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403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在临床上一般区别为I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现代医学研究一般认为其病因有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缺陷、肥胖、病毒感染、高热量的饮食等致病因,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从饮食结构入手,少食高热量食品、忌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加强体育锻炼,以及辅助化学药丸治疗或胰岛素治疗。化学药丸治疗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AGI等,但不能用于I型糖尿病人、怀孕妇女、明显肝肾功能不良患者、严重全身或局部感染症、重大手术、严重外伤及长期禁食患者。胰岛素治疗用于自身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的患者。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消渴病,起因主要有四种其一,先天不足,五脏柔弱,后天损耗过度,损耗阴津,化源不足,肾虚消渴,阴阳失调,阳盛阴衰,导致素体阴虚; 其二,过食甘美,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痰阻化热,导致耗损燥热伤阴;其三,情志失调,肝气郁结,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气机阻滞,气虚阳微;其四,外感六淫,燥火风热内侵散膏,旁及脏腑,化燥伤津,导致毒邪侵害。《外台秘要 消渴门》载“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因此对糖尿病的治疗,要从滋阴散滞、疏肝生津、清热化痰、 理气祛邪为宗旨,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协调脏腑阴阳来调理。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具有滋阴散滞、疏肝生津、清热化痰、理气祛邪之功效,对糖尿病及多种糖尿病病发症均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苍术90 120份当归60 90份益母草50 黄精45 60份获茶40 60份五味子40 r 葛根30 45份石解30 40份白蔡黎25 "赤苟15 25份佛手10 20份英丝子5 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苍术100份当归75份益母草60份金樱子58份- 70份金楼子50 65份 ■55份天花粉35 50份 ■35份肉苁蓉20 30份 15份川牛膝5 10份。
黄精52份茯苓50份五味子48份天花粉42份
葛根38份石斛34份白蒺藜30份肉苁蓉25份
赤芍20份佛手15份菟丝子10份川牛膝7份。
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 I)将赤芍用等份量的黄酒拌匀,浸润至黄酒被完全吸干后,用文火炒干,粉碎研末,过160目细粉,备用。
(2)将苍术、益母草、金樱子、黄精、葛根、石斛、白蒺藜、佛手放入容器中,加入六倍量的水,浸泡10 12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6 8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I. 10 I. 15的稠膏,备用。
(3)将当归、茯苓、五味子、天花粉、肉苁蓉、菟丝子、川牛膝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即墨老酒,浸泡6 8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三倍量的即墨老酒,浸泡 3 4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发浓缩为室温环境下相对密度I. 15 I. 20 的稠膏,备用。
(4)将步骤(I)所得的细粉,与步骤(2)、步骤(3)制得的稠膏混合,加入凡士林搅拌均匀,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I. O I. 2g/粒的丸剂产品。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治湿困脾胃; 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症 ’痿襞;夜盲。《玉楸药解》载“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癖,除症,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苍术所含挥发油有驱风健胃作用,抗肠痉挛,对心脏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血管有轻微的扩张作用, 还能促使脊髓反射亢进。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风湿痹痛;痈疽疮疡。《本草正》载“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当归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对慢性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益母草味辛;苦;性微进。归肝;肾;心包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主治瘀血腹痛;小便不利;水肿;痈肿疮疡。《本草求真》载“消水行血,去疯生新,调经解毒, 为胎前胎后要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益母草能抗血小板聚集、凝集,改善冠脉循环、保护心脏,增强心脏收缩力,直接兴奋呼吸中枢,驰缓肠管紧张性,此外还有中枢抑制、细菌抑制等作用。
金樱子味酸;潘;性平;无毒。入肾;膀胱;大肠;脾;肺经。固精;缩尿;潘肠;止带。主治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久痢;白浊。《本草正》载“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壮筋骨,补五藏,养血气,疗怔忡惊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临床医学研究表明,金樱子能抑制肠道平滑肌的自主收缩,拮抗肠道、膀胱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 拮抗胸主动脉条收缩反应,此外金樱子所含的鞣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高的抑菌作用。
黄精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 体虚羸瘦;风癞癣疾。《本草逢原》载“宽中益气,使五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强坚,皆是补阴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精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升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心肌脂褐质含量降低,增强对缺氧的耐受力,此外还有抗病毒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渲;心悸不安。《别录》载“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浙,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茯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能杀死钩端螺旋体等细菌,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可抗肿瘤活性。
五味子味辛;苦;性温。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祛风利湿;理气活血。主治风湿骨痛;胃痛。《本经》载“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五味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及有强效复原作用的木酚素,它也是兼具精、气、神三大补益的少数药材之一,能益气强肝、增进细胞排除废物的效率、供应更多氧气、营造和运用能量、提高记忆力及性持久力。
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脓。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本经逢原》载“降膈上热痰,润心中烦渴,除时疾狂热,祛酒瘅湿黄,治痈疡解毒排脓。”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天花粉富含天花粉蛋白,有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作用,抑制病毒复制繁衍,减少免疫细胞中受病毒感染的活细胞数,能降低血糖活性,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葛根味甘;辛;性平。入脾;胃;肺;膀胱经。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治温病口渴;消渴病;泄泻;痢疾;高血压;冠心病。《本草经疏》载“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之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隔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主诸痹。”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富含葛根素、多达13种异黄酮类,干葛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闻血压、闻血脂、闻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肺;肾经。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 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腰膝软弱。《本草正》 载“石斛益精强阴,壮筋补虚,健脚膝,驱冷痹,却惊悸,定心志,能退火、养阴、除烦、清肺下气,亦止消渴热汗。”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石斛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能抑制考的松或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有显著的免疫激活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下降有保护作用,并能明显提高鼻咽癌患者NK细胞的活性,能促进唾液、胃液、肠液分泌,能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流,增强心肌收缩力,此外还有解热、镇痛等作用。
白蒺藜味苦;辛;性平。入肝;肺;肾;心经。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主治头痛; 眩晕;胸胁胀痛;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疮疽;瘰疬。《本草便读》载“善行善破,专入肺、肝, 宣肺之滞,疏肝之淤,故能治风痹目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蒺藜所含的蒺藜皂甙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强心脏收缩力、减慢心律的作用,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垂体后叶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所诱发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有抗心肌缺血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的作用。
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治肾阳虚衰; 腰痛脚弱。《本经》载“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本草汇言》载“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肉苁蓉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能促进淋巴细胞Ea花结的形成。
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症瘕腹痛;痈肿疮疡。《神农本草经》载“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 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赤芍对高黏滞血冠心病患者有改变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可使全血黏度比及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能通过影响钙代谢拮抗动脉粥样硬化,水醇提取物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及止痛效果,能轻度提高胃液的酸度,可用于改进食欲、消化机能及某些神经疾患。
佛手味辛;苦;性温。入肝;胃;脾;肺经。舒肝理气;和胃化痰。主治肝气郁结之胁痛;胸闷;肝胃不和;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恶心;久咳痰多。《本草再新》载“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佛手有平喘祛痰作用,对抗气管收缩,迅速缓解胃、肠和胆囊的张力增加,延长惊厥发生时间,预防心律失常, 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减少肾上腺维生素C的排出,此外还有抗炎、抗微生物活性的作用。
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入肝;肾;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主治腰膝酸痛;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泄泻。《本草汇言》载“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 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温可以燥,燥可以润。”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菟丝子能显著的保护肝损伤活性,增加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强性活力,此外还有抗肿瘤、抗炎、抗不育、致泻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经。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跌扑损伤。《中药志》载“破血下降,治打扑刀伤, 有缓和疼痛之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川牛膝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所含的昆虫变态留体激素和杯苋留桐具有蛋白质同化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配伍合理,选材精到,针对引发糖尿病的肾虚消渴、情志失调、胃中积滞、蕴热化燥等致病因,以滋阴散滞、疏肝生津、理气祛邪为宗旨,求清热化痰、散郁消渴、燥湿相济之功,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经临床验证,吸收效果好,适用于I型II型糖尿病及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缓解与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I
本发明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苍术IlOg当归80g益母草65g金樱子62g
黄精58g获茶54g五味子50g天花粉46g
葛根40g石斛36g白蒺藜32g肉苁蓉28g
赤芍22g佛手16g菟丝子12g川牛膝8g。
本发明丸剂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 1)将赤芍用等份量的黄酒拌匀,浸润至黄酒被完全吸干后,用文火炒干,粉碎研末,过160目细粉,备用。
(2)将苍术、益母草、金樱子、黄精、葛根、石斛、白蒺藜、佛手放入容器中,加入六倍量的水,浸泡10 12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6 8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1. 10 1. 15的稠膏,备用。
(3)将当归、茯苓、五味子、天花粉、肉苁蓉、菟丝子、川牛膝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即墨老酒,浸泡6 8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三倍量的即墨老酒,浸泡 3 4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发浓缩为室温环境下相对密度1. 15 1. 20 的稠膏,备用。
(4)将步骤(1)所得的细粉,与步骤(2)、步骤(3)制得的稠膏混合,加入凡士林搅拌均匀,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1. O 1. 2g/粒的丸剂产品。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2次,每次1.0 1. 5g,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送服,重症患者每日3次,每次1. 2 1. Sg,饭前一小时以温黄酒送服,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及含有蔗糖成分的食品。
实施例2
本发明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苍术1OOg当归75g益母草60g金樱子58g
黄精52g获茶50g五味子48g天花粉42g
葛根38g石斛34g白蒺藜30g肉苁蓉25g
赤苟20g佛手15g英丝子IOg川牛膝7g。
本实施例的丸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I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45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 例,其中I型糖尿病患者5例,II型糖尿病患者14例,妊娠型糖尿病患者3例,继发性糖尿病2例。对照组21例,其中I型糖尿病患者9例,II型糖尿病患者8例,妊娠型糖尿病患者2例,继发性糖尿病2例。两组资历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丸,成人每日3次每次3 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实验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严禁含糖类食品及辛辣佐料。
3、疗效判定
(1)显效糖尿病典型症状及并发症状有减轻趋势或明显好转。
(2)好转糖尿病典型症状及并发症状加重趋势停止或轻微好转。
(3)无效症状同施治前无明显差异。
4、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1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显效率66. 7%,总有效率87. 5%。
对照组中显效3例,好转5例,无效13例,显效率14. 3%,总有效率38. 1 %。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I、崔XX,男,12岁。患I型糖尿病2年。采用混和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注射治疗一年,症状表现为经常冒冷汗,烦躁不安,来院就诊时,测血糖I. 32mmol/L,经输注葡萄糖纠正了低血糖。服用本发明所述药丸3个疗程后血糖监测数据显示已基本稳定,中效胰岛素用量减少一半,未再出现急发低血糖症状。
2、卫XX,女,47岁,火车乘务员。患者自述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确诊为II型糖尿病,长期使用降糖丸控制血糖。因感觉手脚总有针刺感,视力模糊,小腿水肿,病情加重后来院就诊,经检查血脂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明显。血糖7. 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5%,尿白蛋白排泄率160微克/分钟,尿蛋白定量239,双下肢可见动脉硬化伴斑块。服用本发明所述药丸3个疗程后血糖值得到稳定控制,复诊时下肢水肿现象消失,血脂处于正常水平,7个疗程后已无明显外现症状,正在持续巩固治疗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苍术90 120份当归60 90份益母草50 70份金樱子50 65份 黄精45 60份茯苓40 60份五味子40 55份天花粉35 50份 葛根30 45份石斛30 40份白蒺藜25 35份肉苁蓉20 30份 赤苟15 25份佛手10 20份英丝子5 15份川牛膝5 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苍术100份当归75份益母草60份金樱子58份 黄精52份茯苓50份五味子48份天花粉42份 葛根38份石斛34份白蒺藜30份肉苁蓉25份 赤芍20份佛手15份菟丝子10份川牛膝7份。
3.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赤芍用等份量的黄酒拌匀,浸润至黄酒被完全吸干后,用文火炒干,粉碎研末,过160目细粉,备用。
(2)将苍术、益母草、金樱子、黄精、葛根、石斛、白蒺藜、佛手放入容器中,加入六倍量的水,浸泡10 12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6 8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I. 10 I. 15的稠膏,备用。
(3)将当归、茯苓、五味子、天花粉、肉苁蓉、菟丝子、川牛膝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即墨老酒,浸泡6 8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三倍量的即墨老酒,浸泡3 4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发浓缩为室温环境下相对密度I. 15 I. 20的稠膏,备用。
(4)将步骤(I)所得的细粉,与步骤(2)、步骤(3)制得的稠膏混合,加入凡士林搅拌均匀,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I. O I. 2g/粒的丸剂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苍术90~120份、当归60~90份、益母草50~70份、金樱子50~65份、黄精45~60份、茯苓40~60份、五味子40~55份、天花粉35~50份、葛根30~45份、石斛30~40份、白蒺藜25~35份、肉苁蓉20~30份、赤芍15~25份、佛手10~20份、菟丝子5~15份、川牛膝5~10份。本发明配伍合理,选材精到,针对引发糖尿病的肾虚消渴、情志失调、胃中积滞、蕴热化燥等致病因,以滋阴散滞、疏肝生津、理气祛邪为宗旨,求清热化痰、散郁消渴、燥湿相济之功,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经临床验证,适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缓解与治疗。
文档编号A61K36/8984GK102973812SQ201310000950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日
发明者辛丽娟, 王子乐 申请人:辛丽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