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908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药物。



背景技术:

产后乳汁淤积症是由于产后哺乳期内乳汁排出不畅,致使乳汁在乳内积存而造成的,临床上主要表现是乳房内包块,红肿胀痛,常被误诊为乳腺肿瘤。近几年来,产后缺乳患者在门诊中逐渐增多,这些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真性乳少,而是乳管堵塞、乳汁排出不畅所致乳汁淤积。乳汁淤积为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疾病,若不及时处理,极易造成乳管阻塞,继发急性乳腺炎。给产妇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而且直接影响母乳喂养,影响婴儿的发育与健康。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均可见记载于《中华本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药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产后乳汁淤积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合欢皮12份、党参9份、蒲公英25份、枣叶10份、大蓟9份。

发明人认为,乳汁淤积主要病机为乳络不畅,系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本发明运用:合欢皮疏肝解郁,活血消痈;党参健脾益气; 蒲公英、枣叶清热解毒;大蓟行瘀消肿。共奏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本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共收集产后乳汁淤积产妇80例,均为哺乳期妇女,年龄22-36岁,病程2d以内44例,2d以上36例。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乳房肿胀,结块疼痛,乳汁排出不畅或无乳汁排出,同侧腋下可能有淋巴结肿大,触痛。全身可有畏寒、发热症状。周身酸痛不适,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2、试验方法

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2次。疗程1周。若服药不足一个疗程即治愈,愈后即可停止服药。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酸辣、茶叶、绿豆等食物。

进行产后母乳喂养方法指导:①告知产妇正确的喂奶姿势,婴儿含接乳头时须包括乳晕。②产妇需做好乳房保健,一旦发生避免乳头皲裂,应及时处理。③指导产妇的营养饮食,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以乳房胀痛及硬结消失,乳汁能正常分泌,排出顺畅,不影响哺乳为治愈;乳房胀痛及硬结消失或减轻,乳汁能分泌,排出欠顺畅,婴儿 吸吮比较费力或须用吸奶器吸出为好转;病情无变化或进一步加重造成化脓性乳腺炎者为无效。

3.2治疗结果

80例产后乳汁淤积产妇,治愈55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治疗期间母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可见本发明用于治疗产后乳汁淤积安全有效,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合欢皮12克、党参9克、蒲公英25克、枣叶10克、大蓟9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封装,即得符合正常产妇一天用量的煎剂。

用于治疗产后乳汁淤积。口服,每日1剂。

实施例2

称取:合欢皮12克、党参9克、蒲公英25克、枣叶10克、大蓟9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产妇一天用量的散剂。

用于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温开水冲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3

称取:合欢皮12克、党参9克、蒲公英25克、枣叶10克、大蓟9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产妇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温开水送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