的川乌,60重量份的红花,粉碎成80 120目的细粉;2)将上述80 12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当归200 300,赤芍200 300,防风200 300,白芷120 180,桂枝120 180,川乌120 180,红花40 60。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当归250,赤芍250,防风250,白芷150,桂枝150,川乌150,红花50。
3.—种生产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取200 300重量份的当归,200 300重量份的赤芍,200 300重量份的防风, 量份的红花,粉碎成80 120目的细粉; 2)将上述80 12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250重量份的当归,250重量份的赤芍,250重量份的防风,150重量份的白芷,150重量份的桂枝,150重量份的川乌,50重量份的红花。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及其生产方法,取200~300重量份的当归,200~300重量份的赤芍,200~300重量份的防风,120~180重量份的白芷,120~180重量份的桂枝,120~180重量份的川乌,40~60重量份的红花,粉碎成80~120目的细粉;将上述80~12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取250重量份的当归,250重量份的赤芍,250重量份的防风,150重量份的白芷,150重量份的桂枝,150重量份的川乌,50重量份的红花,采用纯中药外敷的方式,避免了中药内服对胃的刺激作用,并且药效持久不复发,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714GK102716210SQ2012101809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
发明者彭丽娟 申请人:彭丽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