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电极脑电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735阅读:1432来源:国知局
干电极脑电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诊断目的测量领域的干电极脑电帽,包括:若干条交叉布置的经线带和纬线带、头部固定带、两对连接带、下颌固定带和若干个干电极,各条经线带和纬线带的各个端部分别与头部固定带相连,两对连接带对称设置于纬线带的两个端部,两对连接带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头部连接带和下颌固定带相连,各个干电极分别设置于各条经线带和头部固定带上,干电极包括:导电件、上固定件、下固定件、若干非导电垫圈和导电垫片。本实用新型实现电极位置左右、前后可调,便携式干电极上下位置可调。
【专利说明】干电极脑电帽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用于诊断目的测量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干电极脑电帽。

【背景技术】
[0002]脑电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理信号正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及科学研究领域,一般先将电极放置在头皮表面,而后通过脑电信号采集设备进行测量,因此脑电帽的设计对于能否方便、准确地采集脑电信号有着关键作用。
[0003]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2499674,
【公开日】2012.06.20,记载了一种采用插座结构的多重保障触点紧密接触头皮的脑电帽。脑电帽对脑电信号采集存在一定的随机误差。本发明包括半球状脑电帽主体、按国际10-20系统电极位置固定在主体上的电极座、位于两侧耳下的经线固定锁、连接两侧经线固定锁的下颚固定带以及与电极座配合使用的电极销。主体由弹性面料构成。脑电帽内有经线,该经线的两端固定在脑电帽主体两边的经线固定锁上,且每条经线穿过两个在头部左右对应的电极座。但该现有技术有以下缺陷:1.电极座固定在脑电帽主体上,无法进行前后、左右方向的调节,因此无法根据具体受试者进行更精准的定位。2.主要通过经线与脑点帽主体的压力确保电极与头皮的良好接触,当同一经线上测试电位增多时,由于各电极深度仍缺少独立性,可能会因为受试者的头型原因出现个别电极接触不良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干电极脑电帽,实现电极位置左右、前后可调,便携式干电极上下位置可调。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若干条交叉布置的经线带和纬线带、头部固定带、两对连接带、下颌固定带和若干个干电极,其中:各条经线带和纬线带的各个端部分别与头部固定带相连,两对连接带对称设置于纬线带的两个端部,两对连接带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头部连接带和下颌固定带相连,各个干电极分别设置于各条经线带和头部固定带上,干电极包括:导电件、上固定件、下固定件、若干非导电垫圈和导电垫片,其中:导电件设置于上固定件内,导电件的底部与头皮接触,上固定件与下固定件的内侧相连,上固定件的顶端与下固定件的底端之间从上之下依次固定有与导联线相连的导电垫片、各个非导电垫圈以及经线带或头部固定带。
[0006]所述的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分别为内部中空的螺钉结构,上固定件的内螺纹与导电件相连,外螺纹与下固定件的内螺纹相连。
[0007]所述的导电件为螺丝结构。
[0008]所述的干电极的位置包括:设于各条经线带的非连接处以及头部固定带的左侧和右侧的系统电极位置以及头部固定带的额中部的扩展电极位置。
[0009]所述的系统电极位置的分别符合国际10/20系统的电极位标准。
[0010]所述的各条经线带和纬线带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配扣,该连接配扣为边长大于经线带和纬线带的宽度的矩形框结构。
[0011]所述的各条经线带和纬线带的端部以及头部固定带的后端分别设有一处长度调节扣。
[0012]所述的两对连接带为上端分体,下端合并的分叉结构。
[0013]所述的非导电垫圈的数量为3个。
[0014]技术效果
[0015]1、本实用新型操作简捷,无需使用导电膏,避免给测试者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0016]2、干电极与头皮紧密接触,有效地采集脑电信号的同时不会造成被试头皮创伤,避免微针技术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
[0017]3、佩戴舒适,测试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几处调节带进行松紧调节,这种个性化的设置也进一步保障了电极与头皮的良好接触。
[0018]4、可扩展性强,由于干电极与脑电帽的连接结构简单,根据所需增加或减少干电极,适用于不同电极位置要求的采集测试。
[0019]5、干电极位置可进行前后、左右及深度的调节。
[0020]6、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经线带和纬线带的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干电极的剖视图;
[0024]图4为干电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若干条交叉布置的经线带I和纬线带2、头部固定带
3、两对连接带4、下颌固定带5和若干个干电极6,其中:各条经线带I和纬线带2的各个端部分别与头部固定带3相连,两对连接带4对称设置于纬线带2的两个端部,两对连接带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头部连接带4和下颌固定带5相连。
[0028]如图2所示,所述的各条经线带I和纬线带2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配扣7,该连接配扣7为边长大于经线带I和纬线带2的宽度的矩形框结构。
[0029]各条经线带I和纬线带2连接时,先将经线带I横置于连接配扣7表面,两边分别与连接配扣7对边平行,然后纬线带2从连接配扣7下方穿过连接配扣7的一边,越过经线带I后向下穿过连接配扣7的对边。经线带1、纬线带2的宽度短于连接配扣7边长,二者相差不超过1_,使交接处不易松动。经线带I与纬线带2可按需进行前后、左右拉动调节。
[0030]经线与纬线带2采用弹性面料,头部固定带3、连接带4与下颌固定带5均采用非弹性面料,连接配扣7为合金件。
[0031]所述的各条经线带I和纬线带2的端部以及头部固定带3的后端分别设有一处长度调节扣。
[0032]所述的两对连接带4为上端分体,下端合并的分叉结构。其长度、夹角符合人脑的外型结构,测试者可以通过向下拉伸两边固定带收紧脑电帽,同时耳根部不会因压迫产生不适。
[0033]如图3和图4所示,各个干电极6分别设置于各条经线带I和头部固定带3上,干电极6包括:导电件8、上固定件9、下固定件10、若干非导电垫圈11和导电垫片12,其中:导电件8设置于上固定件9内,导电件8的底部与头皮接触,上固定件9与下固定件10的内侧相连,上固定件9的顶端与下固定件10的底端之间从上之下依次固定有与导联线相连的导电垫片12、各个非导电垫圈11以及经线带I或头部固定带3。
[0034]所述的上固定件9和下固定件10分别为内部中空的螺钉结构,上固定件9的内螺纹与导电件8相连,外螺纹与下固定件10的内螺纹相连。
[0035]所述的导电件8为螺丝结构。本实施例中导电件8的直径为1.6,材质为304L不锈钢。
[0036]所述的非导电垫圈11的数量为3个。
[0037]所述的干电极6的位置包括:设于各条经线带I的非连接处以及头部固定带3的左侧和右侧的系统电极位置以及头部固定带3的额中部的扩展电极位置。
[0038]所述的系统电极位置的分别符合国际10/20系统中的Fpl、Fp2、F3、FZ、F4、C3、CZ、C4、P3、Pz、P4、01、02电极位,头部固定带3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应Fpl、Fp2电极位置。
[0039]使用时,首先让测试者带上脑电帽,下拉头部固定带3收紧脑电帽,然后搭上下颌固定带5的尼龙搭扣。接着依次调整头部固定带3长度,经线带I与纬线带2长度,使经线带I与纬线带2与头皮贴紧并到达指定位置。上下旋动干电极6中的导电件8调整电极深度,使电极触点与头皮相贴合。通过同时调整脑电帽的松紧与电极深度,可以保证各电极位置的独立性,不会因为多个电极同在一条弹性带上产生局部电极接触不良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干电极脑电帽,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交叉布置的经线带和纬线带、头部固定带、两对连接带、下颌固定带和若干个干电极,其中:各条经线带和纬线带的各个端部分别与头部固定带相连,两对连接带对称设置于纬线带的两个端部,两对连接带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头部连接带和下颌固定带相连,各个干电极分别设置于各条经线带和头部固定带上,干电极包括:导电件、上固定件、下固定件、若干非导电垫圈和导电垫片,其中:导电件设置于上固定件内,导电件的底部与头皮接触,上固定件与下固定件的内侧相连,上固定件的顶端与下固定件的底端之间从上之下依次固定有与导联线相连的导电垫片、各个非导电垫圈以及经线带或头部固定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电极脑电帽,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分别为内部中空的螺钉结构,上固定件的内螺纹与导电件相连,外螺纹与下固定件的内螺纹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电极脑电帽,其特征是,所述的干电极的位置包括:设于各条经线带的非连接处以及头部固定带的左侧和右侧的系统电极位置以及头部固定带的额中部的扩展电极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电极脑电帽,其特征是,所述的系统电极位置的分别符合国际10/20系统的电极位标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电极脑电帽,其特征是,所述的各条经线带和纬线带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配扣,该连接配扣为边长大于经线带和纬线带的宽度的矩形框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电极脑电帽,其特征是,所述的各条经线带和纬线带的端部以及头部固定带的后端分别设有一处长度调节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电极脑电帽,其特征是,所述的两对连接带为上端分体,下端合并的分叉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电极脑电帽,其特征是,所述的非导电垫圈的数量为3个。
【文档编号】A61B5/0476GK203914913SQ201420170473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董静, 沈惠璋, 叶腾, 赵继娣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