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组成:青蒿、大枣、杏仁、葱根、小麦和红小豆。该组合物具有调节脾胃,促进吸收的功能,对小儿挑食、厌食、积食、消化不良,特别有利于治疗小儿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症状。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包含上述组合物的制剂及制备方法,还提供了其用途。
【专利说明】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脾胃共同主持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点。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物及其糟柏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饮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脾胃不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失调。脾胃不和证名。以不思食,食而不易消化为主症。《明医指掌》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或吐,或泻,或胀满,或吞酸,或嗳气,或恶心。”
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以食欲减退,食后腹胀为主要表现。常见于胃脘痛、腹胀、呕吐、嗳气、泄泻、便秘,以及西医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由于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故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小儿肌肤柔弱,肺气常见不足,而脾胃为营卫之源,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华源不足,而致营卫失调,气血虚少,导致小儿厌食、消化不良。
[0003]现有技术中治疗脾胃不和常用口服制剂,但是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均为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鉴于此,需要发明一种治疗效果好对脾胃没有副作用的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效果明显、具有调节脾胃,促进吸收功能的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并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临床制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具体由原料组成:青蒿、大枣、杏仁、葱根、小麦和红小豆。
[0006]进一步的,上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青蒿10-20份,大枣10-20份,杏仁10-20份,葱根10-20份,小麦15-30份,赤小豆15-30份。
[0007]进一步的,上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青蒿15份,大枣15份,杏仁15份,葱根15份,小麦20份,赤小豆20份。
[0008]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组合物的制剂,所述制剂为外敷剂型,优选为膏药或贴剂。
[0009]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膏药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粉碎,混合,得到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到的混合粉中加入水,所述混合粉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0-13:13-18 (g/ml),搅拌直至呈稠膏状,既得。
[0010]可选的,当制剂为贴剂时,还包括将上述药膏涂抹至药贴中心的步骤,在药贴中心胶圈内涂抹所述的药膏10g至130g,既得。
[0011]最后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小儿挑食、厌食、积食、消化不良,及成人脾胃不和病症中的应用。
[0012]本发明中,各中药功效及作用如下: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滇南本草》:“入脾、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暑,除蒸。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食积,洗疥癞。
[0013]大率:为鼠李科率属植物率Ziziphus jujuba Mill.var.1nermis (Bunge)Rehd.的干燥成熟果实。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果(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0014]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入肺、脾、大肠经。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0015]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入心、脾、肾经。功能主治: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治脏躁,烦热,消揭,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本草拾遗》中记载“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0016]赤小?:为?科植物赤小? 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或赤 IiPhaseolusangular is Wight的干燥成熟种子。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0017]葱根:功能主治:散风寒,消炎,杀菌,通闭塞。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对脾胃无副作用,可显著改善小儿挑食、厌食、积食、消化不良,及成人脾胃不和等病症,通过促进营养吸收,提高自身免疫力,达到长期保健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外敷制剂相比于西药、口服药来说,治疗方式更为安全,疗效更为显著,副作用更小。
[0019]为证实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如下临床观察:
一、入组标准
凡不欲饮食,脘腹胀痛,呕吐,嗳气,泄泻臭秽症者均列为治疗对象。
[0020]二、入组患者一般情况。
[0021]共选150例,其中12岁(包括12岁)以下为100例,12岁以上50例。
[0022]三、治疗方法
药物: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贴剂,每日晚上睡前使用一贴,次日早晨揭下,三天为一疗程。
[0023]四、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贴用一或两个疗程后,进食明显增加,玩腹胀痛或呕吐、泄泻消失,精神正常。
[0024]2、有效:贴用两个疗程后,进食好转,玩腹胀痛或呕吐、泄泻明显减轻。
[0025]3、无效:贴用两个疗程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五、疗效效果12岁以下的患者:痊愈占90例,有效8例,无效2例。
[0026]12岁以上患者:痊愈占43例,有效5例,无效2例。
[0027]总痊愈率为88.7%总有效率为97.3%。
[0028]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可以高效治疗小儿食欲不振、挑食、厌食、积食、消化不良,抵抗力弱,对成人脾胃不和也具备显著的治疗效果。使用本发明组合物一至两个疗程后症状即可减轻或治愈,愈后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叙述。
[0030]实施例1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
原料采用如下成分:青蒿19.5g,大率19.5g,杏仁19.5g,葱根19.5g,赤小豆26g,小麦
26g。
[0031]包含上述组合物的贴剂的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粉碎,混合,得到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到的混合粉130g中加入水150ml,搅拌得到药膏,既得。
[0032]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药膏涂抹至药贴。
[0033]实施例2治疗脾胃不和的典型病例
病例1:李某某,男,3岁,厌食,晨起口中异味,大便干,神疲少言,中医诊断为脾虚证,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贴剂2个疗程后食欲明显恢复,面色红润,精神正常。
[0034]病例2:张某某,2岁,男,厌食,消化不良,舌苔白厚,精神反常,中医诊断为脾虚证,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贴剂2个疗程后食量正常,体征明显改善,精神正常。
[0035]病例3:白某某,女,I岁,厌食,体型较小,精神淡漠,少言,中医诊断为脾虚证,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贴剂2个疗程后食欲明显恢复,面色红润,精神正常。
[0036]病例4:王某某,5岁,厌食,面无光泽,精神稍弱,不喜动,中医诊断为脾虚证,用实施例I所制备的贴剂2个疗程后食欲正常,面色红润,精神正常。
[003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青蒿、大枣、杏仁、小麦、葱根和红小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青蒿10-20份,大枣10-20份,杏仁10-20份,葱根10-20份,小麦15-30份和赤小豆15-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青蒿15份,大枣15份,杏仁15份,葱根15份,小麦20份和赤小豆20份。
4.一种包含权利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外敷剂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膏药或贴剂。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粉碎,混合,得到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到的混合粉中加入水,所述混合粉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0-13:13-18 (g/ml),搅拌直至呈稠膏状,既得。
7.—种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粉碎,混合,得到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到的混合粉中加入水,所述混合粉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0-13:13-18 (g/ml),搅拌得到药膏;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的药膏10g至130g涂抹至药贴中心胶圈内,既得。
8.—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小儿挑食、厌食、积食、消化不良,及成人脾胃不和病症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P1/00GK104069377SQ201410297966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刘丰金, 李楠, 陈瑀 申请人:陈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