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935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成药【技术领域】。该中药由炒枳实5-8份、炒白蒺藜6-8份、白芨5-10份组成,其制剂主要有水丸、粉剂、颗粒剂。
【专利说明】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中药,属于中成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消化系统溃疡属临床常见疾病,西医多应用减少损害因素的药物:如制酸剂、抗胆碱能药物、H2受体拮抗药、丙谷胺、前列腺素E2的合成剂及奥美拉唑等,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的药物:如硫糖铝、铋剂、甘珀酸(生胃酮)等以及抗生素的应用。西药对该病主要是缓解症状,不能根治,长期服用会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害程度,导致胃病久治不愈,甚至越来越重。当前市场流行的中成药,主要采用疏肝和胃、温胃散寒、清利湿热、活血止痛等方法进行治疗,虽能针对病机进行辩证治疗,但大多起效缓慢,难以直达病所、彻底修复溃疡方面略显不足。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中药。
[0004]为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中药,该中药包含下列重量份比的成份:炒枳实5-8份、炒 白蒺藜6-8份和白芨5-10份。
[0005]本方由炒枳实、炒白蒺藜和白芨组成,能够理气止痛,活血生肌,炒枳实长于破气行湿,消积除痞,对积滞内停,气机阻滞而见脘腹痞满,疼痛泛酸,不论痰、血、气、食为病皆有较好疗效。且有实验研究证明枳实对胃肠道平滑肌有一定的兴奋作用,使胃肠运动的收缩节律增加而有力,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白芨主要成分为白芨胶及挥发油,质粘而涩。能迅速止血,在胃内形成胶状膜,既保护胃粘膜,使胃内酸性液体得到中和,停止外溢,又可消肿生肌,减轻疼痛,修复病灶。炒白蒺藜能疏理肝脾,行气破血,开贲通幽之功,三药合用,既能针对病根治疗,修复溃疡面,又能迅速缓解症状,弥补了当前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07]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中药包含下列重量份比的成份:炒枳实5-8份、炒白蒺藜6-8份和白芨5-10份。
[0008]可以将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备成水丸、粉剂或者粒丸。
[0009]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的准备、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检、包装。更为具体的方法如下:
[0010](I)原料的准备根据药物的性质,采用适宜的方法粉碎、过筛、混合制得药物细粉,过五~六号筛,起模用粉或盖面包衣用粉过六、七号筛。
[0011](2)起模系将药粉制成直径0.5~Imm大小丸粒的过程。模子的形状直接影响丸剂的圆整度,模子的粒度差和数目影响成型过程中筛选的次数、丸粒的规格及药物含量均匀度。
[0012]起模的方法:①粉末泛制起模法,即在泛丸锅或泛丸匾中,喷刷少量水,使泛丸锅或泛丸匾湿润,撒布少量药粉,转动泛丸锅或匾,刷下附着的粉末,再喷水湿润,撒粉吸附,反复多次,泛制期间配合揉、撞、翻等操作,使丸模逐渐增大成为直径在0.5~1.0mm的球形小颗粒,筛去过大或过小以及异形的丸模,即得。②湿粉制粒起模法即改进起模法,将起模用药粉制成颗粒,再经旋转摩擦,撞去棱角成为丸模。该法丸模成型率高,丸模较均匀,但模子较松散。
[0013](3)成型系指将已经筛选合格的丸模交替加入水和药粉,逐渐加大至接近成品的操作。 [0014](4)盖面系指将适当材料(清水、清浆或处方中部分药物的极细粉)泛制于筛选合格的成型丸粒上至成品大小,使丸粒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的操作。
[0015](5)干燥盖面后的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控制在60°C~80°C,含挥发性或热敏性成分的药丸应控制在60°C以下。
[0016](6)选丸系将制成的水丸进行筛选,除去过大、过小及不规则的丸粒,使成品大小
均一的操作。大量生产可用振动筛、滚筒筛及检丸器等。
[0017]该方治疗由各种胃肠道溃疡、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胃胀、烧心、泛酸、腹痛、腹胀等。目前,市面上同类药物种类比较多,制作工艺比较繁杂,且药物较多,对病人的消化系统溃疡作用较慢,疗程较长。本方药少力专,容易生产,能迅速缓解病人的胃肠道症状,明显缩短病人的治疗时间,本方能够增强胃肠道蠕动,减少胃酸分泌,修复溃疡面,迅速缓急止痛。且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0018]服用本发明提供的丸药,具有相应症状的人,90%的得到了治愈,另外10%也得到了缓解。如:
[0019]案例I
[0020]李某某男60岁河南省驻马店市2009年7月6日
[0021]主诉:胃痛十余年,加重一周。
[0022]现病史:患者十余年前因在外务工饮食不规律而致胃脘部不适,后逐渐加重,伴见胃痛,烧心,恶心,胃脘部胀满,不欲饮食,胃镜示:胃溃疡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曾在多家医院求诊,效不理想,近一周因劳累过度诸症加重,已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遂至我处求诊,刻见病人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自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胃脘部胀痛不适,纳呆烧心,饥饿时尤甚,大便日2~3次,便质稀溏,小便微黄,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而弦。辨其为食饮不节,胃肠受损。
[0023]中医辩证论治后处方:炒枳实60g炒白蒺藜75g白芨75g共为细面,泛水丸IOg/次,3次/日7天一疗程。
[0024]二诊:服药7天后胃痛消失,胃胀,恶心消失,已不烧心,偶有食欲差。患者深感疗效满意,为巩固疗效,要求续服7天。
[0025]后2012年3月电话追访:患者服药7天后痊愈,已无不适。半月后复查胃镜显示溃疡面消失。几年来胃病未再复发。精力充沛,正常工作。
[0026]案例2
[0027]孙某女35岁河南省郑州市2010年3月6日[0028]主诉:胃部胀闷6年。
[0029]现病史:患者6年前因与家人吵架后出现胃部胀闷,不欲饮食。服木香顺气丸后略有好转,但未能控制,此后病情逐渐加重,食少纳呆,日渐消瘦。在某医院检查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服中、西药收效不明显。来诊见精神差,面色暗黄,身体消瘦。现自觉胃部如有硬块,痞塞不通,无食欲,生气或劳累后加重。脾气急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泛酸,睡眠差,大便干,2天/次,小便黄,口干,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辨其为肝气郁结,胃气不降。
[0030]中医辩证论治后处方:炒枳实90g炒白蒺藜80g白芨70g共为细面,泛水丸12g/次,3次/日7天一疗程。
[0031]二诊:患者自诉服药一次后即觉食欲明显增加,胃部痞满感减轻。服丸7天药后已无不适,胃部胀闷消失,食欲正常,纳食增加。脾气较前好转,口苦泛酸消失,多年的乳房胀痛消失。停药已三天亦无明显不适。观其面色较前红润,精神亦改善。嘱其停药,以饮食调理。
[0032]案例3
[0033]张某男20岁河南省许昌市2011年7月27日
[0034]主诉:食欲不振15年,加重3天。
[0035]现病史:患者为早产儿,素体虚弱,纳呆食少,身体消度,生活中不注意调养,吃饭挑食,喜吃零食,又经常熬夜。脾胃功能日渐削弱,常不欲饮食,时觉胃胀,泛酸,恶心,精力差,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西医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阳性”,多方治疗无效,平素靠服保和丸,勉强进食。近3天来发展至不能进食,稍食则吐,来诊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自觉胃脘部胀,偶有隐痛,大便干,2天/次,小便黄,口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涩。辨其为脾胃虚弱,胃气不降。
[0036]中医辩证论治后处方:炒枳实90g炒白蒺藜60g白芨100g共为细面,泛水丸9g/
次,3次/日7天一疗程。
[0037]二诊:患者自诉服药一次后即觉有食欲,少量清淡饮食后无出现呕吐,胃部痞满感减轻。服完7天药后已无不适,胃部胀闷消失,食欲正常,纳食增加。观其面色较前红润,精神亦改善。嘱其继续服药10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按时睡眠,调养身体。后因家长来诊述患儿近年来情况良好,胃病已愈。身高体重亦明显增加。
[0038]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说明书仅是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的。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者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中药,该中药包含下列重量份比的成份:炒枳实5-8份、炒白蔡藜6-8份和白友5-10 份。
【文档编号】A61K36/898GK103536764SQ201310476557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臧云彩, 臧云喜, 张桂赫, 谢秋利, 李宁宁, 郭小乐, 库喜龙, 杨伟超, 刘道新, 张林林, 宋阳 申请人:臧云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