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6971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包括生南星20-30克、生半夏10-20克、炒牛膝10-20克、苍术10-20克、僵蚕10-20克、没药10-20克、甘草10-20克、麻黄10-20克、龙骨10-20克、桂枝8-15克、黄芪8-12克、南红花8-12克、三七8-12克、制马钱子8-12克,本发明中药制剂是经临床数次配伍后得出,具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温阳散寒、祛风化痰、消肿散结、补髓壮骨的功效。制剂所选药物间相互协同,共煎后有效成分汇集于药汁中,利于患者的吸收,温肾理肝,补脾益气,从根本上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服用后,药物直达病灶,活血化瘀,迅速止痛,通行气血,疏通患部经络,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及足部皮肤通透性,促进炎症水肿的消散和吸收,达到标本兼治疗足跟痛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足跟痛,是由于腰腿痛、根骨本身病变或足跟周围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以疼痛、 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的足跟部病症,最常见的病因与足跟周围的肌肉、韧带、筋膜或劳损性 病变有关。
[0003] 足跟痛多发于中、老年人,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轻者走路、久站才出现疼 痛;重者足跟肿胀,不能站立或行走,平卧时亦有持续酸胀或针刺、灼热样疼痛,疼痛甚至涉 及小腿后侧。
[0004] 足跟痛临床表现为早晨起床后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 久后疼痛加重。局部检查:跟骨跖面的跟骨结节压痛或可触及骨性隆起。X线摄片示足跟 底部有骨质增生。
[0005] 对于足跟痛的治疗,西医在诊断分类上尚不明确,所以在治疗上没有针对性,主要 采用局部封闭或口服镇痛药物的方式予以治疗,但效果差,副作用大,易反复。若使用手术 治疗,因为术后的复发,再想治愈就很困难。而祖国中医学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软坚散结 等方面治疗足跟痛却有着较大的优势。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效果好、标本兼治、无不良反应的 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
[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 -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 材料组成:
[0009] 生南星20-30克、生半夏10-20克、炒牛膝10-20克、苍术10-20克、僵蚕10-20克、 没药10-20克、甘草10-20克、麻黄10-20克、龙骨10-20克、桂枝8-15克、黄芪8-12克、南 红花8-12克、三七8-12克、制马钱子8-12克。
[0010]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1]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2] 生南星20克、生半夏10克、炒牛膝10克、苍术10克、僵蚕10克、没药10克、甘草 10克、麻黄10克、龙骨10克、桂枝8克、黄芪8克、南红花8克、三七8克、制马钱子8克。
[0013]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4]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5] 生南星30克、生半夏20克、炒牛膝20克、苍术20克、僵蚕20克、没药20克、甘草 20克、麻黄20克、龙骨20克、桂枝15克、黄芪12克、南红花12克、三七12克、制马钱子12 克。
[0016]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7]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8] 生南星25克、生半夏15克、炒牛膝15克、苍术15克、僵蚕15克、没药15克、甘草 15克、麻黄15克、龙骨15克、桂枝12克、黄芪10克、南红花10克、三七10克、制马钱子10 克。
[0019]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20]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21] 所述中药制剂中的中药按重量份混合后取10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 滤去药渣,得到口服溶液。
[0022] 其中:
[0023] 生南星,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的功效。
[0024] 生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痰 多咳喘、痰饮眩悸、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
[0025] 炒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
[0026]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 水肿,脚气痿甓,风湿痹痛。
[0027] 僵蚕,咸、辛,平。归肝、肺、胃经。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惊风抽搐, 咽喉肿痛,皮肤瘙痒。
[0028] 没药,辛、苦,平。归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淤血肿痛,痈疽 肿痛。
[0029]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 疮毒。甘草还有解毒、抗炎的作用。
[0030]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温阳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0031] 龙骨,甘、涩,平。有镇静,敛汗涩精,生肌敛疮的功效。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 多梦,自汗,盗汗。龙骨还有促进血凝,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兴奋作用。
[0032]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 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0033] 黄苗,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
[0034] 南红花,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腹胁肋疼痛,症瘕肿块,创伤,痈肿。
[0035]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 胸腹剌痛,跌扑肿痛。三七还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防御功能。
[0036] 制马钱子,有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拘挛麻木。
[0037] 足跟痛属于中医学"伤筋"、"筋痹"范畴,病因多为年迈体弱,肾精不足,气血运行 不畅,经脉痹阻,肌肉筋骨失养,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或因过度肥胖,或产后失于调理,损 伤肌肉筋脉,甚至筋骨而发为本病。
[0038] 本发明中药制剂是经临床数次配伍后得出,具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温阳散寒、 祛风化痰、消肿散结、补髓壮骨的功效。制剂所选药物间相互协同,共煎后有效成分汇集于 药汁中,利于患者的吸收,温肾理肝,补脾益气,从根本上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服用后,药物直达病灶,活血化瘀,迅速止痛,通行气血,疏通患部经络,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及足部皮肤通透性,促进炎症水肿的消散和吸收,达到标本兼治疗足跟痛的目的。
[0039] 此外,本发明中药制剂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每个疗程为七天,服用一到 两个疗程可达到治愈足跟痛的目的,临床治疗96例足跟痛患者统计表明,临床总有效率达 97%以上。
[0040]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
[0041] 将上述中药按重量份混合后,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滤除药渣,即得口服 液。如需制作片剂、散剂、丸剂或胶囊可将上述中药按重量份混合后粉碎成末,制成片剂、散 齐U、丸剂或胶囊。
[0042] 服用方法:每日一剂,每天三次,饭前服用,七天为一个疗程。
[0043] 我们选择了 96例足跟痛患者对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0044] 将96例临床诊断为足跟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其中,治疗组中, 男16例,女32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4. 6年;单 足发病20例,双足发病28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33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1 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4. 5年;单足发病22例,双足发病2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 足跟部疼痛,站立、行走时出现或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者影响行走。查体时发现足跟有局 限性压痛。化验室检查(血沉、抗链"0"、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X线检查部分患者有骨 刺形成,均除外关节脱位、根骨骨折、肿瘤等。
[0045]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 性。
[0046]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骨伤科辨病专方手册》跟痛症诊断标准。足跟部疼痛,晨起站 立或行走负重时加重。局部检查有触痛、压痛、叩击痛,疼痛部位均在根骨结构周围,或有局 部肿胀,或有囊性感。X线检查显示:根骨结节部有骨赘形成或有骨质疏松,或无异常改变。 [0047] 疗效标准治愈:足跟周围疼痛和压痛消失,活动正常。显效:足跟周围疼痛和压痛 基本消失,活动久后局部有酸胀感。有效:足跟周围疼痛和压痛减轻,活动较治疗前改善。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变。
[0048]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药物煎后口服溶液,一日一剂,每剂500ml, 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对照组局部封闭液成份:2%利多卡因3ml,注射用水2ml, VitB1IOOmg, VitB12IOOO μ g,醋酸氢化可的松40?65mg。在足跟内部或外侧消毒后常规肌 肉注射(注射深度根据触痛的反映决定,最少要在2cm以上),治疗2次/周。两组均以七 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对比评定治疗疗效。
[0049]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 9%,对照组总有效率85. 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结果对比见表一。
[0050] 表1中西医疗效比较表 [00511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 料组成: 生南星20-30克、生半夏10-20克、炒牛膝10-20克、苍术10-20克、僵蚕10-20克、没 药10-20克、甘草10-20克、麻黄10-20克、龙骨10-20克、桂枝8-15克、黄芪8-12克、南红 花8-12克、三七8-12克、制马钱子8-12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 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生南星20克、生半夏10克、炒牛膝10克、苍术10克、僵蚕10克、没药10克、甘草10 克、麻黄10克、龙骨10克、桂枝8克、黄芪8克、南红花8克、三七8克、制马钱子8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 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生南星30克、生半夏20克、炒牛膝20克、苍术20克、僵蚕20克、没药20克、甘草20 克、麻黄20克、龙骨20克、桂枝15克、黄芪12克、南红花12克、三七12克、制马钱子12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 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生南星25克、生半夏15克、炒牛膝15克、苍术15克、僵蚕15克、没药15克、甘草15 克、麻黄15克、龙骨15克、桂枝12克、黄芪10克、南红花10克、三七10克、制马钱子10克。
【文档编号】A61K36/8888GK104288403SQ201410605320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1日
【发明者】唐志良, 王福梅 申请人:唐志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