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方法、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装置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09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方法、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装置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200)通过在两张透液性的无纺布(21、22)之间配置有多个粒状体(3)而成,具备:高强度接合部(W1),其呈环状形成于物品(200),即使粒状体(3)膨润而向所述两张无纺布(21、22)的接合部位作用分离力,也不会发生分离;以及低强度接合部(W3),其形成于被高强度接合部(W1)包围的内侧区域,通过粒状体(3)膨润而向两张无纺布(21、22)的接合部位作用分离力,由此两张所述无纺布(21、22)在该接合部位相互分离并离开。
【专利说明】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方法、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装置以及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吸收体液而膨润的多个粒状体(以下,仅称为“粒状体”。)的吸收性物品的无纺布的接合。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提出了将大量的粒状体封入较小的多个空间的吸收性物品(专利文献I)。在这种吸收性物品中,在两张基材片之间以规定的图案配置粒状体,在没有配置粒状体的区域中,使两基材片彼此接合。
[0003]两基材片的接合部在区域内以在粒状体吸水而膨润时利用多个粒状体膨起所产生的分离力而分离的程度的低强度进行接合。通过这样,能够增大可收纳在两张基材片之间的粒状体的量(volume)。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W095/11654A
[0007]与形成高强度接合部与低强度接合部这两者相关的内容没有被公开。
[0008]当仅利用低强度接合部来接合两基材片时,从吸收性物品的周缘产生体液的渗漏、或者需要增大所述周缘的接合部的面积。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能够通过设置高强度接合部以及低强度接合部这两者来增大所收纳的粒状体的数量,并且不易产生渗漏。
[0010]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装置。
[0011]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方法,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在两张相互面对的透液性的无纺布之间具有吸收体液而膨润的多个粒状体,其中,
[0012]该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0013]通过在没有配置所述粒状体的部位中的一部分向两张所述无纺布赋予超声波能量,由此将两张所述无纺布的第一部分接合,形成所述无纺布彼此不因对两张所述无纺布进行剥离的力而在所述第一部分相互分离的至少一个高强度接合部;以及
[0014]通过在没有配置所述粒状体的所述部位中的另一部分向两张所述无纺布赋予超声波能量,由此将两张所述无纺布的第二部分接合,形成处于能够利用对两张所述无纺布进行剥离的力使所述无纺布彼此在所述第二部分相互分离的状态的至少一个低强度接合部。
[0015]另一方面,本物品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装置,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在两张相互面对的透液性的无纺布之间具有吸收体液而膨润的多个粒状体,其中,
[0016]该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装置具备:
[0017]支承辊,其在两张所述无纺布重叠的状态下搬运两张所述无纺布;
[0018]多个突起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辊,朝向所述支承辊的径向的外侧突出;
[0019]配置装置,其抑制所述粒状体配置于所述突起部上的无纺布;以及
[0020]焊头,其进行超声波振动,从而在该焊头与所述多个突起部之间将两张所述无纺布接合,形成接合部,
[0021]在此,所述突起部具备:
[0022]至少一个第一突起部,其在最接近所述焊头时与所述焊头隔开第一距离,用于形成所述无纺布彼此在所述接合部不因对所述无纺布彼此进行相互剥离的力而相互分离的至少一个高强度接合部;以及
[0023]至少一个第二突起部,其在最接近所述焊头时与所述焊头隔开大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用于形成利用对所述无纺布彼此进行相互剥离的力使所述无纺布彼此在所述接合部相互分离的至少一个低强度接合部。
[0024]通过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本物品具有高强度接合部与低强度接合部,当粒状体吸收体液时,两张无纺布之间大幅膨起,此外,当粒状体吸收体液时,将两张无纺布相互剥离的分离力作用于两张无纺布的各个所述接合部。两张无纺布借助该分离力在低强度接合部相互剥离,两张无纺布之间的实际容积增大,粒状体能够进一步吸收体液。
[0025]本物品具有高强度接合部,高强度接合部不存在因所述分离力而剥离的顾虑。因此,在将高强度接合部形成于本物品的周缘的情况下,即使减小高强度接合部的面积,也不存在体液从两张无纺布之间渗漏的顾虑。另一方面,在将形成于本物品的周缘的高强度接合部之外的其它高强度接合部设置于比本物品的周缘靠内侧的区域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两张无纺布之间发生吸收体液后的粒状体的偏离(偏向)。
[0026]本发明的装置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装置,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在两张相互面对的透液性的无纺布之间具有吸收体液而膨润的多个粒状体,其中,
[0027]该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装置具备:
[0028]支承辊,其在两张所述无纺布重叠的状态下搬运两张所述无纺布;
[0029]多个突起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辊,朝向所述支承辊的径向的外侧突出;
[0030]配置装置,其抑制所述粒状体配置于所述突起部上的无纺布;以及
[0031]焊头,其进行超声波振动,从而在该焊头与所述多个突起部之间将两张所述无纺布接合,形成接合部,
[0032]所述突起部具备:
[0033]至少一个第一突起部,其在最接近所述焊头时与所述焊头隔开第一距离,用于形成所述无纺布彼此在所述接合部不因对所述无纺布彼此进行相互剥离的力而相互分离的至少一个高强度接合部;以及
[0034]至少一个第二突起部,其在最接近所述焊头时与所述焊头隔开大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用于形成利用对所述无纺布彼此进行相互剥离的力使所述无纺布彼此在所述接合部相互分离的至少一个低强度接合部。
[0035]在距离焊头的距离较小的第一突起部中产生的超声波能量较大,因此,生成无纺布彼此不因所述分离力而剥离的高强度接合部。另一方面,在距离焊头的距离较大的第二突起部产生的超声波能量较小,因此,生成无纺布彼此利用所述分离力而剥离的低强度接合部。
[0036]在本发明中,吸收性物品除了一次性尿布、短裤的中间产品即吸收性主体、吸收性芯的部分之外,还包括女性用生理用品、吸收垫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穿着物品的俯视图。
[0038]图2是吸收性物品的分解立体图。
[0039]图3A是该吸收性物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3B是其剖视图,图3C是两张无纺布在低强度接合部处相互分离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
[0040]图4A以及图4B分别是示出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图。
[0041]图5是示出支承辊的一例的局部剖视的纵剖视图。
[0042]图6A是将该支承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展开为平面而示出的展开图,图6B是形成该支承辊的外周部的环的纵剖视图。
[0043]图7A是放大示出该支承辊的一部分的展开图,图7B是放大示出吸收性物品通过该支承辊与焊头之间的情况的纵剖视图。
[0044]图8是示出穿着物品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0045]图9A以及图9B是分别示出吸收性物品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的是,形成所述高强度接合部的工序通过使所述两张无纺布通过支承辊的用于形成所述高强度接合部的第一突起部与进行超声波振动的焊头之间来执行,
[0047]形成所述低强度接合部的工序通过使所述两张无纺布通过所述支承辊中的用于形成所述低强度接合部的第二突起部与进行超声波振动的所述焊头之间来执行,
[0048]与所述第一突起部与所述焊头在所述支承辊的法线上面对时的这两者之间的第一距离相比,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焊头在所述法线上面对时的这两者之间的第二距离较大。
[0049]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仅将设置于支承辊的第一突起部以及第二突起部的高度设为相互不同的高度的简单构造,能够生成高强度接合部以及低强度接合部。
[0050]在本发明中,作为生成所述两种接合部的方法,例如,通过改变振动频率或设置焊头的宽度(支承体的周向长度)不同的两个焊头,也可能生成所述两种接合部。例如,也能够利用宽度较小的第一焊头来生成低强度接合部,利用宽度较大的第二焊头来生成高强度接合部。
[0051]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高强度接合部呈环状形成于所述物品,所述低强度接合部形成于被所述高强度接合部包围的内侧区域。
[0052]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环状的高强度接合部来防止体液从两张无纺布之间渗漏,另一方面,在内侧区域的低强度接合部,通过将两张无纺布相互剥离而能够吸收大量的体液。
[0053]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更优选的是,在所述内侧区域也形成所述高强度接合部。
[0054]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内侧区域中的低强度接合部与低强度接合部之间的位置设置高强度接合部。
[0055]在这种情况下,在内侧区域的高强度接合部维持两张无纺布接合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发生吸收体液而变重的粒状体的偏离(偏向)。
[0056]在本发明装置中,优选的是,虽然也因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差为3 μ m?60 μ m。若所述距离差过小,则无法获得各接合部的所期望的接合强度差,另一方面,若所述距离差过大,则低强度接合部的接合力变得过小。
[0057]基于这样的理由,所述距离差在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20g/m2的情况下进一步优选为10 μ m?30 μ m,最优选为12 μ m?16 μ m。
[0058]实施例
[0059]本发明能够根据参考附图进行的适当实施例的说明而清楚理解。然而,实施例以及附图仅用于图示以及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来限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
[0060]实施例1
[0061]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0062]图1?图7示出实施例1。
[0063]穿着物品100:
[006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穿着物品100具备吸收性主体(吸收性物品的一例)200、前腰身部301以及后腰身部302。所述吸收性物品200具有覆盖穿着者的前身的前部201、覆盖穿着者的后身的后部202、以及覆盖所述前部201与后部202之间的胯裆的裆部203。
[0065]所述裆部203与前部201以及后部202相连,且在与腰身方向X正交的纵向Y上延伸。前腰身部301与后腰身部302既可以在穿着时彼此接合,或者也可以在穿着前预先接合。
[0066]也可以在吸收性物品200上设置立体折裥(未图示)。
[0067]另外,也可以在吸收性物品200上形成沿着穿着者的腿部扎紧的腿周部。
[0068]此外,也可以在吸收性物品200的成为腿周的部分等设置有用于使穿着物品100贴合穿着者的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例如能够采用多个橡胶线或橡胶片、薄膜或者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材料等。另外,这些材料也可以用作使穿着物品100贴合穿着者的弹性构件而设置于前部201以及后部202。
[0069]如图2所示,所述吸收性物品200具备与穿着者的肌肤面接触的顶层片材21、不与所述肌肤面接触的覆盖片材22以及吸收性的芯23。图3B (熔敷部)的顶层片材21与覆盖片材22如图3A那样沿着纵横延伸的例如格子状的熔敷线L、L彼此熔敷,在相邻的所述熔敷线L、L彼此之间形成将芯23夹在中间的夹层构造。
[0070]S卩,如图3A所示,芯23被沿着所述熔敷线L、L相互熔敷的顶层片材21以及覆盖片材22包围。
[0071]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熔敷部位以XX、黑色小长方形进行表示。
[0072]图3B的所述顶层片材21以及覆盖片材22由具有透液性以及通气性的无纺布形成。在所述覆盖片材22的背面附着有非透液性的后片24,吸收性物品200被后片24覆盖。
[0073]所述芯23由多个吸收性的粒状体3构成。该粒状体3由公知的吸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构成,一般来说,在吸收水分前的状态下,平均颗粒直径约为10 μ m?1000 μ m左右,在吸水后膨润,达到几倍?几百倍的体积。
[0074]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粒状体3由多个微小的点进行表示。
[0075]所述芯23是通过将集中有多个所述粒状体3的各集合组30分别配置于多个配置区域D而形成的。所述各集合组30、30分开排列在由沿着纵横延伸的所述格子状的熔敷线L、L划分的所述配置区域D、D中。即,配置有所述各集合组30、30的各配置区域D、D由所述熔敷线L、L进行划分。
[0076]换言之,所述各集合组30由多个粒状体3的集合而构成,如图3A所示,所述集合组30中的一组与另一组以将所述熔敷线L、L夹在中间的方式沿纵横方向排列。如图3A所示,所述各集合组沿纵横方向排列有多个(三个以上)。
[0077]另外,各熔敷线L不需要完全连接,也可以是,熔敷部位断续地形成为各集合组30的粒状体3难以向另一个集合组30移动。
[0078]换句话说,也可以是,熔敷线L、L形成为能够抑制以规定的图案配置的所述各集合组30中的粒状体3从所述多个组中的一组向另一组移动。
[0079]所述集合组30的配置只要是规定的确定图案即可,不需要规则地沿纵横方向排列。另外,各集合组30所包含的粒状体3的个数(量)不需要彼此是相同程度,各集合组30也可以是与排泄的体液的量相应的个数(量)。
[0080]如图3A的放大图所示,集合组30可以是矩形或者圆形,其一边的长度、直径为数mm?1mm左右即可。另外,集合组30、30彼此的配置的间距为1mm左右?十几mm左右即可。
[0081]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
[008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所述熔敷线L包括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以及低强度接合部W3。
[0083]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呈环状形成在吸收性物品200的周缘,多列涂黑的小长方形的熔敷部位例如排列成锯齿状,以彼此接近的状态断续地形成。
[0084]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制造方法,在示出所述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的各附图中,所述长方形的熔敷部位彼此的间隔以在腰身方向X以及纵向Y上略微分离的方式示出,但实际上,该熔敷部位彼此的间隔在两方向Y、X上几乎不存在缝隙、排列成锯齿状且实际上连续。
[0085]如图3A所示,所述低强度接合部W3在被所述环状的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包围的内侧区域A中例如配置成格子状,如上所述,将所述内侧区域A划分为多个配置区域中的各配置区域D。该低强度接合部W3在附图中以XX显示。
[0086]所述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在所述内侧区域A内例如形成为线状,也可以配置在所述低强度接合部W3与低强度接合部W3之间。即,例如,如图1所示,也可以形成为,两列所述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在被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包围的所述内侧区域A的中央沿所述纵向Y延伸。
[0087]该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在附图中以涂黑的长方形来显示。
[0088]如图3C所示,所述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以及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形成为通过即使所述粒状体3膨润而向所述两张无纺布即顶层片材21与覆盖片材22的接合部位作用分离力也不会分离的较大的熔敷力,对两个片材21、22进行熔敷。
[0089]S卩,在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以及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处以较大的熔敷力进行熔敷,若施加将顶层片材21与覆盖片材22剥离的力,基于该较大的熔敷力,两个片材21、22不会分离而是破裂,或在一方的无纺布上形成明显的孔。
[0090]换言之,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以及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自身的强度是比顶层片材21、覆盖片材22的材料大的强度,若对两各片材21、22施加外力,则因应力集中而在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的附近使顶层片材21或者覆盖片材22破裂。
[0091]所述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在吸收性物品200的周缘呈环状并且以锯齿状排列连续地形成,因此,不存在粒状体3、体液、吸收体液后的粒状体3从顶层片材21与覆盖片材22之间漏出的顾虑。
[0092]所述低强度接合部W3形成为利用所述粒状体3膨润而向所述两张顶层片材21、覆盖片材22的接合部位作用分离力从而在该接合部位处使所述顶层片材21、覆盖片材22彼此分离进而分开的程度的较小熔敷力对两个片材21、22彼此进行熔敷。
[0093]S卩,低强度接合部W3处的无纺布21、22的熔敷力比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以及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处的熔敷力小。
[0094]因此,若来自穿着者的体液通过图3B的顶层片材21后被粒状体3吸收,则粒状体3大幅膨润,如图3B那样,压力作用于顶层片材21与覆盖片材22之间的空间,如图3C那样,所述低强度接合部W3处的顶层片材21与覆盖片材22分离,能够利用粒状体3进一步吸收液体。
[0095]由此,即便使用前的吸收性主体200的厚度小,也能够吸收大量的体液。
[0096]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如图3C所示那样邻接设置于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的内侧的低强度接合部W3,由于仅从一侧作用分离力,因此,在粒状体3膨润的情况下,可能比其他低强度接合部W3延迟分离或者不分离。该低强度接合部W3可以省略。
[0097]另一方面,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在所述粒状体3膨润后也维持接合状态。因此,限制了膨润后变重的粒状体3在内侧区域A自由地移动。
[0098]S卩,在由所述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与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确定的区域内限制膨润后的粒状体3。
[0099]因此,能够防止在内侧区域A中形成粒状体3明显大幅偏离(偏向)的配置。
[0100]如图1所示,所述配置区域D既可以仅被所述低强度接合部W3包围,也可以被所述低强度接合部W3与所述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包围。
[0101]另外,在没有设置与设置于所述物品200的周缘的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的内侧邻接的所述低强度接合部W3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所述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与低强度接合部W3包围配置区域D。或者,所述配置区域D也可以由所述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1、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以及低强度接合部W3包围。
[0102]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无纺布,能够列举出聚丙烯、聚乙烯、聚酯等热塑性树脂制无纺布,另外,也可以采用将棉、人造纤维等不显示热塑性的纤维与所述热塑性树脂制纤维混纺而成的无纺布等。
[0103]接下来,对所述吸收性物品200的制造装置进行说明。
[0104]如图4A所示,本装置在支承辊4的周围具备供给装置5、第一导入辊71、第二导入辊72以及超声波焊头81。
[0105]所述第一导入辊71以及第二导入辊72分别是用于将载置织物I以及覆盖织物2导入到所述支承辊4的外周的辊。
[0106]所述吸收性物品200中的所述顶层片材21以及覆盖片材22(图2)分别从所述载置织物I以及覆盖织物2生成。
[0107]所述支承辊4 一边利用搬运面41对具有通气性的所述载置织物I的第一面11进行吸附保持,一边沿着规定的搬运路径来搬运所述载置织物I。所述第一面11形成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肌肤面。
[0108]所述供给装置5在所述第一导入辊71的下游向搬运中的所述载置织物I的与所述第一面11相反的第二面12上供给无数个粒状体3。
[0109]关于所述无数个粒状体3的供给,向载置织物I的单位面积分别断续或连续地供给规定量的所述粒状体3。
[0110]如图6A?图7B所示,在所述搬运面41的吸引区域4B形成(开设)有多个吸引孔40(配置装置的一例)。吸引孔40与未图示的吸引源(负压源)连通,通过所述载置织物I将图6B的第一空气α I吸引到所述吸引孔40,将所述粒状体3吸附保持在图4Α的所述载置织物I的第二面12上。
[0111]所述吸引孔40以及吸引区域IB设置有多个,且设置为界定以规定的图案配置的图1的多个配置区域D。所述多个配置区域D是用于划分并配置所述粒状体的集合的区域。
[0112]如图5?图7Β所示,在所述支承辊4中,在所述吸引孔40与吸引孔40之间的包括第一突起部44Β以及第二突起部45在内的不进行吸引的非吸引区域4Α中,形成(开设)有排出孔42 (配置装置的一例)。所述排出孔42在所述搬运面41的所述第一突起部44Β以及第二突起部45开口,排出第二空气α2。
[0113]在所述第一突起部44Α也可以不形成排出孔42。其原因在于,在以从供给装置5供给的粒状体3的供给宽度与吸收性物品200中的粒状体3的配置宽度为大致相同的宽度的方式进行供给的情况下,基本不向载置织物I的周缘供给粒状体3,因此不需要形成排出孔42。
[0114]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所述第一突起部44Α形成与第一突起部44Β以及第二突起部45相同的所述排出孔42。
[0115]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构造,在图5中,将形成于所述突起部44Β以及突起部45的排出孔42用黑色粗线表示。
[0116]所述排出孔42与空气的正压源(未图示)连通,从所述排出孔42朝向图4Α的所述载置织物I的第二面12排出所述第二空气α 2,从而利用从所述第二面12通过所述载置织物I后的图6Β的所述第二空气α 2,在载置织物I上的不被吸引(与非吸引区域4Α对应)的非吸引区域IA中使所述粒状体3飞散。
[0117]通过这样,所述吸引孔40以及排出孔42抑制粒状体3配置在所述突起部44Α、44Β、45上的载置织物I上。
[0118]如图4Α所示,从所述供给装置5供给到所述载置织物I上的粒状体3在配置装置(吸引孔40以及排出孔42)的作用下随着向下游搬运所述载置织物I而彼此划分为各集合组30。
[0119]在将粒状体3配置于所述载置织物I上之后,图4A的所述第二导入辊72在所述载置织物I的搬运路径的下游将所述覆盖织物2导入到所述搬运路径,以便生成覆盖织物2覆盖所述载置织物I的所述第二面12以及所述粒状体3的夹层构造体20 (图7B)。
[0120]通过这样,支承辊4搬运所述夹层构造体20。
[0121]S卩,如图4A所示,在所述载置织物I上,在所述粒状体3被划分为各集合组30之后,导入覆盖织物2。覆盖织物2覆盖没有配置所述粒状体3的所述载置织物I的第二面12与配置在所述载置织物I上的粒状体3。由此,生成所述夹层构造体20。
[0122]需要说明的是,利用被图6B的支承辊4的吸引孔40吸引的第一空气α 1,被导入到所述第二面12以及粒状体3上的所述覆盖织物2朝向支承辊4的内侧凹陷。
[0123]如图5所示,所述支承辊4也可以构成为,环状的支承体4R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辊主体43的外周。由此,能够容易地改变配置图案等。
[0124]如图6Α?图7Α所示,在所述支承体4R的吸引孔40周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突起部44Α、44Β以及第二突起部45。这些突起部44Α、44Β以及45向支承辊4的径向外侧突出,伴随着支承辊4的旋转而隔着夹层构造体20与超声波焊头81 (图4Α)面对。
[0125]如图7Β中夸张表示的那样,所述第一突起部44(突起部44Α或者44Β)与所述焊头81在所述支承辊4的法线NL(图4B)上彼此面对时的、从所述第一突起部44到所述焊头81的第一距离Λ I较小。第一距离Λ I较小的理由在于,在所述无纺布彼此(载置织物I以及覆盖织物2)被接合的部位,形成有所述织物1、2彼此不因将所述载置织物I以及覆盖织物2彼此相互剥离的力而分离的高强度接合部(高强度接合部Wl或者W2)。
[0126]另一方面,所述第二突起部45与所述焊头81在所述支承辊4的法线NL(图4B)上面对时的、从所述第二突起部45到所述焊头81的第二距离Λ 2比所述第一距离Λ I大。第二距离△ 2较大的理由在于,在所述无纺布彼此(载置织物I以及覆盖织物2)被接合的部位,形成有所述织物1、2彼此因将所述织物1、2彼此相互剥离的力而相互分离的低强度接合部W3。
[0127]S卩,所述第一突起部44Β(或者第一突起部44Α)比所述第二突起部45朝向焊头81、换句话说朝向径向的外侧突出。
[0128]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Β中,为了便于理解构造,因此夸张示出所述第一突起部44Β比所述第二突起部45更大幅度地突出的情况。
[0129]也可以构成为,在图6Α的与支承体4R的外周面的周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存在第二突起部45的情况下,在至少任一位置或者多个位置配置有第一突起部44Α、44Β。基于这样的配置,焊头81隔着织物1、2(图7Β)而与第一突起部44Α、44Β强力地抵接,另一方面,与第二突起部45较弱地抵接。因此,图1的高强度接合部Wl、W2以及低强度接合部W3容易获得所期望的接合强度。
[0130]因此,在图1的物品100中,优选在低强度接合部W3存在的纵向Y的相同位置,至少存在一个或者多个高强度接合部Wl、W2。
[0131]如图4Β所示,所述第一距离Al以及第二距离Λ 2是所述第一突起部44 (44Α、44Β)以及第二突起部45的中心与所述焊头81的中心在支承辊4的法线NL上彼此面对时的两者之间的距离。所述各距离Λ I或者Λ 2分别是进行振动的焊头81位于最远离支承辊4的位置LD与最接近支承辊4的位置⑶之间的中间MD时的、焊头81与突起部44A、44B或者45的距离。
[013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B中,为了使形成于支承辊4的各突起部44、45与焊头81的关系易懂而夸张示出各要素。
[0133]所述第一距离Λ I以及第二距离Λ 2的设定应当基于所要熔敷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焊头向铁砧按压的按压负载、以及熔敷机的性能等各种条件而确定。例如,举出一例,可以在无纺布21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g/m2、且无纺布22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g/m2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距离Λ I设定为50 μ m左右,将所述第二距离Λ 2设定为65 μ m左右。
[0134]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来说,也可以将两距离Λ 1、Λ 2之差Λ设定为12 μ m?16 μ m左右。
[0135]如图6A局部所示,所述第一突起部44A以所述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 (图1)呈环状形成于所述吸收性物品200的周缘的方式配置于支承辊4。
[0136]另一方面,为了在图1的所述内侧区域A形成所述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图6A的第一突起部44B配置于所述支承辊4。
[0137]将图6A的所述第二突起部45配置于所述支承辊4,使得图1的所述低强度接合部W3形成于被所述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包围的内侧区域A。
[0138]即,所述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以及低强度接合部W3分别沿着配置有所述第一突起部44A、44B以及第二突起部45的位置形成。
[0139]如图4A所示,所述超声波焊头81在比所述第二导入辊72靠所述载置织物I的搬运路径的下游的位置与形成支承辊4的搬运面41的环状的支承体4R(图5)配合,将所述振动能量赋予所述两织物1、2。由此,在图7B的第一突起部44B(44A)以及第二突起部45,所述载置织物I与所述覆盖织物2相互熔敷。
[0140]在利用超声波振动进行的熔敷(密封)中,利用超声波将机械振动传送至图4A的焊头81,热塑性的无纺布以加压后的状态通过焊头81与支承体4R之间,从而使无纺布(载置织物I以及覆盖织物2)彼此因摩擦热而相互熔敷。因此,在图6A的非吸引区域4A中,若在两织物1、2间存在作为异物的粒状体3,则容易产生密封不合格。
[0141]接下来,对夹层构造体20的制造方法的概要进行说明。
[0142]如图4A所示,一边利用第一导入辊71将载置织物I导入支承辊4,利用支承辊4的搬运面41吸附保持载置织物I的第一面11,一边沿着规定的搬运路径、换句话说沿着所述搬运筒4的搬运面41来搬运所述载置织物I。
[0143]在所述第一导入辊71与第二导入辊72之间,从所述供给装置5向所述搬运中的所述载置织物I的与第一面11相反的第二面12上供给多个粒状体3。所供给的粒状体3在所述第二面12上形成层。
[0144]通过朝向图6B所示的形成于支承体4R的所述吸引孔40吸引第一空气α 1,由此将所供给的所述粒状体3吸附保持在所述载置织物I上。
[0145]需要说明的是,向第一空气α I的至少一部分赋予沿着载置织物I的所述第二面12的方向的流动的成分的气流偏转体也可以与载置织物I的第二面12对置地设置。(PCT/JP2012/52371)
[0146]图4Α的所述粒状体3的层也可以断续地供给至每个吸收性主体200 (图1)。
[0147]粒状体3的层的厚度也可以形成为,在支承辊4的轴向上,中央比两端厚。另外,粒状体3的层的厚度也可以形成为,在一个吸收性主体200 (图1)的周缘处薄,并且,在中央或其附近厚。
[0148]在图6A?图7B中,如上所述,从形成于所述搬运面41的多个吸引孔40通过所述载置织物I吸引第一空气α 1,将所述多个粒状体3的一部分吸附保持在所述载置织物I的第二面12上。
[0149]另一方面,一边进行所述第一空气α I的吸引,一边从在所述搬运面41的包括所述突起部44Β、45在内的非吸引区域4Α开口的排出孔42朝向所述载置织物I的第二面12排出第二空气α2。
[0150]通过同时进行所述第一空气α I的吸引与所述第二空气α 2的排出,由此,利用从所述第二面12通过所述载置织物I后的第二空气α 2使非吸引区域IA上的所述粒状体3飞散,该飞散后的所述粒状体3利用所述第一空气α I朝向吸引孔40之上的吸引区域IB被吸引。
[0151]如图7Β所示,所述载置织物I上的所述非吸引区域IA的所述粒状体3向吸引区域IB移动,所述粒状体3以规定的图案配置在所述载置织物I上。
[0152]S卩,所述非吸引区域IA中的一部分的粒状体3在所述吸引区域IB中朝向被吸引保持的另一个粒状体3移动。其结果是,如图1所示,在每个以规定的图案相互划分的所述配置区域D内,由多个粒状体3构成的各集合组30配置在载置织物I上。
[0153]如图4Α所示,在从所述供给装置5供给的所述粒状体3以规定的图案配置在载置织物I上之后(配置于每个配置区域D之后),所述载置织物I的没有配置粒状体3的第二面12与配置在载置织物I上的所述粒状体3被利用所述第二导入辊72导入的覆盖织物2覆盖,生成夹层构造体20。
[0154]之后,当所述夹层构造体20利用搬运面41持续旋转并到达图4Α的超声波焊头81时,在图2的与所述非吸引区域IA相当的部位,对所述载置织物I与所述覆盖织物2彼此进行超声波熔敷。
[0155]由此,保持所述粒状体3的规定图案。也可以在进行该两个织物1、2彼此的熔敷之后,停止进行来自图6Β的所述吸引孔40的吸引以及来自排出孔42的排出。在进行所述熔敷时,图3Β的后片24也熔敷在覆盖织物2上,但所述后片24也可以在进行载置织物I与覆盖织物2的熔敷之后利用粘合剂粘合在覆盖织物2上。
[0156]之后,所述夹层构造体20被切开为各个穿着物品的单位、换句话说图1的各个吸收性主体200的单位。
[0157]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方法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
[0158]在进行图7Β的所述超声波熔敷时,所述焊头81与所述第一突起部44Α、44Β(图6Β)的第一距离Λ I较小,因此,熔敷能量较大,形成无纺布彼此(顶层片材21以及覆盖片材22)不因所述分离力而相互分离的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以及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图3B)。
[0159]另一方面,在进行所述超声波熔敷时,所述焊头81与第二突起部45的第二距离Δ 2比所述第一距离Λ I大,因此,熔敷能量较小,形成无纺布21、22彼此因所述分离力而相互分离的低强度接合部W3。
[0160]当体液被上述图3B的具有高强度接合部Wl、W2以及低强度接合部W3的吸收性物品200吸收时,粒状体3因体液而膨润,顶层片材21 (无纺布)与覆盖片材22 (无纺布)之间膨起。
[0161]如图3B以及图3C所示,该粒状体3的膨起所带来的分离力在熔敷强度弱的低强度接合部W3将顶层片材21与覆盖片材22剥离。因此,粒状体3能够进一步膨润,能够在顶层片材21与覆盖片材22之间吸收大量的体液。
[0162]另一方面,由于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即便作用所述分离力也维持顶层片材21与覆盖片材22熔敷后的状态,因此,在如图1所示那样利用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与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对吸收性主体200进行划分的情况下,不存在吸收体液而变重的粒状体3向左右大幅偏离(偏向)的顾虑。
[0163]另外,所述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不完全连接,允许体液、粒状体3从被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包围的一个任意的配置区域D向与该配置区域D邻接的配置区域D移动。因此,也不存在特定的一个配置区域D的内压增高的顾虑。
[0164]此外,如图3C所示,配置在所述吸收性物品200的周缘的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即使作用所述分离力也维持顶层片材21 (无纺布)与覆盖片材22 (无纺布)熔敷的状态。并且,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以线状形成有两条,将顶层片材21与覆盖片材22之间完全密封。因此,不存在体液从顶层片材21与覆盖片材22之间漏出的顾虑。
[0165]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为了便于理解制造方法,对表示所述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的黑色长方形彼此的间隔进行了夸张地放大图示。
[0166]如图8所示,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也可以不设置为在纵向Y上延伸,而是在腰身方向X上延伸。另外,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也可以设置沿纵向Y延伸的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与沿腰身方向X延伸的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这两者。
[0167]另外,也可以如图1、图8以及图9B那样,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设置为完全划分多个配置区域D。
[0168]另一方面,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也可以设置为不划分各配置区域D,而是在腰身方向X以及/或者纵向Y上局部延伸。例如,也可以如图9A所示那样,在腰身方向X上延伸的高强度接合部W2与在纵向Y上延伸的高强度接合部W2配置为T字状。
[0169]此外,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l不需要与腰身方向X以及纵向Y平行地设置。
[0170]此外,高强度接合部W2以及低强度接合部W3的配置也可以采用将图1与图9A?图9B组合而成的配置。
[0171]另外,也可以如图7A明示那样,利用不连续的突起部44B形成图3A的不连续的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也可以如图6A的突起部44A那样,利用连续的突起部形成排列为锯齿状的连续的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
[0172]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2不连续的情况下,僵硬感较小,穿着感较好,并且,也有助于配置区域D间的压力调整。
[0173]如上,虽参照附图而说明了适合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本说明书在自知的范围内容易地想到各种变更以及修改。
[0174]例如,在本物品中,作为顶层片材21与覆盖片材22的接合方法,除了超声波熔敷之外,例如,也可以使用基于热封等热熔敷的接合方法。
[0175]另外,作为本发明中的“多个粒状体”的概念,除了仅由粒状材料的集合体构成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在多个粒状体中混合有粉状材料的情况。
[0176]因此,这样的变更以及修改应解释为由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内容。
[0177]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78]本发明在一次性尿布、短裤之外,还能够应用于女性用生理用品、失禁衬垫等一次性穿着物品。
[0179]附图标记说明
[0180]1:载置织物;1A:非吸引区域;1B:吸引区域;11:第一面;12:第二面;
[0181]2:覆盖织物;20:夹层构造体;21:顶层片材(无纺布);22:覆盖片材(无纺布);23:芯;24:后片;
[0182]3:粒状体;30:集合组;D:配置区域;
[0183]4:支承棍;4A:非吸引区域;4B:吸引区域;40:吸引孔;41:搬运面;42:排出孔(配置装置的一例);4R:支承体;43:棍主体;44A、44B:第一突起部;45:第二突起部;
[0184]5:供给装置;
[0185]71:第一导入棍;72:第二导入棍;
[0186]81:超声波焊头;
[0187]100:芽着物品;200:吸收性王体(吸收性物品);201:如部;202:后部;203:档部;301:前腰身部;302:后腰身部;
[0188]A:内侧区域;
[0189]α 1:第一空气;α 2:第二空气;
[0190]X:腰身方向'Y:纵向;NL:法线
[0191]Wl:第一高强度接合部;W2:第二高强度接合部;W3:低强度接合部;
[0192]Al:第一距离;Λ2:第二距离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方法,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在两张相互面对的透液性的无纺布之间具有吸收体液而膨润的多个粒状体,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通过在没有配置所述粒状体的部位中的一部分向两张所述无纺布赋予超声波能量,由此将两张所述无纺布的第一部分接合,形成所述无纺布彼此不因对两张所述无纺布进行剥离的力而在所述第一部分相互分离的至少一个高强度接合部;以及 通过在没有配置所述粒状体的所述部位中的另一部分向两张所述无纺布赋予超声波能量,由此将两张所述无纺布的第二部分接合,形成处于能够利用对两张所述无纺布进行剥离的力使所述无纺布彼此在所述第二部分相互分离的状态的至少一个低强度接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形成所述高强度接合部的工序通过使两张所述无纺布通过支承辊的用于形成所述高强度接合部的第一突起部与进行超声波振动的焊头之间来执行, 形成所述低强度接合部的工序通过使两张所述无纺布通过所述支承辊的用于形成所述低强度接合部的第二突起部与进行超声波振动的所述焊头之间来执行, 与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焊头在所述支承辊的法线上面对时的这两者之间的第一距离相比,所述第二突起部和所述焊头在所述法线上面对时的这两者之间的第二距离较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高强度接合部呈环状形成于所述物品, 所述低强度接合部形成于被所述高强度接合部包围的内侧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与形成为所述环状的所述高强度接合部不同的所述高强度接合部形成于所述内侧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低强度接合部及/或高强度接合部界定以规定的图案划分出的多个配置区域中的各配置区域,以在所述各配置区域的每一个中配置多个所述粒状体的方式形成所述低强度接合部及/或高强度接合部。
6.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装置,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在两张相互面对的透液性的无纺布之间具有吸收体液而膨润的多个粒状体,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的超声波接合装置具备: 支承辊,其在两张所述无纺布重叠的状态下搬运两张所述无纺布; 多个突起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辊,且朝向所述支承辊的径向的外侧突出; 配置装置,其抑制所述粒状体配置于所述突起部上的无纺布;以及焊头,其进行超声波振动,从而在该焊头与所述多个突起部之间将两张所述无纺布接合,形成接合部, 所述关起部具备: 至少一个第一突起部,其在最接近所述焊头时与所述焊头隔开第一距离,用于形成所述无纺布彼此在所述接合部不因对所述无纺布彼此进行相互剥离的力而相互分离的至少一个高强度接合部;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突起部,其在最接近所述焊头时与所述焊头隔开大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用于形成所述无纺布彼此在所述接合部利用对所述无纺布彼此进行相互剥离的力而相互分离的至少一个低强度接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声波接合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差为3 μ m?60 μ 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波接合装置,其中, 以使所述高强度接合部呈环状形成于所述物品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突起部配置于所述支承辊, 以使所述低强度接合部形成于被所述高强度接合部包围的内侧区域的方式将所述第二突起部配置于所述支承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波接合装置,其中, 在所述支承辊上配置有用于形成与形成为所述环状的所述高强度接合部不同的所述高强度接合部的所述第一突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声波接合装置,其中, 以使所述低强度接合部及/或高强度接合部界定以规定的图案划分出的多个配置区域中的各配置区域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突起部及/或第二突起部, 所述配置装置在所述各配置区域的每一个中配置多个所述粒状体。
1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在相互接合的两张透液性的无纺布之间配置有吸收体液而膨润的多个粒状体, 该吸收性物品具备: 至少一个高强度接合部,其呈环状形成于所述物品,即使所述粒状体膨润而向两张所述无纺布的接合部位作用分离力,也不会发生分离;以及 至少一个低强度接合部,其形成于被所述高强度接合部包围的内侧区域,通过所述粒状体膨润而向两张所述无纺布的接合部位作用分离力,由此使两张所述无纺布在该接合部位相互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品,其中, 与形成为所述环状的所述高强度接合部不同的所述高强度接合部设置于所述内侧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品,其中, 所述低强度接合部及/或高强度接合部界定以规定的图案划分出的多个配置区域中的各配置区域,在所述各配置区域的每一个中配置有多个所述粒状体。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4379102SQ201380032205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中门正毅 申请人:株式会社瑞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