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919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别是:蒲公英15份、沙棘12份、炙黄芪30份、桂枝10份、青皮10份、陈皮10份、生姜3份、草豆蔻6份、大枣4份、炙甘草15份、党参15份、甘松7份。以上方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具有消炎止痛,温中散寒,通阳化气的功效,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内服纯中草药组成制剂。
【专利说明】 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本发明所述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具有消炎止痛,温中散寒,通阳化气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

【背景技术】
[0002]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有:1.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2.刺激性物质。3.药物。4.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5.胆汁反流。6.X线照射。7.环境变化。8.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9.其他病变的影响。主要临床表现有: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本发明所述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具有消炎止痛,温中散寒,通阳化气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
[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别是:蒲公英15份、沙棘12份、炙黄芪30份、桂枝10份、青皮10份、陈皮10份、生姜3份、草豆蘧6份、大率4份、炎甘草15份、党参15份、甘松7份。
[0005]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蒲公英:【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病,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含蒲公英留醇(Taraxasterol)JMji (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_ 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留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和维生素A、B、C等。蒲公英功效与作用在药用价值上尤其能体现出来,其不但可以治疗白发,还有保护皮肤,防治脸上起红疹,色素,雀斑等作用。可见蒲公英的作用非同小可。无论你是老化皮肤,或是干油性皮肤,无论是脱发、痤疮、皮肤炎等,蒲公英都能帮助你解决他们,消灭他们。另外,杀菌也是蒲公英的一大功效。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耐药菌株有着很强杀菌作用。在临床上也广泛的被使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和肠胃炎中。
[0006]沙棘: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胃窦炎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沙棘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降低胆固醇,缓解胃窦炎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有祛痰、止咳、平喘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能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等,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结肠炎等病症疗效显著;对烧伤、烫伤、刀烧、冻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妇女宫颈糜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0007]炙黄芪: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一般与党参等合并使用,主要用于补气之用。具蜜香气,味甜,略带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0008]桂枝:【主治】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0009]青皮: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乳核;乳痈;疝气疼痛;食积气滞之胃脘胀痛;以及气滞血瘀所至的症瘕积聚;久疟癖块。【性味、归经】苦辛、温。入肝、胆、胃经。【功用】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0010]陈皮:陈皮含橙皮甙约8.4%,川陈皮素(nobiletin)约O。15%.另含辛弗林(对羟福林)0.28%-2。54%。【主治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011]生姜:气香,特异味辛辣。抗氧化,抑制肿瘤;开胃健脾,促进食欲;防暑、降温、提神;杀菌解毒,消肿止痛;防晕车,止恶心呕吐,偏头痛;消除酒醉,减轻面部暗疮;防治头皮屑;缓解腰肩疼痛;消除脚臭。
[0012]草豆蘧:性味:辛,温。归经:归肺经、脾经、胃经。功能: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主治: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0013]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而现代的药理学则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醣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钙多种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份。枣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红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物质。
[0014]炙甘草:有抑制胃酸分泌过多、抗酸、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镇咳、祛痰、抗炎,抗过敏作用,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赢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或肺痿久咳,吐涎沫稀痰,量多,咽燥而渴,或痰中带血,心悸气短,心中温温液液,失眠多汗,脉虚细而数,或偶见结代。
[0015]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化学成分:党参含三萜类化合物无羁萜(friedelin)、蒲公英萜醇乙酸酯、α-菠留醇及其葡萄糖甙、Λ7-豆留烯醇及其葡萄糖式、菠甾酮(spinesterone)。另含苍术内酯III (atractylenolide III),苍术内酯 II (atractylenolide II),丁香醒(syringaldehyde), 丁香式(syringin),香草酸(vanillic acid), 5_ 轻基 _2_ 卩比唳甲醇(5-hydroxy-2-pyridinemethanol) > α-呋喃羧酸(a -furancarboxylic acid)、正己基-葡萄糖式(n_hexyl_ β-D-glucopyranoside)、乙基-a -D-呋喃果糖式(ethyl- a -D-fructofuranoside),以及烟酸、4种杂多糖及单糖等。尚含党参甙1、党参内酯和党参酸。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留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0016]甘松:性味:味辛;甘;性温。归经:归脾;胃经。功效: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牙痛;脚气。
[0017]以上方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具有消炎止痛,温中散寒,通阳化气的功效,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内服纯中草药组成制剂。临床应用时具有良好的确切效果。
[0018]慢性胃炎的治疗目前探讨不一,近年来我根据数十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独到的用药体会,应用现代药物制备工艺研制出治疗慢性胃炎的内服纯中药制剂,具有确切疗效。由于其应用效果良好,且不易由现有技术的化合物预见到,西医疗效亦不如中草药疗效,故将有效治愈慢性胃炎的内服纯中草药组成制剂开发出来,能应用于临床,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
[0019]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散剂冲服;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然后浓缩煎液服用,或者把浓缩煎液浓缩成膏加工成丸剂服用;为了使该药物的各原料更好地发挥药效,针对某原料药进行特殊提取,如乙醇提取,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0]本发明所述药物具有消炎止痛,温中散寒,通阳化气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更好疗效的内服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1]临床药效试验材料及典型病例:
[0022]1.陈XX,男,48岁。初诊日期2007年10月23日。患者胃脘部隐隐作痛半年余,疼痛每到午后加重,持续8小时之久。出冷汗,喜暖喜按,得温则缓,遇冷则发,食后腹胀。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脉沉细,舌质淡,苔白。此属脾胃虚寒,宜温中散寒,服本方25剂后,胃脘痛消失,自觉腹胀消失,病痊愈。
[0023]方法和有效量:
[0024]蒲公英15份、沙棘12份、炙黄芪30份、桂枝10份、青皮10份、陈皮10份、生姜3份、草豆蘧6份、大率4份、炎甘草15份、党参15份、甘松7份。。取处方规定量中药材饮片,置适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约25?30分钟),分离煎出液,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0025]汤剂内服为主,每日早晚2次内服,每次150ml温服。汤剂则作用快而力峻,适应于病情较急重者。如病情较轻或缓者,宜为丸剂内服求其功。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所述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别是:蒲公英15份、沙棘12份、炙黄芪30份、桂枝10份、青皮10份、陈皮10份、生姜3份、草豆蘧6份、大枣4份、炙甘草15份、党参15份、甘松7份。
[0027]本发明所述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取处方规定量中药材饮片,置适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约25?30分钟),分离煎出液,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别是:蒲公英15份、沙棘12份、炙黄芪30份、桂枝10份、青皮10份、陈皮10份、生姜3份、草豆蘧6份、大枣4份、炙甘草15份、党参15份、甘松7份; 其制备方法:取处方规定量中药材饮片,置适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约25?30分钟),分离煎出液,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4383488SQ201410653883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5日
【发明者】景东旭 申请人:景东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