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为了满足临床需要,更好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组合物主要由山楂叶提取物,薤白和黄精提取物制备而成,在用于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由山楂叶提取 物,薤白和黄精提取物制成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 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 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0003]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 脂)日益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 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 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等共同的病理基础 都是心肌缺血,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导致心肌代谢紊乱,能量供应不足,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血液输出量降低,进而影响整个机体的功能,乃至引起心肌细胞死亡。脑缺血再灌注是临床 上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关键。心脑缺血后影响能量代谢,继发乳酸堆积、钙超标、自由基损伤 等多种变化;多靶点逆转或改善这些变化,提高综合疗效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目标。
[0004] 山楂叶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 E. Br.或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叶。山楂叶主要成分是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 鼠李糖苷、芦丁、牡荆素、金丝桃苷、熊果酸、槲皮素和牡荆素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 要体现在抗炎镇痛、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肌缺血的保护、对脑缺血的保护、对肝 脏保护、对肾脏保护、抑制肿瘤细胞等方面。
[0005] 薤白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 Allium macrostemon Bge.或薤 Allium chinensis G. Don的干燥鳞茎。薤白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油酸和谷留醇等组成的脂肪酸成分、总 皂苷元及总生物碱。薤白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抑菌消炎、解痉平喘、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降 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等作用。
[0006]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漠黄精 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黄精 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的干燥根莖。黄精 主要成分是多糖、留体皂苷、黄酮、蒽醌类化合物、氨基酸等活性成分。黄精的药理作用主要 有降糖降脂、对心肌损伤的保护、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抗氧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抗肿 瘤、抗疲劳、抑菌及抗氧化等方面。
[0007] 目前利用山楂叶提取物,薤白和黄精提取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组方用于治疗心脑 血管疾病,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满足临床需要,更好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本发明提供 了一种新的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组合物主要由山楂 叶提取物,薤白、黄精提取物制备而成,在用于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产生了意想不 到的效果。
[0009]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其特 征在于:该中药由包括以下成分和重量份数的中药提取物制成: 山楂叶提取物1?100份薤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两种合计1?100份 按照优选的技术方案,该中药提取物的重量份数为: 山楂叶提取物1?10份薤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两种合计1?10份 按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该中药提取物的重量份数为: 山楂叶提取物2份薤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两种合计1?5份 特别优选的是,在该中药中,薤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的重量份数比例为1 :2至2 :1, 所述山楂叶提取物和薤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分别为水或乙醇提取物,所述中药的剂型为 任何一种临床上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优选所述剂型为滴丸、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软胶囊、口服液体制剂或注射剂。 更优选的是,所述中药的活性成分主要由山楂叶提取物、薤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组 成。 进一步更优选的是,所述中药的活性成分由山楂叶提取物、薤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 组成。
[0010] 上文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山楂叶、薤白、黄精可以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单提或 混提制备得到提取物,总提取物再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合制成任意一制剂。其中所述 的提取溶剂优选水或乙醇,提取方法可以为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或连续提 取法。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的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1)山楂叶提取物的制备:按配比量称取山楂叶,用山楂叶重量2倍?40倍的溶剂浸 泡时间0. 1?10小时后,在30°C?100°C的条件下提取0. 1?10小时,所述溶剂浸泡和提 取操作可进行1次或重复进行多达6次,合并提取液,蒸馏回收溶剂,蒸馏液离心,用山楂叶 药材重量0. 1倍?100倍体积的溶剂洗涤沉淀一次或重复洗涤多达五次,合并离心后的上 清液和洗涤沉淀的上清液,蒸馏浓缩至近干后干燥,粉碎,即得山楂叶提取物;所述溶剂是 水或任何其它适于进行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溶剂, ⑵薤白、黄精提取物的制备:按配比量称取薤白和黄精,在50°C?KKTC条件下第一 次加入薤白和黄精总重量2倍?40倍溶剂提取0. 1?10小时,提取过程可进行一次或多 达5次,合并提取所得煎液,过滤并将滤液蒸馏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即得薤白、黄精提 取物;所述溶剂是水或任何其它适于进行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溶剂, (3)根据上述步骤(1)获得的山楂叶提取物和上述步骤(2)获得的薤白、黄精提取物混 合均匀后,加入适当的附加剂,制成注射剂、口服固体制剂或口服液体制剂,所述口服固体 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软胶囊,所述口服液体制剂为口服液或糖浆剂,所述的附加 剂为填充剂、赋形剂、矫味剂或防腐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治疗心 脑血管疾病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a)将上述步骤(1)获得的山楂叶提取物,用1/2量的石油醚脱脂后,弃去石油醚液,再 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并浓缩至干,加入适量水使溶解,加于聚酰胺柱 卜。先用2倍杵体积的水洗脱,弃去水洗液,然后用3倍柱体积的8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 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C相对密度约1. 02?1. 08的浓缩液,干燥,得山楂叶总黄酮提取 物; (b) 将上述步骤(2)获得的薤白、黄精提取物,用二倍体积的95%的乙醇沉淀,反复进 行4次,用透析膜透析掉小分子物质,再次醇沉,最后用同等体积的无水乙醚和适量的丙酮 洗涤沉淀物,干燥,得薤白和黄精粗多糖提取物; (c) 将上述步骤(a)获得的山楂叶总黄酮提取物和上述步骤(b)获得的薤白、黄精粗多 糖提取物混合均匀后,加入适当的附加剂,制成10份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或大容量注射 剂。
[0011] 本发明提供了山楂叶提取物优选提取工艺,山楂叶提取物可以根据由下述方法制 得,但不仅限于下述方法:
[0012] 称取山楂叶7份,第一次用药材总重量的2倍?40倍的溶剂浸泡时间0. 1?10 小时后,在30°C?100°C的条件下提取0. 1?10小时,第二次用药材总重量的2倍?20倍 的溶剂在30°C?KKTC的条件提取0. 1?10小时,第三次用2倍?20倍量溶剂在30°C? l〇〇°C的条件提取0. 1?10小时,第四次用2倍?20倍量溶剂在30°C?100°C的条件提取 0. 1?10小时,合并提取液,蒸馏回收溶剂,蒸馏液离心,用药材量0. 1倍?100倍体积的 溶剂洗涤沉淀三次,合并离心后的上清液和洗涤沉淀的上清液,蒸馏浓缩至近干后干燥,粉 碎,即得。
[0013] 通过上述工艺制备的提取物得率为10%?35%,总黄酮的含量以无水芦丁 (C21H 2tlO12)计,不低于20% ;牡荆素鼠李糖苷(C27H34O14)的含量不低于2%。
[0014] 本发明提供了薤白、黄精提取物的优选提取工艺,薤白、黄精提取物可以根据由下 述方法制得,但不仅限于下述方法:
[0015] 称取薤白3. 5份和黄精1. 5份,在50°C?KKTC条件下第一次加入药材总重量的 2倍?40倍溶剂提取0. 1?10小时,第二次加入2倍?20倍溶剂提取0. 1?10小时,合 并煎液,滤液浓缩至药材总重量〇. 1倍?20倍,加乙醇使含醇量为20%?90%,静止或离 心,取上清液,过滤,蒸馏回收乙醇,继续蒸馏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即得。
[0016] 通过上述工艺制备的薤白、黄精提取物得率为25%?45%,含多糖以无水葡萄糖 (C 6H12O6)计不低于4%。
[0017] 以上组成是按重量比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 模生产可以以千克为原料,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 者减小,但各组份之间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
[0018] 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 的比例,增加或者减少不超过100%。
[0019] 本发明药物组份的用量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试验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份用量 在上述重量份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疗效。
[002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药物组合物,主要用于治疗 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脉管炎、心肌梗塞及高脂血症等方面疾病。
[0021]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以加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以口服或肠胃外给药 的方式适用于需要这种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常规的固体制剂,如片剂、胶 囊、分散片、口服液、颗粒、咀嚼片、口崩片、滴丸、缓释片、缓释胶囊、控释片、控释胶囊,制成 液体制剂如水或油悬浮剂或其他液体制剂如糖浆等;用于肠胃外给药时,可将其制成注射 用的溶液、水或油悬浮剂等,如水针、冻干粉针、无菌粉针、输液等。优选的形式是胶囊、片剂 和注射剂。
[0022]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采用现有制药领域中的常规方法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添加 各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的载体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 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等。
[0023]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制成注射剂时,为了增加其溶解度,可以加入吐温-80等增 溶剂。输液中可以加入用于调节渗透压的等渗调节剂,例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 钙、乳酸钠、葡萄糖、木糖醇、山梨醇和右旋糖苷等,优选氯化钠或葡萄糖。粉针中可加入赋 形剂,例如,甘露醇、葡萄糖等。
[0024]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0025] (1)提供了一种新的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满足了 临床急需。
[0026] (2)首次对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组方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如 下:
[0027] ①该药物组合物能改善S-T段抬高;能明显降低血清心肌酶中肌酸激酶(CK)、乳 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使ATP酶活性降低,乳酸(LD)及游 离脂肪酸(NEFA)含量降低;使丙二醛(MDA)含量减少,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升高;各给药组全血粘度降低、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压积降 低、血沉降低,说明该药物组合物能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红细胞脆性,增强其变形性,使升 高的心率趋于正常、左室收缩压升高、左室舒张压降低,左室最大上升速率升高、左室最大 下降速率升高、终末舒张压降低。治疗组病变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心肌细胞紊乱、断裂程 度较轻,核固缩及胞浆嗜酸性变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说明该药物组合物对心 肌缺血模型大鼠各项指标的改变具有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0028] ②该药物组合物能明显减少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 白A 1(ApoA1)含量;能明显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一氧化氮(NO)的含量,升高总超氧 化物歧化酶(S0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治疗组肝脂肪变性细胞减少,胞浆 内脂滴减少或消失,细胞体积接近于正常组肝细胞。说明该药物组合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大 鼠各项指标的改变具有改善和治疗作用。
[0029] ③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胶囊剂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山楂叶提取物、薤白 提取物、黄精提取物。提示山楂叶提取物,薤白和黄精提取物配伍应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 用,其结果是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意想不到的。
[0030] (3)对本发明组合物各配比进行了药效学研究,得出了本发明组合物的最优配比。
[0031] (4)本发明以中药提取物投料,制备工艺简单,不同批次药品间质量差异小,药品 质量更均匀稳定。
[0032] (5)进行的急性毒性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胶囊剂的最大耐受量相当于 70kg体重人日最大用量的356倍,表明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低毒,安全性高。
[0033] (6)进行的稳定性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胶囊剂各项指标均比较稳定,保证 了临床用药的安全。
[0034] (7)本发明组合物配伍用药疗效确切,且减少了相对用药剂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 旦 -5^ 〇
[0035] 以下通过实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有益效果。 实施方式
[0036]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 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 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发明的范围。以上实例中各剂型的辅料可以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辅 料替换,或者减少、增加。
[0037] 实施例1 :山楂叶提取物的制备
[0038] 称取山楂叶7份,第一次用药材总重量的8倍的45%乙醇浸泡时间2小时后,在 80°C的条件下提取2小时,第二次用药材总重量的5倍的45 %乙醇在80°C的条件提取1 小时,第三次用4倍量45%乙醇在80°C的条件提取0. 5小时,第四次用3倍量45%乙醇在 80°C的条件提取0. 5小时,合并提取液,蒸馏回收乙醇,蒸馏液用离心机在每分钟3000R的 转速下离心30min,用药材量2倍体积的纯化水洗涤沉淀三次,合并离心后的上清液和洗涤 沉淀的上清液,蒸馏浓缩至近干后干燥,粉碎,即得。
[0039] 山楂叶提取物的鉴别
[0040] 取本品50mg,加乙醇5ml,摇勻,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 取芦丁对照品、金丝桃苷对照品,分别加乙醇制成每Iml含0. 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 1,分别 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丙酮-水(7 :5 :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 化铝试液,吹干,放置1小时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 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0041] 山楂叶提取物的含量测定
[00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12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25mg,置50ml 量瓶中,加乙醇适量,超声处理使溶解,放冷,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ml,置 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每Iml含无水芦丁 0. 20mg)。
[0043]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1111、21111、31111、41111、51111、61111,分别置251111量 瓶中,各加水至6ml,加5 %亚硝酸钠溶液Iml,使混匀,放置6分钟,加10 %硝酸铝溶液Iml, 摇匀,放置6分钟,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以相应的试剂 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一部附录VA),以500nm的波长处 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0044] 测定法取本品0. 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密塞,摇 匀,超声处理5分钟,放置3小时以上,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25ml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ml,置25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 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水至6ml "起,依法测定吸光度,同时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ml,置 25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作为空白溶液。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芦丁的量, 计算,即得。
[0045] 牡荆素鼠李糖苷
[0046]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四氢呋喃-甲 醇-乙腈-乙酸-水(38 :3 :3 :4 :1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理论板数按牡荆素 鼠李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0047]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减压干燥器干燥12小时的牡荆素鼠李糖苷对照品 适量,加稀乙醇稀释至刻度配制成每ImL含50 μ g牡荆素鼠李糖苷对照品溶液,即得。
[0048]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研细,取约0. 25g,精密称定,置50ml 量瓶中,加稀乙醇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用稀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 液5ml,置于IOmL容量瓶中,加稀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勻,即得。
[0049]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 μ 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 得。
[0050] 按上述工艺分别制得三批山楂叶提取物得率以及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0051] 表1山楮叶搵取物得率以及含量涮宙结里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包括以下成分和重量份 数的中药提取物制成: 山楂叶提取物1?100份薤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两种合计1?10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提取 物的重量份数为: 山楂叶提取物1?10份薤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两种合计1?10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提取 物的重量份数为: 山楂叶提取物2份薤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两种合计1?5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薤 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的重量份数比例为1 :2至2 :1,所述山楂叶提取物和薤白提取物与 黄精提取物分别为水或乙醇提取物,所述中药的剂型为任何一种临床上或药学上可接受的 剂型。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 为滴丸、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软胶囊、口服液体制剂或注射剂。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的活性成分主要由山楂叶提取物、薤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 的活性成分由山楂叶提取物、薤白提取物与黄精提取物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用水或任何其它适于进行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溶剂对山楂叶、薤白和黄精的每一种单 独进行一次或多次的有效成分提取; 或者用水或任何其它适于进行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溶剂对山楂叶、薤白和黄精任意两 种或三种的混合物进行一次或多次的有效成分提取。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山楂叶提取物的制备:按配比量称取山楂叶,用山楂叶重量2倍?40倍的溶剂浸 泡时间0. 1?10小时后,在30°C?100°C的条件下提取0. 1?10小时,所述溶剂浸泡和提 取操作可进行1次或重复进行多达6次,合并提取液,蒸馏回收溶剂,蒸馏液离心,用山楂叶 药材重量0. 1倍?100倍体积的溶剂洗涤沉淀一次或重复洗涤多达五次,合并离心后的上 清液和洗涤沉淀的上清液,蒸馏浓缩至近干后干燥,粉碎,即得山楂叶提取物;所述溶剂是 水或任何其它适于进行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溶剂, ⑵薤白和黄精提取物的制备:按配比量称取薤白和黄精,在50°C?100°C条件下第一 次加入薤白和黄精总重量2倍?40倍溶剂提取0. 1?10小时,提取过程可进行一次或多 达5次,合并提取所得煎液,过滤并将滤液蒸馏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即得薤白和黄精提 取物;所述溶剂是水或任何其它适于进行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溶剂, (3)根据上述步骤(1)获得的山楂叶提取物和上述步骤(2)获得的薤白和黄精提取物 混合均匀后,加入适当的附加剂,制成注射剂、口服固体制剂或口服液体制剂,所述口服固 体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软胶囊,所述口服液体制剂为口服液或糖浆剂,所述的附 加剂为填充剂、赋形剂、矫味剂或防腐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 称取山楂叶7份,第一次用山楂叶重量的8倍的45%乙醇浸泡时间2小时后,在 80°C的条件下提取2小时,第二次用山楂叶重量的5倍的45%乙醇在80°C的条件提取1小 时,第三次用山楂叶重量4倍量45%乙醇在80°C的条件提取0. 5小时,第四次用山楂叶重 量3倍量45%乙醇在80°C的条件提取0. 5小时,合并提取液,蒸馏回收乙醇,蒸馏液用离心 机在每分钟3000R的转速下离心30min,用药材量2倍体积的纯化水洗涤沉淀三次,合并离 心后的上清液和洗涤沉淀的上清液,蒸馏浓缩至近干后干燥,粉碎,即得山楂叶提取物; (2) 称取薤白3. 5份和黄精1. 5份,在100°C条件下第一次加入薤白和黄精总重量的10 倍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入薤白和黄精总重量8倍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液浓缩至 药材总重量1倍,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5%,静止或离心,取上清液,过滤,蒸馏回收乙醇,继 续蒸馏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即得薤白和黄精提取物; (3) 将步骤(1)获得的山楂叶提取物和步骤(2)获得的薤白和黄精提取物混合均匀后, 加入适当的附加剂,制成10份口服固体制剂、软胶囊或口服液体制剂,所述的附加剂为:淀 粉、乳糖、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酸镁,蔗糖、甜菊糖、苯甲酸钠、大豆油或大豆磷脂中的一种 或多种。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⑴将权利要求9步骤(1)获得的山楂叶提取物,用1/2量的石油醚脱脂后,弃去石油 醚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并浓缩至干,加入适量水使溶解,加于 聚酰胺柱上,先用2倍柱体积的水洗脱,弃去水洗液,然后用3倍柱体积的80 %乙醇洗脱,收 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C相对密度约1. 02?1. 08的浓缩液,干燥,得山楂叶总黄 酮提取物; (2) 将权利要求9步骤⑵获得的薤白和黄精提取物,用二倍体积的95%的乙醇沉淀, 反复进行4次,用透析膜透析掉小分子物质,再次醇沉,最后用同等体积的无水乙醚和适量 的丙酮洗涤沉淀物,干燥,得薤白和黄精粗多糖提取物; (3) 将上述步骤(1)获得的山楂叶总黄酮提取物和上述步骤(2)获得的薤白和黄精粗 多糖提取物混合均匀后,加入适当的附加剂,制成10份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或大容量注 射剂。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制成注射剂时,为了增加其溶解度,加入吐温-80增溶剂;粉针剂中加入赋形剂,所述 赋形剂为甘露醇或葡萄糖;输液制剂中加入用于调节渗透压的等渗调节剂,所述等渗调节 剂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乳酸钠、葡萄糖、木糖醇、山梨醇和右旋糖苷中的一种 或多种,优选氯化钠或葡萄糖。
【文档编号】A61P9/00GK104510901SQ201310464163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8日
【发明者】肖延斌, 肖云天 申请人:肖延斌, 肖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