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95547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中药及制备,其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的:芒硝30g、大黄30g、金荞麦20g、丹参30g、鬼针草15g、益母草30g、茜草15g。?本发明各原料经辨证配伍共达清热消肿、活血通络之功效,对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变硬。给患者造成痛苦。
[0003]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药品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发生的原因有多种,一旦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有的还会产生严重后果。传统方法常以33%硫酸镁湿敷、温水湿热敷或土豆片贴敷,疗效一般。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中药及制备。
[0005]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中药及制备,其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的:芒硝30g、大黄30g、金荞麦20g、丹参30g、鬼针草15g、益母草30g、菌草15g。
[0006]上述中药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将盛药的药袋放入锅内煮半30分钟,然后将药袋取出,温度降至40°C左右,敷在渗出部位15-30分钟,中药袋使用完后,浸泡药液中,可重复使用,即得本发明制剂。
[0007]本发明的药理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选取的各中药原料中,金荞麦、鬼针草、大黄、丹参有明显清湿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作用,方中芒硝有软坚散结的作用,茜草凉血止血、化瘀的作用,益母草有明显活血、祛瘀、消水作 用。全方辩证配伍共达清热消肿、活血通络的功效,对静脉输液外渗的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0008]1、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活血通络。
[0009]2、适应症:用于静脉输液外渗的患者,症状输液部位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局部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变硬。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黄,脉弦涩。
[0010]3、禁忌症:皮肤大面积破溃禁用;皮肤过敏,易起血疹、水泡的患者慎用。
[0011]4、注意事项:(1).敷药的温度要适当,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0012](2).如果敷药后出现血疹、水泡等,则应洗去药物,暂停外敷,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感染。并盖上消毒敷料。
[0013]5、临床资料:
选取2011.09-2013.09就诊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静脉输液外渗的患者400例,随机分成两个组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200例,治疗组20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33%硫酸镁湿敷治疗,治疗组应用本发明制剂。[0014]本发明的应用方法:将药袋温度降至40°C左右时,敷在渗出部位15-30分钟,中药袋使用完后,浸泡药液中,可重复使用,一日可操作三至五次,三日为一疗程。
[0015]临床疗效
组别例数好转例数无效例数好转率
治疗组 2001841692.0%
对照组 2001059552.5%
统计学方法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数据以均值土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01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16]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 < 0.01,有统计学差别。治疗组的好转率远远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对静脉输液外渗的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更进一步临床推广。随访治疗组全部患者,时间5-7天均痊愈。
[0017]典型病例:
病例I
李德国,男,85岁,住院号:200048,输液后出现右手胀肿、皮肤青紫I天。患者因头晕入院,入院后给予静点尼莫地平及桂派齐特治疗。在静脉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输液部位红肿,局部皮肤青紫,疼痛。目前症见:输液部位肿胀、胀痛、皮肤暗紫。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黄,脉弦涩。查体: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6次/分,律规整,腹软。输液部位肿胀、胀痛、皮肤暗紫。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黄,脉弦涩。诊断为静脉输液外渗。病机:热毒、瘀血阻滞经络。治则:清热消肿、活`血通络。方药:应用本发明制剂,4小时一次,每日3-6次,连用2天后患者输液部位疼痛减轻,红肿消失,继续应用3天后痊愈。
[0018]病例2
陈淑缓,女,82岁,住院号:201008。输液后出现右手胀肿、皮肤青紫、发硬10天,患者因脑梗塞入院,入院后给予静点疏血通、依达拉奉、甘露醇等治疗。在静脉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输液部位疼痛,红肿,局部皮肤下瘀血,并伴局部皮肤发硬。目前症见:输液部位肿胀,疼痛、皮肤暗紫、发硬。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黄,脉弦涩。查体:神志清,伸舌左偏,右侧肢体肌力O级。输液部位肿胀、胀痛、皮肤暗紫、发硬。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黄,脉弦涩。诊断为静脉输液外渗。病机:热毒、瘀血阻滞经络。治则:清热消肿、活血通络。方药:应用本发明制剂,3小时一次,每日4-6次,连用3天后患者输液部位疼痛减轻,红肿消失,继续应用4天后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中药及制备,属于中药领域。其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的:芒硝30g、大黄30g、金荞麦20g、丹参30g、鬼针草15g、益母草30g、菌草 15g。
[0020]将盛药的药袋放入锅内煮半30分钟,然后将药袋取出,温度降至40°C左右,敷在渗出部位15-30分钟,中药袋使用完后,浸泡药液中,可重复使用,即得本发明制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中药及制备,其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的:芒硝30g、大黄30g、金荞麦20g、丹参30g、鬼针草15g、益母草30g、菌草15g。
2.将盛药的药袋放入锅内煮半30分钟,然后将药袋取出,温度降至40°C左右,敷在渗出部位15-30分钟,中药袋使用完后,浸泡药液中,可重复使用。
【文档编号】A61K33/04GK103751336SQ201410011936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2日
【发明者】韩培海, 高思山, 曹本格 申请人:韩培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