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双筒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413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双筒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肩关节镜下的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肩关节盂骨性缺损修补骨定位的手术双筒定位器。

背景技术:
肩关节盂唇损伤是一类常见疾病,常由肩关节习惯性脱位造成。多数患者在第一次由运动或者外力造成脱位后,即发展成为习惯性脱位。关节囊盂唇修复术(Bankart修复术)是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最常用手术方式,但对于存在肩盂前缘严重骨质缺损的患者复发脱位的风险较高。喙突移位Latarjet手术为这类患者提供了解决方案,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年轻患者。微创外科是临床医学界跨世纪的高新外科科技成就之一。微创外科器械的代表为内窥镜。如利用一个钥匙孔大小的孔道或微小切口,即可进行腹腔内脏器病变切除、畸形纠正、修复或重建等各种外科手术,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微创手术不同于上世纪的外科手术之处在于,前者能减少手术创口面积,避免体内组织的大幅度暴露而引起的感染,以及能使病人更快痊愈,缩短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微创手术器械可将传统外科手术造成的体内创伤降低至最小程度。因此,研究认为,微创外科手术是一个“跨世纪的里程碑”。如关节镜外科学即是微创手术理念在骨科领域的重大进展,是关节外科的发展方向。国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逐渐将其应用于临床,我国在八十年代引进了这项技术。近年随着医学知识的发展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关节镜手术以其显著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病人所接受,为广大关节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经过几十年迅猛发展,现在已经应用于骨科的大部分领域,尤其在肩关节镜以及膝关节镜外科技术方面,各种新方法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随着以“大创伤”为特征的开放手术向以“微小创伤”为特征的微创手术方向发展,探索面向自然腔道的新一代微创手术器械已成必然趋势。面对生命医学发展的需求,探索先进手术器械创新设计与仿生制造的科学原理是机械工程学科重要任务之一。当前,由于微创手术器械设计理念没有根本性变革,导致许多复杂精细手术无法完成。长期以来,我国在此方向基础研究不足,制约了微创手术器械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器械创成与制造的科学基础涉及机械科学、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微创手术器械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将为临床医学提供新治疗原理与工具,相关研究将催生医疗技术的新变革。在进行喙突移位Latarjet手术的过程中,截取下喙突的定位困难,由于没有关节镜下专用的手术器械用于镜下的喙突定位或者钻孔,所以目前需要开放手术,产生的切口较大影响美观,而且缺乏关节镜下的放大监视作用,仅靠术者本身所具有的手术经验,所以需要镜下软骨移植专用设备,从而减少对于患者的创伤。目前latarjet手术器械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关节镜下对喙突的固定问题,由于目前没有合适的镜下喙突克氏针钻孔定位器,使得镜下将喙突固定在关节盂合适位置较为困难。所以目前均是依靠外科医生的经验进行骨道的钻取,从而最终的骨道位置会有部分偏差,而影响最终的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术双筒定位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关节镜下无法对喙突有效固定问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术双筒定位器,其用于关节镜下的Laterjet手术,包括主体和定位套筒,其中,主体包括基座,在基座的一端设有长柱状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顶端设有钩部。作为优选,在基座的两侧设有对称布置的固定部,两个固定部之间形成一定角度。作为优选,定位套筒和突出部相互平行。作为优选,每个固定部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作为优选,定位套筒包括头部和尾部,在安装时将定位套筒的尾部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从而将定位套筒固定在主体上。作为优选,定位套筒的尾部的侧面具有齿状槽,在定位套筒的头部的端面设有平槽。作为优选,定位套筒的尾部的侧面具有螺纹,固定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侧顶部设有螺纹卡齿,使得定位套筒的尾部能够旋入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作为优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球状,第一连接部内侧和第二连接部内侧之间的距离为2.2cm,第一连接部外侧和第二连接部外侧之间的距离为4cm。作为优选,定位套筒的长度为7-9mm。作为优选,主体的基座与突出部的连接处与突出部的钩部之间的距离为1.8cm。作为优选,定位套筒的尾部与突出部的钩部相互之间的距离为4-6cm。采用上述手术双筒定位器能够有效解决关节镜下对喙突的固定问题,能够在镜下将喙突固定在关节盂合适位置,实现很好的手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手术双筒定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手术双筒定位器的后视图;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手术双筒定位器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手术双筒定位器的侧视图;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手术双筒定位器中定位套筒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手术双筒定位器中定位套筒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手术双筒定位器中定位套筒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体;2、定位套筒;3、突出部;4、固定部;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钩部;8、基座;9、头部;10、中空部;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尾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图1示出了一种手术双筒定位器,其主要用于关节镜下的Laterjet手术,在进行Laterjet手术时,通过该双筒定位器使得克史针能钻入到准确的手术位置,该手术双筒定位器包括主体1和定位套筒2,其中,主体1包括基座8,在基座8的一端设有长柱状的突出部3,在突出部3的顶端设有钩部7,在基座8的两侧设有对称布置的固定部4,两个固定部4与突出部3不在同一平面内并且两个固定部4之间形成一定角度,每个固定部4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优选为球状,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1内侧和第二连接部12内侧之间的距离为2.2cm,第一连接部11外侧和第二连接部12外侧之间的距离为4cm,在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用以固定定位套筒2。作为优选,定位套筒2和突出部3相互平行,这样,通过手术双筒定位器中的带有钩部7的突出部3和两定位套筒2的配合作用,能够在镜下将喙突固定在关节盂合适位置。具体如图4-7所示,定位套筒2具有中空部10,用以使得克氏针从中空部10中穿过,并钻进截取下的喙突移植物内,其中,定位套筒2的长度优选为7-9mm,其中空部11的直径优选为3.3mm。具体地,定位套筒2包括头部9和尾部13,其尾部13的端部为尖锐状,在尾部13的侧面具有齿状槽,其头部9的直径优选为1.1cm,在头部9的端面设有与齿状槽对应的平槽。在安装时,定位套筒2的尾部13依次穿过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从而将定位套筒2固定在主体1上,当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1,12形成孔道以允许定位套筒2穿过时,如果定位套筒2的头部9上的平槽朝上,则无法形成锁定作用,定位套筒2可以前后移动,当定位套筒2的头部9上的平槽朝下,使得另一方的齿状槽向上,则会与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1,12所形成的孔道卡住并锁定,使得定位套筒2无法前后移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套筒2的尾部13的侧面具有螺纹,固定部4的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的内侧顶部设有螺纹卡齿,这样,定位套筒2的尾部13能够旋入到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中,使得连接更加紧密,其中,主体1的基座8与突出部3的连接处与突出部3的钩部7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8cm,此外,定位套筒2的尾部13与突出部3的钩部7位于同一平面内,相互之间的距离优选为4-6cm。采用上述手术双筒定位器能够有效解决关节镜下对喙突的固定问题,能够在镜下将喙突固定在关节盂合适位置,实现很好的手术效果。本发明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