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7313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升麻10份、赤芍15份、丹皮10份、银花30份、连翘15份、赤石脂10份、生大黄6份、黄芩10份、黄连5份、穆库没药8份、败酱草5份、麦冬10份、细毒蒜5份、牛膝6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份、水鸡油3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有效治疗脓毒症的显著功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虽然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但是一旦发生后,其发生发展遵循其自身的病理过程和规律,故从本质上讲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性因素的反应。脓毒症的根本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涉及到复杂的全身炎症网络效应、基因多态性、免疫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组织损伤以及宿主对不同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异常反应等多个方面,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探明。对于脓毒症目前尚缺少公认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有效治疗脓毒症的显著功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升麻10?12份、赤芍13?15份、丹皮8?10份、银花25?30份、连翘13?15份、赤石脂10?12份、生大黄6?8份、黄芩8?10份、黄连4?5份、穆库没药6?8份、败酱草4?5份、麦冬8?10份、细毒蒜4?5份、牛膝5?6份、喜马拉雅紫茉莉O?5份、水鸡油O?3份。
[0004]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升麻10份、赤芍15份、丹皮10份、银花30份、连翘15份、赤石脂10份、生大黄6份、黄芩10份、黄连5份、穆库没药8份、败酱草5份、麦冬10份、细毒蒜5份、牛膝6份。
[0005]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升麻10份、赤芍15份、丹皮10份、银花30份、连翘15份、赤石脂10份、生大黄6份、黄芩10份、黄连5份、穆库没药8份、败酱草5份、麦冬10份、细毒蒜5份、牛膝6份、水鸡油3份。
[0006]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升麻10份、赤芍15份、丹皮10份、银花30份、连翘15份、赤石脂10份、生大黄6份、黄芩10份、黄连5份、穆库没药8份、败酱草5份、麦冬10份、细毒蒜5份、牛膝6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份。
[0007]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升麻10份、赤芍15份、丹皮10份、银花30份、连翘15份、赤石脂10份、生大黄6份、黄芩10份、黄连5份、穆库没药8份、败酱草5份、麦冬10份、细毒蒜5份、牛膝6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份、水鸡油3份。
[0008]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1)将升麻、赤芍、丹皮、银花、连翘、生大黄、黄芩、黄连、穆库没药、败酱草、麦冬、细毒蒜、牛膝、喜马拉雅紫茉莉、水鸡油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备用;(2)将赤石脂研成细末放入容器内,加入烈性白酒,并加入少量蜂蜜,搅拌均匀,经容器密封,隔水加热15?25min,取出,得膏体备用;(3)将上述步骤(I)?(2)所制得的滤液以及膏体混合,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胶囊,即得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
[0009]本发明各中药成份的药理分析如下:
升麻【来源】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的干燥根茎。【性味】辛、微甘,微寒。【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0010]赤芍【来源】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0011]丹皮【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0012]银花【来源】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性味】甘,寒。【归经】归肺、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0013]连翘【来源】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肺、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0014]赤石脂【性味】甘、酸、涩,温。【归经】归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涩肠,止血,生肌敛疮。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不敛,湿疹脓水浸淫。
[0015]生大黄【来源】大黄为寥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生大黄即原生药材的饮片。【功能主治】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
[0016]黄芩【来源】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0017]黄连【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0018]【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紐,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0019]穆库没药【来源】为橄榄科植物穆库没药树的树脂。【性味】二级干、三级热,味淡。【功能主治】生干生热,软坚消肿,强筋养肌,润肠通便,止咳化痰,消炎止痛。主治湿寒性或戮液质性疾病,如痔疮肿胀、颈淋巴结核,瘫痪、面瘫、肢颤症,大便不畅,咳嗽、痰多,小关节痛、坐骨神经痛等。
[0020]败酱草【性味】辛、苦,凉。【归经】入胃、大肠、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0021]麦冬【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的干燥块根。【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0022]细毒蒜【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蒙自藜芦的根。【性味】辛;微苦;寒;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敛疮杀虫。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褥疮;挤癣。
[0023]牛膝【来源】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性味】甘、微苦,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0024]喜马拉雅紫茉莉【来源】为紫茉莉科植物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根。【性味】性温,味甘微辛。【功能主治】补益脾肾,利水。
[0025]水鸡油【别名】济地燕。【来源】为荨麻科植物雅致雾水葛的全株。【性味】微甘;微苦;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002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药制剂对于治疗脓毒症治愈率极高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并可预防相关并发症。配方药材之间配伍严谨,不仅充分利用药物配伍后所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且避免了药物作用的互相拮杭而抵销或消弱原有的功效,更加注意选用能减轻或消除药物的烈性或毒副作用的药物配伍应用,坚决避免了药物相互配伍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通过科学配伍,不仅在病情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本发明不仅能有效组织实施合理医治,使其达到药至病除,而且对于防止疾病传变、内侵脏腑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在临床运用上很有价值。
[0027]2、本发明中药制剂选用优质中药材制成,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及现代医学研究理论,并利用现代医药制药技术制成,安全无毒副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升麻1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银花30克、连翘15克、赤石脂10克、生大黄6克、黄芩10克、黄连5克、穆库没药8克、败酱草5克、麦冬10克、细毒蒜5克、牛膝6克、喜马拉雅紫茉莉5克、水鸡油3克。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I)将升麻、赤芍、丹皮、银花、连翘、生大黄、黄芩、黄连、穆库没药、败酱草、麦冬、细毒蒜、牛膝、喜马拉雅紫茉莉、水鸡油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备用;(2)将赤石脂研成细末放入容器内,力口入烈性白酒,并加入少量蜂蜜,搅拌均匀,经容器密封,隔水加热15?25min,取出,得膏体备用;(3)将上述步骤(I)?(2)所制得的滤液以及膏体混合,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胶囊,即得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
[0029]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I次,每次I粒,饭后温开水送服;5天为I个疗程,连续服用I?3个疗程。
[0030]实施例2
称取:升麻1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银花30克、连翘15克、赤石脂10克、生大黄6克、黄芩10克、黄连5克、穆库没药8克、败酱草5克、麦冬10克、细毒蒜5克、牛膝6克、喜马拉雅紫茉莉5克、水鸡油3克。
[0031]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32]实施例3
称取:升麻1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银花30克、连翘15克、赤石脂10克、生大黄6克、黄芩10克、黄连5克、穆库没药8克、败酱草5克、麦冬10克、细毒蒜5克、牛膝6克、喜马拉雅紫茉莉5克、水鸡油3克,置入容器内,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
[0033]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34]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2013年以来在我院诊治的脓毒症患者78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0035]2、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胶囊制剂,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I次,每次
I粒,饭后温开水送服;5天为I个疗程,连续服用I?3个疗程。
[0036]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西药治疗。
[0037]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以观察疗效。
[0038]3、疗效判定:
(O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消失。
[0039](2)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的好转。
[0040](3)未愈:患者的病情无变化,或是有加重。
[0041]4、结果: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胶囊的治疗组中,治愈30例,好转8例,未愈I例,治愈率76.9%,总有效率97.4%ο
[0042]对照组中治愈16例,好转8例,未愈15例,治愈率41.0%,总有效率61.5%。
[0043]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044]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升麻10?12份、赤芍13?15份、丹皮8?10份、银花25?30份、连翘13?15份、赤石脂10?12份、生大黄6?8份、黄岑8?10份、黄连4?5份、穆库没药6?8份、败酱草4?5份、麦冬8?10份、细毒蒜4?5份、牛膝5?6份、喜马拉雅紫茉莉O?5份、水鸡油O?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升麻10份、赤芍15份、丹皮10份、银花30份、连翘15份、赤石脂10份、生大黄6份、黄岑10份、黄连5份、穆库没药8份、败酱草5份、麦冬10份、细毒蒜5份、牛膝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升麻10份、赤芍15份、丹皮10份、银花30份、连翘15份、赤石脂10份、生大黄6份、黄岑10份、黄连5份、穆库没药8份、败酱草5份、麦冬10份、细毒蒜5份、牛膝6份、水鸡油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升麻10份、赤芍15份、丹皮10份、银花30份、连翘15份、赤石脂10份、生大黄6份、黄岑10份、黄连5份、穆库没药8份、败酱草5份、麦冬10份、细毒蒜5份、牛膝6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升麻10份、赤芍15份、丹皮10份、银花30份、连翘15份、赤石脂10份、生大黄6份、黄岑10份、黄连5份、穆库没药8份、败酱草5份、麦冬10份、细毒蒜5份、牛膝6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份、水鸡油3份。
6.一种用于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升麻、赤芍、丹皮、银花、连翘、生大黄、黄芩、黄连、穆库没药、败酱草、麦冬、细毒蒜、牛膝、喜马拉雅紫茉莉、水鸡油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备用;(2)将赤石脂研成细末放入容器内,加入烈性白酒,并加入少量蜂蜜,搅拌均匀,经容器密封,隔水加热15?25min,取出,得膏体备用;(3)将上述步骤(I)?(2)所制得的滤液以及膏体混合,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胶囊,即得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
【文档编号】A61P31/00GK104352762SQ201410754727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1日
【发明者】谭清平 申请人:谭清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