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99368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太子参30g、红花30g、当归30g、黄芪30g、白芍30g、生地12g、青黛15g、淫羊藿9g、丹参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女贞子12g、葛根18g、丹皮20、白术15、黄精20、板蓝根15、斑蝥12、虎杖10。本发明对白血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由中草药制备而成的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同时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白血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初治缓解率虽明显升高,但较高的复发率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防止复发尤其重要。白血病的复发,主要与免疫功能降低,微小残留病与耐药三个方面有关。祖国医学近几年在白血病方面研究有很大进展。“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逆转研究”、“抗白中药的抗白血病及减毒作用的实验研究”(《国外医学肿瘤分册》1998 ;25(5)),“雄黄对他4及1-60细胞促凋亡作用”(《中华血液学杂志》1995 ;19(9):477),“丹参桐和维甲酸对人宫颈癌细胞株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中华肿瘤杂志》1995 ;17(6):422)等文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中医药对白血病的辨证施治有其独到之处。但目前市场上鲜有疗效确切的防治白血病的药物。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太子参30g、红花30g、当归30g、黄苗30g、白苟30g、生地12g、青黛15g、淫羊藿9g、丹参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女贞子12g、葛根18g、丹皮20、白术15、黄精20、板蓝根15、斑蝥12、虎杖10。
[0005]制备方法:将太`子参,白花蛇舌草,青黛,半枝莲,女贞子研磨成粉末状,其余中药成份用50%乙醇浸泡过夜后煮沸1.0h,收集液体然后重复此步骤一次,收集药液后,与第一次的合并,然后回收乙醇,取药渣加入6倍量水煮沸1.0h,将全部药液合并后浓缩成稠膏,此提取物与上述粉末混匀后,分装,使成1000粒。
[0006]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益气健脾,抑制与杀伤白血病与淋巴瘤细胞,诱导分化与凋亡,造血促进与免疫增强,逆转耐药。主治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0007]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5粒,小儿遵医嘱用。
[0008]主要药效学研究
(I)体内造血促进作用:选择昆明小鼠,本发明药物0.1g灌喂,2次/日,连续60天。同时设0.1ml/次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分离股骨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本研究室常规造血细胞集落生成实验,测定GM-CFUc数量。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集落数/IO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0009]( 2 )体内免疫促进作用
主要进行了小鼠腹腔巨噬吞噬功能实验和白血病患者用药前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率的检测。结果表明实验小鼠灌喂20天后,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白血病患者用药2-3个月后,⑶3和⑶8亚群无明显变化,而⑶4和NK百分率明显升高,说明抗白胶囊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与促进作用。
[0010](3)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作用
取本发明药物10g,采用95%无水乙醇浸泡6小时,其上清去除无水乙醇后,加入RPMI1640 5ml,过滤除菌。将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抗白胶囊提取液,常规培养,在不同时相进行NBT还原实验。结果证实该胶囊成分具有明显的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现象。
[0011](4)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作用
按照上述诱导分化的相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诱导凋亡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细胞百分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该组方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有效成分。
[0012](5)体外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上述方法提取的抗白胶囊上清夜,采用原倍,1/2和1/4浓度的0.1ml加入含2 x IO5/ml个HL60细胞培养板中,按照报道方法进行MTT细胞增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0013]主要毒理学研究
(I)急性毒性实验:
选用健康昆明鼠, ^早各半,20±2克,20只。山东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鲁动质930101,—级动物。进行试验。以10g/kg.b.w的剂量进行灌胃后,连续观察14天,记录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结果显示该样品以10g/kg.b.w的剂量进行灌胃后,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也无死亡。该样品对两种性别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均大于1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物。
[0014](2)慢性毒性实验
样品:品为棕色粉末状,掺入饲料中供试验用。
[0015]动物:断乳Wistar大白鼠,雌雄各半,60~80克,80只。山东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鲁动质930102.方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及三个受试物组(0.75%、1.5%、3.0%),每组20只,雌雄各半,正常对照组喂饲正常大白鼠粉料,受试物组掺入不同剂量的抗白胶囊,单笼饲养,自由饮食,记录进食量、体重,连续观察30天。观察指标:动物的一般表现、体重、食物利用率;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总蛋白、白蛋白;病理解剖:脏器系数、大体观察及病理组织检查(肝、肾、脾胃及十二指肠、睾丸或卵巢)。以0.75%、1.50%,3.00%的本发明药掺入饲料中喂饲大鼠30天。
[0016]结果:在试验期间,各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该样品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产生明显慢性毒性作用。
[0017]临床研究资料和临床使用情况资料
病例选择:截止目前,按照FAB分类标准选择临床治疗与观察病例40例,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9-67岁),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6-58岁),淋巴瘤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9-49岁)。门诊选择白血病和MDS患者48例,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5例,MDS患者13例。随机选择以往HOAP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作为对照组。
[0018]治疗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5粒;与HOAP化疗方案联合应用。小儿遵医嘱用。每2个月为一个疗程。
[0019]观察指标:外周血象(白细胞及其分类,血小板,血红蛋白);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其分类;临床症状和体征。
[0020]疗效评定:按照全国统一疗效评价标准,对于临床治疗白血病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采用化疗与本发明药物联合应用后,1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而16例单纯化疗组有9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联合治疗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而MDS患者有5例RA型获得完全缓解,有7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淋巴瘤患者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全部取得缓解。门诊病例中,35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采用抗白胶囊进行抗复发治疗。经过随访,结果与单纯化疗治疗比较,1,3,5年复发率明显降低,与其清除微小残留病有关,说明该药具有抗复发作用。而门诊MDS患者经过周期性疗程治疗,有9例患者取得部分缓解,仍然有6例患者未缓解。另外,所有患者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实施例1
称取太子参30g、红花3 0g、当归30g、黄苗30g、白苟30g、生地12g、青黛15g、淫羊藿9g、丹参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女贞子12g、葛根18g、丹皮20、白术15、黄精20、板蓝根15、斑蝥12、虎杖10 ;将太子参,白花蛇舌草,青黛,半枝莲,女贞子研磨成粉末状,其余中药成份用50%乙醇浸泡过夜后煮沸1.0h,收集液体然后重复此步骤一次,收集药液后,与第一次的合并,然后回收乙醇,取药渣加入6倍量水煮沸1.0h,将全部药液合并后浓缩成稠膏,此提取物与上述粉末混匀后,分装,使成1000粒。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太子参30g、红花30g、当归30g、黄苗30g、白苟30g、生地12g、青黛15g、淫羊藿9g、丹参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女贞子12g、葛根18g、丹皮20、白术15、黄精20、板蓝根15、斑蝥12、虎杖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将太子参,白花蛇舌草,青黛,半枝莲,女贞子研磨成粉末状,其余中药成份用50%乙醇浸泡过夜后煮沸1.0h,收集液体然后重复此步骤一次,收集药液后,与第一次的合并,然后回收乙醇,取药渣加入6倍量水煮沸1.0h,将全部药液合并后浓缩成稠膏,此提取物与上述粉末混匀后,分装,使成1000粒。`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816379SQ201410076050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4日
【发明者】姜国胜, 李霞, 丁慧芳, 刘国强, 王敏, 郭菲 申请人: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