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湿化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9306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氧气湿化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氧气湿化瓶,包括主壳体、输入管路、表面湿化部分、湿化液贮存部分以及湿化液输送部分,主壳体为中空性瓶体,其顶端设有连接输入管路的开口,上端侧部设有出气口;表面湿化部分的位置高于湿化液贮存部分,湿化液输送部分连通表面湿化部分以及湿化液贮存部分,表面湿化部分由可吸水滤膜以及至少一部分由可吸水滤膜为内壁的内腔空隙组成;表面湿化部分与湿化液贮存部分之间还设有滤层;氧气通过输入管路进入内腔空隙过滤并湿化后,经湿化液输送部分进行输送至湿化液贮存部分,经滤层再次过滤,向上输送经出气口流出。该湿化瓶的湿化效果好、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有效滤除氧气中的细菌和杂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专利说明】氧气湿化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氧气湿化瓶。

【背景技术】
[0002]吸氧过程是医院常用的抢救或治疗手段之一,人工制备的医用氧气极其干燥,如果直接吸入医用氧气,会导致患者呼吸道干燥不适,因此,氧气湿化成为患者吸氧过程中的必须环节。以往医院普遍采用复式氧气湿化瓶,该产品已沿用多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容易污染,安全性比较差;氧气与湿化液不能充分接触,湿化效果差,噪音大,不利于患者休息;且重复消毒使用,即增加医院工作负担,又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0003]现在市场上的氧气湿化瓶大多采用一次性氧气湿化瓶杜绝交叉感染,但是临床使用的湿化瓶往往是单一患者连续多日使用,现有一次性的湿化瓶的滤除效果仍然不佳,且有临床操作较为不便且安全性较低的缺点。因此,上述现有的氧气湿化瓶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氧气湿化瓶,湿化效果好、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有效滤除氧气中的细菌和杂质,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保证单一患者可以连续多日使用,不必重复消毒操作,显著降低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氧气湿化瓶,包括主壳体、输入管路、表面湿化部分、湿化液贮存部分以及湿化液输送部分,
[0007]主壳体为由外部的壳壁和内部的内腔构成的对外界开放的中空性瓶体,主壳体的顶端设有连接所述输入管路的开口,上端侧部设有出气口 ;
[0008]表面湿化部分设于主壳体的内腔上部,且与输入管路连通,表面湿化部分由可吸水滤膜以及至少一部分由可吸水滤膜为内壁的内腔空隙组成;
[0009]湿化液输送部分为设于内腔中部的滤芯,滤芯的顶端连通所述表面湿化部分的内腔空隙,下部与壳壁的底部连接,滤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内腔还设有滤层,该滤层位于表面湿化部分与湿化液贮存部分之间;
[0010]氧气通过输入管路进入表面湿化部分的内腔空隙过滤并湿化后,经湿化液输送部分进行输送和过滤,然后通过通孔输送至湿化液贮存部分,经过滤层再次过滤,并向上输送经出气口流出;而位置较低的湿化液通过滤芯向上输送至位置较高的表面湿化部分。
[0011]进一步使滤芯结构具有更好的滤除和吸湿效果,滤芯为中部设有带孔隔板的管体构造,该管体的上管口与表面湿化部分的出气部分连接;滤芯包括设于带孔隔板上部的第一过滤体以及其下部的第二过滤体,第一过滤体包括上层呈球型构造的矿石体以及下层的第一矿石层,矿石体为一个球状或不规则形状的矿石,该矿石体可松动的放置于滤芯内,第一矿石层为碎石层,第二过滤体为棉条层;滤芯的侧壁还设有若干突起。
[0012]为使湿化瓶具有更好的滤出效果,滤层包括固定于内腔壁上的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方的第二矿石层,且该第二矿石层为碎石层;底板的中心部位设有配合套穿滤芯的通孔,且该底板上还设有若干通气孔,用于氧气的流通。
[0013]进一步地,壳壁为四方体构造,由上壳壁和下壳壁套接组成,开口设于上壳壁的顶端中部,且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输入管路;上壳壁的顶端侧部设于若干个气孔。
[0014]本实用新型的氧气湿化瓶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好,上壳壁侧面还设有减压阀,减压阀包括设于壳壁上的管道、连接于管道外端的喇叭口以及设于管道内的塞子,塞子为两侧铣平面的球体或圆柱体。
[0015]进一步地,内腔空隙为管条状、放射状、曲折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内腔空隙的进气一端与主壳体的开口相通,出气一端通过一个或多个通道与主壳体的内腔相通,需湿化的氧气从表面湿化部分的内腔空隙进气,从出气一端流出。
[0016]为方便观察湿化液的消耗,利于即使更换或补充湿化液,主壳体与湿化液贮存部分对应的部位设有液位刻度线。
[0017]进一步为提高滤膜的净化、分离效果,可吸水滤膜为微孔过滤膜。
[0018]具体地,湿化液贮存部分容纳有湿化液,湿化液为纯净水或加入抗菌防腐物质的水溶液;矿石体、第一矿石层和第二矿石层为麦饭石和/或能量石。
[0019]更进一步为使湿化瓶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且方便使用,输入管路的进气端以及出气口分别设有密封塞。
[0020]本实用新型的氧气湿化瓶利用液态水转为气态水的相变原理湿化氧气,在使用过程中,湿化液输送部分通过毛细原理向表面湿滑提供水分,氧气通过湿润的内腔空隙和可吸水滤膜,有效滤除氧气中的细菌和杂质;氧气继续通过滤芯以及滤层的多层过滤,进一步地提高了滤除效果,从而达到无菌无噪音的湿化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1的氧气湿化瓶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3]图2为实施例2的氧气湿化瓶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0024]图3为实施例2的氧气湿化瓶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5]图4为实施例2的氧气湿化瓶部位I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5为实施例2的氧气湿化瓶的塞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氧气湿化瓶,包括主壳体1、输入管路2、表面湿化部分3、湿化液贮存部分4以及湿化液输送部分。主壳体1为由外部的壳壁10和内部的内腔11构成的对外界开放的中空性瓶体,主壳体1的顶端设有连接输入管路2的开口 12,上端侧部设有出气口 13 ;表面湿化部分3的位置高于湿化液贮存部分4,湿化液输送部分连通所述表面湿化部分3以及湿化液贮存部分4。
[0029]表面湿化部分3设于主壳体1的内腔11上部,且与输入管路2连通,表面湿化部分3由可吸水滤膜31以及至少一部分由可吸水滤膜31为内壁的内腔空隙30组成。
[0030]湿化液输送部分为设于内腔11中部的滤芯5,滤芯5的顶端连通表面湿化部分3的内腔空隙30,下部与壳壁10的底部连接,滤芯5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51 ;内腔11中还设有滤层6,该滤层6位于表面湿化部分3与湿化液贮存部分4之间。
[0031]实施例2
[0032]本实施例提供了氧气湿化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此外还包括有下述结构。
[0033]图2和图3所示,壳壁10为四方体构造,由上壳壁101和下壳壁102套接组成,开口 12设于上壳壁101的顶端中部,且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输入管路2 ;上壳壁101的顶端侧部设于若干个气孔103。
[0034]滤芯5为中部设有带孔隔板56的管体构造,该管体的上管口 52与表面湿化部分3的出气部分连接;滤芯5包括设于带孔隔板56上部的第一过滤体以及其下部的第二过滤体55,第一过滤体包括上层呈球型构造的矿石体53以及下层的第一矿石层54,矿石体53为一个球状或不规则形状的矿石,该矿石体53可松动的放置于滤芯5内,第二过滤体55为棉条层;滤芯5的侧壁还设有若干突起57。
[0035]滤层6包括固定于所内腔11壁上的底板60以及设于底板60上方的第二矿石层61,底板60的中心部位设有配合套穿滤芯5的通孔62,且该底板60上还设有若干通气孔63,用于氧气的流通。
[0036]为方便使用,输入管路2的进气端以及出气口 13分别设有密封塞8。
[0037]图4和图5所示,上壳壁101侧面还设有减压阀7,减压阀7包括设于壳壁10上的管道70、连接于管道70外端的喇叭口 71以及设于管道70内的塞子72,塞子72为两侧铣平面的球体或圆柱体。
[0038]内腔空隙30为管条状、放射状、曲折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本实用新型的内腔空隙30优选为曲折状。内腔空隙30的进气一端与主壳体1的开口 12相通,出气一端通过一个或多个通道与主壳体1的内腔11相通,需湿化的氧气从表面湿化部分3的内腔空隙30
进气,从出气一端流出。
[0039]参见图2,内壁空隙30为上盖体32和下盖体33扣合组成,其中可吸水滤膜31设于上盖体32和下盖体33的中间。可吸水滤膜31为微孔过滤膜,进一步优选为超滤膜。上盖体32的顶部设有进气管35,底面设有曲折状的第一突起;而下盖体33的顶面设有与第一突起相对应的第二突起37,使得扣合时,上下突起对应形成内壁空隙30 ;下盖体33的底部还设有出气管36与滤芯5相套接。为使进气管35进入的氧气均匀的通过可吸水滤膜31过滤,进气管35与上盖体32的连接处还设有导流压片34,该导流压片34引导进入的氧气沿着内壁空隙30流动,均匀通过可吸水滤膜31。
[0040]湿化液贮存部分4容纳有湿化液,湿化液为纯净水或加入抗菌防腐物质的水溶液;矿石体53、第一矿石层54和第二矿石层61为麦饭石和/或能量石,其中第一矿石层54和第二矿石层61为碎石层,具有较好的毛细渗透作用。主壳体1与湿化液贮存部分4对应的部位还设有液位刻度线,用于随时观察湿化液的使用状况。
[0041]使用时,氧气通过输入管路2进入表面湿化部分3的内腔空隙30过滤并湿化后,经湿化液输送部分3进行输送和过滤,然后通过通孔51输送至湿化液贮存部分4,经过滤层6再次过滤,并向上输送经出气口 13流出;而位置较低的湿化液通过滤芯5的毛细渗透作用向上输送至位置较高的表面湿化部分3。当瓶内出现压力过大状况,推动减压阀7上的塞子72至喇叭口 71,达到减压效果,从而保证湿化瓶在病人吸氧使用中的安全性。
[00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氧气湿化瓶,包括主壳体(I)、输入管路(2)、表面湿化部分(3)、湿化液贮存部分(4)以及湿化液输送部分, 所述主壳体(I)为由外部的壳壁(10)和内部的内腔(11)构成的对外界开放的中空性瓶体,所述主壳体(I)的顶端设有连接所述输入管路(2)的开口(12),上端侧部设有出气口(13); 所述表面湿化部分(3)的位置高于湿化液贮存部分(4),所述湿化液输送部分连通所述表面湿化部分(3)以及湿化液贮存部分(4); 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湿化部分(3)设于所述主壳体(I)的内腔(11)上部,且与所述输入管路(2)连通,所述表面湿化部分(3)由可吸水滤膜(31)以及至少一部分由可吸水滤膜(31)为内壁的内腔空隙(30)组成; 所述湿化液输送部分为设于内腔(11)中部的滤芯(5),所述滤芯(5)的顶端连通所述表面湿化部分(3)的内腔空隙(30),下部与所述壳壁(10)的底部连接,所述滤芯(5)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51);所述内腔(11)还设有滤层¢),该滤层(6)位于所述表面湿化部分(3)与湿化液贮存部分(4)之间; 氧气通过输入管路(2)进入表面湿化部分(3)的内腔空隙(30)过滤并湿化后,经湿化液输送部分(3)进行输送和过滤,然后通过通孔(51)输送至湿化液贮存部分(4),经过滤层(6)再次过滤,并向上输送经出气口(13)流出;而位置较低的湿化液通过滤芯(5)向上输送至位置较高的表面湿化部分(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5)为中部设有带孔隔板(56)的管体构造,该管体的上管口(52)与表面湿化部分(3)的出气部分连接;所述滤芯(5)包括设于带孔隔板(56)上部的第一过滤体以及其下部的第二过滤体(55),所述第一过滤体包括上层呈球型构造的矿石体(53)以及下层的第一矿石层(54),所述矿石体(53)为一个球状或不规则形状的矿石,该矿石体(53)可松动的放置于所述滤芯(5)内,所述第一矿石层(54)为碎石层,所述第二过滤体(55)为棉条层;所述滤芯(5)的侧壁还设有若干突起(5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层(6)包括固定于所述内腔(11)壁上的底板(60)以及设于底板(60)上方的第二矿石层(61),且该第二矿石层(61)为碎石层;所述底板¢0)的中心部位设有配合套穿所述滤芯(5)的通孔(62),且该底板(60)上还设有若干通气孔(63),用于氧气的流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壁(10)为四方体构造,由上壳壁(101)和下壳壁(102)套接组成,所述开口(12)设于上壳壁(101)的顶端中部,且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所述输入管路(2); 所述上壳壁(101)的顶端侧部设于若干个气孔(10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气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壁(101)侧面还设有减压阀(7),所述减压阀(7)包括设于壳壁(10)上的管道(70)、连接于管道(70)外端的喇叭口(71)以及设于管道(70)内的塞子(72),所述塞子(72)为两侧铣平面的球体或圆柱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气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空隙(30)为管条状、放射状、曲折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所述内腔空隙(30)的进气一端与主壳体(I)的开口(12)相通,出气一端通过一个或多个通道与主壳体(I)的内腔(11)相通,需湿化的氧气从表面湿化部分(3)的内腔空隙(30)进气,从出气一端流出。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氧气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I)与湿化液贮存部分(4)对应的部位设有液位刻度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氧气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水滤膜(31)为微孔过滤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氧气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化液贮存部分(4)容纳有湿化液,所述湿化液为纯净水或加入抗菌防腐物质的水溶液;所述矿石体(53)、第一矿石层(54)和第二矿石层¢1)为麦饭石和/或能量石。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氧气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路(2)的进气端以及出气口 (13)分别设有密封塞(8)。
【文档编号】A61M16/16GK204193251SQ201420578367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8日
【发明者】孙立民 申请人:孙立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