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及制备方法,由白茅根、青黛、败酱草、白芷、茵陈、生麦芽、焦山楂制成,将这些药物用120-150ml饮用水浸泡半小时,用水量应以淹没药物或稍高为度,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略煮即可,慢慢煎至20-40ml,去渣饮用即可。本发明药剂配方少,副作用小,能促进患儿消化功能,增多大便次数,从而有助于黄疸早日消退,临床疗效显著,疗程短,成本低,易于家长接受。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是:(I) 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4周;(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umol/l (5mg/dl) ; (4)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 umol/l(12.9mg/dl),早产儿< 257 umol/1 (15mg/dl)。
[0003]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_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
[0004]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及胆红素排泄障碍等原因,新生儿容易出现病理性黄疸。其特点是:(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221 umol/1 (12.9mg/dl)、早产儿> 257 umol/1 (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 ;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 2周,早产儿> 4周;(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 (2mg/dl)。具备其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0005]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_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临床上西医对新生儿黄疸多采用光照疗法和药物治疗,严重者使用换血疗法。光照疗法副作用:可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个别可出现青铜症;药物治疗输液使用的白蛋白,缺点一个是价格昂贵,一个是血液制品,怕被传染血液性疾病,再者,小婴儿输液,年轻父母心疼孩子,很多不接受有创输液。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药剂配方少,副作用小,能促进患儿消化功能,增多大便次数,从而有助于黄疸早日消退,临床疗效显著,疗程短,成本低,易于家长接受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
[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的方法。
[0008]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白茅根2-4g青黛2-4g败酱草8-10g
白芷8-10g茵陈8-10g生麦芽5-7g
焦山楂5-7g。
[0009]其中最佳重量份是:
白茅根3g青黛3g败酱草9g白芷9g茵陈9g生麦芽6g
焦山楂6g。
[0010]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将上述药物用120-150ml饮用水浸泡半小时,用水量应以淹没药物或稍高为度,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略煮即可,慢慢煎至20-40ml,去渣饮用即可。
[00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药剂配方少,副作用小,能促进患儿消化功能,增多大便次数,从而有助于黄疸早日消退,临床疗效显著,疗程短,成本低,易于家长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3]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白茅根2g青黛2g败酱草8g
白芷8g茵陈8g生麦芽5g
焦山楂5g。
[0014]药理药效:` 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以及尿血等证;也可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症。
[0015]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肿的功效。主治热毒发斑及血热妄行的吐血、咯血、妞血等症;善清肝胆郁火,也可用于小儿^(风,发热、痉挛等症。
[0016]败酱草,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具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热毒痈肿,并善治内痈,尤多用于肠痈症。
[0017]白主,辛,温。归肺、胃经。具有功效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等症。也可用于疮疡肿痛、寒湿带下症。
[0018]茵陈,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用于黄疸。功专清利湿热而退黄疸,凡湿热熏蒸而发黄者,每用为主药。
[0019]生麦芽,甘,平。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和中,回乳之功效。主要用于食积不化,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脘闷胀痛等症。
[0020]焦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之功效。主要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不消,脘腹涨满,腹痛泄泻等症。与生麦芽配伍,可增强消食化积之力。
[0021]茵陈为主药,和败酱草、白芷、白茅根、青黛一起配合清热解毒、去湿热,生麦芽、焦山楂消食和中,促进患儿消化功能,大便次数增多,可有助于黄疸早日消退。
[0022]按重量份将上述药物用120_150ml饮用水浸泡半小时,用水量应以淹没药物或稍高为度,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略煮即可,慢慢煎至20-40ml,去渣饮用即可。
[0023]使用此方,每日口服20ml,一天I次,连服3天,患儿黄疸可明显减轻。临床疗效显著,疗程短,口感好,小儿易于接受,药剂少,从而副作用小,易于家长接受。
[0024]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白茅根3g青黛3g败酱草9g
白芷9g茵陈9g生麦芽6g
焦山楂6g。
[0025]其它与实例一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6]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白茅根4g青黛4g败酱草IOg
白芷IOg茵陈IOg生麦芽7g
焦山楂7g。
[0027]其它与实例一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8]临床资料:
一、观察对象
共观察治疗18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根据入院日期之奇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8例中男73例,女35例;年龄最大者30天,最小者3天;病程最长者17天,最短者2天。
[0029]对照组72例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最大者31天,最小者2天;病程最长者15天,最短者2天。诊断标准参照《儿科学》第6版中的标准,108例患儿均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342~268umol/l者43例,在267~141umol/l者38例≤140umol/l者27例。对照组分别为35例、23例、1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0030]二、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每次20ml,每日一次,3天一个疗程。
[0031]对照组:苯巴比妥按5mg/kg.,人血白蛋白3g/kg ;两组均以3天为I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0032]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减轻和血清胆红素下将程度来判断临床疗效。
[0033]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白茅根2-4g青黛2-4g败酱草8-10g 白芷8-10g茵陈8-10g生麦芽5-7g 焦山楂5-7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最佳重量份是: 白茅根3g青黛3g败酱草9g 白芷9g茵陈9g生麦芽6g 焦山楂6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将上述药物用120-150ml 饮用水浸泡半小时,用水量应以淹没药物或稍高为度,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略煮 即可,慢慢煎至20-40ml,去渣饮用即可。
【文档编号】A61P1/16GK103520584SQ20131048290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候秀青, 王花珍, 高其云, 陈秀玲, 刘静 申请人:候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