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8076阅读:1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
背景技术
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麻醉是目前国内比较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使用该方法麻醉,必须有一根导管置入硬膜外间隙,随着科学的发展,导管置入从麻醉使用已延伸到了术后镇痛使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硬膜外导管从穿刺孔引出体外,并通过固定物(一般为医用胶布)将其固定于体外。目前,硬膜外导管固定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正常人从直立到脊柱完全前屈,脊柱的长度可增加8 10cm左右,因此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将会牵拉硬膜外导管,甚至会将其拔出 来;2.目前硬膜外导管固定物所采用的材料透气性差,由于固定在背部,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平躺,出汗多,粘贴物很容易因汗水潮湿而脱落;3.由于硬膜外导管是与穿刺孔固定在一起,在调整硬膜外导管深度,以及观察导管的刻度,或消毒穿刺孔时,需要把整个粘贴物撕下来,这样就为操作者带来了使用上的困难,稍有不慎,甚至会造成病人麻醉或术后镇痛的失败。因此,需要对硬膜外导管固定物进行改进,采用独特的设计,使其利于皮肤散热和排汗,避免汗水蓄积而引起潮湿脱落,便于观察穿刺孔和导管深度等操作,并且可使患者脊柱活动时,可以根据需要延长硬膜外导管长度,防止形成张力把导管从硬膜外腔拔出。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采用独特的设计,使其利于皮肤散热和排汗,避免汗水蓄积而引起潮湿脱落,同时便于观察穿刺孔和导管深度等操作,并且可使患者脊柱活动时,可以根据需要延长硬膜外导管长度,防止形成张力把导管从硬膜外腔拔出。本实用新型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包括用于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于人体的固定贴本体,所述固定贴本体上对应人体穿刺孔设置有用于观察穿刺孔和硬膜外导管深度的观察孔,并对应所述观察孔位置固定设置有可打开和闭合所述观察孔的遮盖膜。进一步,所述固定贴本体为长方形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性固定部和非粘性导向部,所述粘性固定部为由两翼边和底边构成的U形结构,所述非粘性导向部横截面为拱形结构并与人体皮肤表面形成用于引导和放置硬膜外导管的通道空间,其相对所述粘性固定部底边一端与所述粘性固定部底边内边缘封闭相连,其两侧边一一对应与所述粘性固定部两翼边内侧边缘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粘性固定部两翼边顶端,所述观察孔对应所述非粘性导向部设置于所述粘性固定部底边。进一步,所述非粘性导向部由透明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非粘性导向部上匀布设置有用于防止汗气聚积的排气孔。进一步,所述遮盖膜为圆形并由透明材料制成,其径向一端与所述观察孔边缘一体连接设置,另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上设置有卡子,所述粘性固定部底边临近所述观察孔边缘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子相互卡合的卡座。进一步,所述粘性固定部为网格状结构,其两翼边和底边上均设置有用于皮肤散热和排汗的网格孔。 进一步,所述网格孔为菱形结构。进一步,所述固定贴本体由弹性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根据人体脊柱弯曲幅度,导向部与人体共同形成通道空间,在放置导管时,把导管往回多放一段距离,这样当患者脊柱活动时,可以根据需要延长硬膜外导管长度,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形成张力把导管从硬膜外腔拔出,确保术后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就能在无明显痛苦的情况下进行活动,而且对需较长时期镇痛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穿刺部位被污染,甚至感染的可能;U形粘性固定部采用网格状设计,这样利于皮肤散热和排汗,避免汗水蓄积而引起潮湿脱落,还设置有观察孔,便于观察穿刺孔和导管深度等操作,对应观察孔设置遮盖膜,防止灰尘进入对穿刺孔造成污染;同时该装置 结构还可减少在术后镇痛技术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一些医疗纠纷。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图2为
图1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B-B向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包括用于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于人体的固定贴本体,所述固定贴本体上对应人体穿刺孔设置有用于观察穿刺孔8和硬膜外导管7深度的观察孔3,并对应所述观察孔3位置固定设置有可打开和闭合所述观察孔3的遮盖膜4 ;观察孔的设置易于调整硬膜外导管深度,方便观察硬膜外导管的刻度;遮盖膜的设置可避免灰尘或污物进入穿刺孔,从而有效减小穿刺孔感染的机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贴本体为长方形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性固定部I和非粘性导向部2,所述粘性固定部I为由两翼边和底边构成的U形结构,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横截面为拱形结构并与人体皮肤10表面形成用于引导和放置硬膜外导管的通道空间9,其相对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边一端与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边内边缘封闭相连,其两侧边一一对应与所述粘性固定部I两翼边内侧边缘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粘性固定部I两翼边顶端,所述观察孔3对应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设置于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边;在放置硬膜外导管时,把硬膜外导管在通道空间内往穿刺孔方向多放一段距离,这样当患者脊柱活动时,可以根据需要延长硬膜外导管长度,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形成张力把导管从硬膜外腔拔出。本实施例中,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由透明材料制成;方便在外观察硬膜外导管的刻度和穿刺孔感染情况。本实施例中,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上匀布设置有用于防止汗气聚积的排气孔6;方便汗气排放,避免汗气聚积,并可保持病患位置的清洁卫生。[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遮盖膜4为圆形并由透明材料制成,其径向一端与所述观察孔3边缘一体连接设置,另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上设置有卡子,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边临近所述观察孔边缘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子相互卡合的卡座;遮盖膜与U形粘性固定部单边相连,遮盖膜可单独揭开和闭合,不会对调整硬膜外导管深度造成任何影响,并且遮盖膜由透明材料制成,利于在外观察硬膜外导管刻度和穿刺孔的感染情况。本实施例中,所述粘性固定部I为网格状结构,其两翼边和底边上均设置有用于皮肤散热和排汗的网格孔5 ;利于皮肤散热和排汗,避免汗水蓄积而引起潮湿脱落;所述网格孔5为菱形结构,菱形结构网格孔的拉伸性更大,延展的范围更广,随粘性固定部变形却不易撕裂。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贴本体I由弹性材料制成;可随患者脊柱的弯曲进行弹性变形,防止硬膜外导管从硬膜外腔 拔出,确保术后镇痛效果。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包括用于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于人体的固定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贴本体上对应人体穿刺孔设置有用于观察穿刺孔(8)和硬膜外导管(7)深度的观察孔(3),并对应所述观察孔(3)位置固定设置有可打开和闭合所述观察孔(3)的遮盖膜(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贴本体为长方形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性固定部(I)和非粘性导向部(2),所述粘性固定部(I)为由两翼边和底边构成的U形结构,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横截面为拱形结构并与人体皮肤表面形成用于引导和放置硬膜外导管的通道空间,其相对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边一端与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边内边缘封闭相连,其两侧边一一对应与所述粘性固定部(I)两翼边内侧边缘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粘性固定部(I)两翼边顶端,所述观察孔(3)对应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 )设置于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由透明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粘性导向部(2)上匀布设置有用于防止汗气聚积的排气孔(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膜(4)为圆形并由透明材料制成,其径向一端与所述观察孔(3)边缘一体连接设置,另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上设置有卡子,所述粘性固定部(I)底边临近所述观察孔边缘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子相互卡合的卡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固定部(I)为网格状结构,其两翼边和底边上均设置有用于皮肤散热和排汗的网格孔(5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孔(5)为菱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硬 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贴本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膜外麻醉导管固定贴,包括用于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于人体的固定贴本体,固定贴本体上对应人体穿刺孔设置有用于观察穿刺孔和硬膜外导管深度的观察孔,并对应观察孔位置固定设置有可打开和闭合观察孔的遮盖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有观察孔,易于调整硬膜外导管深度,方便观察硬膜外导管的刻度;遮盖膜的设置可避免灰尘或污物进入穿刺孔,从而有效减小穿刺孔感染的机率。
文档编号A61M25/02GK203075430SQ20122072823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李洪, 杨天德, 杜智勇, 黄河, 黄静, 龙宗泓, 陈杰, 钟河江, 包晓航, 张晓东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