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浮动组合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32727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自适应浮动组合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适应浮动组合颈椎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0002]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颈椎病的致病机理是颈椎间盘退变后向后突出、或锥体后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压迫颈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根,由于脊髓组织内的神经细胞非常脆弱,压迫所引起的缺血缺氧等病理改变导致的神经功能丢失不可逆转。因此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应早期手术治疗解除压迫,对于症状严重的根性颈椎病也应采取积极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简称ACDF)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手术方法。其原理是经颈椎前方切除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甚至整个狭窄节段的锥体,切除致压结构后,于病变的上下节之间植入支撑骨块或椎间融合器(Cage),以维持椎间的高度和矢状序列。
[0003]对于低位颈椎手术,椎间融合器加钢板固定的方式使用比较方便。以往的手术采用的是单一的椎间融合器和单一的钢板进行固定,椎间融合器没有与钢板进行固定,具有融合器移位和不融合的风险,导致手术失败。现有另一种椎间融合器,将钢板与融合器固定在一起使用,钢板上设有固定孔,通过固定孔和螺钉将融合器固定,此种固定方式虽然能够较好的限定融合器的位置,但是钢板与融合器在安装时,两者之间不具有一定相对浮动空间,无法调试,导致不能保证与上下相邻锥体的骨面紧密贴合,严重影响手术疗效。另外,将钢板固定在融合器上之后再进行植入,需要更大的手术切口,不仅手术创伤大,而且操作难度较大,增加患者的伤痛。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适应浮动组合颈椎椎间融合器,钢板与融合器主体采用浮动连接,可根据植入位置的需要进行调试,使得与相邻锥体的骨面紧密贴合,置入后可以将钢板和椎间融合器之间的螺钉锁紧,手术切口小,操作难度小。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适应浮动组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钢板和连接机构,所述钢板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融合器主体活动固定在所述连接机构上,所述融合器主体与所述钢板为弧面配合。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若干螺钉,每一螺钉均穿过所述钢板以及所述融合器主体与所述钢板相配合的弧面,与所述融合器主体活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活动穿设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固定端内并与所述融合器主体转动配合,所述若干螺钉穿过所述钢板以及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固定端与所述转轴固定,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固定端与所述钢板转动配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主体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融合孔,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固定端左右两侧设有转孔,所述转轴活动穿设于所述转孔内且所述转轴的弧面与所述转孔的弧面相配合;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固定端设有至少一个经过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固定端、所述转孔及所述融合孔的连接孔,所述转轴上与连接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固定孔,所述钢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每一螺钉穿过相互对应的通孔、固定孔及连接孔与所述转轴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固定端的端面上有向外凸出的弧形凸条,所述钢板的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弧形凸条相吻合的弧形凹槽,所述融合器主体通过所述弧形凸条的弧面和所述钢板的弧形凹槽的弧面相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孔及所述转轴的横截面均呈D字形,所述转轴横截面的弧形的长度大于所述转孔横截面的弧形的长度,融合器主体上的转孔的弧面与所述弧形凸条的弧面同心。
[0011]进一步的,每一连接孔的直径大于螺钉上螺杆的直径且小于螺帽的直径。
[0012]进一步的,所述钢板上的其余通孔内均设有固定螺钉,若干固定螺钉用于与颈椎锥体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钢板上用于与颈椎上锥体连接的固定螺钉穿过的通孔为斜钉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主体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融合孔,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固定端的端面上有向外凸出的弧形凸条,所述钢板的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弧形凸条相吻合的弧形凹槽,所述融合器主体通过所述弧形凸条的弧面和所述钢板的弧形凹槽的弧面相配合;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固定端设有若干经过所述弧形凸条以及所述融合孔的连接孔,所述钢板的外侧面上与所述弧形凹槽相对的位置设有若干球形槽,所述钢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弧形凹槽和所述球形槽的若干穿孔,每一螺钉分别穿过所述钢板上的穿孔以及相对应的连接孔与融合器主体固定。
[0015]本发明采用转轴与螺钉配合连接,在安装时使得钢板与融合器主体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可根据植入位置的需要进行调试,使得与相邻锥体的骨面紧密贴合;将连接孔的直径设计大于螺钉的直径,使得融合器本体相对钢板转动时在一定的转动范围内不会干涉;另外限制转轴和转孔的形状,可防止转轴乱转,上螺钉方便;使用时,先植入融合器本体,再将钢板放入固定,避免了钢板与融合器固定在一起,需要开设较大切口的情况,减少了患者的伤痛。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侧视图。
[001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截面图。
[0019]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融合器的侧视图。
[0021]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本发明实施例2中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自适应浮动组合颈椎椎间融合器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融合器主体1、钢板2和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两根螺钉31和转轴32。所述钢板2与所述连接机构3连接,所述融合器主体I活动固定在所述连接机构3上,所述融合器主体I与所述钢板2为弧面配合。
[0030]请参考图2、图3及图4所示,具体地说,所述融合器主体I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融合孔11,所述融合器主体I分为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左右两侧设有转孔12,所述转轴32活动穿设于所述转孔12内且所述转轴32的弧面与所述转孔12的弧面相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孔12及所述转轴32的横截面均呈D字形,所述转轴32横截面的弧形的长度大于所述转孔12横截面的弧形的长度,以保证转轴32在一定范围内可相对转孔12转动,即所述转轴32横截面的弧形长度与所述转孔12横截面的弧形长度之差控制了融合器主体I上下浮动的幅度,同时也对转轴32具有一定的限制,可防止转轴32乱转,使得上螺钉31方便。
[0031]请参考图5及图6所示,所述融合器主体I的固定端的端面上有向外凸出的弧形凸条13,所述钢板2的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弧形凸条13相吻合的弧形凹槽21,所述融合器主体I通过所述弧形凸条13的弧面和所述钢板2的弧形凹槽21的弧面相配合。其中,融合器主体I上的转孔12的弧面与所述弧形凸条13的弧面同心,即所述转孔12的弧面与所述弧形凸条13的弧面弧度相同。
[0032]请继续参考图3、图4及图7所示,所述融合器主体I的固定端设有经过所述融合器主体I的固定端上的弧形凸条13、所述转孔12以及所述融合孔11的两个连接孔14,所述转轴32上与两个连接孔14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两个固定孔321。所述钢板2上设有若干通孔22,所述两根螺钉31分别穿过相对应的钢板2上的通孔22、所述融合器主体I的固定端以及转轴32上的固定孔321与所述转轴32固定,所述两根螺钉31均位于所述连接孔14内。每一连接孔14的直径大于螺钉31上螺杆的直径且小于螺帽的直径,使得融合器本体相对钢板2转动时在一定的转动范围内不会干涉。
[0033]请继续参考图1、图3及图6所示,所述钢板2上的其余通孔22内均设有固定螺钉311,若干固定螺钉311用于与颈椎锥体连接,每一固定螺钉311均为自攻螺钉。所述钢板2上用于与颈椎上锥体连接的固定螺钉311穿过的通孔22为斜钉孔221,所述融合器主体I上设有斜钉槽15,使用时,固定螺钉311从斜钉孔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