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产生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78970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远红外线产生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红外线产生装置,包括电热丝,电热丝缠绕在绕组骨架上形成发热体,发热体放置在隔热壳体内,在隔热壳体与发热体之间填充有吸热材料。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吸热材料吸收电热丝的热量后,整体形成温度较为均衡的特点,可以产生均匀的远红外线,而且阻隔了红色可见光的传播,解决了红色可见光可能造成人体损伤的问题。
【专利说明】远红外线产生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红外线理疗仪,具体是指远红外线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科学家们发现世上任何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只是发射波长不一祥。生命科学研究证实,人体本身是ー个远红外辐射源,他可以吸收及发射远红外光,它所发射5.6um-15um远红外线占总能量的整个人体50%以上。所以当远红外线照射人体时,其频率与身体中的细胞分子、原子间的水分子运动频率相一致时,引起共振效应,其能量最高且能被生物体所吸收,使皮下组织深层部位的温度升高,产生的热效应使水分子活化,处于高能状态,加速人体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同时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生物细胞的组织再生能力,加速供给养分和酵素,促进身体健康。
[0003]远红外线具有理疗作用:激活生物分子的活性,使生物体分子处于较高运动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远红外的热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的回答反应,消除了炎症的病理过程,原来遭到破坏的生理平衡状态得到恢复,提高了局部和全身的抗病能力,激活了免疫细胞功能,加强了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远红外的热效应,使皮肤温度増加,交感神经能力减低,使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循环改善,增强了组织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了细胞供氧量,改善了病灶区的供血氧状态,加强了细胞再生能力,控制了炎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限化,加速了病灶修复。远红外的热效应,改善了微循环,建立了侧枝循环,增强了细胞膜的稳定性,调节了离子的深度,促进了有毒物质的代谢及废物的排泄,加速了渗出物质的吸收,导致炎症水肿的消退。
[0004]现有的远红外线理疗仪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远红外线理疗仪的核心元件在通电后都会发出红光,使用不当会造成目眩或暂时性失明,有可能给使用者特别是儿童造成一定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线产生装置,解决目前的远红外线理疗仪核心元件在通电后会发出红光,使用不当会造成目眩或暂时性失明的问题,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提高用户的安全性能。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远红外线产生装置,包括电热丝,电热丝缠绕在绕组骨架上形成发热体,发热体放置在隔热壳体内,在隔热壳体与发热体之间填充有吸热材料。目前使用的远红外线理疗仪,其核心的远红外线是依靠电热丝产生热量来形成的,在电热丝的发热过程中,其发热后会发出红光,即灯泡的原理,为了克服其存在的红光,本实用新型采用将电热丝缠绕在绕组骨架上形成发热体,将发热体放置在隔热壳体内,如此可以形成对红光的阻隔,同时,在隔热壳体与发热体之间填充吸热材料,吸热材料吸收发热体的热量后,产生较为均匀的远红外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远红外线理疗仪产生远红外线时伴随红色可见光的产生,同时发热不均匀造成的远红外线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吸热材料吸收电热丝的热量后,整体形成温度较为均衡的特点,可以产生均匀的远红外线,而且阻隔了红色可见光的传播,解决了红色可见光可能造成人体损伤的问题。
[0008]所述吸热材料为云母。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吸热材料为云母,云母是ー种造岩矿物,通常呈假六方或菱形的板状、片状、柱状晶形,颜色随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异,主要随Fe含量的增多而变深,云母的特性是绝缘、耐高温、有光泽、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弾性和韧性,又有被剥成具有弹性的透明薄片的性能,本实用新型正是利用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弾性和韧性,产生较为稳定的远红外线。
[0009]所述隔热壳体为矿物纤维制成。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采用矿物纤维制成隔热壳体,矿物纤维是ー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它是以矿物球或废旧矿物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エ艺制造成的,其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米个微米,相当于ー根头发丝的1/20-1/5,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矿物纤维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本实用新型利用矿物纤维的电绝缘性能和绝热保温性能,能较好地将吸热材料吸收的热量保持,有利于形成较为均匀的远红外线。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1]I本实用新型远红外线产生装置,将发热体放置在隔热壳体内,如此可以形成对红光的阻隔,在隔热壳体与发热体之间填充吸热材料,吸热材料吸收发热体的热量后,产生较为均匀的远红外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远红外线理疗仪产生远红外线时伴随红色可见光的产生,同时发热不均匀造成的远红外线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吸热材料吸收电热丝的热量后,整体形成温度较为均衡的特点,可以产生均匀的远红外线,而且阻隔了红色可见光的传播,解决了红色可见光可能造成人体损伤的问题;
[0012]2本实用新型远红外线产生装置,结构简单,远红外线剂量可控,温度可控,对人体无灼伤,方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ー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ー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0016]1-电热丝,2-绕组骨架,3-隔热壳体,4-吸热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8]实施例一[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远红外线产生装置,包括绕组骨架2,为了发热均匀绕组骨架2呈圆柱状,电热丝I均匀地缠绕在绕组骨架2上为了更加均匀地产生热量,甚至可以将绕组骨架2制成球形,电热丝I缠绕在绕组骨架2上后,形成发热体,该发热体具有电热丝I的进入端和输出端,将发热体放置在隔热壳体3内,隔热壳体3由矿物纤维制成,作为简单的替换,也可以用其余的现有材料制成,保持其绝热性能,在隔热壳体3内填充有吸热材料4,本实施例中的吸热材料4为云母,作为替换,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性能接近的材料替换,电热丝I的两端穿出隔热壳体3与电源连接。
[002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歩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远红外线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丝(1),电热丝缠绕在绕组骨架(2)上形成发热体,发热体放置在隔热壳体(3)内,在隔热壳体(3)与发热体之间填充有吸热材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线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材料(4)为云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线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壳体(3)为矿物纤维制成。
【文档编号】A61N5/06GK203447647SQ201320454975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胥超 申请人:成都启明星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