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用处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456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治疗用处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治疗用处置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对活体组织进行接合的医疗用的处置器械,已知有吻合器等机械式的处置器械和能量施加式的处置器械等。在使用能量施加式的处置器械来将活体组织和活体组织接合起来时,使用由一对钳构成的把持部来把持这些活体组织,对该把持部施加能量来将活体组织之间接合起来。

在例如日本特开2012-239899号公报中公开了关于如下外科手术用的处置器械的技术:该外科手术用的处置器械通过对血管和脉管组织施加电能和物理能量,并容易进行胶原和弹性蛋白的提取,来进行血管和脉管组织的凝结。

通常在使用能量施加式的处置器械来将活体组织和活体组织接合起来时,为了获得足够的接合强度,需要在使接合对象的活体组织和活体组织之间牢固接触的状态下施加能量。特别是在如消化系统器官这样具有较多的消化液或粘膜的脏器等中,由于在活体组织和活体组织之间存在未消化物或消化液或粘膜等,所以有时无法获得足够的接合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活体组织进行接合时能够获得较高的接合强度的治疗用处置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治疗用处置装置具有:第1把持部件;以及第2把持部件,其相对于所述第1把持部件相对移动,在与所述第1把持部件之间把持活体组织,在设所述第1把持部件中的最靠所述第2把持部件侧的点为第1点、所述第2把持部件中的最靠所述第1把持部件侧的点为第2点时,包含所述第1把持部件和所述第2把持部件与所述活体组织相接的点在内的截面上的所述第1把持部件和所述第2把持部件的形状是如下形状:所述第2把持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把持部件相对移动时的所述第2点的轨迹和所述轨迹的延长线不通过所述第1点。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对活体组织进行接合时能够获得较高的接合强度的治疗用处置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的处置装置的结构例的概略的图。

图2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部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2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部把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的图,且是示出从前端侧观察处置部时的情形的图。

图3A是示出比较例的处置部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3B是示出比较例的处置部把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的图,且是示出从前端侧观察处置部时的情形的图。

图4A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部的形状的图。

图4B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部的形状的图。

图5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处置部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5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处置部把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的图,且是示出从前端侧观察处置部时的情形的图。

图6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处置部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6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处置部把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的图,且是示出从前端侧观察处置部时的情形的图。

图7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处置部把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的图,且是示出从前端侧观察处置部时的情形的图。

图7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处置部的概略的图,且是示出从前端侧观察处置部时的情形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设置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处置部的倾斜的角度的图。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处置部的概略的图,且是示出从前端侧观察处置部时的情形的图。

图10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处置部的概略的图,且是示出从前端侧观察处置部时的情形的图。

图10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处置部的概略的图,且是示出从前端侧观察处置部时的情形的图。

图11A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部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11B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部的截面形状的图。

图11C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部的截面形状的图。

图12A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处置部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12B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处置部的截面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治疗用的处置装置20的概略图。如该图所示,处置装置20具有:处置部100、轴260、操作部270和电源单元290。之后为了说明,将处置部100侧称作前端侧,将操作部270侧称作基端侧。处置装置20通过处置部100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对所把持的活体组织施加高频电压,来密封该活体组织或使该活体组织凝固。

该处置部100设置于轴260的前端。处置部100具有1组钳,该1组钳改变彼此的相对位置来把持活体组织。将该钳的一方称作第1把持部件110、另一方称作第2把持部件120。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把持部件110的一部分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一部分作为对被把持的活体组织施加高频电压的双极电极发挥作用,但是不限于此,第1把持部件110或第2把持部件120的一部分也可以构成为作为单极电极发挥作用。

在操作部270设有操作部主体272、固定把手274、可动把手276、旋转旋钮278和输出开关280。固定把手274相对于操作部主体272被固定,可动把手276相对于操作部主体272进行移位。可动把手276与线或杆连接,该线或杆通过轴260内并与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连接。可动把手276的动作经由该线或杆,被传递到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与可动把手276的动作相应地使相对位置移位。旋转旋钮278是用于通过旋转旋钮278使前端侧旋转的旋钮。轴260与旋转旋钮278的旋转相应地旋转,调整了处置部100的角度。

输出开关280包含例如按钮开关。在按下按钮开关时,对由处置部100把持的活体组织进行高频电压的施加。其结果,由处置部100把持的活体组织被相互接合。

缆线286的一端与操作部270的基端侧连接。缆线286的另一端与电源单元290连接。电源单元290包含控制部292和高频驱动部294。控制部292进行处置装置20的各个部的控制。例如,控制部292根据来自输出开关280的输入,控制高频驱动部294的动作。高频驱动部294在控制部292的控制下,向处置部100供给高频电流。

对本实施方式的处置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手术人员预先对电源单元290的输入部进行操作,并设定处置装置的输出条件,例如,高频能量的输出的设定电力或处置时间等。处置装置20可以单独设定各自的值,也可以选择与手术方式对应的设定值的组。

处置部100和轴260例如通过腹壁而插入到腹腔内。手术人员对可动把手276进行操作而使处置部100开闭,通过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保持部件120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手术人员在通过处置部100把持活体组织后,对输出开关280进行操作。在按下按钮时,电源单元290的控制部292向高频驱动部294输出驱动涉及的指示。

高频驱动部294在控制部292的控制下,对处置部100的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施加高频电压,使高频电流在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中流过。在高频电流流过后,活体组织成为电阻,所以在活体组织中产生热,活体组织的温度上升。其结果,活体组织的蛋白质变质,活体组织凝固并被密封。通过上述处理,活体组织的接合处置完成。

对处置部100的结构详细地进行叙述。图2A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100的构造的立体图。此外,图2B是示出处置部100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900的状态的示意图,并示出从处置部100的前端侧观察到的情形。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1把持部件110在与第2把持部件120对置的面上设有凹部113。另一方面,第2把持部件120在与第1把持部件110对置的面上设有凸部122。第2把持部件120的凸部122构成为进入到第1把持部件110的凹部内。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100夹住将要接合的2片活体组织。如图2B所示,将由处置部100把持的活体组织900中的、位于第1把持部件110侧的活体组织称作第1组织910、位于第2把持部件120侧的活体组织称作第2组织920。在活体组织900被处置部100把持时,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相互按压。

如图2B所示,第2把持部件120向图的下方向按下设有凸部122的中央部即活体组织900的中央部。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第1把持部件110利用位于凹部113的左右的右侧凸部112和左侧凸部114向上方推起活体组织900的左右部分。其结果,在活体组织900被渐渐压扁的过程中,在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的界面即接合面产生剪切应力。其结果,在产生了剪切应力的部分上,被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夹持的物质被向处置部100的外侧的方向挤出。这里,被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夹持的物质是例如脏器内面的未消化物或消化液或粘膜。这里的说明是驱动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双方,但是由于只要是能够通过彼此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来把持活体组织900即可,所以只要驱动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被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夹持的物质被向外侧挤出并且活体组织900被压扁以后,当向被把持的活体组织900施加高频电压时,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在它们的界面被接合。

为了实现牢固的能量接合,需要促使组织的细胞外矩阵的3维的缠绕。因此,需要使对置的组织直接紧贴。例如图3A所示,考虑将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对置的面是平面的情况作为比较例。这时,在处置部100重叠把持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时,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成为如图3B所示的形状。其结果,位于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之间的物质不会被挤出,而是容易被夹在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之间。这时,第1组织和第2组织无法直接紧贴。其结果,接合强度有可能变弱。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100,由于被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夹持的物质被挤出到外侧,所以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的界面紧贴,能够以足够的强度进行接合。

参照图4A和图4B,说明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截面形状。图4A和图4B示出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与活体组织相接的某个截面上的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形状。图4A和图4B所示的截面是垂直于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长度方向的面,且是从前端侧观察到的截面。如图4A所示,设第1把持部件110中的最靠第2把持部件120侧的点(面)为第1点11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把持部件110的右侧凸部112和左侧凸部114在第2把持部件120侧的面是如与第2把持部件120的距离恒定这样的平面形状。因此,第1点在右侧凸部112上和左侧凸部114上存在无数个。但是,这里,分别关于右侧凸部112上和左侧凸部114上,代表性地逐个描绘了第1点115。此外,设第2把持部件120中的最靠第1把持部件110侧的点为第2点125。关于第2点125,也代表性地描绘了1个第2点125。

第2把持部件120相对于第1把持部件110相对移动时的第2点125的轨迹如图4A所示的实线126那样。如虚线127所示,由该实线126表示的轨迹的延长线不通过第1点115。

由于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移动是相对的移动,所以可以说关于第1点115也同样。即,如图4B所示,第1点115的轨迹如图4B所示的实线116那样。如虚线117所示,由该实线116表示的轨迹的延长线不通过第2点125。即,在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把持活体组织时,第1点115(和具有该第1点115的面)和第2点125(和具有该第2点125的面)保持相互不接触的状态。更详细而言,第1点115和第2点125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保持与垂直于轨迹的法线交叉但与平行的法线不交叉的状态。即,第1点115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有时与垂直于第2点125的轨迹的法线交叉但不会与第2点125的轨迹交叉。此外,第2点125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有时与垂直于第1点115的轨迹的法线交叉但不会与第1点115的轨迹交叉。

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具有上述这样的形状,因此在被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把持的活体组织900中,在其接合面上产生剪切应力。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装置20作为处置对象的是小肠、大肠、胃、血管、淋巴管等各种组织。特别是,提高接合强度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能够在如消化系统器官这样存在较多的未消化物或消化液或粘膜的脏器中获得。此外,由于在血管或淋巴管等脉管中,也排出血液或淋巴液等液体,所以能够获得提高接合强度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对第1把持部件110的凹部113的深度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凸部122的高度进行说明。例如,考虑处置对象组织是胃的情况。胃的粘膜是1mm左右,胃的组织厚度是5mm左右。在接合2个组织之间时,它们的厚度合计为10mm左右。处置部100把持该10mm左右的组织。组织厚度因脏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不同。胃的组织厚度比较厚。另一方面,小肠等的组织厚度比较薄,为2mm左右。在小肠的情况下,2片组织合计为4mm左右。

这里,在压扁由处置部100把持的2片的组织时,优选将组织压缩20%左右。因此,第1把持部件110的凹部113的深度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凸部122的高度优选为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的2片厚度的20%左右。

此外,粘膜形成为复杂的构造。考虑将进入到该复杂的构造中的内容物挤出。这时,第1把持部件110的凹部113的深度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凸部122的高度优选具有2张粘膜的厚度。例如在处置对象为小肠的情况下,由于小肠的粘膜的厚度是200-300μm左右,所以第1把持部件110的凹部113的深度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凸部122的高度优选为400-600μm左右。

组织的厚度及其粘膜的厚度因组织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能够根据处置对象,适当确定处置部100的形状和尺寸。第1点115和第2点125的啮合的偏移量也能够根据组织的厚度来适当调整。通过例如使偏移量为作为处置对象的组织的厚度以上,能够产生足够的剪切应力。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把持部件110呈凹型形状,第2把持部件120呈凸型形状的例子,但是凹凸可以相反。即,可以是第1把持部件110呈凸型形状,第2把持部件120呈凹型形状。即,在处置部100中,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哪一个设为上下皆可。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通过对活体组织施加高频电力来对活体组织进行接合的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被施加到活体组织的能量可以为任何种类的能量。例如,可以通过利用设置于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加热器对活体组织进行加热,向活体组织施加热能。此外,例如,可以将第1把持部件110作为超声波附加器,利用超声波振动对活体组织进行加热。此外,处置部100能够构成为通过各种方法处置所把持的活体组织。能够根据施加到活体组织的能量的种类,适当变更处置部100的结构和电源单元290的结构。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这里,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变形例中,处置部100的一对把持部件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参照图5A和图5B,说明本变形例的处置部100的形状。

图5A是示意性示出本变形例的处置部100的构造的立体图。此外,图5B是示出处置部100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900的状态的示意图,并示出从处置部100的前端侧观察到的情形。如这些图所示,本变形例的处置部100具有:第3把持部件130和第4把持部件140。第3把持部件130和第4把持部件140对置。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900被第3把持部件130和第4把持部件140夹持。这样,第3把持部件130和第4把持部件140作为彼此相对移动并在它们之间把持活体组织的第1把持部件和第2把持部件发挥作用。

第4把持部件140具有:右侧部件142和左侧部件144。在右侧部件142和左侧部件144之间设有规定的间隔D1。右侧部件142和左侧部件144维持相互的位置关系,并向第3把持部件130的方向移位。

第3把持部件130的宽度W1比右侧部件142和左侧部件144之间的间隔D1窄。当第3把持部件130向第4把持部件140的方向移位时,第3把持部件130位于右侧部件142和左侧部件144之间。

根据本变形例,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在由处置部100把持的活体组织900中,在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的界面即接合面上产生剪切应力。其结果,在产生了剪切应力的部分上,被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夹持的物质被向外侧挤出。其结果,能够以足够的强度进行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的界面的接合。

另外,在处置部100中,第3把持部件130和第4把持部件140的哪一个设为上下皆可。此外,虽然在图5B中示出了第3把持部件130配置在第4把持部件140的正中央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第3把持部件130可以配置于偏向右侧部件142和左侧部件144中的任意一方。包含这样的情况下,处置部100可以为左右不对称的形状。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这里,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变形例中,处置部100的一对把持部件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参照图6A和图6B,说明本变形例的处置部100的形状。

图6A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100的构造的立体图。此外,图6B是示出处置部100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900的状态的示意图,并示出从处置部100的前端侧观察到的情形。如这些图所示,本变形例的处置部100具有:第5把持部件150和第6把持部件160。第5把持部件150和第6把持部件160对置。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900被第5把持部件150和第6把持部件160夹持。这样,第5把持部件150和第6把持部件160作为彼此相对移动并在它们之间把持活体组织的第1把持部件和第2把持部件发挥作用。

与第1变形例同样,第6把持部件160具有:右侧部件162和左侧部件164。在右侧部件162和左侧部件164之间设有规定的间隔D1。右侧部件162和左侧部件164维持相互的位置关系,并向第5把持部件150的方向移位。

第5把持部件150具有凸部152。凸部152的宽度W1比右侧部件162和左侧部件164之间的间隔D1窄。当第5把持部件150向第6把持部件160的方向移位时,第5把持部件150的凸部152位于右侧部件162和左侧部件164之间。

根据本变形例,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在由处置部100把持的活体组织900中,在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的界面即接合面上产生剪切应力。其结果,在产生了剪切应力的部分上,被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夹持的物质被向外侧挤出。其结果,能够以足够的强度进行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的界面的接合。

另外,在处置部100中,第5把持部件150和第6把持部件160的哪一个设为上下皆可。此外,处置部100可以是左右不对称的形状。

[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这里,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不同点,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变形例中,在处置部100的保持部件的相互对置的部分设有倾斜。

图7A是示出本变形例的处置部100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900的状态的示意图,并示出从处置部100的前端侧观察到的情形。此外,图7B是从处置部100的前端侧观察到的情形,是示出不具有活体组织900的状态的示意图。如这些图所示,本变形例的处置部100具有:第3把持部件130;以及具有右侧部件142和左侧部件144的第4把持部件140。活体组织900被第3把持部件130和第4把持部件140夹持。

在第3把持部件130和第4把持部件140的右侧部件142和左侧部件144与活体组织相接的角部设有倾斜T。借助这样的形状,与不具有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利用把持的活体组织900来稳定地产生剪切应力。

这里,倾斜T的角度可以构成为相互对置的面平行。即使相互对置的面平行,在被把持的活体组织900的接合面也产生剪切应力。此外,倾斜面的角度可以是如下所示。即,如图8所示,设第4把持部件140的右侧部件142和第3把持部件130的不倾斜的相互对置的面为水平面。这时,设置于右侧部件142的倾斜面145与水平面所成的角θ1大于设置于第3把持部件130的倾斜面135与水平面所成的角θ2。通过如图8所示地设定所成的角θ1和所成的角θ2,如右侧部件142在第3把持部件130的倾斜面135上摩擦并移动这样的力发生作用。其结果,活体组织的2个接合面之间的物质能够被高效挤出。

虽然在本变形例中示出了在第1变形例的把持部件设有倾斜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如第1实施方式及其第2变形例这样的形状的把持部件设有倾斜。此外,如上所述,倾斜的角度根据想要挤出活体组织的2个接合面之间的物质的方向来确定。

[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

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进行说明。这里,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不同点,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9是从前端侧观察本变形例的处置部100时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在本变形中,第3把持部件13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如本变形例这样,即使设第3把持部件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也能够挤出活体组织的2个接合面之间的物质,实现较高的接合强度。

在使第3把持部件130为超声波附加器时,在考虑第3把持部件的振动特性后,该截面形状优选为例如近似于圆形的形状。如本变形例这样第3把持部件13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由此使第3把持部件130为能效高的超声波附加器变得容易。

[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

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进行说明。这里,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不同点,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中,在第3把持部件130的两侧的2个部位,对活体组织900施加剪切应力。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中,在1个部位对活体组织900施加剪切应力。

图10A示出表示从前端侧观察处置部100时的情形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本变形例的处置部100具有:第7把持部件170和第8把持部件180。第7把持部件170和第8把持部件180对置。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900被第7把持部件170和第8把持部件180夹持。这样,第7把持部件170和第8把持部件180作为彼此相对移动并在它们之间把持活体组织的第1把持部件和第2把持部件发挥作用。

将第7把持部件170作用于活体组织900的位置向第7把持部件170的移动方向延伸出的线与将第8把持部件180作用于活体组织900的位置向第8把持部件180的移动方向延伸出的线不一致。这时,在被第7把持部件170和第8把持部件180把持的活体组织900中,在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的界面上产生剪切应力。其结果,在产生了剪切应力的部分上,被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夹持的物质被向外侧挤出。这具有提高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的界面的接合强度的效果。

换言之如下所述。设第7把持部件170中的最靠第8把持部件180侧的点为第1点、第8把持部件180中的最靠第7把持部件170侧的点为第2点。这时,第2把持部件120相对于第1把持部件110相对移动时的第2点的轨迹的延长线不通过第1点。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第7把持部件170与第8把持部件180对置的面成为倾斜面。虽然此处示出了第7把持部件170和第8把持部件180为对称的形状的例子,但是它们也可以为不对称的形状。

[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

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进行说明。这里,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不同点,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10B示出表示从前端侧观察处置部100时的情形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第7把持部件170和第8把持部件180对置的面成为曲面。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相同。根据本变形例,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示出构成为在垂直于处置部100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沿左右挤出内容物的处置部100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可以构成为在与处置部10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截面中沿左右挤出内容物。在该情况下,与处置部10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截面的形状只要是如上所述的在活体组织900的接合面上产生剪切应力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配置在处置部100的下侧的第1把持部件相对于配置在上侧的第2把持部件,前端侧为凸型且基端侧为凹型,并且,第2把持部件相对于第1把持部件,前端侧为凹型,基端侧为凸型。

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关于处置部100的对置的一组把持部件,包含把持部件和活体组织相接的点在内的截面上的把持部件的形状也如下所述。即,设一方的把持部件中的最靠另一方的把持部件侧的点为第1点、设另一方的把持部件中的最靠一方的把持部件侧的点为第2点。这时,把持部件移动时的第2点的轨迹及其延长线不通过第1点。在为这样的形状时,在被一组把持部件夹持的2片活体组织中,在组织彼此相接的面中产生剪切应力。其结果,在组织彼此相接的面上存在的无用物被向外侧挤出,该面紧贴。通过在组织彼此紧贴的状态下施加能量,实现组织彼此的牢固接合。

[第2实施方式]

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11A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100的立体图。此外,图11B示出垂直于处置部100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且从处置部100的前端侧观察到的剖视图。这里,具体示出能量施加部的配置。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在第1把持部件110设有凹部113。此外,在第2把持部件120设有凸部12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情况同样,在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对置的面上设有倾斜。并且,在第1把持部件110的设有倾斜的部分、即与第2把持部件120的设有倾斜的面对置的面上,设有第1能量施加部118。另一方面,在第2把持部件120的设有倾斜的面、即与第1把持部件110的设有倾斜的面对置的面上,设有第2能量施加部128。

第1能量施加部118和第2能量施加部128是例如电极。在处置中通过隔着活体组织900对第1能量施加部118和第2能量施加部128之间施加高频电压,进行高频处置。即,电流与被施加的电压相应地在被夹持的活体组织中流过。这时,由于活体组织的电阻,在该活体组织中产生热。利用该热,活体组织被接合。

此外,第1能量施加部118和第2能量施加部128可以是例如加热器。在该情况下,在处置中加热器被加热至高温,由处置部100夹持的活体组织利用加热器的热而被接合。

图11C示出第1把持部件110的凹部113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凸部122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如该图所示,设置于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倾斜的角度与参照图8所说明的内容相同。即,第1把持部件110的右侧凸部112的设有第1能量施加部118的倾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θ1大于第2把持部件120的凸部122的设有第2能量施加部128的倾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θ2。通过这样设定倾斜的角度,被把持的活体组织的2个接合面之间的物质能够被高效地挤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中的产生剪切应力的第1把持部件110的右侧凸部112和左侧凸部114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凸部122的相对置的倾斜面上,设有第1能量施加部118和第2能量施加部128。这样,通过在第1组织910和第2组织920之间的内容物被挤出的部分上设有能量施加部,能够获得较高的接合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在第2把持部件120的凸部122的顶上部分和第1把持部件110的里部的最深部设置能量施加部。在该部分上,被夹持在第1组织910与第2组织920之间的内容物不被向外侧挤出,即使设有能量施加部,接合也会变弱。在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处置装置20的接合处置中,假设切开在处置以后由处置部100把持的组织的中央部分。因此,未在处置部100的中央部分设置能量施加部。

这样,能量施加部设置于如下的区域。即,设一方的把持部件中的最靠另一方的把持部件侧的点为第1点、设另一方的把持部件中的最靠一方的把持部件侧的点为第2点。设由第2点的轨迹和该轨迹的延长线、以及通过第1点且与该轨迹和延长线平行的线夹着的区域为第1区域。这时,能量施加部设置于至少任意一方的把持部件的至少包含在第1区域中的区域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第1把持部件110和第2把持部件120的形状,挤出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的内部的无用的物质,实现强度较高的接合。

[第3实施方式]

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说明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12A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100的立体图。此外,图12B示出垂直于处置部100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且从处置部100的前端侧观察到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9把持部件191为超声波附加器。第9把持部件191呈细长形状,在轴260内通过,并与设置在操作部主体272内的超声波振动源连接。第9把持部件191在其长度方向上纵向振动。如图12B所示,与第9把持部件19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呈大致圆形,并成为容易传递超声波振动的形状。

在处置部100设有与第9把持部件191对置的第10把持部件192。在第10把持部件192设有凹部193。第9把持部件191和第10把持部件192呈如第9把持部件191进入到第10把持部件192的凹部193这样的形状。在凹部193的与第9把持部件191对置的部分设有能量施加部194。在本实施方式中,能量施加部194是例如加热器。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100通过第9把持部件191和第10把持部件192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通过作为加热器的能量施加部194对活体组织进行加热,由此对活体组织进行接合。而且,第9把持部件191进行超声波振动,由此对被把持的活体组织进一步施加能量并提高接合强度,并且通过第9把持部件191的超声波振动,切断所把持的活体组织。

另外,能量施加部194不限于加热器,也可以是用于对例如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施加高频电压的电极。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第9把持部件191和第10把持部件192的形状,挤出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的内部的无用的物质,实现强度较高的接合。

标号说明

20:处置装置;100:处置部;110:第1把持部件;112:右侧凸部;113:凹部;114:左侧凸部;115:第1点;118:第1能量施加部;120:第2把持部件;122:凸部;125:第2点;128:第2能量施加部;130:第3把持部件;135:倾斜面;140:第4把持部件;142:右侧部件;144:左侧部件;145:倾斜面;150:第5把持部件;152:凸部;160:第6把持部件;162:右侧部件;164:左侧部件;170:第7把持部件;180:第8把持部件;191:第9把持部件;192:第10把持部件;193:凹部;194:能量施加部;260:轴;270:操作部;272:操作部主体;274:固定把手;276:可动把手;278:旋转旋钮;280:输出开关;286:缆线;290:电源单元;292:控制部;294:高频驱动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