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307664阅读:1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药学应用的液体制剂领域,公开了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成分包含扑热息痛、助悬剂、助溶剂、防腐剂及润湿剂。为获得更良好的口感及稳定性,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成分还包含有甜味剂、芳香剂、色素、遮味剂及pH调节剂。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分散均匀,再与其它组分混合的水溶液混合均匀,调节pH值,最后加入遮味剂、防腐剂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本发明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解决了普通口服液长期放置后的高粘度和结块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药学应用的液体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扑热息痛,又称对乙酰氨基酚(APAP)或4’ -羟基乙酰苯胺,是一种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l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实际上,与阿司匹林类似,扑热息痛通过抑制由C0X-2产生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表现出其活性。然而,不同于大多数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D ),它的抑制作用几乎只对脑起作用且对外周组织(胃、肾和血小板)的作用处于极低的水平,由于这一原因,其应用不会产生典型NSAID的副作用,例如胃灼热和胃损害。扑热息痛的副作用很小,正常剂量下是安全的。因为扑热息痛在体内是经肝脏代谢,代谢的中间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具有毒性。在正常剂量下,肝脏内的解毒物质谷胱甘肽可以对付这种有毒的代谢产物。而如果剂量过大,产生的有毒物质太多,体内的解毒物质就不够用了,这时肝脏就会受到损伤。扑热息痛短期服用过量即可以造成急性肝损伤。虽然有解毒药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但损伤严重时仍可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0003]扑热息痛由于其优秀的镇痛解热功效及少副作用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治疗感冒的药剂中。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治疗感冒的复方制剂,都含有扑热息痛成分,如日夜百服口宁、必理通、泰诺、白加黑等。
[0004]扑热息痛能很容易地被配制成片剂或其它固体形式,但在制备液体口服制剂时存在一些困难。因为扑热息痛难溶于水,且在存在水和/或暴露于光线下时,扑热息痛容易水解产生对-氨基苯酚,而对-氨基苯酚趋向形成氧化产物(例如奎宁亚胺),它会使溶液具有或多或少的粉红色。温度升高,扑热息痛降解的速度增加;温度降低,溶解性随之降低,又会有部分产品沉淀。
[0005]液体口服制剂相比其它形式的剂型,具有易吞服、易分剂量、口感较好及药物吸收效果好的特点。其主要是针对儿童和具有吞咽口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患者而开发,同时儿童和婴幼儿体重差异大,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服药量不同,因而特别适用于口服液。
[0006]由于扑热息痛在水溶液中保持稳定性和溶解性的条件范围很窄,如果不能保持其稳定性,在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环境温度或光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扑热息痛药物粒子易分解或聚集,从而出现难以预料的浓度变化,影响给药剂量的准确性。若出现聚集现象,如果服用前忘记摇匀或者未充分摇匀,会导致实际服药量比预期过量或不足,从而出现药物中毒或无效的状况。对婴幼儿而言,由于对药物量的变化更加敏感,这样的情况出现可能会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0007]扑热息痛作为目前优秀的镇痛解热成分,以其制备的口服液应该具有很大的市场,但由于扑热息痛稳定性差、不易保存的特点,目前以扑热息痛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口服液体制剂较少,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和止痛的扑热息痛口服液,该扑热息痛口服液具有稳定、不易出现沉降现象的特点,方便儿童和具有吞咽口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成人患者使用,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009]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0010]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11]—种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包含如下成分及含量:
[0012]
【权利要求】
1.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包含如下成分及含量:
扑热息痛 2~5g;
助悬剂0.20~0.54g;
助溶剂5~60g;
防腐剂O.01~1g; 润湿剂0.01~5g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悬剂为卡波姆、黄原胶、瓜尔豆胶、明胶或阿拉伯胶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卡波姆为卡波姆934p或卡波姆940p ; 所述助溶剂为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N,N-二甲基乙酰胺、苯甲酸苄酯、油酸乙酯或苯甲醇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范围为200~2000 ; 所述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苯甲酸、苯甲酸钠、尼泊金丁酯、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或尼泊金丙酯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润湿剂为泊洛沙姆、聚山梨醇酯或山梨糖醇中的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每100g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中还包含如下成分及含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 所述甜味剂为三氯蔗糖、蔗糖、山梨糖醇、木糖醇、葡萄糖、果糖或糖精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芳香剂为可药用的人造香料; 所述色素为可药用的人造色素; 所述遮味剂为山嵛酸甘油酯、环糊精及环糊精衍生物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PH调节剂为将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pH值调节至4~7的酸或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剂为人造香橙香料、人造草莓香料、人造奶油香料、人造香草香料、人造樱桃香料或人造树莓香料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色素为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或苋菜红中的一种以上;所述PH调节剂为将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PH值调节至6的酸或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或三乙醇胺。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然后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活性组分混合液; (2)将助悬剂、润湿剂、甜味剂、芳香剂、色素与水混合均匀,得到辅助组分溶液; (3)将活性组分混合液与辅助组分溶液混合均匀后,用pH调节剂调节pH为4~7,再加入防腐剂与遮味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⑶中用PH调节剂调节pH为6 ; 步骤(1)所述分散处理的具体操作为: a、在35~45°C水浴环境中搅拌,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或b、用超声波分散仪进行处理,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或C、用均质机进行处理,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1)将pH调节剂用水充分溶解,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0%的pH调节剂水溶液,待用; (2)将色素与剩余的水混合,得到I号溶液; (3)将助悬剂放入I号溶液中,放入过程中持续搅拌I号溶液,得到2号溶液; (4)将润湿剂放入2号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3号溶液; (5)将甜味剂及芳香剂添加到3号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4号溶液; (6)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进行分散处理,得到5号溶液; (7)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用pH调节剂水溶液将混合溶液pH值调节为4~7,得到7号溶液; (8)将防腐剂与遮味剂在70°C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号溶液,搅拌均匀,冷却,得到所述扑热息 痛口服液。
【文档编号】A61K31/167GK103961312SQ201410226091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王学重, 曹建国, 刘晶晶 申请人:王学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