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30983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颈椎撑开复位,包括:复位器,用于与待复位的颈椎椎体连接,并通过垂直方向的连续移动带动所述椎体调整复位以实现对所述椎体顺列的校正;撑开器,与所述复位器连接,通过调整所述复位器的水平方向位置使所述椎体的椎间纵向撑开至关节突解锁以进行椎间手术,或者所述椎体调整复位后保持所述复位器的位置以完成椎间融合或固定手术。本发明能使脱位的椎体逐步复位,复位过程平稳、精确、可控;无需插入椎间隙进行操作,使用安全、方便;椎体复位后能保持椎体间的复位关系直至完成可靠的椎间固定操作,可以在颈前路手术中完成脱位椎体的复位,免除了附加手术及其所带来的痛苦。
【专利说明】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手术器械,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
【背景技术】
[0002]颈椎前路手术在临床应用广泛,椎间撑开器是颈椎前路手术的必备工具,可以将狭窄的椎间隙撑开,便于切除突入至椎管内的椎间盘及骨赘。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椎间撑开器只有纵向撑开椎间隙的作用,不具备纠正椎体间前后脱位的功能。实际上,颈椎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椎间关节脱位并不少见,手术中复位困难,有时不得不融合于畸形位,或者再行颈后路切口切除小关节以完成复位;此外,复位后有再脱位的趋势,常难以保持正常对位,在进行内固定的过程中常造成复位丢失。这些问题均与目前所使用的工具不具备复位及维持复位的功能有关。
[0003]专利号为“ZL201020291578”,名称为“一种椎间撑开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椎间撑开器,以及专利号为“ZL200910144311”,名称为“下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撑开复位器,都是将器械前端插入椎间隙后纵向撑开,不具备纠正椎体间前后脱位的作用,为了达到纠正颈椎顺列不良的目的,还需施以前后方向上的外力。然而,这在手术中难以实现,而且插入椎间隙的撑开器限制了椎体间的前后运动。如果去除撑开器,由于椎间撑开力量的消失,后方的小关节容易回复至交锁畸形位,导致复位失败。此外,插入椎间隙的撑开器有误滑入椎管内的风险,可能导致严重的脊髓损伤。
[0004]专利号为“ZL2 01320117736”,名称为“一种无损伤颈椎椎间撑开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颈椎椎间撑开器,包含第一撑开板、第一撑开部、第二撑开板、第二撑开部、轨道、卡锁;第一撑开板和第二撑开板分别与第一撑开部和第二撑开部呈阶梯状连接,第一撑开部固定在轨道的一端,第二撑开部套接于轨道上,轨道的外侧设置有卡锁;第一撑开板和第二撑开板的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锯齿;轨道为带锯齿和刻度轨道;卡锁能够很好卡住套接于轨道上的第二撑开部,方便医护人员更好的测量距离。但该椎间撑开器只有纵向撑开椎间隙的作用,不具备纠正椎体间前后脱位的功能。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方便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颈椎撑开复位,其中,包括:
[0007]复位器,用于与待复位的颈椎椎体连接,并通过垂直方向的连续移动带动所述椎体调整复位以实现对所述椎体顺列的校正;
[0008]撑开器,与所述复位器连接,通过调整所述复位器的水平方向位置使所述椎体的椎间纵向撑开至关节突解锁以进行椎间手术,或者所述椎体调整复位后保持所述复位器的位置以完成椎间融合或固定手术。
[0009]上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中,所述复位器包括:
[0010]至少两个复位杆,所述复位杆包括把持端和移动控制端,所述把持端用于与所述椎体连接并牢固把持所述椎体以完成所述椎体的复位,所述移动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把持端沿垂直方向的移动以带动所述椎体调整复位;
[0011]移动控制机构,与所述移动控制端连接,通过所述移动控制端控制调节所述椎体的复位。
[0012]上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中,所述把持端为前端尖锐的松骨质螺钉结构,用于拧入所述椎体并对所述椎体牢固把持。
[0013]上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中,所述移动控制端为螺纹控制结构,所述移动控制结构为复位控制螺帽,所述复位控制螺帽与所述螺纹控制结构适配,通过所述复位控制螺帽与所述螺纹控制结构的螺纹旋合控制所述复位杆沿轴向的移动以调整所述把持端沿垂直方向的移动。
[0014]上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中,所述复位杆还包括限深结构,用于控制所述把持端进入所述椎体的深度,以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
[0015]上述的颈椎前路 椎间撑开复位器,其中,所述限深结构为一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在靠近所述把持端的位置。
[0016]上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中,所述限位凸台为环所述复位杆一周的圆环形凸台。
[0017]上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中,所述复位杆还包括限深结构,用于控制所述把持端进入所述椎体的深度,以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所述限深结构设置在所述螺纹控制结构的下方,所述限深结构为一限深凸台、一限深沟槽或一光滑杆面。
[0018]上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中,所述撑开器包括:
[0019]套筒,与所述复位杆对应设置并套装在所述复位杆上;
[0020]锁止器,包括支架、锁止块和滑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滑轨通过的轨道,所述滑轨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套筒连接,另一个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锁止块对应于所述轨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0021]上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中,所述锁止块包括固定块、锁止簧片和旋柄,所述固定块对应于所述轨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旋柄安装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锁止簧片的一端与所述滑轨抵接,所述锁止簧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旋柄连接。
[0022]本发明的有益功效在于:
[0023]本发明具有复位作用的颈前路椎间撑开器,不仅具备基本的撑开功能,还能利用复位器的提拉作用使脱位的椎体逐步复位,复位过程平稳、精确、可控;不需要插入椎间隙进行操作,使用安全、方便;椎体复位后该撑开器和复位器共同作用能保持椎体间的复位关系直至完成可靠的椎间固定操作。在本发明的辅助下,可以在单纯的颈前路手术中完成脱位椎体的复位,免除了附加手术及其所带来的痛苦。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25]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位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位控制螺帽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撑开器结构示意图;
[0029]图5A-图5C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0]其中,附图标记
[0031]I复位器
[0032]11复位杆
[0033]111把持端
[0034]112移动控制端
[0035]113限深结构
[0036]12移动控制机构 [0037]2撑开器
[0038]21 套筒
[0039]22锁止器
[0040]221 支架
[0041]222锁止块
[0042]2221 固定块
[0043]2222锁止簧片
[0044]2223 旋柄
[0045]223 滑轨
[0046]224 轨道
[0047]3 椎体
[0048]4关节突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50]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1,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颈椎撑开复位,包括:复位器1,用于与待复位的颈椎椎体3连接,并通过垂直方向的连续移动带动所述椎体3调整复位以实现对所述椎体3顺列的校正;撑开器2,与所述复位器I连接,通过调整所述复位器I的水平方向位置使所述椎体3的椎间纵向撑开至关节突4解锁以进行椎间手术,或者所述椎体3调整复位后保持所述复位器I的位置以完成椎间融合或固定手术。
[0051]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位杆11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器I包括:至少两个复位杆11,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4个,所述复位杆11包括把持端111和移动控制端112,所述把持端111用于与所述椎体3连接并牢固把持所述椎体3以完成所述椎体3的复位,用于拧入所述椎体3并对所述椎体3牢固把持,以完成撑开、提拉等操作。所述移动控制端112用于控制所述把持端111沿垂直方向的移动以带动所述椎体3调整复位;移动控制机构12,与所述移动控制端112连接,通过所述移动控制端112控制调节所述椎体3的复位。
[0052]所述复位杆11还可包括限深结构113,用于控制所述把持端111进入所述椎体3的深度,防止复位杆11的前端拧入椎体3,以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其中,所述限深结构113可为一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在靠近所述把持端111的位置,通过直接限制把持端111的旋入深度防止复位杆11的前端拧入椎体3。优选所述限位凸台为环所述复位杆11一周的圆环形凸台。或者,所述限深结构113设置在所述螺纹控制结构的下方,通过限制螺纹控制结构的螺纹行程以防止复位杆11的前端拧入椎体3,所述限深结构113可为一限深凸台、一限深沟槽或一光滑杆面等,对此不做限制。
[0053]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位控制螺帽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持端111优选为前端尖锐的松骨质螺钉结构,前端尖锐便于拧入椎体3,松质骨螺钉型螺纹深且锐利,可以增加把持力。把持端111长度优选为10-20mm,可根据椎体3前后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适用于手术即可,对其尺寸没有更多限制。所述移动控制端112可为螺纹控制结构,优选皮质骨螺钉型,该螺纹控制结构可仅位于该移动控制端112,即螺纹长度根据复位移动的垂直距离需要设置为一段,该复位杆11也可为全螺纹杆,对此不作限制。所述移动控制结构优选为对应的复位控制螺帽,外轮廓优选为六角形或多棱柱形,便于使用工具将其旋入。也可选择其他适宜的螺纹旋合结构,例如自带手柄的螺纹旋合套,可以直接通过操作手柄完成对旋入控制,而无需另外借助工具。所述复位控制螺帽与所述螺纹控制结构适配,该复位控制螺帽可以在移动控制端112的螺纹控制结构上完全旋入和旋出。通过所述复位控制螺帽与所述螺纹控制结构的螺纹旋合控制所述复位杆11沿轴向的移动以调整所述把持端111沿垂直方向的移动。
[0054]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撑开器2结构示意图。所述撑开器2包括:套筒21,与所述复位杆11对应设置并套装在所述复位杆11上,即每个复位杆11对应设置一个套筒21,该复位杆11 的移动控制端112穿出该套筒21顶端并完全位于该套筒21之外;锁止器22,包括支架221、锁止块222和滑轨223,所述支架221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滑轨223通过的轨道224,所述滑轨223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套筒21连接,另一个所述套筒21固定在所述支架221上,所述锁止块222对应于所述轨道224固定在所述支架22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块222包括固定块2221、锁止簧片2222和旋柄2223,所述固定块2221对应于所述轨道224固定在所述支架221上,所述旋柄2223安装在所述固定块2221上,所述锁止簧片2222的一端与所述滑轨223抵接,所述锁止簧片2222的另一端与所述旋柄2223连接。另外,该撑开器的锁止器22也可采用螺纹锁止结构,例如采用螺套替换支架221和锁止块222,采用螺杆替换滑轨223,通过螺纹旋合同样可以实现调整两套筒21之间的水平位置。故只要能实现该水平位置的调整功能即可,具体结构可做多种变换,对此不做限制。
[0055]参见图5A-5C,图5A-图5C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手术时,参考X光片等影像资料,选择合适长度的复位杆11垂直拧入待复位椎体3,将撑开器2的套筒21分别套入两复位杆11,此时一个套筒21下端可与复位杆11的限深结构113相接触,另一个套筒21下端与复位杆11的限深结构113具有间距L,该间距L即该待复位椎体3间前后脱位的距离。将复位控制螺帽旋入至与套筒21上端相接触。旋转撑开器2的旋柄2223,使待复位椎体3的椎间纵向撑开至关节突4解锁。此时可以进行椎间隙减压等手术操作(参见图5A)。复位时,以下端与限深结构113相接触的套筒21为固定臂,以滑轨223为吊臂,将另一个复位杆11的复位控制螺帽逐步旋入,通过调整复位杆11的高度直至间距L为O,实现椎体3顺列的纠正。手术过程中可参考术中X线透视(参见图5B)。然后,松开锁止器22,反向旋转旋柄2223,减小椎间撑开的距离,直到满意复位,利用该复位器I和撑开器2保持椎体3间的对位、对线关系,完成椎间融合、固定的手术操作(参见图5C)。
[0056]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57]1、具备椎体间撑开功能;
[0058]2、具有提拉复位作用,可以纠正椎间脱位、顺列不良;
[0059]3、复位后可以保持复位关系,不影响后续的椎间融合、固定操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复位丢失问题;
[0060]4、复位过程可控,利用各部件间的悬吊提拉作用逐步复位,精确、安全;
[0061]5、撑开复位器械无误入椎管的风险,避免了医源性脊髓损伤;
[0062]6、使用简单、方便,易于临床使用和掌握。 [0063]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颈椎撑开复位,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位器,用于与待复位的颈椎椎体连接,并通过垂直方向的连续移动带动所述椎体调整复位以实现对所述椎体顺列的校正; 撑开器,与所述复位器连接,通过调整所述复位器的水平方向位置使所述椎体的椎间纵向撑开至关节突解锁以进行椎间手术,或者所述椎体调整复位后保持所述复位器的位置以完成椎间融合或固定手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包括: 至少两个复位杆,所述复位杆包括把持端和移动控制端,所述把持端用于与所述椎体连接并牢固把持所述椎体以完成所述椎体的复位,所述移动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把持端沿垂直方向的移动以带动所述椎体调整复位; 移动控制机构,与所述移动控制端连接,并通过所述移动控制端控制调节所述椎体的复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端为前端尖锐的松骨质螺钉结构,用于拧入所述椎体并对所述椎体牢固把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控制端为螺纹控制结构,所述移动控制结构为复位控制螺帽,所述复位控制螺帽与所述螺纹控制结构适配,通过所述复位控制螺帽与所述螺纹控制结构的螺纹旋合控制所述复位杆沿轴向的移动以调整所述把持端沿垂直方向的移动。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还包括限深结构,用于控制所述把持端进入所述椎体的深度,以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深结构为一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在靠近所述把持端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为环所述复位杆一周的圆环形凸台。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还包括限深结构,用于控制所述把持端进入所述椎体的深度,以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所述限深结构设置在所述螺纹控制结构的下方,所述限深结构为一限深凸台、一限深沟槽或一光滑杆面。
9.如权利要求2、3、6、7或8所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器包括: 套筒,与所述复位杆对应设置并套装在所述复位杆上; 锁止器,包括支架、锁止块和滑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滑轨通过的轨道,所述滑轨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套筒连接,另一个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锁止块对应于所述轨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椎前路椎间撑开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块包括固定块、锁止簧片和旋柄,所述固定块对应于所述轨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旋柄安装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锁止簧片的一端与所述滑轨抵接,所述锁止簧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旋柄连接。
【文档编号】A61B17/70GK104027164SQ201410264450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3日
【发明者】刁垠泽, 王少波, 孙宇, 刘忠军 申请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