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793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解决治疗脾肾阳虚证的问题,由红参90-110g、鹿茸90-110g、肉桂67-83g、附片63-77g、麝香18-22g、冰片18-22g、当归45-55g、丹参22-28g、川芎27-33g、川牛膝27-33g、白芍45-55g、茯苓27-33g、熟地45-55g、山茱萸27-33g、远志27-33g、杜仲45-55g、续断45-55g、菟丝子45-55g、巴戟天27-33g、肉苁蓉27-33g、五味子45-55g和甘草27-33g制成,本发明见效快,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用药安全,使用方便,并且解决了中药口服时因苦味重,难以吞咽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
【背景技术】
[0002]脾肾两脏,前者为先天之本,主管水谷精微的收纳、合成及输布,为生命的存在提供第二动力;后者乃后天之本,储存元阳之所在,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源,脏腑机能活动的源动力,为生命存在的第一动力。
[0003]此两脏阳气虚衰,阴寒必盛,体内一派寒凉之象,体外则表现为怕冷,尤其背部和腹部及四肢;阳气虚衰,蒸腾气化减弱,水饮则出表现为尿频、尿急;阳气虚衰,脏腑机能降低,表现为腹泻、性欲减退、性冷淡、女性白带清稀、脱发、掉发、断发、黑眼圈、口唇色晦暗、口臭、痤疮、牙痛、头面油腻、肥胖等。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解决治疗脾肾阳虚证的问题。
[000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
[0006]为实现本发明目 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由红参90_110g、鹿茸90_110g、肉桂 67-83g、附片 63-77g、麝香 18-22g、冰片 18_22g、当归 45_55g、丹参 22_28g、川芎 27_33g、川牛膝27-33g、白芍45-55g、茯苓27_33g、熟地45_55g、山茱萸27_33g、远志27_33g、杜仲45-55g、续断45-55g、菟丝子45_55g、巴戟天27_33g、肉苁蓉27_33g、五味子45_55g和甘草27-33g 制成。
[0007]—种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药物混合在一起研成细粉,备用;取上述药物总重量1/2~2/3的蜂蜜放入砂锅中,煮开后关火,倒入细粉搅匀成膏状,待药膏冷却后,分别团成药丸,每个药丸重9克。
[0008]上述药物的药理作用:
红参:是人参的熟用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气香,味微苦;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0009]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壮肾阳,补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主治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及久病虚损等症。
[0010]肉桂:别名桂皮,功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主治: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0011]附片:又名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胆巴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属温里药,性味大辛、大热;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之功效;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蹂甓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0012]麝香:性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0013]冰片:别名:片脑、桔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性味:辛、苦,微寒;归经:归心、脾、肺经;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主治: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药理作用:止痛防腐作用、止疼作用。
[0014]当归: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0015]丹参:具有归心、肝经;能祛瘀止痛、活血调经、降脂减肥、清心除烦。
[0016]川芎: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0017]川牛膝: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功能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0018]白芍:别名:白芍药,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0019]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0020]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0021]山茱萸:另_山萸肉、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
[0022]远志:性温,味苦、辛,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0023]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胃经;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0024]续断: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功效主治: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扑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
[0025]菟丝子: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浙,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0026]巴戟天:功能: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主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小腹冷痛;小便不禁;宫冷不孕;风寒湿痹;腰膝酸软;风湿肢气。[0027]肉苁蓉:性能:味甘、咸,性温;能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阳不足、精血虚亏,阳痿或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0028]五味子:温、酸、甘,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0029]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入脾、肺、心、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消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药理作用:保护溃疡、解毒、止咳平喘、调节机体免疫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0030]用药原理:
神闕,历代文献又称之为“命蒂”、“脐中”、“气舍”等。“蒂”在《说文解字》与“帝”通用,帝者,神之也;其本义是指瓜蒂,引申为始祖之意,生命之蒂即生命本始。神闕在《黄帝内经》称之为“齐”,因与“肾间动气”相齐而得名。由此可见神闕并非体表孤立的点,它始终通过经络系统“外络于母体、肢节,内属于脏腑”,构成“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调神机”的整体。虽然该穴名称各异,但含义都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一为结构上的特异性,胎儿期间是母体与胎儿连接的枢纽,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血液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脐带脱落之后形成的根蒂组织,为神机之所在及人体正气激发的一个弩机。二为空间位置的特殊性,居人体上中下三部及消化系统的枢纽,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通过分清浊而别阴阳,激发脏腑经脉气血的生成与运行,由此神闕为人体生命力所居之所。
[0031]神闕穴为任脉之穴,任脉为“诸阴之海”,受纳于手三阴、足三阴的脉气,且与督、冲二脉同起于少腹,另有 足阳明胃经夹脐,足太阴之筋结于脐,手太阴之筋下系于脐,足少阴肾经与冲脉夹脐上行,足厥阴肝经上行入脐中。神闕穴居于人体正中,与督脉相表里,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能通达百脉,故神闕可谓一穴而系全身另从神闕穴的形态解剖上看,浅层为丰富神经、血管,深层有腹腔植物神经的主要神经丛及其所属血管;此外脐部没有脂肪组织,是人体中自然形成的一个结构和功能上都薄弱的部位,因此脐部具有良好的感受和传导功能,当药物施治于脐部时能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再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与传导,调节内脏及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0032]本发明药物配伍合理,相互作用,其中:红参,温补以振奋阳气;鹿茸,壮阳气,填补精髓,提升阳气虚衰所致的气化无力之象;肉桂,温通经脉以散寒凉之气,引火归元,温中,助人参、鹿茸之功;附片,补命门之火,温通经脉以散寒凉之气;麝香、冰片,透皮开窍,引诸药如表;当归、丹参,破心腹邪气,祛滞生新,调经顺脉;川芎、川牛膝,引诸药行于经脉;白芍、茯苓,祛除补之燥力,泻脾肾之浊气;熟地、山茱萸,甘温之补益肝肾;远志,交通心肾,一解附片之毒性,二助肉桂之引火归元之力;杜仲、续断,益肝肾养筋骨;菟丝子,阴阳并补,一助鹿茸、附子、巴戟助阳之功,二助熟地、山茱萸、五味子平和助阳之过。巴戟天、肉苁蓉、五味子,补助元阳,祛脾胃虚寒,养五脏;甘草,平和诸药,祛附子之毒性;蜂蜜,养脾胃,除邪气。
[0033]使用方法:将9克药丸于每晚7—9点时分置于腹部神闕穴内,外置以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满12小时候取下,再于晚7— 9点时分外敷于神闕穴处,9天为一个使用周期,隔1天后再进行下一个周期。
[0034]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益肾,壮阳气,补脾肾,祛脾胃虚寒的功效,并经对241名确诊为脾肾阳虚证的患者用药10周期后统计,94%患者的脾肾阳虚所表现的症状基本消失,见效快,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用药安全,使用方便,并且解决了中药口服时因苦味重,难以吞咽的问题。
[0035]典型病例:
1.李典,男,28岁,自述喝完啤酒或白水后很快就要去小便,手脚常年不温,冬天怕冷。去中医院喝了内服中药10天,效果不错,但因内服中药口味的问题,决定放弃服用汤药改用本发明丸剂外贴敷。使用两周期后在以前服用汤药的基础上喝完啤酒和白水后小便再明显减少,手脚不温得以改善,继续使用至同年冬季(约10个周期),尿频和手脚不温基本消失,怕冷的情况也相应得到很大改善。
[0036]2.张勇,男,32岁,自述性欲减退,伴有四肢不温、便溏、尿频,夏日多喜食过生冷的食物和饮品,中医院诊断脾肾阳虚。于2010年7月开始使用本发明丸剂外贴敷,并嘱咐禁食一切生冷寒凉的食物。使用3个周期后便溏、四肢不温、尿频的现象得以改善,使用10个周期后性欲减退的现象有所缓解。[0037]3.张燕,女,37岁,自述畏寒怕冷尤以背部最为明显、痛经、脱发、口臭,观其面色晦暗、黑眼圈。建议其去中医院检查,所得结果为脾胃虚寒兼肾阳虚,因接受不了汤药苦口,所以使用本发明丸剂外贴敷慢慢调理。使用7个周期后,怕冷情况得以改善,但背部仍有拒冷的情况,观其面色晦暗与黑眼圈有明显好转;使用15个周期后,怕冷、口臭基本消失,脱发和痛经亦得以缓解;现仍继续使用中。
[0038]4.王桂兰,女,51岁,近一年月经紊乱,或先或后,量时多时少,面色晦暗,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疼,纳呆便溏,面浮肢肿,舌质淡胖有齿印。中医院诊为更年期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经朋友介绍想使用本发明丸剂外贴敷进行调理,但考虑本发明丸剂外贴敷只是辅助性调理使用,遂建议去中医院开内服汤药进行治疗,外使用本发明丸剂外贴敷进行辅助性调理。中医院给予右归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进行治疗,外使用本发明丸剂外贴敷进行辅助性调理。3个周期后各种症状表现均得以改善,因接受不了长期口服汤药,遂停用汤药而单纯使用本发明丸剂外贴敷进行调理。使用10个周期后,各项症状表现除神疲乏力改善不甚明显外,气虚均基本消失;继续使用10个周期后身体基本恢复健康。现仍进行调理性使用,每月使用1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0040]实施例1:
本发明由红参100g、鹿茸100g、肉桂75g、附片70g、麝香20g、冰片20g、当归50g、丹参25g、川弯30g、川牛膝30g、白苟50g、获茶30g、熟地50g、山茱萸30g、远志30g、杜仲50g、续断50g、英丝子50g、巴戟天30g、肉灰蓉30g、五味子50g和甘草30g制成。
[0041]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混合在一起研成细粉,备用;取上述药物总重量1/2的蜂蜜放入砂锅中,煮开后关火,倒入细粉搅匀成膏状,待药膏冷却后,分别团成药丸,每个药丸重9克。
[0042]实施例2:
本发明由红参100g、鹿茸100g、肉桂75g、附片70g、麝香20g、冰片20g、当归50g、丹参25g、川弯30g、川牛膝30g、白苟50g、获茶30g、熟地50g、山茱萸30g、远志30g、杜仲50g、续断50g、英丝子50g、巴戟天30g、肉灰蓉30g、五味子50g和甘草30g制成。
[0043]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混合在一起研成细粉,备用;取上述药物总重量2/3的蜂蜜放入砂锅中,煮开后关火,倒入细粉搅匀成膏状,待药膏冷却后,分别团成药丸,每个药丸重9克。
[0044]实施例3:
本发明由红参90g、鹿茸90g、肉桂67g、附片63g、麝香18g、冰片18g、当归45g、丹参22g、川芎27g、川牛膝27g、白芍45g、茯苓27-33g、熟地45g、山茱萸27g、远志27g、杜仲45g、续断45g、英丝子45g、巴戟天27g、肉灰蓉27g、五味子45g和甘草27g制成。
[0045]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混合在一起研成细粉,备用;取上述药物总重量1/2的蜂蜜放入砂锅中,煮开后关火,倒入细粉搅匀成膏状,待药膏冷却后,分别团成药丸,每个药丸重9克。 [0046]实施例4:本发明由红参90g、鹿茸90g、肉桂67g、附片63g、麝香18g、冰片18g、当归45g、丹参22g、川芎27g、川牛膝27g、白芍45g、茯苓27_33g、熟地45g、山茱萸27g、远志27g、杜仲45g、续断45g、英丝子45g、巴戟天27g、肉灰蓉27g、五味子45g和甘草27g制成。
[0047]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混合在一起研成细粉,备用;取上述药物总重量2/3的蜂蜜放入砂锅中,煮开后关火,倒入细粉搅匀成膏状,待药膏冷却后,分别团成药丸,每个药丸重9克。
[0048]实施例5:
本发明由红参liog、鹿茸110g、肉桂83g、附片77g、麝香22g、冰片22g、当归55g、丹参28g、川弯33g、川牛膝33g、白苟55g、获考^7-338、熟地55g、山茱萸33g、远志33g、杜仲55g、续断55g、英丝子55g、巴戟天33g、肉灰蓉33g、五味子55g和甘草33g制成。
[0049]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混合在一起研成细粉,备用;取上述药物总重量2/3的蜂蜜放入砂锅中,煮开后关火,倒入细粉搅匀成膏状,待药膏冷却后,分别团成药丸,每个药丸重9克。
[0050]实施例6:
本发明由红参liog、鹿茸110g、肉桂83g、附片77g、麝香22g、冰片22g、当归55g、丹参28g、川弯33g、川牛膝33g、白苟55g、获考^7-338、熟地55g、山茱萸33g、远志33g、杜仲55g、续断55g、英丝子55g、巴戟天33g、肉灰蓉33g、五味子55g和甘草33g制成。
[0051]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混合在一起研成细粉,备用;取上述药物总重量1/2的蜂蜜放入砂锅中,煮开后关火,倒入细粉搅匀成膏状,待药膏冷却后,分别团成药丸,每个药丸重9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由红参90-110g、鹿茸90-110g、肉桂67-83g、附片 63-77g、麝香 18_22g、冰片 18_22g、当归 45_55g、丹参 22_28g、川芎 27_33g、川牛膝27-33g、白芍45-55g、茯苓27_33g、熟地45_55g、山茱萸27_33g、远志27_33g、杜仲45-55g、续断45-55g、菟丝子45_55g、巴戟天27_33g、肉苁蓉27_33g、五味子45_55g和甘草27-33g 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由红参100g、鹿茸100g、肉桂75g、附片70g、麝香20g、冰片20g、当归50g、丹参25g、川芎30g、川牛膝30g、白芍50g、获茶30g、熟地50g、山茱萸30g、远志30g、杜仲50g、续断50g、英丝子50g、巴戟天30g、肉灰蓉30g、五味子50g和甘草30g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由红参90g、鹿茸90g、肉桂67g、附片63g、麝香18g、冰片18g、当归45g、丹参22g、川芎27g、川牛膝27g、白芍45g、获茶27-33g、熟地45g、山茱萸27g、远志27g、杜仲45g、续断45g、英丝子45g、巴戟天27g、肉苁蓉27g、五味子45g和甘草27g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由红参110g、鹿茸110g、肉桂83g、附片77g、麝香22g、冰片22g、当归55g、丹参28g、川芎33g、川牛膝33g、白芍55g、茯苓27-33g、熟地55g、山茱萸33g、远志33g、杜仲55g、续断55g、菟丝子55g、巴戟天33g、肉灰蓉33g、五味子55g和甘草33g制成。
5.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意一项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药物混合在一起研成细粉,备用;取上述药物总重量1/2~2/3的蜂蜜放入砂锅中,煮开后关火,倒入细粉搅匀成膏状, 待药膏冷却后,分别团成药丸,每个药丸重9克。
【文档编号】A61K35/55GK103690670SQ201310667764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张勋华, 张丰祥, 张丰帆, 朱国辉, 顾鹏 申请人:郑州市康健电子产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