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血虚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133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治疗血虚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血虚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别是:川芎12份、白菊花12份、当归尾12份、红花10份、丹参12份、枸杞子12份、桃仁12份、黑芝麻30份、大枣4份、五味子12份、白芍12份、桑叶12份。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散剂冲服;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然后浓缩煎液服用,或者把浓缩煎液浓缩成膏加工成丸剂服用。
【专利说明】治疗血虚头痛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血虚头痛的中药制剂。具有养血活血、滋补肝肾的功效,治疗血虚头痛疗效确切。

【背景技术】
[0002]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指颜面或头颅、颅内外某个组织的疼痛或非疼痛性的不适,由于颅内外组织结构的痛觉末梢手到某种物理、化学的或机械性的刺激,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通过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传至大脑而感知。血虚头痛:阴血亏损不能上荣所致的头痛,久病体虚或失血之后,血虚不能上荣脑髓,络脉空虚而为头痛。主要症见:头昏,头部隐隐作痛,痛势绵绵,休息痛减。记忆减退、伴有头晕心悸、气短、四肢无力、劳动时加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无华。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述治疗血虚头痛的中药制剂,具有养血活血、滋补肝肾的功效,治疗血虚头痛疗效确切。
[0004]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别是:川弯12份、白菊花12份、当归尾12份、红花10份、丹参12份、枸杞子12份、桃仁12份、黑芝麻30份、大枣4份、五味子12份、白芍12份、桑叶12份。
[0005]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川弯: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06]白菊花:有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有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的作用。性味:辛、甘、苦,微寒;归经:归肺、肝经。功效: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
[0007]当归尾:功效:活血祛瘀。应用:经闭不通及瘀血积滞肿痛的病症。
[0008]红花:【化学成分】含红花甙、新红花甙、红花醌甙、红花多糖、棕榈酸、肉桂酸、月桂酸。【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0009]丹参:味微苦,性微寒。色赤,入心经。补心,生血,养心,定志,安神宁心,健忘怔忡,惊悸不寐,生新血,去瘀血,安生胎,落死胎。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
[0010]枸杞子:【性味】甘,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0011]桃仁:【性味归经】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0012]黑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铬等营养成分。中医中药理论认为,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0013]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而现代的药理学则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醣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钙多种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份。枣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红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物质。
[0014]五味子:具有消炎,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0015]白芍:化学成分: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尚含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谷留醇和三萜类等。药性功效: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0016]桑叶:性味: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0017]以上方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具有养血活血、滋补肝肾的作用,是治疗血虚头痛的内服纯中草药组成制剂。
[0018]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散剂冲服;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然后浓缩煎液服用,或者把浓缩煎液浓缩成膏加工成丸剂服用;为了使该药物的各原料更好地发挥药效,针对某原料药进行特殊提取,如乙醇提取,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
[0019]本发明所述药物具有养血活血、滋补肝肾的功效,用于治疗血虚头痛。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更好疗效的内服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临床应用是有良好的确切效果:
[0020]临床应用的基本资料及典型病例:
[0021]实施例1.曾XX,女,46岁。2007年7月10日初诊。
[0022]患者头痛、头晕已3年余,痛感头脑俱空,生气后更甚。每伴有心剂、怔忡、恶心。素日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腰困失眠,手足发麻,口干舌燥,饮食不佳,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细,此为血虚,肝血不足,风自内生,上冲于巅致血虚头痛,宜养血活血,滋补肝肾。服用本方15剂后,头痛消失,唯感腰困。继续服用本方20剂后,诸症消失,病愈。
[0023]方法和有效量:川弯12份、白菊花12份、当归尾12份、红花10份、丹参12份、枸杞子12份、桃仁12份、黑芝麻30份、大枣4份、五味子12份、白芍12份、桑叶12份;取处方规定量中药材饮片,置适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约25?30分钟),分离煎出液,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0024]汤剂内服为主,每日早晚2次内服,每次150ml温服。汤剂则作用快而力峻,适应于病情较急重者。如病情较轻或缓者,宜为丸剂内服求其功。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治疗血虚头痛的中药制剂,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别是:川芎12份、白菊花12份、当归尾12份、红花10份、丹参12份、枸杞子12份、桃仁12份、黑芝麻30份、大枣4份、五味子12份、白芍12份、桑叶12份。
[0026]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散剂冲服;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然后浓缩煎液服用,或者把浓缩煎液浓缩成膏加工成丸剂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血虚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别是:川芎12份、白菊花12份、当归尾12份、红花10份、丹参12份、枸杞子12份、桃仁12份、黑芝麻30份、大枣4份、五味子12份、白芍12份、桑叶12份; 制备方法:取川弯12份、白菊花12份、当归尾12份、红花10份、丹参12份、枸杞子12份、桃仁12份、黑芝麻30份、大枣4份、五味子12份、白芍12份、桑叶12份;规定量中药材饮片,置适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约25?30分钟),分离煎出液,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文档编号】A61P25/00GK104352648SQ201410608902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7日
【发明者】高小娜 申请人:高小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