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踝关节扰动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康复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踝关节扰动刺激装置,可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脑或脊柱损伤等中枢神经损伤等患者早期康复治疗。
背景技术:
中心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的疾病,例如脑卒中、脊椎损伤、脑外伤等疾病的病人来说康复与否直接影响能否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在疾病致残致死率中,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居首,致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居第二位。大多数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的丧失。已有研究和临床实验表明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时此类患者恢复大部分运动功能。目前对于脑卒中等中枢神经损伤患者通常采用治疗师一对一的手法治疗,效率低、强度 大。通常患者在脑卒中后前11周内接受行走能力康复治疗的效果远大于11周后接受治疗当损伤是轻/中度损伤时,康复可以在第3周后开始,但不宜在第9周后开始;当损伤严重时,康复也应在第6周到第11周内开始。目前市场上比较缺少适用于早期康复治疗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而现有的适用于早期康复治疗的下肢康复系统也存在不足之处(I)任务主要局限在运动膝关节和髋关节上,(2)脚部运动信息无法刺激到大脑皮质,(3)运动的刺激方式过于单一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市场上产品的现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踝关节扰动刺激装置,以达到刺激大脑运动皮质区的作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装置由支撑系统、连接部分和释放系统三部分组成;所述支撑系统的结构为脚部支撑板通过粗轴与连接板铰接;脚板分为相互铰连的两部分,一部分与连接板固接,另一部分搭于脚部支撑板上;所述连接部分的结构为电磁铁固定架和连接板分别通过螺栓与机器人平台足底往复运动机构连接,电磁铁固定架和连接板跟随机器人平台上足底往复运动机构运动;电磁铁固定于电磁铁固定架上;所述释放系统的结构为第一细轴与连接板铰接,第二细轴与脚部支撑板嵌入连接;第一细轴与第二细轴平行布置;两个轴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细轴和第二细轴连接;扭簧套装在第一细轴上,其一端折弯后与轴连接板固定,另一端与电磁铁固定架固接;电磁铁通过钢丝绳与第二细轴连接。所述脚部支撑板的自由端设置一个螺钉,用于调节脚部支撑板与脚板之间的角度,实现踝关节不同的静态角度。所述与扭簧连接的轴连接板和电磁铁固定架上分别设置圆孔,用于固定扭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针对患者患病早期不同的训练目标提供高效率的康复任务,能够为踝关节提供一种非节律性扰动。在训练患者相应肌肉群的同时,刺激患者与之相关联的体神经和大脑神经,使得康复训练更系统更完整。训练机构运动灵活,布局合理,稳定可靠,外观简单,易于被患者接受。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图中标号I-脚板;2_脚部支撑板;3-粗轴;41_第一细轴;42_第二细轴;5_轴连接件;6-扭
簧;7_电磁铁固定架;8_电磁铁;9_连接板;10-机器人平台足底往复运动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踝关节扰动刺激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如图I和图2所示,由支撑系统、连接部分和释放系统三部分组成。整体外形尺寸长X宽X高=200 X 50 X 80mm3。所述支撑系统的结构为脚部支撑板2通过粗轴3与连接板9铰接;脚板I分为相互铰连的两部分,一部分与连接板9固接,另一部分搭于脚部支撑板2上。脚部支撑板2的自由端设置一个螺钉,用于调节脚部支撑板2与脚板I之间的角度,实现踝关节不同的静态角度。所述连接部分的结构为电磁铁固定架7和连接板9分别通过螺栓与机器人平台足底往复运动机构10连接,电磁铁固定架7和连接板9跟随机器人平台上足底往复运动机构10运动;电磁铁8固定于电磁铁固定架7上。所述释放系统的结构为第一细轴41与连接板9铰接,第二细轴42与脚部支撑板2嵌入连接;第一细轴41与第二细轴42平行布置;两个轴连接件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细轴41和第二细轴42连接;扭簧6套装在第一细轴41上,其一端折弯后与轴连接板5固定,另一端与电磁铁固定架7连接;与扭簧6连接的轴连接板5和电磁铁固定架7上分别设置圆孔,用于固定扭簧6 ;电磁铁8通过钢丝绳与第二细轴42连接。工作时,通过电磁铁8驱动机构,实现第二细轴42与脚部支撑板2凹槽的分离,达到瞬间泄力的效果,对踝关节产生非节律性的刺激。作为动力源的电磁铁8停止工作时,在扭簧6预紧力的驱使下,第二细轴42回到脚部支撑板2的凹槽内,恢复原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踝关节扰动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支撑系统、连接部分和释放系统三部分组成; 所述支撑系统的结构为脚部支撑板(2)通过粗轴(3)与连接板(9)铰接;脚板(I)分为相互铰连的两部分,一部分与连接板(9)固接,另一部分搭于脚部支撑板(2)上; 所述连接部分的结构为电磁铁固定架(7)和连接板(9)分别通过螺栓与机器人平台足底往复运动机构(10)连接,电磁铁固定架(7)和连接板(9)跟随机器人平台上足底往复运动机构(10)运动;电磁铁(8)固定于电磁铁固定架(7)上; 所述释放系统的结构为第一细轴(41)与连接板(9)铰接,第二细轴(42)与脚部支撑板(2)嵌入连接;第一细轴(41)与第二细轴(42)平行布置;两个轴连接件(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细轴(41)和第二细轴(42)连接;扭簧(6)套装在第一细轴(41)上,其一端折弯后与轴连接板(5)固定,另一端与电磁铁固定架(7)固接;电磁铁(8)通过钢丝绳与第二细轴(4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踝关节扰动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支撑板(2)的自由端设置一个螺钉,用于调节脚部支撑板(2)与脚板(I)之间的角度,实现踝关节不同的静态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踝关节扰动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扭簧(6)连接的轴连接板(5)和电磁铁固定架(7)上分别设置圆孔,用于固定扭簧(6)。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康复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踝关节扰动刺激装置。脚部支撑板通过粗轴与连接板铰接;电磁铁固定架和连接板分别通过螺栓与机器人平台足底往复运动机构连接,电磁铁固定于电磁铁固定架上;第一细轴与连接板铰接,第二细轴与脚部支撑板嵌入连接;两个轴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细轴和第二细轴连接;扭簧套装在第一细轴上,其一端与任一的轴连接板固接,另一端与电磁铁固定架固接;电磁铁通过钢丝绳与第二细轴连接。针对患者患病早期不同的训练目标提供高效率的康复任务,能够为踝关节提供一种非节律性扰动。在训练患者相应肌肉群的同时,刺激患者与之相关联的体神经和大脑神经,使得康复训练更系统更完整。
文档编号A61H1/00GK102860910SQ20121037227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季林红, 隋建锋, 程嘉, 梁梅, 杨尚元 申请人: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