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6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前端、与数据采集前端配套使用的吸油纸和带蓝牙功能的用户终端,所述数据采集前端包括皮肤油脂采集单元和数据检测-发送单元。检测系统的数据检测-发送单元上的红外发射和接收元件与皮肤油脂采集单元上的反射镜片构成的光通路透过吸油纸,比较有吸附皮肤表面油脂的吸油纸和空白吸油纸对光通路的透光量的差异间接测得局部皮肤油脂量,检测系统还带有环境参数检测,包括温度、湿度、光强度和噪声检测,数据最终通过蓝牙发送到用户终端。检测系统带有的数据库平台可让使用者了解皮肤油脂的分泌变化情况,可针对自身的皮肤类型选购化妆品,在线分享、交流检测心得和对化妆品进行功效评价。
【专利说明】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皮肤质量检测的美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护肤行业的比重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突出,然而,目前国内对于美容护肤产品并没有系统的评估标准。
[0003]从美容护肤的角度来说,对皮肤起保护作用的重要部分是在皮肤角质层表面的酸性皮脂膜。酸性皮脂膜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在皮肤上形成的呈弱酸性的一层膜。酸性皮脂膜能锁住皮肤水分,能抑制皮肤上某些致病微生物的生长,能有效的滋润皮肤,并防止皮肤过敏。因此,皮脂对于皮肤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皮脂含量是决定皮肤类型的重要指标,而皮肤类型的判定是进行实施美容护肤方案的首要前提。
[0004]传统的人体皮肤油脂检测方法有3种方法:一是用户通过观察油脂分泌情况直接作出估算;二是标准肤色比对法;三是生物阻抗法(BIA)。其中前两种方法对美容人士的经验依赖性非常大,对检测结果的评估缺乏数据基础,评估结果不够严谨,科学性不强;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能根据人体不同组成成分,如脂肪和非脂肪组织的电阻抗特性差异,通过放置于体表的电极向人体施加微弱的高频电流,提取人体阻抗信息,进行人体脂肪含量的测定。然而,BIA方法主要是应用在人体内脂肪的测定上,而对于人体表面分泌的皮脂测定贡献不大,尽管BIA方法能够得出准确的对人体脂肪含量得出数据,但是,由BIA方法所测定所得到的数据并不适用于判断皮肤类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量化、准确、安全的检测设备来检测皮脂量并判断皮肤类型,通过建立一个量化标准以便快速、准确的选择适合的美容护肤产品,同时可评估美容护肤产品的功效。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前端、与数据采集前端配套使用的吸油纸和带蓝牙功能的用户终端。
[0007]数据采集前端,其功能包括采集皮肤表面油脂,对油脂和温度、湿度、光强度和环境噪声进行检测,并将数据通过蓝牙模块发送到用户终端。数据采集前端包括皮肤油脂采集单元和数据检测-发送单元,其中,皮肤油脂采集单元,其功能包括,采集检测部位的皮肤表面油脂,将皮肤油脂采集单元上的吸油纸与检测部位的皮肤接触,吸油纸能够吸附住油脂但不会吸走水分;同时皮肤油脂采集单元的反射镜片能够形成光回路,用于油脂检测;数据检测-发送单元,其功能包括,检测皮肤油脂采集单元上的油脂量,检测环境温度、湿度、光强度、噪声,并通过蓝牙把数据发送到用户终端;数据检测-发送单元内置有红外发射元件、红外接收元件、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强度传感器、噪声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钮扣电池、蓝牙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把检测到的信号分别进行处理后通过蓝牙模块发送到用户终端。
[0008]用户终端,可以是用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电脑。用户终端运行客户端应用软件通过设备自带的蓝牙功能与数据检测-发送单元连接,接收来自数据检测-发送单元的数据。
[0009]所述数据采集前端皮肤油脂采集单元包括外壳、反射镜片,外壳上面部分外形是一个盒子形状,用于放置吸油纸,一侧有开口 ;外壳下面部分带有螺纹能够与数据检测-发送单元适配,中间安装有一反射镜片,两侧边有开口 ;反射镜片的平面比两侧边开口的平面低,形成一个凹槽;吸油纸穿过外壳下方两侧开口,从外壳上方一侧开口引出,外壳下方的两个开口处有一固定装置,能够使得吸油纸在反射镜片镜面上方保持恒定的张力,在接触皮肤时吸油纸能够保持位置。
[0010]所述数据采集前端皮肤油脂采集单元吸油纸为蓝膜吸油纸,蓝膜吸油纸不易破损,吸油量比一般吸油面纸多3倍,在吸油的同时,保留了肌肤必需的水分,防止肌肤受损。
[0011]所述数据采集前端数据检测-发送单元包括红外发射元件、红外接收元件、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强度传感器、噪声传感器、电源开关按钮、电源指示灯,六部分连同被外壳包裹的信号处理模块、钮扣电池、蓝牙模块,经电路连接构成一电回路并由外壳封装起来。
[0012]所述数据采集前端数据检测-发送单元红外发射元件为峰值发光波长为960nm的红外发光二极管。
[0013]所述数据采集前端数据检测-发送单元红外接收元件为输出波长为960nm的红外光接收管。
[0014]所述数据采集前端数据检测-发送单元信号处理模块是以处理芯片为核心的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处理芯片是美国模拟设备公司的低耗能精密模拟控制器ADUC7060。该芯片使本实用新型具有高精度的模拟-数字转换和低功耗性能,从而使得装置具有更长的工作时间。
[0015]所述数据采集前端数据检测-发送单元蓝牙模块为蓝牙4.0,其极低的运行和待机功耗可以使一粒纽扣电池连续工作数年之久,而且其低成本和跨厂商互操作性,3毫秒低延迟、100米以上超长距离、AES-128加密等诸多特色,可以用于计步器、心律监视器、智能仪表、传感器物联网等众多领域。
[0016]所述用户终端客户端软件是包括适用于IOS、Android、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客户端软件的功能包括分析数据得出检测结果,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的显示,检测结果的存储、上传服务器、在线查询;在线分享检测心得分享、交流,对所使用的化妆品进行评价。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效益果在于,检测系统方便、安全和科学。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的检测装置设计灵活、轻巧、易使用和捷带;检测装置无需向人体施加微弱的高频电流,检测过程无电流通过人体,保证使用者生命安全;检测系统带有环境参数采集,使得结果分析更加合理、科学。另外,本实用新型方便使用者了解皮肤油脂分泌的变化情况,可针对自身的皮肤类型选购化妆品,在线分享、交流检测心得和对化妆品进行功效评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皮肤油脂采集单元和数据检测-发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数据检测-发送单元上的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纸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原理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数据检测-发送单元进行皮肤油脂量检测工作流程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数据检测-发送单元进行环境参数检测工作流程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客户终端的功能示意图。
[0026]其中,1、数据采集前端;2、用户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9、吸油纸;10、油脂采集单元;11、数据检测-发送单元;21、外壳;22、反射镜片;23、螺纹;24、螺口 ;30、光强度传感器;31、噪声传感器;32、电源开关按钮;33、电源指示灯;34、温度、湿度传感器;35、液晶显示屏;36、外壳;37、红外发射元件;38、红外接收元件;39、绝缘基板;41、皮肤表面油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前端1、用于吸附油脂的吸油纸9、通过蓝牙功能与数据采集前端I连接的用户终端。
[0030]如图2所示,数据采集前端包括油脂采集单元10和数据检测-发送单元11。将吸油纸9装入油脂采集单元10,吸油纸穿过油脂采集单元10下面部分的开口 24并且固定,然后从油脂采集单元10上面部分的开口 21引出,将油脂采集单元10上的吸油纸9与检测部位的皮肤接触采集皮肤表面油脂;然后按照油脂检测单元10上的螺纹25与数据检测-发送单元11上的螺口连接起来。数据检测-发送单元11包括,光强度传感器30 ;噪声传感器31 ;电源指示灯32 ;电源开关33 ;温度、湿度传感器34 ;液晶显示屏35 ;数据检测-发送单元11的外壳36。
[0031]数据采集前端I的外壳36包裹的蓝牙模块为低功耗蓝牙4.0模块,处理芯片控制蓝牙4.0模块将数据发送到用户终端2 ;蓝牙4.0模块在发送数据之前会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
[0032]如图3所示,数据检测-发送单元11还包括红外发射元件37和红外接收元件38,其中,红外发射元件37为峰值发光波长为960nm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数据检测_发送单元红外接收元件为输出波长为960nm的红外光接收管。
[0033]如图4所示,吸油纸9为蓝膜吸油纸,形状为条带型,并且卷成一卷,使得油脂采集单元10在狭小的空间内能够放置更多的吸油纸。
[0034]如图5所示,数据检测-发送单元11上的红外发射元件37发出的红外光线穿过吸附有皮肤油脂41的吸油纸到过反射镜片23,光线在反射镜片23的镜面上发生反射作用,反射光线穿过吸附有皮肤表面油脂41的吸油纸到达红外接收元件38,红外接收元件38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0035]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采集前端I的工作过程如下,红外接收元件38接收由红外发射元件37发射出来的红外光并把光转换成电,经过低通过滤波电路后,输入到处理芯片的A/D软件接口,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处理芯片对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分析出红外透光量并把红外透光量转换成皮肤油脂量,得出检测结果。处理芯片还对检测结果进行本地储存,监测电池电量、控制蓝牙芯片将采集数据发送到用户终端2。
[0036]如图7所示,数据采集前端I还包括环境参数采集单元,该单元的工作过程如下,光强度传感器30、噪声传感器31、湿度、温度传感器34采集环境的模拟量并转换成数字量发送到处理芯片,处理芯片进行数字信号滤波并把处理后的数字信号通过蓝牙发送到用户终端2。
[0037]如图8所示,用户终端2的工作过程如下,用户终端2上运行客户应用软件控制设备自身的蓝牙功能接收来自数据采集前端I的数据,并对来自数据采集前端I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显示;同时为更直观的显示检测过程,用户终端2还以图形曲线形式描绘出检测数据的曲线图。用户可以通过客户应用软件使用用户终端2的上网功能将检测结果上传到指定的服务器地址。
[0038]除此之外,还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0039]1、数据存储
[0040]应用软件将数据采集前端I所示采集到的原始数据、检测结果的数据储存在用户终端2的存储卡上,也可以将数据上传到指定地址的服务器。用户可以使用客户应用软件从存储卡或者从服务器下载历史数据。
[0041]2、在线分享、交流
[0042]用户使用用户终端2上的应用软件可以把想要与朋友分享的信息发送到社交网站上,并与朋友进行交流、评论。
[0043]3、化妆品的功效评价
[0044]用户可以使用用户终端2扫描化妆品的二维码,读取化妆品的产品信息并储存到数据库之中。由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对使用化妆品前后的皮肤油脂的差异有历史记录,通过对比使用了某一化妆品之前和之后的检测结果可以评价该化妆品的功效。
【权利要求】
1.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前端(I)、与数据采集前端(I)配套使用的吸油纸(9)、用户终端(2),所述数据采集前端(I)包括采用吸油纸(9)来采集油脂的皮肤油脂采集单元(10)和具有检测皮肤油脂采集单元上的油脂量,检测环境温度、湿度、光强度、噪声和具有无线蓝牙传输功能的数据检测-发送单元(11),所述皮肤油脂采集单元(10)包括吸油纸(9)、外壳(21)和反射镜片(22),所述数据检测-发送单元(11)包括光强度传感器(30)、噪声传感器(31)、电源开关按钮(32)、电源指示灯(33)、湿度、温度传感器(34)、液晶显示屏(35)、红外发射元件(37)、红外接收元件(38),数据检测-发送单元(11)连同数据采集前端(I)的外壳(36)包裹的电池和蓝牙模块通过处理芯片的数据控制、采集电路连接构成一电回路并由数据采集前端(I)的外壳(36)封装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有三个开口让吸油纸(9)从反射镜片(22)上方穿过,并固定吸油纸(9),外壳(21)下方有螺纹(23)用于与数据检测-发送单元(11)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6)上方带有螺口(24)用于与皮肤油脂采集单元(10)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元件(37)和红外接收元件(38)安装在绝缘基板(39)上,当皮肤油脂采集单元(10)和数据检测-发送单元(11)组合时,红外发射元件(37)发出的红外光以60度入射角到达反射镜片(22),以60度的反射角到达红外接收元件(38),红外发射元件(37)发送出的红外光透过附有皮肤表面油脂(41)的吸油纸(9),在反射镜片的反射作用下到再次透过附有皮肤表面油脂(41)的吸油纸(9)到达红外接收元件(38),红外接收元件(38)把光转换成电,处理芯片对电信号进行转换并分析出红外透光量,与无吸附皮肤表面油脂(41)条件下吸油纸的透光量比较,检测出两者之间的红外透光量差值,并转化成皮肤油脂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局部皮肤油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强度传感器(30)为把光强度转换成电信号的兀件,所述噪声传感器(31)为把环境噪声转换成电信号的元件,所述电源开关按钮(32)为触发、释放型按钮,第一次按下触发开启电源,第二次按下释放关闭电源,所述电源指示灯(33)为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状态表示电源启动,熄灭状态表示电源关闭,所述湿度、温度传感器(34)为把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和环境温度转换成电信号的元件,所述液晶显示屏(35)为TFT型液晶显示屏,所述的外壳(36)为塑料外壳,所包裹的电池为两颗钮扣电池,蓝牙模块为低功耗蓝牙4.0模块。
【文档编号】A61B5/00GK203408032SQ201320238948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6日
【发明者】阮萍, 谭海韵 申请人:广东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