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杆及具有所述穿刺杆的穿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6901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穿刺杆及具有所述穿刺杆的穿刺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穿刺杆及具有所述穿刺杆的穿刺器,所述穿刺杆包括导引部及拨片,所述导引部位于所述穿刺杆的端部,所述拨片于所述导引部的径向上凸伸于所述导引部上;所述拨片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间形成有夹角,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处为第一交界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导引部的连接处为第二交界部,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导引部的连接处为第三交界部,所述第一交界部至所述导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交界部及所述第三交界部至所述导引部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穿刺杆上的拨片的侧壁设计成具有夹角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可减小拨片对与其接触的腹壁组织的损伤。
【专利说明】穿刺杆及具有所述穿刺杆的穿刺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穿刺器。

【背景技术】
[0002]穿刺器是腔镜手术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器械,它的性能优劣直接会影响到手术的流畅,同时也是腔内切割吻合器的配套器械。
[0003]目前,穿刺器在临床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对腹壁的损伤较大。从解剖学上来说,腹壁的两外侧有皮肤全层、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等组成,穿刺器进入会对腹壁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杆及具有所述穿刺杆的穿刺器,通过将穿刺杆上的拨片的侧壁侧壁设计成具有夹角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达到减小拨片对与其接触的腹壁组织的损伤的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杆,用于穿刺器中,所述穿刺杆包括导引部及拨片,所述导引部位于所述穿刺杆的端部;所述拨片于所述导引部的径向上凸伸于所述导引部上;其中,所述拨片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间形成有夹角,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处为第一交界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导引部的连接处为第二交界部,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导引部的连接处为第三交界部,所述第一交界部至所述导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交界部及所述第三交界部至所述导引部的距离。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平面部及第一弧面部,所述第一弧面部与所述导引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平面部及第二弧面部,所述第二弧面部与所述导引部连接。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片还包括相对设置的正表面及背表面,所述侧壁夹设于所述正表面与所述背表面之间,所述正表面及所述背表面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导引部之间。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刺杆包括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所述第一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正表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背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正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背表面的夹角为钝角。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刺杆包括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所述第一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正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背表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正表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背表面的夹角为锐角。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夹角的弯折处通过圆弧过渡。
[00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穿刺杆,用于穿刺器中,所述穿刺杆包括导引部及拨片,所述导引部位于所述穿刺杆的端部;所述拨片于所述导引部的径向上凸伸于所述导引部上;其中,所述拨片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尖部。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片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间形成有夹角,所述夹角的外边缘设置为所述尖部;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平面部及第一弧面部,所述第一弧面部与所述导引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平面部及第二弧面部,所述第二弧面部与所述导引部连接;所述拨片还包括相对设置的正表面及背表面,所述侧壁夹设于所述正表面与所述背表面之间,所述正表面及所述背表面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导引部之间。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刺杆包括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所述第一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正表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背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正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背表面的夹角为钝角。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穿刺器,包括穿刺套管以及如上所述的穿刺杆,所述穿刺杆可脱离地设置于所述穿刺套管内,且所述导引部伸出所述穿刺套管。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穿刺杆的拨片的侧壁设计成具有夹角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可在不损伤腹壁肌肉组织的情况下保证穿刺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穿刺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引部及拨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拨片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拨片及第二拨片撑开腹壁组织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拨片及第二拨片撑开腹壁组织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穿刺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24]本实用新型内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
[0025]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穿刺杆的结构示意图。穿刺杆10包括导引部11以及拨片12,所述导引部11位于所述穿刺杆10的端部;所述拨片12于所述导引部11的径向上凸伸于所述导引部11上,其中,所述拨片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122及第二侧壁121,所述第一侧壁122及所述第二侧壁121间形成有夹角,所述第一侧壁122与所述第二侧壁121的连接处为第一交界部,所述第一侧壁122与所述导引部11的连接处为第二交界部,所述第二侧壁121与所述导引部11的连接处为第三交界部,所述第一交界部至所述导引部11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交界部及所述第三交界部至所述导引部11的距离。亦即,所述拨片12的第一侧壁122及第二侧壁121之间的夹角相对于拨片12本体来说是外凸的。因腹壁具有多层组织,将拨片12的侧壁设计成具有夹角的第一侧壁122及第二侧壁121,可减小拨片12对与其接触的腹壁组织的损伤。
[0026]如图2所示,图2是图1中A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侧壁122包括第一平面部1221及第一弧面部1222,所述第一弧面部1222与所述导引部11连接,所述第二侧壁121包括第二平面部1211及第二弧面部1212,所述第二弧面部1212与所述导引部11连接。将与导引部11相连接处设计成第一弧面部1222及第二弧面部1212,弧面设计可使拨片12与导引部11的连接更为柔和,防止导引部11进入腹壁组织的时候拨片12与导引部11的连接处因过为锋利而损伤腹壁组织。
[0027]如图1所示,所述拨片12还包括正表面123及与所述正表面123相对设置的背表面124,所述侧壁夹设于所述正表面123及所述背表面124之间,所述正表面123及所述背表面124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导引部11之间。
[0028]如图3及图4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引部及拨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拨片的仰视结构示意图。所述拨片12包括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第一拨片
13及第二拨片14于所述穿刺杆10的轴线方向上中心对称。所述第一拨片13的所述第一侧壁132与所述第一正表面133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所述第一拨片13的第一侧壁132与所述第一背表面134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所述第一夹角α为钝角,所述第二夹角β为锐角;所述第二拨片14的所述第一侧壁142与所述第一正表面143的夹角为第三夹角Y,所述第二拨片14的第一侧壁142与所述第一背表面144的夹角为第四夹角δ,所述第三夹角Y为锐角,所述第四夹角δ为钝角。所述第一夹角α与所述第三夹角Y为互补关系,所述第一夹角α与所述第二夹角β为互补关系。但不以此为限,各个夹角的角度及关系可按具体情况而定。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的角度设计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为,所述第一夹角α为锐角,所述第二夹角β为钝角,同时,所述第三夹角Y为钝角,所述第四夹角δ为锐角。上述四个夹角的弯折处通过圆弧过渡,可以防止夹角弯折处因过锋利而损伤腹壁组织。
[0029]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撑开腹壁组织30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中,将第一拨片13的第一侧壁132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撑开端135及第一辅助端136,将第二拨片14的第一侧壁142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二撑开端145及第二辅助端146,可以看到,所述第一撑开端135及所述第二撑开端145为对角关系,此种设计可使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对腹壁组织30的撑开作用更佳。
[0030]下面就所述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的工作原理做详细描述。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对腹壁组织30没有切割作用,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的作用在于撑开腹壁组织30。在使用时,先用手术刀将皮肤切开,再将穿刺杆10深入缺口处,旋转穿刺杆10,从而带动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旋转而撑开腹壁组织30。在穿刺杆10旋转过程中,对腹壁组织30起撑开作用的主要为所述第一撑开端135及第二撑开端145。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当穿刺杆10进入腹壁组织30时,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将腹壁组织30撑开成大致为椭圆形的缺口,最佳在穿入时,使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形成的平面与腹壁组织30的纤维方向平行,从而防止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损伤腹壁组织30的纤维。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包括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若此时还有第三个拨片,则所述第三个拨片可能会损伤组织纤维。如图5所示,当穿刺杆10沿着逆时针方向B旋转时,第一撑开端134对与其接触的腹壁组织30产生作用力而撑开所述部分腹壁组织30,此时第二撑开端145也对与其接触的腹壁组织30有作用力,并将所述部分腹壁组织30撑开。相较于将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设计成轴对称,中心对称的设计可使得所述第一撑开端135及所述第二撑开端145在穿刺杆10旋转过程中均对腹壁组织30起到撑开作用,从而使撑开效果更佳。
[0031]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拨片13及第二拨片14撑开腹壁组织30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实施例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拨片13的第一侧壁132及所述第一正表面13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而所述第二拨片14的第一侧壁142及所述第一正表面14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此时,可按照顺时针方向C旋转所述穿刺杆10,从而仍然可以保证所述第一撑开端135及所述第二撑开端145在穿刺杆10旋转过程中均对腹壁组织30起到撑开作用。
[003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实施例的穿刺杆,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穿刺杆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拨片上具有至少一个尖部,利用所述尖部来对腹壁组织起到拨开作用。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参阅图1至图3来说明本实施例,所述拨片12包括第一侧壁122和第二侧壁121,所述第一侧壁122和所述第二侧壁121连接间形成有夹角,所述夹角的外边缘设置为所述尖部;所述第一侧壁122包括第一平面部1221及第一弧面部1222,所述第一弧面部1222与所述导引部11连接,所述第二侧壁121包括第二平面部1211及第二弧面部1212,所述第二弧面部1212与所述导引部11连接;所述拨片1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正表面123及背表面124,所述侧壁夹设于所述正表面123与所述背表面124之间,所述正表面123及所述背表面124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导引部11之间。本实施例的穿刺杆包括第一拨片13和第二拨片14,所述第一拨片13的第一侧壁132与其正表面133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拨片13的第一侧壁132与其背表面134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拨片
14的第一侧壁142与其正表面143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拨片14的第一侧壁142与其背表面144的夹角为钝角。本实施例的其他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33]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穿刺器4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器40包括穿刺套管20,以及如上所述的穿刺杆10,所述穿刺杆10可脱离地设置于所述穿刺套管20内,且所述导引部11伸出所述穿刺套管20。
[0034]穿刺套管20的一端部设置有密封件21,穿刺器是一个腔外于腔内联接的通道,手术过程当中各种不同口径的器械都有可能进出,为保持完整的气腹,密封件5的阀门要能适应多种直径变化。另外,穿刺套管20的外壁还设置了倒齿22,可增加穿刺套管20与组织之间的摩擦,避免手术过程中穿刺套管20滑出。
[0035]本实用新型的穿刺杆10上设置有两个中心对称的拨片12,且拨片12的侧壁设计成具有夹角的第一侧壁122及第二侧壁121,可在不损伤腹壁肌肉组织的情况下保证穿刺效果,且对腹壁肌肉组织的撑开效果较佳。
[0036]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括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37]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穿刺杆,用于穿刺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杆包括: 导引部,所述导引部位于所述穿刺杆的端部;以及 拨片,所述拨片于所述导引部的径向上凸伸于所述导引部上; 其中,所述拨片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间形成有夹角,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处为第一交界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导引部的连接处为第二交界部,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导引部的连接处为第三交界部,所述第一交界部至所述导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交界部及所述第三交界部至所述导引部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平面部及第一弧面部,所述第一弧面部与所述导引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平面部及第二弧面部,所述第二弧面部与所述导引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还包括相对设置的正表面及背表面,所述侧壁夹设于所述正表面与所述背表面之间,所述正表面及所述背表面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导引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杆包括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所述第一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正表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背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正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背表面的夹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杆包括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所述第一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正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背表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正表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背表面的夹角为锐角。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穿刺杆,其特征在于,上述夹角的弯折处通过圆弧过渡。
7.一种穿刺杆,用于穿刺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杆包括: 导引部,所述导引部位于所述穿刺杆的端部;以及 拨片,所述拨片于所述导引部的径向上凸伸于所述导引部上; 其中,所述拨片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尖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间形成有夹角,所述夹角的外边缘设置为所述尖部;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平面部及第一弧面部,所述第一弧面部与所述导引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平面部及第二弧面部,所述第二弧面部与所述导引部连接; 所述拨片还包括相对设置的正表面及背表面,所述侧壁夹设于所述正表面与所述背表面之间,所述正表面及所述背表面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导引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杆包括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所述第一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正表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背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正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一侧壁与其背表面的夹角为钝角。
10.一种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器包括, 穿刺套管;以及 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穿刺杆,所述穿刺杆可脱离地设置于所述穿刺套管内,且所述导引部伸出所述穿刺套管。
【文档编号】A61B17/34GK204072262SQ201420520066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1日
【发明者】李茂富, 吴惟民 申请人:常州健瑞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