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开放手术用门静脉取栓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7686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新型开放手术用门静脉取栓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放腹部手术中用于取出门静脉中癌栓或血栓的钳夹装置,尤其用于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中门静脉癌栓的取栓操作,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肝脏肿瘤发展到中晚期,常会有肿瘤栓子侵犯肝脏主要血管,如门静脉、肝静脉,血管中癌栓能否取净直接影响病人肿瘤复发早晚和生存时间。目前临床上尚无专用的血管癌栓取栓钳,所使用的取栓器械多是使用胆道取石钳或镊子等现有器械代替。这种取栓方法存在诸多不足:门静脉癌栓,质地相对较软,大部分癌栓与门静脉血管壁有或多或少的粘连(见附图5),甚至有微小血管相连,因此在取栓时仅用目前临床上已有取栓钳夹持癌栓,夹的力量太大会压碎癌栓,导致肿瘤播散;力量太小又不能有效的将癌栓取出。因此我们亟需一种钳子尖端能牢固夹住癌栓,且头端部分还能有效的容纳癌栓组织的取栓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实用功能突出、结构设计合理,能方便有效地夹取门静脉癌栓的钳夹取栓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材质的专用夹取癌栓或血栓组织的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片大小、形状完全对称的头端呈半弧形凹面的钳臂,两片钳臂的中段以铆钉为轴互相铆合连接;钳臂的头端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半弧形中空凹面取栓腔,凹面内壁光滑,布满微孔,两片钳臂闭合时,头端的半弧形中空凹面对合,形成密封的取栓腔,两片钳臂的尖端为可以互相对合的齿状结构,其闭合时可以紧密嵌合夹持癌栓组织;钳臂的中部为中空的连接杆状结构,连接前端的中空弧形凹面与后部的持握装置,持握装置为中空结构,末端连接有负压引流接头,可外接负压引流设备,通过持握装置、中部连接杆、头端弧形凹面的微孔传递负压,引流门静脉癌栓周围的血性积液。

本发明所述两片钳臂的头端内外表面光滑,其尖端齿状结构头部圆钝,以避免钳夹癌栓时损伤门静脉血管内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效果:实用功能突出,结构设计合理,能有效地夹取门静脉癌栓,癌栓不易脱落,门静脉内血液或脱落癌组织操作时会通过中空负压结构引流出,手术视野清晰,不会污染创面,保证了门静脉癌栓取栓术的根治性,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效率。本发明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廉,更切合肝脏外科临床治疗的需要。

本发明在结构设计等方面确属创新,较之目前使用的产品结构和功能方面又较大改进和革新,且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钳臂头端中空弧形取栓腔和齿状嵌合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3为钳臂尖端齿状嵌合装置闭合时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钳臂头端中空弧形凹面俯视图。

图5为门静脉腔内见癌栓组织粘附于血管壁示意图。

图中1.钳臂尖端的齿状嵌合结构,2.钳臂头端的中空弧形取栓腔,3.钳臂后部的持握装置,4.持握装置末端相连的负压引流接头,5.钳臂的中部的中空连接杆状结构,6.钳臂头端中空弧形凹面,7.弧形凹面中负压引流用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所示,本发明在腹部手术中使用时,门静脉取栓钳后部通过末端的负压引流接头4首先连接负压吸引管。手术者阻断门静脉入肝血流后,手持门静脉取栓钳,无名指与拇指分别插入此钳后部持握装置3,张开两臂,自手术中已显露好的门静脉断端开口处,插入尖端的齿状结构1和.头端的中空弧形取栓腔2,闭合取栓钳,以取栓腔2容纳癌栓组织主体,尖端齿状结构1夹持癌栓前端与门静脉壁粘连部分,向后退出取栓钳,一并取出门静脉癌栓,如此反复操作,取净癌栓,其间门静脉断端内血液可通过弧形凹面6中负压引流微孔7,经由中空弧形取栓腔2、钳臂的中部的中空连接杆状结构5、钳臂后部的持握装置3末端的负压引流接头4吸出,以维持手术创面视野清晰取栓顺畅。

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该实施例既能满足门静脉取栓的要求,又能最大程度避免癌栓脱落、种植、转移等风险。该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原理等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所做出的任何简单改变、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属本发明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