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牛肺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8431阅读:187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家畜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牛肺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对牛肉的食用量越来越多,肉牛的养殖量迅速增加,肉牛疾病也出现新的变化。发病病因:(1)病原微生物因素:主要是致病性支原体及肺炎球菌引起牛肺部大面积的炎症。(2)气候因素: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季11-12月份发病率较高,夏季7-8月份是该病的高发季节。11-12月份气候比较寒冷,7-8月份气温较高,小肉牛调节体温机能较差,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弱,再加上机体的抵抗力水平还没健全,过冷过热的气候是诱导该病发生的诱因。(3)家畜个体体质因素由于饲养管理不好,导致个体体质不良,机体比较消瘦,抵抗力水平下降,易感染该病。(4)其它因素:目前小肉牛的流动性比较大,经常从一个地区引种到另一个地区,地区温差比较大,环境条件不同,肉牛的适应能力有别,再一因素是引种过程中不注意把隐性感染的带菌病牛引到健康的牛群中,没有防范和预防措施,随着引种过程也把病原菌带到健康的牛群中,行成大面积的细菌传播。发病机理:支原体在正常畜体内或外环境中平时都有寄生存在着,遇到气侯发生大的变化,天气忽冷忽热,畜体抵抗力下降,病原体乘虚而入,在体内呼吸道粘膜、肺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组织细胞大量繁殖,导致肺组织细胞炎性病变,继发感染肺炎球菌,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的肉牛肺炎,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前期,急性经过体温升高、高达40—41℃,呈稽留热,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眼结膜潮红,舌胎黄腻,听诊肺部区有大面积的湿罗音,鼻孔中流出较浓的鼻液,呈黄白色,食欲减退或废绝。中期,体温39.5-40℃,呈现间歇热,精神萎靡,被毛粗糙无光泽,皮肤无弹性,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呼出的气体有酸臭味,舌胎黄厚,打开口腔有酸臭味。叩诊肺部区有浊音,右肺部区浊音较严重。中后期,因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一周后转为慢性症状,机体消瘦,咳嗽加重,并出现呻吟声,触压右肺部区域有疼痛感,呼吸加快,呈现腹式呼吸。眼结膜发绀,眼窝凹陷,食欲废绝,舌胎黄腻而隙有灰黑色舌胎,鼻镜干裂,随后病牛因机体衰竭而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肉牛在饲养过程中疾病多发,病因较多等问题,提供一种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牛肺炎的中药制剂用于有效治疗肉牛对肺炎球菌等疾病的治疗和防御,并达到清热怯痰,止咳平喘的效果。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牛肺炎的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分数组成:黄芩28-32份、穿心连33-36份、生石膏37-42份,桔梗38-43份、白芷19-21份、麻黄24-26份、柴胡28-31份、杏仁19-22份、甘草19-23份,以上中草药配伍煎服。优选由如下重量分数组成:黄芩30份、穿心连35份、生石膏40份,桔梗40份、白芷20份、麻黄25份、柴胡30份、杏仁20份、甘草20份,以上中草药配伍煎服。以上方案具有如下效果:1、在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中,根据病因及发病机理,合理用药,标本兼治的原则,以治本为主。中药黄芩、穿心连、生石膏清肺热,桔梗、白芷怯痰止咳,麻黄、柴胡的解表疏理作用,可使病情有效得到控制。2、在均匀混有病料的培训基中分别植入麻杏石甘汤加减中药制剂。在37℃下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培养结果发现:麻杏石甘汤加减中药制剂对该病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牛肺炎的中药制剂,一种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牛肺炎的中药制剂,包括如下重量成分:黄芩28-32克、穿心连33-36克、生石膏37-42克,桔梗38-43克、白芷19-21克、麻黄24-26克、柴胡28-31克、杏仁19-22克、甘草19-23克,以上中草药配伍煎服。优选包括如下重量成分:黄芩30克、穿心连35克、生石膏40克,桔梗40克、白芷20克、麻黄25克、柴胡30克、杏仁20克、甘草20克,以上中草药配伍煎服。。以上制剂配方用于治疗牛肺炎疾病过程中,有如下诊断过程和临床实例:对牛患疾病进行观察,前期急性经过体温升高、高达40—41℃,呈稽留热,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眼结膜潮红,舌胎黄腻,听诊肺部区有大面积的湿罗音,鼻孔中流出较浓的鼻液,呈黄白色,食欲减退或废绝。中期体温39.5-40℃,呈现间歇热,精神萎靡,被毛粗糙无光泽,皮肤无弹性,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呼出的气体有酸臭味,舌胎黄厚,打开口腔有酸臭味。叩诊肺部区有浊音,右肺部区浊音较严重。中后期因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一周后转为慢性症状,机体消瘦,咳嗽加重,并出现呻吟声,触压右肺部区域有疼痛感,呼吸加快,呈现腹式呼吸。眼结膜发绀,眼窝凹陷,食欲废绝,舌胎黄腻而隙有灰黑色舌胎,鼻镜干裂,随后病牛因机体衰竭而死亡。病理剖检:剖检发现胸腔内大量浅黄色渗出液,取10ml渗出液装入试管中进行离心5分钟,试管底层有絮状物沉淀,镜检发现有渗出的纤维及蛋白质。喉头肿胀,气管有少量粘液,小支气管有充血。急性期死亡的小牛,剖检肺部有大面积的充血,呈现大面积暗红色区域。剪开病变区域有深黑色的液体渗出。慢性经过死亡的病牛,肺部外观呈大理石状,右肺叶比较严重。病变区域分布着大小不均匀的灰白色小球状病变组织。剪开病变组织流出白色粘稠脓液、渗出液及坏死的肺组织。病料样品化验:在病变的肺组织中,随机取出样品,涂片染色,镜检发现肺炎球菌。摄取少量病料样品放入细菌培养基中37℃下进行培养24小时,发现大量黄色菌落,取出部分菌落做涂片、染色、镜检进一步发现大量肺炎球菌。另取病料接种于支原体培养基上(如10%马血清马丁琼脂),在37℃下培养1~2周后可见菲薄透明的露滴状圆形菌落,中央有乳头状突起,即可进行判定支原体感染。涂片染色镜检时,丝状支原体呈革兰染色阴性,着色不佳;但用姬姆萨染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菌体呈多形性。药敏实验:在均匀混有病料的培训基中分别植入麻杏石甘汤加减中药制剂。在37℃下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培养结果发现:麻杏石甘汤加减中药制剂对该病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疾病诊断: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判断为肺炎球菌、支原体病菌引起的混合感染牛肺炎病病例。治疗措施:中医治疗原则:清热怯痰,止咳平喘。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中药方剂:黄芩30克、穿心连35克、生石膏40克,桔梗40克、白芷20克、麻黄25克、柴胡30克、杏仁20克、甘草20克等中草药配伍煎服。疗效分析,在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中,根据病因及发病机理,合理用药,标本兼治的原则,以治本为主。中药黄芩、穿心连、生石膏清肺热,桔梗、白芷怯痰止咳,麻黄、柴胡的解表疏理作用,可使病情有效得到控制。临床病例:畜主姓名:马某;畜发病地点:河南原阳县某牛场。2013年3月10日,该养牛场养殖规模成年牛280头,犊牛50头,青年牛80头,该牛群部分牛发病,发病头数35头。发病原因:半月前从山东维坊(外地)引进一批牛进行饲养,之后该牛群经过天气变冷多雨等原因引起批量牛发病。临床症状:体温高达40-41度,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嗳气减少、个别牛呼吸急促、咳嗽、鼻孔流黏液性分泌物,听诊肺部出现大面积的湿罗音。诊断:1,剖检发现肺部充血,有核桃大的不规则圆形坏死灶,有手术剪开坏死灶,呈现出脓性坏死区,呈现乳白色浸润状。2,微生物镜检发现大量肺炎球菌,结合以上临床症状,经剖检及镜检,该牛群病牛诊断为肺炎球菌引起的牛肺炎。治疗:清肺止咳,用麻杏石甘油加减:黄芩30g,突心连35g,生石膏40g,桔梗40g,白芷20g、麻黄25g、柴胡30g、杏仁20g、甘草20g草药配伍煎服。疗效观察:用药3天后,大部分病牛症状得到控制,5天后,整个牛群已基本痊愈,10天后再次回访,该牛群病牛全部治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