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39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葱白、芦苇、丁公藤、洋金花、大风子和肉苁蓉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份数组成。本发明所述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温阳益气、固肾缩尿、健脾助运、补肾固涩的作用,在治疗尿崩症中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尿崩症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尿崩症是以烦渴、多尿、低比重尿为临床特征的内分泌疾病。现已查明尿崩症是以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所致,但也可由于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而引起,前者称为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后者称为肾性尿崩症。临床单独以尿崩症命名的,主要是指垂体性尿崩症,以中年男性为多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治疗尿崩症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该有效部位组合物可以治疗尿崩症,且不易复发。
[0004]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中医关于尿崩症之病因,迄今尚无专论,经归纳,大体有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跌仆外伤及客邪外侵等因素。
`[0005]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由如下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葱白26、芦苇21、丁公藤19、洋金花16、大风子15和肉苁蓉3。
[0006]本发明所述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原料组合物按照配比混合干燥,加入15倍量水,用武火煮沸,换成文火煎煮2小时,弃渣,即得。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经实验发现,按照本发明配比制成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温阳益气、固肾缩尿、健脾助运、补肾固涩的作用,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尿崩症,治愈后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0009]实施例1
葱白26g、芦華21g、丁公藤19g、洋金花16g、大风子15g和肉灰蓉3g,干燥后加15倍量水,以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水煎120min,所得汤剂备用。
[0010]实施例2
临床观察尿崩症患者500名。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尿崩症。给患者服用实施例1所得汤剂,I日2次,早晚饭前服用,连续10天。
[0011]服用实施例1所得汤剂的患者统计结果见表I。表I中的显效包括治愈和有效,其中,治愈是指临床症状消失,尿比重正常;有效是指多饮、多尿症状明显改善,饮水量和尿量均减少一半以上,但尚未恢复正常,尿比重升高接近正常。无效是指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葱白26、芦苇21、丁公藤19、洋金花16、大风子15和肉苁蓉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尿崩症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制成汤剂。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尿崩症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原料药按照配比混合干燥,加入15倍量水,用武火煮沸,换成文火煎煮2小时,弃渣,即得。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用于制备治 疗尿崩症的药物。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3432445SQ201310358202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7日
【发明者】张群 申请人:广州市云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