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痢疾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04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痢疾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痢疾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痢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临床表现是泻肚子,大便中带有红白相杂的粘稠脓状物,腹痛下坠,便急,便频,发热,病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目前治疗痢疾病的中西药品种较多,西医以针剂或口服西药消炎杀菌治疗,中医则用汤药或中成药治疗。发明内客本发明是发明人在多年行医实践中,临床运用中药治疗痢疾病的经验配方,其疗 效可靠,无毒副作用,是治疗痢疾病的一种特效中药。本发明中药配方及重量如下黄芩5-10克(8克)、白芍5-10克(8)克、当归5_10克(8克)、枳壳5-10克(8克)、姜汁炒厚朴5-10克(8克)、槟榔5_10克(8克)、青皮3_8克(6克)、甘草3-8克(6克)、黄连3-6克(4克)、红花3—6克(4克)、桃仁3—6克(4克)、木香3—6克(4克)、山楂10-15克(12克)、地榆10-15克(12克)。便白者去地榆、桃仁加化橘红3—6克,如泛址加酒制大黄3—6克。本发明最佳重量为括弧内数字。本发明各位药物的药理分析如下黄芩一入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主治湿热所致黄疸、泻痢、热淋、内热亢盛等。白芍一入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主治肝气不和、脘腹疼痛、肝阳上亢等。当归一入肝、心、脾经。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主治血虚、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枳壳一入脾、胃、大肠经。行气、化痰、消积导滞。主治脘腹胀满、腹痛泻痢、大便秘结。厚朴一入脾、胃、肺、大肠经。行气、消积、燥湿、平喘。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胀满、呕吐泻痢等。槟榔一入胃、大肠经。杀虫消积、下气、利水。主治虫积腹痛、胸腹胀满、泻痢等。青皮一入肝、胆、胃经。破气散结、疏肝解郁。主治胁肋胀痛、食积不化、症瘕积聚等。甘草一入心、肺、脾、胃经。和中益气,缓急止痛,解毒等。主治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腹痛、胃痛、脘腹挛急作痛。黄连一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肠胃湿热所致腹泻、痢疾、热盛火炽、壮热等。红花一入肝、心经。活血散瘀、通经。主治腹痛、跌打损伤、关节酸痛等。桃仁一入心、肝、肺、大肠经。破血去瘀、润肠。主治瘀血疼痛、肿块、便秘、肠痈等。木香一入脾、胃、大肠、胆经。行气、调中、止痛。主治气滞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痢疾等。山楂一入脾、胃、肝经。消食化积、怯瘀。主治食积停滞、胸腹胀满、腹痛泄泻等。地榆一入肝、胃、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主治便血、尿血、痔疮、痈肿等。化橘红一入肺、胃经。宽中下气、消痰。主治胸隔胀满呕吐噫气等。大黄一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怯瘀。主治大便秘结、腹痛胀满、脾虚泄泻等。从上述各味中药的入经、功能、主治药理分析可以看出,16味药物中有12味入胃和大肠经,对治疗痢疾病的针对性非常强,其他药物有调和药性,舒肝理气,止血化瘀等功效,加之取叠加方式用药,极大地提高了对痢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治疗痢疾病的特效中药。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I、按配方及重量选取原料中药,装入砂锅,加适量水,煎一遍复一遍,煎成口服药汁500毫升左右。2、本发明的服法500毫升药汁分三次服,早中晚饭前各服三分之一。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本发明治疗痢疾病的中药,配方合理,药源广,成本低,使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治疗痢疾病疗效可靠,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经多人使用验证,有效率达100 %,治愈率达 98%。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I、一种治疗痢疾病的中药,由下列配方及重量组成黄芩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姜汁炒厚朴10克、槟榔10克、青皮8克、甘草8克、黄连6克、红花6克、桃仁6克、木香6克、山楂15克、地榆15克。便白者去地榆、桃仁加化橘红3—6克,如泛址加酒制大黄3—6克。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装入砂锅,加适量水,煎一遍复一遍,煎成口服药汁500毫升左右。3、本发明的服法500毫升药汁分三次服,早中晚饭前各服三分之一。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实施例2I、一种治疗痢疾病的中药,由下列配方及重量组成黄芩8克、白芍8克、当归8克、枳壳8克、姜汁炒厚朴8克、槟榔8克、青皮6克、甘草6克、黄连4克、红花4克、桃仁4克、木香4克、山楂12克、地榆12克。便白者去地榆、桃仁加化橘红3—6克,如泛址加酒制大黄3—6克。2、本发明的制备及服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3一种治疗痢疾病的中药,由下列配方及重量组成黄芩5克、白芍5克、当归5克、枳壳5克、姜汁炒厚朴5克、槟榔5克、青皮3克、甘草3克、黄连3克、红花3克、桃仁3克、木香3克、山楂10克、地榆10克。便白者去地榆、桃仁加化橘红3—6克,如泛址加酒制大黄3—6克。2、本发明的制备及服法同实施例I。一种治疗痢疾病的中药临床疗效总结。I、一般资料本发明治疗痢疾病的中药,配方合理,制备方法多样,服用方便,多年临床应用,治愈患者若干人,疗效可靠,药性平合,未出现毒副作用。2、本发明治疗痢疾病的中药,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98%。病例介绍I、邵XX,男,26岁,2010年8月就诊。吃不洁净食物导致腹泻,因未及时治疗,进而转变成拉痢疾,大便中有红白相杂的粘稠脓状物,腹痛下坠,大便量少,但便急、便频。诊断为急性痢疾,服用本发明一剂,当晚腹痛,便急、便频缓解,大便中粘稠脓状物明显减少,次日再服一剂,第三天诸症消失痊愈,10天后随访,未复发。2、林XX,女,42岁,2011年10月就诊。因胃肠不好,有拉肚子病史,近日因夜间睡觉受凉,腹痛,发烧,体温上升,腹泻便急,大便中有白色粘稠脓状物。诊断为慢性痢疾,采取调整配方,去地榆、桃仁二味药,加化橘红5克治之,服本发明一剂,烧退,腹痛、便急症状减轻,继续连服两剂,诸症消失而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3、丁 XX,男,58岁,2012年5月就诊。因吃烧烤鱼、肉喝啤酒不当,导致急性胃肠炎,出现上吐下泻症状,经输液治疗,病情缓解,但次日腹泻复发,大便中有果冻样块状物,且腹痛下坠,便急,便频。诊断为急性痢疾,采取调整配方,即在原配方中加酒制大黄5克治之,连服本发明三剂,诸症消失,体征恢复正常,随访至今 ,未复发。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痢疾病的中药,其特征是按下列配方及重量组成黄芩5-10克、白芍5-10克、当归5-10克、枳壳5-10克、姜汁炒厚朴5-10克、槟榔5-10克、青皮3_8克、甘草3_8克、黄连3-6克、红花3—6克、桃仁3—6克、木香3—6克、山楂10-15克、地榆10-15克。便白者去地榆、桃仁加化橘红3—6克,如泛址加酒制大黄3—6克。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痢疾病的中药,其特征是按下列配方及重量组成黄芩8克、白芍8克、当归8克、枳壳8克、姜汁炒厚朴8克、槟榔8克、青皮6克、甘草6克、黄连4克、红花4克、桃仁4克、木香4克、山楂12克、地榆12克。便白者去地榆、桃仁加化橘红3—6克,如泛址加酒制大黄3—6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痢疾病的中药,其特征是按下列配方及重量组成黄芩5-10克、白芍5-10克、当归5-10克、枳壳5-10克、姜汁炒厚朴5-10克、槟榔5-10克、青皮3-8克、甘草3-8克、黄连3-6克、红花3-6克、桃仁3-6克、木香3-6克、山楂10-15克、地榆10-15克。便白者去地榆、桃仁加化橘红3-6克,如泛沚加酒制大黄3-6克。本发明治疗痢疾病中药,配方合理,药源广,成本低,使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疗效可靠,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经多人使用验证,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98%。
文档编号A61K36/889GK102895445SQ20121033777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王伦英, 连方方, 畢妍娜, 丛铭, 王晓恆 申请人:王伦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