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6037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涉及一种脊柱后路全脊椎切除的手术器械。本发明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在长条状的支架后下部安装握柄,支架的前端设向上弯曲的挡钩;支架上安装一刀具,该刀具前端的刀头可在该支架上前后移动且该刀头的刃口与该挡钩相对应,在该挡钩从前侧抵住椎间盘的一侧时,该刀具的刀头可向前完成该椎间盘该侧的切割,且当该挡钩从前侧抵住该椎间盘的另一相对侧时,该刀具的刀头可向前完成该椎间盘同一切割平面另一相对侧的切割,从而完成整个椎间盘的切割。它可避免传统器械可能带来的手术风险,并且缩短手术时间。
【专利说明】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科手术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脊柱后路全脊椎切除的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0002]脊柱原发性肿瘤,可呈单发或是连续型,病灶累及椎体、附件,甚至周围软组织,伴或是无远处及他处器官转移。为提高生存期及改善症状,手术往往是最佳选择之一。但是因为脊柱前方有大血管,椎体后方有脊髓,任何部位的损伤,都可能出现严重后果。脊椎病灶切除,需要完整的肿瘤囊外切除,达到肉眼下全切除。这样给脊柱外科医生带来巨大挑战,手术难点之一在于行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操作时需要多种器械辅助,并且动作需要轻柔、精准,才能防止手术时对血管或是脊髓损伤。
[0003]传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手术,在切割椎间盘时,椎体前方经软组织松解后,用长压肠板穿过连接,隔离前方组织。同时需要减压椎体后方组织,用脊髓保护器保护脊髓,最终使用线锯缓慢切割椎间盘。以上操作存在可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并出血量增多等风险的缺点。
[0004]首先,行椎体前、后方减压松解时,对周围组织损伤增加出血,因此术中操作缓慢,延长手术时间,同时也增加感染风险;
[0005]其次,使用传统器械仍存在对血管损伤及脊髓损伤风险,术中可能因保护不到位,操作时力量不均匀等,误伤血管及脊髓,导致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避免传统器械可能带来的手术风险,并且缩短手术时间的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
[000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长条状的支架后下部安装握柄,支架的前端设向上弯曲的挡钩;支架上安装一刀具,该刀具前端的刀头可在该支架上前后移动且该刀头的刃口与该挡钩相对应,在该挡钩从前侧抵住椎间盘的一侧时,该刀具的刀头可向前完成该椎间盘该侧的切割,且当该挡钩从前侧抵住该椎间盘的另一相对侧时,该刀具的刀头可向前完成该椎间盘同一切割平面另一相对侧的切割,从而完成整个椎间盘的切割。
[0008]本发明在支架的前端设置弧形的挡钩,该挡钩可顺应椎体前方结构,并服帖固定于椎体前方。通过支架在椎体的椎间盘后方设置可前后移动的刀头,分两次在同一椎间盘的同一切割平面上利用刀头的移动,将该椎间盘完整地切割开。它开创了一种全新而简单的椎间盘切割手术方式,所以可避免传统器械可能带来的手术风险,并且缩短手术时间。
[0009]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的刀具还包含刀架、刀杆和旋钮,所述支架的后端向上延伸出一个螺帽;所述刀具的刀头固定在该刀架的前部,该刀架的后部可相对旋转但不可分离地连接该刀杆的前部,该刀架的下部可前后滑动但不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支架;该刀杆的后部设螺纹与该螺帽螺合;该刀杆的后端部与该旋钮固定连接。
[0010]刀具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只需缓慢转动旋钮,就可以使刀杆推动刀架和刀头在支架上前后移动,操作方便且刀头移动平稳。该刀具的结构形式易于实现,且便于消毒、多次使用。
[0011]在推荐的实施结构中:所述刀架的前半部为板状的主部,该主部上开有贯穿其上端面、前端面和下端面的切槽;所述刀头插入并固定在刀架主部的切槽中。
[0012]这种刀架的结构利用切槽与刀头的插接关系,可以采用已知的螺钉连接、销钉连接等各种技术手段牢固地固定刀头,还便于更换刀头。
[0013]在推荐的实施结构中:所述刀架主部左、右两个侧面的下端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纵向下导条,并在每个下导条的上方间隔地对应设置与之平行的上导条;该主部左、右两侧的下导条与同侧的上导条之间形成导槽;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一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长圆孔,该长圆孔的大小足以允许所述刀架的主部平置地伸入其中;在所述支架的下表面,沿着纵向轴线从该长圆孔的前端向前开有一道与该长圆孔等宽且向上凹的长槽,在所述支架的上表面沿着纵向轴线从该长圆孔的前端向前开有一道比该长圆孔窄且向下贯穿到该长槽的通槽,该通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向内凸起的长条形导向条,这两个导向条分别夹在所述刀架主部下部左、右两侧的导槽中。
[0014]这种刀架与支架配合的滑动导向结构,在满足刀架可在支架上前后移动的功能要求的同时,还有效地限制了刀架不鞒向上或向下脱离支架。正确选择支架上两个导向条与刀架主部下部左、右两侧的下导条及同侧的上导条之间间隙,还可以保证刀头前后移动的平稳性,也就是刀头切割椎间盘的平稳性,使平缓切割作业托到精确的控制。
[0015]在推荐的实施结构中:所述支架的挡钩上对应所述的通槽开有一道贯通的让刀槽,该让刀槽的最大高度低于所述挡钩的最上端;所述刀头刃口插在所述支架的通槽中或所述挡钩的让刀槽中。
[0016]在挡钩上设置让刀槽,可以在开始切割椎间盘的阶段使刀头刃口的下部插在支架的通槽中,形成椎间盘外侧“清根”的切割作用;在切割椎间盘的终了阶段使刀头的刃口前部插在挡钩的让刀槽中,形成椎间盘前侧“清根”的切割作用,可以保证不留死角,彻底切害I]。另外,由于旋钮与支架上的螺帽结合,可以在刀具的后方对刀具的有效长度作出限制,预防刀头轻易滑移超过前方的挡钩的让刀槽,导致损伤患者其它组织。
[0017]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刀架的后半部为圆柱形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前段的上部设有一个横向的销孔,该连接部内部沿纵向轴线开有的插孔,该插孔从该连接部的后端一直延伸到其前端部,超越该销孔并与该销孔相贯;所述刀杆前端部设直径较小的插接部,该插接部的前部对应所述刀架连接部的销孔开有一道环槽;所述刀杆前端的插接部插在所述刀架连接部的插孔中;一个长销子穿过所述刀架连接部的销孔及所述刀杆插接部的环槽,使所述刀架的后部可相对旋转但不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刀杆的前部。
[0018]这种刀架与刀杆的连接结构,刀杆转动的阻力小,刀杆与刀架的连接强度高,还易于加工制作和装配。
[0019]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刀头上设有矩形薄片状的主体,该主体前部设切割部,该切割部的上部超越该主体的上端面并向上隆起,形成凹弧形的刀背。
[0020]刀背呈凹弧形,切割时可以避让脊髓,不至于导致脊髓损伤。
[0021]特别是:所述刀头切割部的前侧到下端的弧形刃口的前半部左、右两个相对斜面上均放射状地开设众多斜凹槽,这些斜凹槽使该刃口的刀锋呈锯齿状;该刃口的后半部成平直的尖劈状一直延续到所述主体中段的下部。
[0022]这种刀头弧形刃口的锯齿状刀锋特别锋利,平移前进时的切割能力强、切割效果好。
[0023]本发明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在手术中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1、无需对脊柱周围软组织过分的剥离、明显减少多脊髓震荡等操作;不用对脊柱前方软组织过分松解,缓慢将支架前方弧形金属挡钩放置于脊柱前方,可对椎间盘前方的组织起到保护并限制其切割时刀头向前的超范围移位;
[0025]2、不用对椎体后方脊髓做额外的充分保护,切割椎间盘的刀背呈凹状弧形,不会对脊髓造成挤压等损伤;
[0026]3、切割时的动力依靠缓慢的旋转旋钮,使刀头挤压椎间盘组织,并且其刀头的刃口锋利,可顺利完成椎间盘及周围韧带断裂。。
[0027]本发明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术中切割椎间盘分左右两步操作,可迅速地完整切除椎体前方韧带及椎间盘组织,并可切除椎体后方的韧带组织。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感染,降低临床并发症。我们通过对大量的动物及人体尸体脊柱标本实验,本发明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都能顺利切除椎间盘,并无损伤前方血管及后方脊髓,操作时间短、
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发明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实施例中刀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1实施例中刀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图1实施例中支架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图1实施例中刀头、刀架、刀杆及旋钮组成的刀具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图1实施例中刀头、刀架、支架相互关系的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使用图1实施例切割猪脊柱骨的试验照片之一。
[0036]图9为使用图1实施例切割猪脊柱骨的试验照片之二。
[0037]图10为使用图1实施例切割猪脊柱骨的试验照片之三。
[0038]图11为使用图1实施例切割猪脊柱骨的试验照片之四。
[0039]图12为使用图1实施例切割猪脊柱骨的试验照片之五。
[0040]图13为使用图1实施例切割猪脊柱骨的试验照片之六。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本发明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结构,如图1所示,它有刀头1、刀架2、刀杆3、支架4、握柄5和旋钮6等零件。
[0042]刀头I的结构,请参看图2:其矩形薄片状的主体11前部设切割部12。切割部12的上部超越主体11的上端面并向上隆起,形成凹弧形的刀背。切割部12的前侧到下端为向内收缩的弧形刃口 13,切割部12刃口 13的前半部左、右两个相对斜面上均放射状地开设众多斜凹槽131,这些斜凹槽131使刃口 13的刀锋132呈锯齿状。该刃口 13的后半部成平直的尖劈状一直延续到主体11中段的下部。主体11的后段设有上、下两个过孔14。
[0043]刀架2的结构,请参看图3:刀架2的前半部为板状的主部21,后半部为圆柱形的连接部27。主部21上开有贯穿其上端面、前端面和下端面的切槽22 ;主部21的前部设有上、下两个贯穿切槽22的安装孔23 ;并为每个安装孔23配置了一个短销子231。这两个安装孔23的大小和间距与刀头I主体11上的两个过孔14相一致。主部21左、右两个侧面的下端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纵向下导条24,并在每个下导条24的上方间隔地对应设置与之平行的上导条25。主部21左、右两侧的下导条24与同侧的上导条25之间形成导槽26。连接部27前段的上部设有一个横向的销孔271,并为它配备了一个长销子272。连接部27内部沿纵向轴线开有的插孔273 (请参看图6),该插孔273从连接部27的后端一直延伸到其前端部,超越销孔271并与销孔271相贯。
[0044]刀杆3的结构,如图1和图6所不。圆柱形长杆状的刀杆3,前端部设有直径较小的插接部31,插接部31的直径和长度与刀架2连接部27的插孔273向对应;该插接部31的前部对应刀架2连接部27的销孔271开有一道环槽311。刀杆3的后部设有一段梯形螺纹32,刀杆3上在梯形螺纹32的后方设有外凸缘33并在外凸缘33后侧的后端部开设径向过孔34。
[0045]支架4如图1和图4所示,它的主体40是细长的扁钢条。主体40的后端向上延伸出一个螺帽41。该螺帽41的轴线与主体40纵向轴线平行且它的内螺纹411与刀杆3的梯形螺纹32相对应。主体40的前端设有向上弯曲的挡钩42。主体40的中部设有一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长圆孔401。该长圆孔401的大小足以允许刀架2的主部21平置地伸入其中。在主体40的下表面,沿着主体40的纵向轴线从长圆孔401的前端向前一直到主体40的前端开有一道与长圆孔401等宽且向上凹的长槽402。在主体40的上表面沿着主体40的纵向轴线从长圆孔401的前端向前一直到主体40的前端开有一道比长圆孔401窄许多且向下贯穿到长槽402的通槽404,通槽404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从长槽402的左、右侧壁向内凸起的长条形导向条403,两个导向条403与刀架2主部21下部左、右两侧的导槽26相对应。挡钩42上对应主体40的通槽404开有一道贯通挡钩42的让刀槽421,让刀槽421的最大高度略低于挡钩42的最上端。主体40后端部的下表面设有一个盲孔408以安装握柄5。
[0046]本实施例装配后,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刀头I的主体11插在刀架2主部21的切槽22中,两个短销子231分别穿过刀架2主部21的前部上、下两个安装孔23和刀头I主体11后段上、下两个过孔14,将刀头I固定在刀架2的主部21上。刀架2的主部21平置地伸入支架4主体40中部的长圆孔401后,再向前推,支架4主体40上的两个导向条403分别插在刀架2主部21下部左、右两侧的导槽26中,使刀架2和刀头I可以平稳地在支架4的主体40上前后移动。刀杆3前部和中部穿过支架4后端的螺帽41,刀杆3后部的梯形螺纹32螺合在螺帽41中。刀杆3的后端部插在旋钮6前侧的插孔61中。一个固定销63穿过旋钮6左、右侧面上的销孔62和刀杆3后端部的径向过孔34,将旋钮6固定在刀杆3的后端部。
[0047]刀杆3前端的插接部31插在刀架2连接部27的插孔273中;长销子272穿过刀架2连接部27的销孔271及刀杆3插接部31的环槽311,使刀杆3在相对刀架2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刀架2沿着支架4主体40上的通槽404前后移动而不能分离。刀头I的刃口 13的刀锋131的下部隐藏在支架4主体40的通槽404或挡钩42的让刀槽421的下部。握柄5上端的心轴插入并固定在支架4主体40后端部的盲孔408中,使握柄5与支架4连接成一个枪式的整体。
[0048]转动旋钮6,使刀杆3推着刀架2和刀头I向前移动,直至刀杆3后部的外凸缘33抵住支架4后端螺母41的后端面时,旋钮6不再能继续使刀杆3推动刀架2和刀头I向前移动时,刀头I刃口 13的刀锋131早已插入支架4挡钩42的让刀槽421中。
[0049]使用时,先转动旋钮6,使刀杆3推着刀架2和刀头I向后移动,直至刀头I远离支架4的挡钩42。然后对患者脊柱侧前方减压,轻柔将切割器支架4的挡钩42放置于椎体一侧前方,使挡钩42抵住欲切割的椎间盘前侧,而刀头I正对该椎间盘的后侧。之后,缓慢旋转旋钮6,使刀杆3推着刀架2和刀头I向前移动,此时刀头I刃口 13的刀锋131缓慢切入椎间盘组织切割椎间盘,观察椎体后方脊髓,使之不受压迫,当刀头I刃口 13的刀锋131插入支架4挡钩42的让刀槽421中之后,旋钮6就不能继续转动且刀头I不再前进,此时提示此侧椎间盘已经切割完毕。再以同样的方式对该椎间盘的另一侧同一切割平面施行椎间盘切割,即可完整切除整个椎间盘及周围韧带组织。
[0050]为说明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和效果,在图8至图13中我们用一段猪的脊椎骨做切割操作的演示。图8中切割器刀头I远离支架4的挡钩42 ;支架4的挡钩42放置于猪椎体第一侧前方,并使挡钩42抵住欲切割的椎间盘前侧,而刀头I正对该椎间盘的后侧。缓慢旋转旋钮6,使刀杆3推着刀架2和刀头I向前移动,图9中,刀头I刃口 13的刀锋131缓慢切入椎间盘组织切割椎间盘,最终完成猪椎间盘第一侧的切割。图10中,切割器换了一个方向,刀头I再次远离支架4的挡钩42 ;支架4的挡钩42放置于猪椎体另一侧前方,挡钩42抵住欲切割的椎间盘前侧和韧带组织,而刀头I正对该椎间盘同一切割平面的后侦U。之后,缓慢旋转旋钮6,使刀杆3推着刀架2和刀头I向前移动。图11中,刀头I刃口13的刀锋131缓慢切入椎间盘组织切割椎间盘,最终完成该猪椎间盘另一侧和韧带组织的切割。图12和图13显示,该猪椎间盘被完全切开,两侧的椎骨和韧带组织被分离,而后侧的脊髓被保留下来且未受损伤。
[0051]在实际使用中,可以为支架4设计不同型号的挡钩42,使之更能与椎体前缘服帖,这样更能很好置入椎体前缘,并保护周围软组织,其前方弧型凹槽与刀锋匹配并结合其后方长度限制,预防刀片轻易滑移超过前方,导致损伤组织;刀头I刃口 13切割部可定期磨肖IJ,保持其锋利性。注意确保刀头I前部的弧度应与支架4前方挡钩42的弧形匹配,使其在切割时不至于对周围软组织产生不必要的损伤;刀头I的刀背弧形可适当增加,其目的在于切割时不内移,对脊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005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其特征在于:长条状的支架后下部安装握柄,支架的前端设向上弯曲的挡钩;支架上安装一刀具,该刀具前端的刀头可在该支架上前后移动且该刀头的刃口与该挡钩相对应,在该挡钩从前侧抵住椎间盘的一侧时,该刀具的刀头可向前完成该椎间盘该侧的切割,且当该挡钩从前侧抵住该椎间盘的另一相对侧时,该刀具的刀头可向前完成该椎间盘同一切割平面另一相对侧的切割,从而完成整个椎间盘的切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具还包含刀架、刀杆和旋钮,所述支架的后端向上延伸出一个螺帽;所述刀具的刀头固定在该刀架的前部,该刀架的后部可相对旋转但不可分离地连接该刀杆的前部,该刀架的下部可前后滑动但不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支架;该刀杆的后部设螺纹与该螺帽螺合;该刀杆的后端部与该旋钮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的前半部为板状的主部,该主部上开有贯穿其上端面、前端面和下端面的切槽;所述刀头插入并固定在刀架主部的切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主部左、右两个侧面的下端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纵向下导条,并在每个下导条的上方间隔地对应设置与之平行的上导条;该主部左、右两侧的下导条与同侧的上导条之间形成导槽;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一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长圆孔,该长圆孔的大小足以允许所述刀架的主部平置地伸入其中;在所述支架的下表面,沿着纵向轴线从该长圆孔的前端向前开有一道与该长圆孔等宽且向上凹的长槽,在所述支架的上表面沿着纵向轴线从该长圆孔的前端向前开有一道比该长圆孔窄且向下贯穿到该长槽的通槽,该通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向内凸起的长条形导向条,这两个导向条分别夹在所述刀架主部下部左、右两侧的导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挡钩上对应所述的通槽开有一道贯通的让刀槽,该让刀槽的最大高度低于所述挡钩的最上端;所述刀头刃口插在所述支架的通槽中或所述挡钩的让刀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的后半部为圆柱形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前段的上部设有一个横向的销孔,该连接部内部沿纵向轴线开有的插孔,该插孔从该连接部的后端一直延伸到其前端部,超越该销孔并与该销孔相贯;所述刀杆前端部设直径较小的插接部,该插接部的前部对应所述刀架连接部的销孔开有一道环槽;所述刀杆前端的插接部插在所述刀架连接部的插孔中;一个长销子穿过所述刀架连接部的销孔及所述刀杆插接部的环槽,使所述刀架的后部可相对旋转但不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刀杆的前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上设有矩形薄片状的主体,该主体前部设切割部,该切割部的上部超越该主体的上端面并向上隆起,形成凹弧形的刀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切割部的前侧到下端的弧形刃口的前半部左、右两个相对斜面上均放射状地开设众多斜凹槽,这些斜凹槽使该刃口的刀锋呈锯齿状;该刃口的后半部成平直的尖劈状一直延续到所述主体中段的下部。
【文档编号】A61B17/56GK104323831SQ201410471532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林斌, 何明长, 薛超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