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456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6-141761号公报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在中央吸收体与一对侧吸收体之间分别具有切离部,切离部分别设于中央吸收体的至少长度方向(产品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两端部,并且在长度方向另一方向部(衣服后身部)的两端部打开,该侧吸收体至少配置于下裆部(产品中央部附近)。该现有例由于有切离部(狭缝),因此在尿布穿着状态下,下裆部不会肥大,尿布的外观整洁,胯裆部的贴合性、防漏性优异,而且尿布的制造现场的生产稳定性(连续生产性)也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17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吸收体上设置了切离部的尿布中,在穿着尿布时,由于变形的自由度过高,因此吸收体进行了不希望的变形,存在有尿布进入屁股之间等的麻烦。另外,在长时间使用(夜间、外出时等)或者向活动剧烈的婴幼儿、幼儿穿着时,负荷施加于吸收前或吸收后的吸收体,有时吸收体的形状走样。而且,为了抑制该走样,若过度对吸收体进行加压等、从而过度提高密度的话,则存在有无法维持作为尿布的柔软性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吸收体部分易于向目标形状变形、且也能够防止使用时的吸收体的形状走样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发现如下内容从而完成了本发明:通过在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上设置低单位面积重量且高吸收性聚合物含有率较低的弯折引导区域,而且在弯折引导区域内设置高密度的压缩条沟,使弯折引导区域存在至吸收体侧缘附近,从而能够解决上述现有例的问题点。

即,本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透液性的顶片、不透液性的底片、介于该顶片与该底片之间的吸收体、形成防漏壁的左右一对侧片以及外装片,其特征在于,

吸收体含有亲水性纤维与高吸收性聚合物,

侧片包括前端区域、中央区域以及后端区域,侧片的宽度方向外侧区域与顶片、底片以及外装片中的至少一者相接合,在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侧片与顶片相接合,侧片的中央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成为自由端,在自由端安装有弹性构件,而且侧片的中央区域作为防漏壁发挥作用,

吸收体包括前区域、裆区域以及后区域,在吸收体上设有从裆区域中心朝向前方和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弯折引导区域,对于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与裆区域中心相比,在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和后端较大,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和后端位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与顶片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弯折引导区域含有亲水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但是与吸收体的其他部位相比,单位面积重量较低且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含有率较低,

在各个弯折引导区域内设有压缩条沟,压缩条沟与吸收体的其他部位相比,密度较高。

本发明包括以下实施技术方案。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透液性的顶片、不透液性的底片、介于该顶片与该底片之间的吸收体、形成防漏壁的左右一对侧片以及外装片,其特征在于,

吸收体含有亲水性纤维与高吸收性聚合物,

侧片包括前端区域、中央区域以及后端区域,侧片的宽度方向外侧区域与顶片、底片以及外装片中的至少一者相接合,在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侧片与顶片相接合,侧片的中央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成为自由端,在自由端安装有弹性构件,而且侧片的中央区域作为防漏壁发挥作用,

吸收体包括前区域、裆区域以及后区域,在吸收体上设有从裆区域中心朝向前方和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弯折引导区域,对于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与裆区域中心相比,在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和后端较大,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和后端位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与顶片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弯折引导区域含有亲水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但是与吸收体的其他部位相比,单位面积重量较低且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含有率较低,

在各个弯折引导区域内设有压缩条沟,压缩条沟与吸收体的其他部位相比,密度较高。

[2]:根据[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和后端位于吸收体的侧缘。

[3]:根据[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弯折引导区域具有朝向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央凸的曲线状或折线状的形状。

[4]:根据[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弯折引导区域具有朝向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央凸的弧状的形状。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对于吸收体的单位面积重量,与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相比,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较低。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压缩条沟是通过隔着顶片对吸收体进行加压压花而形成的。

[7]: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吸收体与顶片之间以及吸收体与底片之间夹设有吸收体包覆片,压缩条沟是通过隔着顶片和吸收体包覆片或者隔着吸收体包覆片对吸收体进行加压压花而形成的。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吸收体在弯折引导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吸收体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的35质量%~65质量%。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亲水性纤维在弯折引导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为亲水性纤维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的45质量%~80质量%,高吸收性聚合物在弯折引导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为高吸收性聚合物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的25质量%~50质量%。

[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吸收体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吸收体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的50质量%~80质量%。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使吸收体部分易于向目标形状变形,也能够防止使用时的吸收体的形状走样,而且难以产生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线的剖视图。

图3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形状。

图4是表示吸收体制造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1层叠滚筒的层叠部截面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1层叠滚筒的层叠部截面的另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第2层叠滚筒的层叠部截面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加压压花辊的压花形状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并不特别限定,可列举一次性尿布、排泄训练用内裤、失禁垫等。图1的吸收性物品是一次性尿布的例子。

图2是图1的I-I线的剖视图。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透液性的顶片2、不透液性的底片3、介于该顶片2与该底片3之间的吸收体4、形成防漏壁的左右一对侧片5、5以及外装片6。

吸收体4含有亲水性纤维与高吸收性聚合物。

侧片5包括前端区域5F、中央区域5C以及后端区域5R,侧片的宽度方向外侧区域5O与顶片2、底片3以及外装片6中的至少一者相接合,在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侧片5与顶片2相接合,侧片的中央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5Ci成为自由端,在自由端安装有弹性构件7,而且侧片的中央区域作为防漏壁发挥作用。

吸收体4包括前区域4F、裆区域4C以及后区域4R,在吸收体4上设有从裆区域中心朝向前方和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弯折引导区域8、8,对于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与裆区域中心相比,在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8f和后端8r较大,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8f和后端8r位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与顶片之间的接合区域9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9i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弯折引导区域8含有亲水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但是与吸收体的其他部位相比,单位面积重量较低且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含有率较低。

在各个弯折引导区域8内设有压缩条沟10,压缩条沟10与吸收体的其他部位相比,密度较高。

弯折引导区域8是含有亲水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但是与吸收体的其他部位相比单位面积重量较低的区域,具有带状的细长的形状,在吸收体侧缘或吸收体侧缘附近具有起点和终点,具有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凸的曲线状或折线状的形状。优选的是,如图1所示,在吸收体侧缘具有起点和终点,具有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凸的弧状的形状。其中,只要弯折引导区域8的形状是最终从吸收体的内侧朝向作为外侧的吸收体的侧缘的形状,就既可以是例如直线状的形状,或者也可以是在中途局部朝向内侧的形状等。在此,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相同。另外,弯折引导区域8的起点和终点与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8f和后端8r相同。

对于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优选的是在裆区域中心最窄,在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8f和后端8r最宽。

在此,吸收体的裆区域4C是指在穿着了吸收性物品时抵接于裆的区域。吸收体的前区域4F是指吸收体的比裆区域4C靠前(腹侧)的区域。吸收体的后区域4R是指吸收体的比裆区域4C靠后(背侧)的区域。吸收体的裆区域中心是指裆区域4C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心。反过来说,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最窄的位置是吸收体的裆区域中心。

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并不特别限定,但是在最窄的地方,例如为20mm~90mm,优选为25mm~75mm,更优选为35mm~60mm,在最宽的地方,优选的是与吸收体的宽度大致一致。

弯折引导区域的宽度并不受到限定,例如为3mm~30mm,优选为5mm~25mm,更优选为7mm~20mm。若弯折引导区域的宽度过窄,则产生弯折引导区域与加压压花的同步位置偏移的可能性升高,反之,若过宽,则虽然同步位置偏移的可能性降低,但是产生亲水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含有率降低的区域增加、吸收体的保水性能降低的可能性。

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并不受到限定,例如为50mm~400mm,优选为100mm~350mm,更优选为150mm~300mm。若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过短,则有可能导致在尿布穿着状态下下裆部变瘦小,反之,若过长,则有可能导致在尿布穿着状态下下裆部肥大。

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8f和后端8r位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5与顶片2之间的接合区域9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9i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优选的是,如图1所示,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8f和后端8r位于吸收体的侧缘4r、4l,即弯折引导区域到达吸收体的侧缘4r、4l。

图3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形状。图3省略了一部分构件的图示。图3的弯折引导区域8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8f和后端8r位于侧片的前端区域5F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5R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与顶片之间的接合区域9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9i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但是未到达吸收体的侧缘4r、4l。

由于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8f和后端8r位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5与顶片2之间的接合区域9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9i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在防漏壁的前端和后端的附近,能够防止吸收体向宽度方向内侧折入(即裆部的贴合性优异),能够防止越过防漏壁的泄漏。

在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侧片5与顶片2相接合,形成了接合区域9。

在此,侧片5在前后方向、即长度方向上分为前端区域5F、中央区域5C以及后端区域5R,中央区域5C是指存在有自由端、即防漏壁的区域,前端区域5F是指不存在自由端的区域且是位于比中央区域靠前的位置的区域,后端区域5R是指不存在自由端的区域且是位于比中央区域靠后的位置的区域。前端区域5F的前后方向尺寸例如为10mm~100mm,优选为20mm~85mm,更优选为30mm~70mm。后端区域5R的前后方向尺寸例如为10mm~100mm,优选为20mm~90mm,更优选为30mm~80mm。

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是指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的附近的区域,例如是指距宽度方向内侧缘10mm以内的区域。侧片的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是指侧片的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的附近的区域,例如是指距宽度方向内侧缘10mm以内的区域。

侧片5与顶片2之间的接合部9存在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接合部9只要存在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的附近的区域即可,未必必须存在至宽度方向内侧缘,例如也可以距宽度方向内侧缘2mm以内、优选1mm以内不进行接合。侧片的前端区域5F内的接合部9的前后方向尺寸并不受到限定,例如为10mm~100mm,优选为20mm~85mm,更优选为30mm~70mm。侧片的后端区域5R处的接合部9的前后方向尺寸并不受到限定,例如为10mm~100mm,优选为20mm~90mm,更优选为30mm~80mm。接合部9的宽度方向尺寸并不受到限定,例如为1mm~20mm,优选为1.5mm~15mm,更优选为2mm~10mm。侧片的前端区域5F处的接合部9的宽度方向尺寸与侧片的后端区域5R处的接合部9的宽度方向尺寸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侧片5与顶片2之间的接合区域9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9i优选的是距侧片的宽度方向内侧缘的距离在侧片的前端区域和后端区域相同,但是也可以不同。在前端区域和后端区域中,在宽度方向内侧位置9i距侧片的宽度方向内侧缘的距离不同的情况下,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8f位于侧片的前端区域5F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5与顶片2之间的接合区域9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9i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而且弯折引导区域的后端8r位于侧片的后端区域5R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5与顶片2之间的接合区域9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9i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侧片的中央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5Ci成为自由端。在自由端安装有弹性构件7。在图1中示出了安装有一个弹性构件7的形态,但是弹性构件也可以安装有多个。由于侧片的中央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5Ci成为自由端,而且在自由端安装有弹性构件7,因此侧片的中央区域作为防漏壁发挥作用。

弯折引导区域8含有亲水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但是与吸收体的其他部位相比,单位面积重量较低且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含有率较低。由于弯折引导区域8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吸收体的其他部位的单位面积重量低,因此在穿着了吸收性物品时,吸收体在弯折引导区域易于弯折,其结果,能够防止在不方便的地方弯折,能够防止吸收体进行不希望的变形。在弯折引导区域内设有通过加压压花形成的压缩条沟,但是若在加压压花的部位存在有许多高吸收性聚合物,则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因加压压花而高密度化,因此弯折引导区域的吸收体硬化,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粒感作为异物感在穿着者侧表面和穿着侧表面产生,与其他部位相比较,有可能作为吸收体引起对肌肤的负担的可能性升高,但是通过降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含有率,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即,由于在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含有率较低的弯折引导区域内设有压缩条沟,因此能够维持吸收体的柔软性。

吸收体在除弯折引导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也可以是均匀的,但是也可以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与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使单位面积重量不同。优选的是,对于吸收体的单位面积重量,与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相比,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处较低。优选的是,吸收体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吸收体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的50质量%~80质量%。对于吸收体的单位面积重量,与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相比,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较低,因此在尿布穿着状态下,下裆部不会肥大,外观整洁,胯裆部的贴合性提高。

在此,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是指由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左侧缘、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右侧缘、连结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的直线以及连结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后端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后端的直线包围的区域。

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是指,由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右侧缘、吸收体的右侧缘、将连结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的线段向右延长后的直线以及将连结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后端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后端的线段向右延长后的直线包围的区域,以及由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左侧缘、吸收体的左侧缘、将连结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的线段向左延长后的直线以及将连结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后端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后端的线段向左延长后的直线包围的区域。

以下,将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也称作“裆围内侧部”,将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也称作“裆围外侧部”。

另外,将弯折引导区域也称作“低单位面积重量区域”,将除弯折引导区域以外的区域也称作“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另外,对于吸收体的单位面积重量,与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相比,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较低,在此情况下,将弯折引导区域也称作“低单位面积重量区域”,将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也称作“中单位面积重量区域”,将除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和弯折引导区域以外的剩余的吸收体的区域也称作“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

吸收体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不受到限定,优选为100g/m2~1000g/m2,更优选为200g/m2~900g/m2,进一步优选为300g/m2~800g/m2。若吸收体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过低,则有可能无法保持作为吸收体的保水性能(导致泄漏),反之,若过高,则胯裆部肥大,外观不整洁,胯裆部的贴合性有可能降低。

高吸收性聚合物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处的含有率并不受到限定,优选为10质量%~80质量%,更优选为20质量%~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60质量%。若高吸收性聚合物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处的含有率过低,则有可能无法保持作为吸收体的保水性能(导致泄漏),反之,若过高,则吸收体硬化,产生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粒感引起的异物感,而且由于在吸收尿时溶胀,因此有可能产生吸收体的僵硬。

优选的是,吸收体在弯折引导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吸收体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的35质量%~65质量%。若吸收体在弯折引导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过低,则有可能(以该部位为契机)产生吸收体的走样,而且在尿等体液过度侵入的情况下,吸收、保持体液的能力降低,引起体液泄漏的可能性升高。反之,若过高,则吸收体因加压压花而硬化(产生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粒感引起的异物感),与其他部位相比较,作为吸收体引起对肌肤的负担的可能性升高。

优选的是,亲水性纤维在弯折引导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为亲水性纤维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的45质量%~80质量%。若亲水性纤维在弯折引导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过低,则将尿等体液快速地向吸收体吸收的能力(初始吸水能力)降低,引起体液泄漏的可能性升高。反之,若过高,则(由于亲水性纤维的厚度)由于加压压花引起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形成变得不充分,向吸收体内侧折入的折入控制能力有可能降低。

优选的是,高吸收性聚合物在弯折引导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为高吸收性聚合物在比弯折引导区域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的25质量%~50质量%。若高吸收性聚合物在弯折引导区域处的单位面积重量过低,则吸收、保持尿等体液的能力降低,引起体液泄漏的可能性升高。反之,若过高,则吸收体因加压压花而硬化(产生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粒感引起的异物感),与其他部位相比较,作为吸收体引起对肌肤的负担的可能性升高。

高吸收性聚合物在弯折引导区域处的含有率优选为10质量%~80质量%,更优选为15质量%~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60质量%。若高吸收性聚合物在弯折引导区域处的含有率过低,则吸收、保持尿等体液的能力降低,引起体液泄漏的可能性升高。反之,若过高,则吸收体因加压压花而硬化(产生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粒感引起的异物感),与其他部位相比较,作为吸收体引起对肌肤的负担的可能性升高。

另外,如下所述测量高吸收性聚合物(以下也称作“SAP”。)的含有率。

[SAP含有率测量法(甲苯浸渍法)]

<准备物>

·吸收体

·冲裁模具(带金属刀的冲裁模具)

·250目尼龙网(NBC工业制N-NO.250HD)(预先密封为200mm×200mm的袋状。)

·甲苯

·铝托盘

·镊子

·滤纸(ADVANTEC No.2,100mm×100mm)

·3.5kg/100cm2的砝码

·电子天平

·热封机

·烧杯(1000mL)

·离心分离机(日本国产离心(株)分离机;型号HI30;转速850rpm=150G)

<评价流程>

(以下,通风室(日文:ドラフト)外的操作)

(1)在纸浆、SAP层叠之后,将涂布了热熔粘接剂的薄纸重叠,准备利用薄纸夹着的吸收体。

(2)利用带金属刀的、冲裁模具(面积2.785cm2)进行各个样品、每一部位的冲裁,提取约1g。

※部位:裆围内侧部、裆围外侧部、弯折引导区域这3个部位。

预先测量放入了各个样品的网的干燥重量。

(以下,通风室内的操作)

(3)在铝托盘上放上甲苯,在将冲裁后的样品浸渍于甲苯并洗濯之后,移到另一个托盘上,利用镊子剥离上下的薄纸。

(4)在该状态下轻轻地控去液体之后,放入尼龙网内,上下各夹上20张滤纸,利用砝码施加载荷(1分钟)。

※尼龙网预先测量干燥重量(重量A)。

(5)在确认甲苯被去除了一定程度之后,利用药匙搅拌尼龙网内的吸收体(搅碎)。

(6)在通风室内干燥(也可以在通风室内准备晾衣夹等吊起来干燥)(5小时)。

(7)在确认甲苯已挥发之后,取出放有吸收体的网(根据干燥状况适当地调整时间)。

(以下,通风室外的操作)

(8)对尼龙网的剩余一边进行密封,将吸收体设为封入状态并测量干燥重量(重量B)。

(8-1)吸水倍率的测量

(8-1-1)向烧杯内倒入离子交换水1000mL。

(8-1-2)将预先准备的封入状态的袋以接触(8-1-1)的烧杯的底的方式进行浸渍。

(8-1-3)利用晾衣夹将袋的上部的一边固定于烧杯的端。

(8-1-4)放置1小时。

(8-1-5)在放置后提起袋,利用晾衣夹夹着袋的短边的中央(距上端5mm、距两端50mm),进行15分钟的控水。

(8-1-6)测量重量(重量C)。

(8-2)保水倍率的测量

(8-2-1)利用离心分离机对(8-1-6)进行脱水。条件:850rpm(150G);时间:850rpm恒定后90秒。

(8-2-2)测量脱水后的重量(重量D)。

(8-3)利用以下算式计算出吸水倍率和保水倍率。

吸水倍率=(重量C-重量A)/(重量B-重量A)

保水倍率=(重量D-重量A)/(重量B-重量A)

※在吸水倍率、保水倍率中均忽略了尼龙网的吸水倍率、保水倍率。

(9)制作用于计算SAP比率的检量线

准备以下3种试样,与上述(1)~(8)相同地计算出吸水倍率和保水倍率。

·纸浆:1g(SAP比率0%)

·纸浆:0.5g;SAP:0.5g(SAP比率50%)

·SAP:1g(SAP比率100%)

(10)根据上述(9)的测量结果,制成检量线(每一保水倍率的SAP含有率)。

※利用以3点为近似值的直线,能够根据保水倍率识别SAP含有率。

(11)向利用上述(10)制成的检量线中代入利用上述(8)测量的、各个吸收体的每一部位的保水倍率,计算出各个吸收体每一部位的SAP含有率。

※与上述(8)相同地在利用上述(9)计算出的吸水倍率、保水倍率中均忽略了尼龙网的吸水倍率、保水倍率,因此可认为对SAP含有率的值没有影响。

在弯折引导区域8内设有压缩条沟10。在此,压缩条沟是指通过压缩而形成的带状的沟。通过设置压缩条沟10,从而在穿着了吸收性物品时,吸收体在设有压缩条沟的部位易于弯折,其结果,能够防止在不方便的地方弯折,能够防止吸收体进行不希望的变形。通过弯折引导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较低也起到了该效果,但是通过设置压缩条沟,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吸收体的不希望的变形。另外,压缩条沟也有助于防止吸收体的走样。

压缩条沟与吸收体的其他部位相比,密度较高。在此,密度是指每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g/cm3)是通过测量试样的面积(cm2)、厚度(cm)以及质量(g)、并用质量(g)除以面积(cm2)与厚度(cm)之积而求出的。吸收体的其他部位的密度并不受到限定,优选为0.01g/cm3~0.5g/cm3,更优选为0.03g/cm3~0.4g/cm3,进一步优选为0.05g/cm3~0.3g/cm3。若吸收体的其他部位的密度过低,则吸收体整体肥大,外观不整洁,特别是胯裆部的贴合性有可能降低。反之,若过高,则吸收体整体硬化,也可以引起对肌肤的负担。

压缩条沟只要设于弯折引导区域内,就可以位于弯折引导区域内的任意位置,但是优选的是,压缩条沟设于弯折引导区域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

压缩条沟的宽度只要小于弯折引导区域的宽度,就不受到限定,但是优选为0.5mm~20mm,更优选为1mm~10mm,进一步优选为1.5mm~5mm。若压缩条沟的宽度过窄,则由于加压压花引起的接合强度降低,存在有接合的顶片与吸收体剥离的可能性,而且存在有(以压缩条沟为基点的)弯折引导自身变得不可能的可能性。反之,若过宽,则可以说弯折引导区域的亲水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含有率被抑制得较低,有可能因加压压花的刚性而产生对肌肤的负担。

压缩条沟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只要和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同或者比其短,就不受到限定,但是优选为50mm~400mm,更优选为100mm~350mm,进一步优选为150mm~300mm。若压缩条沟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过短,则在尿布穿着状态下有可能下裆部变瘦小。反之,若过长,则在尿布穿着状态下有可能下裆部肥大。

压缩条沟通常通过利用压花辊等对吸收体进行加压压花而形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条沟通过隔着顶片对吸收体进行加压压花而形成。即,压缩条沟也可以通过从顶片侧对吸收体与顶片一起进行加压压花而形成。另外,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与顶片之间以及吸收体与底片之间夹设有吸收体包覆片,压缩条沟通过隔着顶片和吸收体包覆片或者隔着吸收体包覆片对吸收体进行加压压花而形成。即,优选的是,在吸收体的顶片侧的面被吸收体包覆片覆盖时,通过从吸收体包覆片侧对吸收体与吸收体包覆片一起进行加压压花来形成压缩条沟。另外,也可以通过从顶片侧对吸收体、吸收体包覆片以及顶片一起进行加压压花来形成压缩条沟。

构成吸收性物品的顶片具有使尿等来自体内的液状排泄物通过设于其下层的吸收体的功能,并且用于通过在与底片之间夹着吸收体来保持吸收体。顶片的全部或一部分为透液性,透液区域利用形成有许多透液孔的树脂膜、具有许多网眼的网状片、透液性的无纺布或织布等来形成。所述树脂膜、网状片能够使用利用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等形成的材料。另外,作为无纺布,能够使用利用人造丝等纤维素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等形成的水刺无纺布、利用所述合成树脂纤维形成的热风无纺布等。另外,作为原材料,也能够使用聚乳酸、壳聚糖、聚海藻酸等能够生物降解的天然物。另外,也可以通过形成许多透液孔,并且涂布硅类、氟类的拒水性油剂,使体液难以附着于其外表面。

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底片具有防止被吸收到吸收体的尿等液体向外漏出的功能,使用能够防止这样的液体向外漏出的材料。另外,通过设为不透液体但是有透气性的原材料,从而能够减少穿着时的潮闷,能够减少穿着时的不适感。作为这种材料,例如可列举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为主体的不透液性膜、透气性膜、在纺粘无纺布等无纺布的单面层压不透液性膜而成的复合片等。优选的是,能够使用疏水性的无纺布、不透水性的塑料膜、无纺布与不透水性塑料膜形成的层压片等。另外,也可以是利用强度较强的纺粘无纺布夹着耐水性较高的熔喷无纺布而成的SMS无纺布。

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具有吸收并保持尿等液体的功能,优选的是蓬松、难以走样、且化学刺激较少。

吸收体含有亲水性纤维与高吸收性聚合物。

作为亲水性纤维,并不受到限定,可列举绒毛状纸浆、化学纸浆、纤维素纤维、人造丝、醋酸纤维素等人工纤维素纤维。

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absorbent Polymer,也称作“SAP”。)具有水溶性高分子适度交联的三维网眼结构,虽然吸收数十倍~数百倍的水,但是本质上是水不溶性的,暂时吸收的水即使施加稍微的压力也不会脱水,例如能够例示淀粉类、丙烯酸类、氨基酸类的颗粒状或纤维状的聚合物。

吸收体也可以被吸收体包覆片夹持或包裹。作为吸收体包覆片,并不受到限定,可列举薄纸。

构成吸收性物品的侧片形成防漏壁。

作为构成侧片的原材料,能够使用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膜、开孔膜,但是其中优选热风无纺布。

图1和图2所示的侧片5设于吸收性物品的左右两侧,其外形轮廓在与外装片6重叠的部分和外装片6大致相同,并与顶片2的侧缘部局部重叠,不与顶片2重叠的部分与外装片6重叠,至少局部相接合。侧片5与顶片2及外装片6之间的接合例如利用热熔粘接剂或热压花来进行。但是,侧片5不必限于图1和图2所示的方式,侧片的宽度方向侧缘部也可以是与顶片一起绕到吸收体的背面的方式。

作为安装于侧片的自由端的弹性构件,并不受到限定,可列举天然橡胶的橡胶类、聚氨酯弹性纤维、聚酯弹性体纤维等合成弹性纤维等。

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外装片设于与顶片相反的侧,划定吸收性物品的外形。作为构成外装片的原材料,并不受到限定,可列举纺粘·熔喷·纺粘(SMS)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等无纺布等。外装片既可以包括多个构件,例如也可以重叠两张以上无纺布来形成。另外,底片也可以夹在构成外装片的两张以上的无纺布之间。另外,外装片也可以包括存在于比底片靠肌肤面侧的位置的覆盖无纺布(侧顶片)。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吸收体是混合、层叠亲水性纤维与高吸收性聚合物而成形的。在层叠时,层叠为相当于弯折引导区域的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和SAP含有率降低。

图4是表示吸收体制造装置的一例的图。但是,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方式。

首先,利用涂布机51使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呈纤维状分散并涂布于薄纸等吸收体包覆片52的整面。将涂布了粘接剂的吸收体包覆片52放在传送带53上进行输送。

利用第1层叠滚筒54对相当于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的部分(在设置中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的情况下,相当于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和中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的部分。以下相同。)进行层叠。层叠单位面积重量设定为从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中减去低单位面积重量区域(即弯折引导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而得到的单位面积重量。层叠是将亲水性纤维与高吸收性聚合物混合,进行空气输送,并层叠在如图5所示的透气性的网筛71上。预先设置非透气性的突起部72,以使得在层叠时吸收体不会层叠在相当于弯折引导区域的区域。作为非透气性的突起部72的原材料,并不受到限定,例如使用铝、铁等金属性的板、尼龙、橡胶状的弹性体的板。另外,在设置中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的情况下,进一步如图6所示,在相当于中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的部位预先设置透气性控制构件73。设有透气性控制构件73的部位的层叠单位面积重量降低。作为透气性控制构件,并不受到限定,例如使用网(例如金属性、弹性体)板。

通过利用设于传送带53下方的转印抽吸箱56对层叠于第1层叠滚筒54的第1层叠物55进行抽吸,从而转印于吸收体包覆片52的涂布了粘接剂的面。

接着,利用第2层叠滚筒57对吸收体整体进行层叠。层叠单位面积重量与低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匹配地进行设定。在第2层叠滚筒57中,在如图7所示的、未设有非透气性的突起部、透气性控制构件的透气性网筛71上,以均匀的单位面积重量进行层叠。

通过利用设于传送带53下方的转印抽吸箱56对层叠于第2层叠滚筒57的第2层叠物58进行抽吸,从而转印在第1层叠物55上,制作出第1层叠物55与第2层叠物58的层叠体60。

接着,利用涂布机61使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呈纤维状分散并涂布于薄纸等吸收体包覆片62的整面。以涂布的面接触层叠体60的方式将吸收体包覆片62重叠于层叠体60。使重叠吸收体包覆片62而成的层叠体60通过加压装置63,并进行压缩以使得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的厚度变恒定。另外,厚度并不受到限定,若假定作为孩子用的一次性尿布进行使用,则优选的是在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调整为3mm左右。

之后,使用加压压花辊64,在弯折引导区域内形成压缩条沟。加压压花辊64的压花形状并不受到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形状。另外,图8中的数值的单位是mm。压花的强度并不受到限定,若假定作为孩子用的一次性尿布进行使用,则优选的是加压压花后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调整为0.065N/25mm以上。

利用以上工序,能够获得由两张吸收体包覆片夹持的吸收体。

接着,利用常用方法将外装片、底片、吸收体、顶片以及一对侧片重叠,制作吸收性物品。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一例,但是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制造方法。

在现有技术的具有中央吸收体和侧吸收体的切离部的一次性尿布中,由于存在有切离部,因此该部位的吸收体自身的强度(形态保持性)降低,并且切离部自身没有作为吸收体的体液吸收性能。因此,在穿着吸收性物品之后,在活动腿等动作之后,吸收体以切离部为中心走样,易于引起尿布的位置偏移(由于吸收体破碎(日文:ワレ)引起的脱离),以该周缘部为中心吸收、保持尿等体液的能力降低,引起体液泄漏的可能性升高,结果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防漏性能降低。另外,虽然存在有切离部,但是在吸收体的衣服前身部,吸收体没有特定的弯折结构,因此有可能吸收体在不是切离部的部位折入、从而无法确保目标的吸收面积。

与此相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在吸收体上设置弯折引导区域,而且在弯折引导区域内设置压缩条沟,从而吸收体难以走样,穿着时的外观整洁,下裆部的贴合性优异。

实施例

使用图4所示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制造出吸收体。使用所获得的吸收体,利用常用方法制作出一次性尿布,并进行评价。

另外,在以下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了以下原材料。

亲水性纤维:木材绒毛纸浆(NBKP)

高吸收性聚合物:住友精化社制SAP Aqua Keep SA60S

热熔粘接剂:Henkel Japan社制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薄纸:Unicharm kokkononwoven社制(16g/m2)

实施例1

在第1层叠滚筒处,在输送来的薄纸上涂布热熔粘接剂5g/m2,在其上层叠了预先检量的纸浆90g/m2、SAP 140g/m2。但是,在相当于弯折引导区域的部位,如图5所示,实施非透气性的突起部72,不进行层叠。

在第2层叠滚筒处,层叠预先检量的纸浆160g/m2、SAP 80g/m2,在其上重叠涂布了热熔粘接剂5g/m2的薄纸,成形了利用薄纸夹持的吸收体。

在利用加压装置将高单位面积重量部的厚度压缩为3mm之后,通过使用具有图8所示的压花形状的压花辊进行加压压花,从而在相当于弯折引导区域的部位形成了压缩条沟。加压压花后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调整为0.065N/25mm。

如图1所示,弯折引导区域和压缩条沟从裆区域中心朝向前方和后方延伸,右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与左侧的弯折引导区域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在裆区域中心较窄,随着从裆区域中心离开而变宽,设为了伸长至吸收体的侧缘的形状。利用以上工序获得裆围内侧部和裆围外侧部为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纸浆250g/m2、SAP 220g/m2)、弯折引导区域为低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纸浆160g/m2、SAP 80g/m2)的吸收体。另外,弯折引导区域的低单位面积重量区域包括在中心部实施了加压压花的高密度区域和其周围的未实施压花的低密度区域。吸收体的外形尺寸为长度420mm、宽度120mm,弯折引导区域的宽度为10mm,两个弯折引导区域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在最窄的地方为35mm,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20mm。

将利用制作好的薄纸夹持的吸收体重叠在外装片和底片上,在利用薄纸夹持的吸收体上重叠顶片,在其上重叠一对侧片,制作出如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

实施例2

在第1层叠滚筒处,如图3所示,除了如下情况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一次性尿布:调整第1层叠滚筒的非透气性的突起部的位置并进行层叠,以使得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和后端位于比吸收体的侧缘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并且位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与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与顶片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和后端距吸收体侧缘的距离为10mm,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95mm。

实施例3

在第1层叠滚筒处,除了如下情况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一次性尿布:在相当于裆围外侧部的部位配置利用网眼开孔了的透气性控制构件(参照图6)、并进行调整以层叠纸浆25g/m2、SAP 40g/m2

实施例4

利用第1层叠滚筒层叠了纸浆130g/m2、SAP 160g/m2。但是,在相当于弯折引导区域的部位设置非透气性的突起部,不进行层叠,在相当于裆围外侧部的部位配置利用网眼开孔了的透气性控制构件(参照图6),进行调整以层叠纸浆25g/m2、SAP 30g/m2。在第2层叠滚筒处,层叠了纸浆120g/m2、SAP60g/m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一次性尿布。

实施例5

利用第1层叠滚筒层叠了纸浆50g/m2、SAP 120g/m2。但是,在相当于弯折引导区域的部位设置非透气性的突起部,不进行层叠,在相当于裆围外侧部的部位配置利用网眼开孔了的透气性控制构件(参照图6),进行调整以层叠纸浆25g/m2、SAP 50g/m2。在第2层叠滚筒处,层叠了纸浆200g/m2、SAP100g/m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一次性尿布。

比较例1

在第1层叠滚筒处,除了如下情况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一次性尿布:调整第1层叠滚筒的非透气性的突起部的位置并进行层叠,以使得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和后端位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与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与顶片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进一步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比较例2

利用第1层叠滚筒层叠了纸浆250g/m2、SAP 220g/m2。但是,如图5所示,在相当于弯折引导区域的部位设置非透气性的突起部,不进行层叠。省略了第2层叠滚筒的工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一次性尿布。该比较例2的一次性尿布的裆围内侧部和裆围外侧部是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纸浆250g/m2、SAP 220g/m2),在相当于弯折引导区域的部位存在没有单位面积重量的切离部。

比较例3

利用第1层叠滚筒层叠了纸浆250g/m2、SAP 220g/m2。但是,在第1层叠滚筒的层叠部使用了如图7所示的既没有非透气性的突起部也没有透气性控制构件的透气性的网筛。省略了第2层叠滚筒的工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一次性尿布。该比较例3的一次性尿布的相当于裆围内侧部、裆围外侧部、弯折引导区域的部位的整个区域是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纸浆250g/m2、SAP 220g/m2)。

比较例4

除了未实施加压压花这一点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一次性尿布。该比较例4的一次性尿布不存在压缩条沟。

比较例5

除了未实施加压压花这一点以外,与比较例3相同地制作出一次性尿布。该比较例5的一次性尿布既不存在有弯折引导区域也不存在有压缩条沟。

比较例6

在第1层叠滚筒的层叠部的网筛的形状中,除了使用废除了裆围外侧部的形状(所谓的沙漏型)的网筛以外,与比较例2相同地制作出一次性尿布。该比较例6的一次性尿布在吸收体上既不存在有裆围外侧部也不存在有弯折引导区域。

对于利用实施例和比较例制作出的一次性尿布,评价向吸收体内侧的折入、柔软性(对肌肤的负担)以及走样(尿布的位置偏移)。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方法如下所述。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

[向吸收体内侧的折入](根据实际的婴儿的穿着状态来确认)

将评价对象的一次性尿布实际地穿在6名婴儿身上,从自由动作20分钟后的一次性尿布的外观和脱下后的尿布的顶片(肌肤面)侧来确认向吸收体的内侧的折入,做出以下评价。

折入人数:0~1名(○)、2~3名(△)、4名以上(×)

[柔软性(对肌肤的负担)](根据来自穿着者(母亲)的意见来确认)

由将评价对象的一次性尿布实际地穿在6名婴儿身上时的穿着者(母亲)来确认尿布的顶片(肌肤面)侧的触感,确认对通过加压压花带来的硬度的意见,做出以下评价。

感到“硬”的人数:0~1名(○)、2~3名(△)、4名以上(×)

[走样(尿布的位置偏移)](根据实际的婴儿的穿着状态来确认)

将评价对象的一次性尿布实际地穿在6名婴儿身上,在自由动作10分钟之后,将0.9%生理盐水100cc注入胯裆部,之后从进一步自由动作10分钟后的、脱下纸尿布后的尿布的顶片(肌肤面)侧来确认吸收体的歪扭、浮起状态,将胯裆部的吸收体较大地歪扭(与使用前位置相比在宽度方向上歪扭10mm以上)或顶片浮起的状态(与使用前位置相比差异20mm以上)判断为“走样”,做出以下评价。

走样人数:0~1名(○)、2~3名(△)、4名以上(×)

[表1]

实施例1是将裆围内侧部和裆围外侧部设定为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使弯折引导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减少、并且将通过加压压花形成的压缩条沟实施至吸收体侧缘的实施例。通过使弯折引导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减少,并且实施加压压花,从而能够保持弯折引导区域附近的作为吸收体的吸收性能,并且能够防止吸收体的走样。另外,通过除了减少单位面积重量以外还使弯折引导区域的SAP含有率降低,从而避免SAP颗粒因加压压花而高密度化、弯折引导区域的吸收体硬化的隐患,能够维持与其他部位相同的柔软性,能够减轻对肌肤的负担。而且,弯折引导区域从裆围部朝向前后长度方向呈放射状伸长,并到达吸收体的侧缘,从而控制了在防漏壁的前端和后端的向吸收体内侧的折入,能够期待防止越过防漏壁的泄漏。

实施例2是如下这样的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实施处理以使通过加压压花形成的弯折引导区域存在于比吸收体的侧缘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并且存在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与顶片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通过存在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与顶片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从而示出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作用,控制防漏壁的前端和后端的向吸收体内侧的折入,能够期待防止越过防漏壁的泄漏。

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使裆围外侧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减少的实施例。虽然稍微减少了裆围部外侧部的单位面积重量,但是作为作用,示出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作用。是能够根据吸收性物品的目的、用途进行调整的实施例。

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使裆围外侧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弯折引导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实施例3进一步减少的实施例。通过使裆围外侧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弯折引导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减少,从而吸收体整体的吸收容量与实施例1相比稍微降低,但是通过对弯折引导区域实施加压压花,从而能够防止吸收体的走样。另外,通过除了减少单位面积重量以外还使弯折引导区域的SAP含有率降低,从而避免SAP颗粒因加压压花而高密度化且弯折引导区域的吸收体硬化的隐患,能够维持与其他部位相同的柔软性,能够减轻对肌肤的负担。是能够根据吸收性物品的目的、用途进行调整的实施例。

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使裆围外侧部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实施例1低但是比实施例3高、而且使弯折引导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实施例1、实施例3高的实施例。通过使裆围外侧部和弯折引导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实施例3高,从而吸收体整体的吸收容量与实施例3相比提高,但是通过对弯折引导区域实施加压压花,从而能够防止吸收体的走样。由于弯折引导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增加,因此占据该部位的SAP的整体量也增加,由SAP颗粒形成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吸收体因加压压花而稍微硬化,但是能够维持与其他部位大致相同的柔软性,能够减轻对肌肤的负担。是能够根据吸收性物品的目的、用途进行调整的实施例。

比较例1是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实施处理以使得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和后端位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与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与顶片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的例子。若设为弯折引导区域的前端和后端存在于侧片的前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和后端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部的比侧片与顶片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位置进一步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则产生在防漏壁的前端及后端处的向吸收体内侧的折入,尿不向以往的吸收体区域滴下而是向防漏壁上滴下,导致越过防漏壁的泄漏的隐患较高。

比较例2是废除实施例1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并将弯折引导区域设为切离部的例子。由于弯折引导区域到达吸收体的侧缘,因此能够控制向吸收体内侧的折入,而由于在裆围附近的排尿位置附近因不存在吸收体(纸浆/SAP)的切离部而产生走样,而且与现有技术例相同地使切离部自身没有作为吸收体的体液吸收性能,因此吸收、保持尿等体液的能力降低,引起体液泄漏的可能性升高,结果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防漏性能(吸收容量)降低。

比较例3是将实施例1的弯折引导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裆围内侧部单位面积重量、裆围外侧部单位面积重量相同地设为高单位面积重量的例子。由于弯折引导区域为高单位面积重量,SAP颗粒因加压压花而高密度化,因此弯折引导区域的吸收体硬化(产生由于SAP的粒感引起的异物感),与其他部位相比较,作为吸收体引起对肌肤的负担的隐患升高。

比较例4是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不对弯折引导区域实施加压压花的例子。若没有通过加压压花形成的压缩条沟,则难以控制沿着弯折引导区域的向吸收体内侧的折入,除了导致越过防漏壁的泄漏的隐患升高以外,还以低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的弯折引导区域附近为中心产生吸收体的走样,易于引起尿布的位置偏移(由于吸收体破碎引起的脱离),以其周缘部为中心吸收、保持尿等体液的能力降低,引起体液泄漏的可能性升高,结果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防漏性能也降低。

比较例5是与比较例3相同地将吸收体整个区域设为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的例子,但是与比较例3不同,由于没有通过加压压花形成的压缩条沟,因此虽然未产生吸收体硬化,但是无法控制沿着弯折引导区域的向吸收体内侧的折入,除了导致越过防漏壁的泄漏的隐患升高以外,还易于引起尿布的位置偏移(由于吸收体破碎引起的脱离),以其周缘部为中心吸收、保持尿等体液的能力降低,引起体液泄漏的可能性升高,结果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防漏性能降低。

比较例6是设为废除了吸收体形状的裆围外侧部的所谓沙漏型的例子。通过设为沙漏型,从而相当于弯折引导区域的区域消失,未产生以该部位为中心的吸收体的走样,但是由于没有加压压花,因此无法控制沿着弯折引导区域的向吸收体内侧的折入,除了导致越过防漏壁的泄漏的可能性升高以外,由于成为沙漏型的吸收体形状,因此整体的吸收容积降低,因此吸收、保持尿等体液的能力降低,引起体液泄漏的隐患升高,结果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防漏性能降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能够适当地利用于婴儿用一次性尿布、幼儿用一次性尿布、排泄训练用内裤、大人用一次性尿布、失禁垫等。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性物品;2:顶片;3:底片;4:吸收体;5:侧片;6:外装片;7:弹性构件;8:弯折引导区域;9:接合区域;10:压缩条沟;51:涂布机;52:吸收体包覆片;53:传送带;54:第1层叠滚筒;55:第1层叠物;56:转印抽吸箱;57:第2层叠滚筒;58:第2层叠物;59:转印抽吸箱;60:层叠体;61:涂布机;62:吸收体包覆片;63:加压装置;64:加压压花辊;71:透气性的网筛;72:非透气性的突起部;73:透气性控制构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