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
背景技术:
大面积烧伤病人应用翻身床治疗是目前烧伤治疗的常规。600纳米 700纳米的红光对生物体有光化学作用,使之产生重要的生物效应及治疗效果。红光穿透性好,在红光照射后,线粒体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糖元含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白血球的吞噬作用增加。从而使红光具有的减轻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携氧能力、调节免疫功能、加速坏死组织的清除和促进创面愈合等生物学效应。因此在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整个病程中均有治疗作用。但目前处于卧翻身床的病人不方便应用红光治疗仪,需要搬动病人或搬动红光治疗仪器,而且由于翻身床比较笨重,仪器较难靠近病人。关键是操作时费时费力,又增加病人的痛苦,使得病人和医护人员都不会积极进行全身红光照射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并装有全身红光仪的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设有支撑架;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根,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设计,也可设计成电动升降的,两根所述支撑杆 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翻身床,所述翻身床通过转轴设置在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以及红光发生器,所述红光发生器设置在两根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之间。优选的,所述红光发生器为光线过滤放大发生器或红光LED发生器。在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有操控杆。在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滑动板。本实用新型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结构简单,一体化,可以将红光治疗常规应用于大面积烧伤的整个过程中,不影响翻身等操作,且可以升降,方便红光的应用。同时,由支撑杆来完成翻身床的支撑及翻转工作,一方面节省了人力,另一方面提高了整个过程的稳定性,减少病人的痛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支撑架3-支撑杆4-翻身床5-红光发生器6-操控杆7-滑动板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4,包括:底板I,在底板I上设有支撑架2 ;支撑杆3,支撑杆3的数量为两根,支撑杆3为可伸缩设计,两根支撑杆3的底部设置在底板I的两端;翻身床4,翻身床4通过转轴设置在两根支撑杆3之间;以及红光发生器5,红光发生器5设置在两根支撑杆3的顶端之间。红光发生器5为激光发生器或红光LED发生器。在支撑杆3的底部设有操控杆6。在底板I的底部设有滑动板7。本实用新型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结构简单,一体化,可以将红光治疗常规应用于大面积烧伤的整个过程中,不影响翻身等操作,且可以升降,方便红光的应用。同时,由支撑杆来完成翻身床的支撑及翻转工作,一方面节省了人力,另一方面提高了整个过程的稳定性,减少病人的痛苦。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 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设有支撑架;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根,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设计,两根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 翻身床,所述翻身床通过转轴设置在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以及 红光发生器,所述红光发生器设置在两根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发生器为光线过滤放大发生器或红光LED发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的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有操控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滑动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设有支撑架;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根,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设计,两根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翻身床,所述翻身床通过转轴设置在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以及红光发生器,所述红光发生器设置在两根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之间。本实用新型结合红光治疗的烧伤翻身床结构简单,一体化,可以将红光治疗常规应用于大面积烧伤的整个过程中,不影响翻身等操作,且可以升降,方便红光的应用。同时,由支撑杆来完成翻身床的支撑及翻转工作,一方面节省了人力,另一方面提高了整个过程的稳定性,减少病人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N5/06GK203075081SQ20132005671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胡晓燕, 罗鹏飞, 刘嘉楠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