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式升降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131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划船式升降轮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划船式升降轮椅,属于机械领域,包括“工”字型底盘,底盘四角上分别设两个前立柱和两个后立柱,两个前立柱下端设前滚轮,两个后立柱下端设后滚轮,后滚轮直径大于前滚轮,前立柱和后立柱分别设置在四个套筒内,套筒固定在座椅上,在座椅的两个扶手上分别设限位环,限位环内设手摇杆,手摇杆外端铰接连杆,连杆铰接在后滚轮的轮毂上,高度可调,操作省力。
【专利说明】划船式升降轮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划船式升降轮椅,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轮椅是腿脚不便或体弱多病者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小巧方便,使用者可通过双手转动后轮实现前行及后退,给使用者提供帮助。但目前的轮椅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由于受到重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轮椅高度较矮并且固定不可调节,使用者无法拿到高处的物品,并因轮椅没有减震功能,在通过颠簸路面时给病人造成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操作省力的划船式升降轮椅。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划船式升降轮椅,包括“工”字型底盘,底盘四角上分别设两个前立柱和两个后立柱,两个前立柱下端设前滚轮,两个后立柱下端设后滚轮,后滚轮直径大于前滚轮,前立柱和后立柱分别设置在四个套筒内,套筒固定在座椅上,在座椅的两个扶手上分别设限位环,限位环内设手摇杆,手摇杆外端铰接连杆,连杆铰接在后滚轮的轮毂上。
[0005]前滚轮与前立柱之间通过弹簧连接,起减震作用。
[0006]后滚轮与后立柱之间通过弹簧连接,起减震作用。
[0007]底盘与座椅之间设千斤顶,可将座椅升高。
[0008]工作原理及过程:
[0009]工作时,手握手摇杆端部做划船动作,手摇杆带动连杆,连杆带动后滚轮转动,轮椅前行,通过千斤顶可将座椅升高,拿到高处物品。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划船式升降轮椅,结构简单,通过手前后摇动手摇杆实现轮椅前行,座椅可升高拿到高处物品,弹簧可以起减振作用,提高舒适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0013]图中:1、座椅;2、后滚轮;3、后立柱;4、手摇杆;5、限位环;6、连杆;7、套筒;8、千斤顶;9、前立柱;10、底盘;11、前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划船式升降轮椅,包括“工”字型底盘10,底盘10四角上分别设两个前立柱9和两个后立柱3,两个前立柱9下端设前滚轮11,两个后立柱3下端设后滚轮2,后滚轮2直径大于前滚轮11,前立柱9和后立柱3分别设置在四个套筒7内,套筒7固定在座椅I上,在座椅I的两个扶手上分别设限位环5,限位环5内设手摇杆4,手摇杆4外端铰接连杆6,连杆6铰接在后滚轮2的轮毂上。
[0016]前滚轮11与前立柱9之间通过弹簧连接,起减震作用。
[0017]后滚轮2与后立柱3之间通过弹簧连接,起减震作用。
[0018]底盘10与座椅I之间设千斤顶,可将座椅升高。
[0019]工作原理及过程:
[0020]工作时,手握手摇杆4端部做划船动作,手摇杆4带动连杆6,连杆6带动后滚轮2转动,轮椅前行,通过千斤顶8可将座椅升高,拿到高处物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划船式升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字型底盘(10),底盘(10)四角上分别设两个前立柱(9 )和两个后立柱(3 ),两个前立柱(9 )下端设前滚轮(11),两个后立柱(3 )下端设后滚轮(2),后滚轮(2)直径大于前滚轮(11),前立柱(9)和后立柱(3)分别设置在四个套筒(7)内,套筒(7)固定在座椅(I)上,在座椅(I)的两个扶手上分别设限位环(5),限位环(5)内设手摇杆(4),手摇杆(4)外端铰接连杆(6),连杆(6)铰接在后滚轮(2)的轮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前滚轮(11)与前立柱(9)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后滚轮(2)与后立柱(3)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底盘(10)与座椅(I)之间设千斤顶。
【文档编号】A61G5/10GK203736420SQ201420135020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4日
【发明者】陈翠华 申请人:陈翠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