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873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属于建筑施工中的救护装置领域。该救护装置包括起吊装置和救护装置;起吊装置包括支架结构和设有牵引绳的动力机构;动机机构包括卷扬机和用于驱动卷扬机的电动机,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卷扬机上,其另一端则绕过支架结构与一吊钩固定连接;救护担架包括坐垫板、与坐垫板一端铰接的背部支撑板、与坐垫板另一端铰接的腿部支撑板;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均可相对于坐垫板活动调整角度;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吊绳和用于固定吊绳的安装部;救护担架通过吊绳勾挂于吊钩上与起吊装置可拆卸连接。该救护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安全、便捷地使挖孔桩内的受伤人员及时地撤离以使其快速地获得救治。
【专利说明】一种人工挖孔粧救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人工挖孔桩是最常见的一种地基结构类型,其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而确定,浅的只有数米,深的可达十几米。通常,施工人员都是利用梯子进出人工挖孔桩。但是,当施工人员在挖孔桩内施工时受伤或突发疾病,则施工人员难以通过爬梯子的方式离开挖孔桩,使得救护变得十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该救护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安全、便捷地使挖孔桩内的受伤人员及时地撤离以使其快速地获得救治。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其包括:
[0006]起吊装置,其包括支架结构和设有牵引绳的动力机构;动机机构包括卷扬机和用于驱动卷扬机的电动机,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卷扬机上,其另一端则绕过支架结构与一吊钩固定连接;
[0007]救护担架,其包括坐垫板、与坐垫板一端铰接的背部支撑板、与远离背部支撑板的坐垫板另一端铰接的腿部支撑板;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吊绳和用于固定吊绳的安装部;所述救护担架通过吊绳勾挂于吊钩上与起吊装置可拆卸连接。因为坐垫板分别与背部支撑部、腿部支撑部铰接,因此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均可相对于坐垫板活动调整适合的角度。
[0008]为了保护受伤工人在救护担架提升过程中不会掉落,优选地,背部支撑板与坐垫板间设有可伸缩的扶手,该扶手的一端设在坐垫板上,另一端设在背部支撑板上,该扶手可根据背部支撑板与坐垫板之间的角度伸展或收缩。
[0009]为了保障受伤人员在提升过程中的安全,进一步地,所述背部支撑板和坐垫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可调节长度的安全绑带。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的一侧上分别设有一用于收纳吊绳的收纳盒。
[0011]为了便于运送受伤工人且不会占据过多空间,优选地,所述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远离坐垫板的一端设有可伸缩的抬柄。
[0012]为了便于在平整的地面移动担架,优选地,所述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的背面均设有可折叠的伸缩杆,该伸缩杆可在一收纳于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背面的收纳位置与垂直于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的展开位置之间运动;该伸缩杆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0013]具体地,所述支架结构包括基座和垂直设于基座前端的承重杆,该承重杆上的顶端设有吊臂,吊臂上设有第一滑轮,承重杆上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卷扬机上,其另一端则依次绕过第二滑轮、第一滑轮与吊钩固定连接。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救护担架上的吊绳与起吊装置的吊钩可拆卸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便捷、安全地将受伤工人搬运出挖孔桩内使其及时地接受治疗;背部支撑板与腿部支撑板分别与坐垫板铰接,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挖孔桩井口的直径大小调整角度,适用范围广;设有可伸缩的抬柄,可以节省空间,便于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搬运受伤工人;设有用于收纳吊绳的收纳盒,能够避免吊绳散落而影响在地面的搬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人工挖孔桩,适用范围广,具有优良的市场推广前景。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的起吊装置整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的救护担架背面示意图。
[0019]其中,1、支架结构;11、基座;12、承重杆;13、吊臂;14、第一滑轮;15、第二滑轮;2、动力机构;21、牵引绳;22、卷扬机;23、电动机;24、吊钩;3、救护担架;31、坐垫板;32、背部支撑板;33、腿部支撑板;34、吊绳;35、扶手;36、安全绑带;37、收纳盒;38、抬柄;39、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包括:起吊装置,其包括支架结构I和设有牵引绳21的动力机构2 ;具体地,所述支架结构I包括基座11和垂直设于基座11前端的承重杆12,该承重杆12上的顶端设有吊臂13,吊臂13上设有第一滑轮14,承重杆12上设有第二滑轮15,为了进一步提高起吊装置的稳固性,基座11的左右两侧分别还设有与承重杆12固定连接的连接杆;动力机构2包括卷扬机22和用于驱动卷扬机22的电动机23,所述牵引绳21的一端固定在卷扬机22上,其另一端则依次绕过第二滑轮15、第一滑轮14与一吊钩24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21优选钢丝绳,也可以是尼龙绳;
[0022]救护担架3,其包括坐垫板31、与坐垫板31 —端铰接的背部支撑板32、与远离背部支撑板32的坐垫板31另一端铰接的腿部支撑板33 ;背部支撑板32和腿部支撑板33的两侧分别设有吊绳34和用于固定吊绳34的安装部;所述救护担架3通过吊绳34勾挂于吊钩24上与起吊装置可拆卸连接。因为坐垫板31分别与背部支撑部32、腿部支撑部33铰接,因此所述背部支撑板32和腿部支撑板33均可相对于坐垫板31活动调整适合的角度;
[0023]为了保护受伤工人在救护担架3提升过程中不会掉落,背部支撑板32与坐垫板31间设有可伸缩的扶手35,该扶手35的一端设在坐垫板31上,另一端设在背部支撑板32上,该扶手35可根据背部支撑板32与坐垫板31之间的角度伸展或收缩;为了保障受伤人员在提升过程中的安全,所述背部支撑板32和坐垫板31的两侧分别设有可调节长度的安全绑带36。
[0024]为了避免吊绳34散落而影响在地面的搬运,所述背部支撑板32和腿部支撑板33的一侧上分别设有一用于收纳吊绳34的收纳盒37 ;为了进一步地便于收纳,吊绳34优选为尼龙绳,也可以是铁丝。为了便于运送受伤工人且不会占据过多空间,所述背部支撑板32和腿部支撑板33远离坐垫板31的一端均设有可伸缩的抬柄38。
[0025]为了便于在平整的地面移动救护担架3,所述背部支撑板32和腿部支撑板33的背面均设有可折叠的伸缩杆39,该伸缩杆39可在一收纳于背部支撑板32和腿部支撑板33背面的收纳位置与垂直于背部支撑板32和腿部支撑板33的展开位置之间运动;该伸缩杆39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0026]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起吊装置,其包括支架结构和设有牵引绳的动力机构;动机机构包括卷扬机和用于驱动卷扬机的电动机,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卷扬机上,其另一端则绕过支架结构与一吊钩固定连接; 救护担架,其包括坐垫板、与坐垫板一端铰接的背部支撑板、与远离背部支撑板得坐垫板另一端铰接的腿部支撑板;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吊绳和用于固定吊绳的安装部;所述救护担架通过吊绳勾挂于吊钩上与起吊装置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背部支撑板与坐垫板间设有可伸缩的扶手,该扶手的一端设在坐垫板上,另一端设在背部支撑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板和坐垫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可调节长度的安全绑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的一侧上分别设有一用于收纳吊绳的收纳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远离坐垫板的一端设有可伸缩的抬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的背面均设有可折叠的伸缩杆,该伸缩杆可在一收纳于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背面的收纳位置与垂直于背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的展开位置之间运动;该伸缩杆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包括基座和垂直设于基座前端的承重杆,该承重杆上的顶端设有吊臂,吊臂上设有第一滑轮,承重杆上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卷扬机上,其另一端则依次绕过第二滑轮、第一滑轮与吊钩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A61G1/013GK204170002SQ201420565784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8日
【发明者】张春, 聂泽泉, 蒋博艺, 陈永, 郑孝旭, 韦显根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