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除寒湿的保健药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6785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保健品,特别是一种驱除寒湿的保健药品。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人体百病之源在于外侵。就是说当人体受到外来环境侵袭而自身不足以抵抗时,就会产生疾病。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太过时不适合人体正常的适应即为六邪。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在致病的这“六淫邪气” 中,湿邪最难除。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而湿气重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即为自然界湿气太胜侵袭人体,由于湿为阴邪易袭阳位其性重浊,所以感受湿邪时会有头痛如裹困重等感觉,又因其重浊粘腻往往伴有肢体困重麻木的感觉,另外脾喜燥恶湿,易被湿邪所困出现脾虚生内湿。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

脾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运化”。运是运输,化是消化。运输什么?一是水,二是“水谷精微”。运化水液,是指脾气的吸收、转输水精,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脾气运化水液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津液,即水精,以及大肠吸收的水液,由肾气的蒸化作用回吸收的水液,经脾气的转输作用上输于肺,再由肺的宣发肃降作用输布于全身,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二是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而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凡水液的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脾气散精,将水精和部分谷精一同上输于肺,其中清纯部分经肺的宣发作用,输布于皮毛、肌腠和头面诸窍而润泽之;浓厚部分在肺的肃降作用下,下行濡润五脏六腑。输送到皮肤肌腠的津液被利用后可化汗排出体外。输送到脏腑的水精,被脏腑利用后化为浊液归肾或膀胱,经肾气的蒸化作用,浊中之清上升,经脾气之转输上达于肺,再次参与水液代谢;浊中之浊变为尿液排出体外。由于脾气在水液的升降布散运动中发挥着枢转作用,使之上行下达,畅通无阻,从而维持了水液代谢的平衡。若脾气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清代名医薛生白的《湿热病篇》是温病中第一部详细论述湿热病的专著,论中对于湿邪的治疗,常采用宣湿、化湿、燥湿等方法。

1、宣湿法:是用芳香宣透或微苦而辛之品,通过宣畅肺气,使“肺为水之上源”的功能恢复,津液得以上下输布,湿邪消除。适用于湿温初起,症见身热午后较甚,汗出不解,或发热恶寒无汗,身重头痛,小便短少,苔白腻,脉濡缓等。

2、化湿法:是用气味芳香的药物醒脾、运脾,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适用于湿浊中阻,脾为湿困之证。脾为湿土之脏,盖脾喜燥而恶湿,土喜暖而爱芳香。香可通气,能行中焦之气机,还可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的症状,如脘腹痞满,嗳气吞酸,呕吐泄泻,食少体倦,舌苔白腻,脉濡缓等。

3、燥湿法:是用味苦性温的药物,燥脾土,健脾运。适用于湿浊内盛,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病证。多用苦温药物燥湿,疏利中焦气机,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湿邪中阻,易伤脾阳,更碍气机。气滞、阳虚又使湿邪内生,加重湿病。湿不自化,气机调畅则湿邪易化,所谓“气化湿亦化,气行则水行”。

综上所述,当外湿侵体入脾,会导致脾虚,进而转化为内湿。因此欲除湿需先健脾。根据中医“五行对五脏”的论证:“心为脾之母,脾为肺之母,子脏虚则补母脏,母脏实则泄子脏”,由此得出中药治疗不能直接针对一种脏器,而是要“母子同补”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而去湿利水的两大途径“上行下达”需要上有肺气宣湿,中有脾脏运转,下有肾脏排湿之功,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宣肺,健脾,强肾是去湿的根本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寒湿,以宣湿、化湿、燥湿之古法为医理基础,有宣肺利水,健脾胃,和五脏,祛寒湿功效的驱除寒湿的保健药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驱除寒湿的保健药品,原料及重量比为:山药5~20%,野西瓜苗5~15%,干姜5~20%,艾叶5~15%,甘草5~20%,桔梗8~25%,茯苓8~25%,党参5~15%,将各原料分别制成中药切片,混合均匀包装即成。

作为一种优选,将各原料分别制成萃取液,混合均匀,制成口服液包装即成。

作为一种优选,将各原料分别制成纳米级粉末,混合均匀,制成膨化口服冲剂包装即成。

作为一种优选,将各原料分别制成不少于300目的粉末,混合均匀制成袋茶,包装即成。

湿气有寒、热两分之别,本发明是一种以宣湿、化湿、燥湿之古法为医理基础,附以创新中药配方针对寒湿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宣肺利水,健脾胃,和五脏,祛寒湿的功效。主要原料有:山药,野西瓜苗,干姜,艾叶,甘草,桔梗,茯苓,党参。各原料功效如下:

山药 ,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1.健脾益胃助消化 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在本发明中是健脾,益胃,养肺,固肾。

野西瓜苗的作用与功效:野西瓜苗有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为治疗湿气之要药。在本发明中的作用是祛风散寒,除湿。

干姜的作用与功效: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于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肺寒久咳气喘,痰多清稀。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在本发明中的作用是驱寒,温肺,健脾胃。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纲目》:温中,逐冷,除湿。《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在本发明中的作用是:理气血,逐寒湿。

甘草的作用与功效: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在本发明中的作用是:补脾益气,缓解其它中药对胃肠道刺激。

桔梗的作用与功效:其味苦、辛、平,归肺经。有宣肺祛痰、排脓消痈之功,桔梗以作用于肺经为主,主治以咳嗽、咽痛、肺痈等上部病症为主。桔梗能宣利肺气,有引药上浮入肺的作用,又有升提肺气的作用,可使病理之水湿由脾到肺而归于常道。宣畅气机,开胸散结:桔梗在气滞血瘀、痰阻所致的胸痹中经常应用。在本发明中的作用是:宣利肺气,开胸散结。

茯苓 味甘、淡、性平,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本发明中的作用是: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党参的作用与功效: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增强抵抗力 党参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党参的主要功效是补气。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语音低沉、自觉气短、稍一活动就喘促的肺气虚弱者。侧重于脾胃气虚的人,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在本发明中的作用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增强机体抵抗力。

本发明的作用医理是:

1.健脾胃,助消化。恢复脾胃动力,使其正常完成运输水气的功能。

2.宣肺,疏通肺气,使上行的水气能够及时有效排出体外。

3.强肾利水,使下达的水气能够及时的排出体外,并减轻肾脏负担从而滋养肾脏。

4.排出体内潴留寒湿之气,恢复机体健康状态。

5.益气活血,恢复体内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取山药50克,野西瓜苗50克,干姜50克,艾叶50克,甘草150克,桔梗250克,茯苓250克,党参15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中药切片,混合均匀包装即成驱除寒湿的保健药品。

服用时加入3000-5000克纯净水熬制20~30分钟后过滤药渣,即可服用。

实施例二:

取山药200克,野西瓜苗150克,干姜200克,艾叶150克,甘草50克,桔梗120克,茯苓80克,党参5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萃取液,混合均匀,制成口服液包装即成驱除寒湿的保健药品。

实施例三:

取山药120克,野西瓜苗120克,干姜120克,艾叶120克,甘草200克,桔梗80克,茯苓120克,党参12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纳米级粉末,混合均匀,制成膨化口服冲剂包装即成驱除寒湿的保健药品。

实施例四:

取山药180克,野西瓜苗100克,干姜80克,艾叶80克,甘草80克,桔梗200克,茯苓200克,党参8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300目的粉末,混合均匀制成袋茶,包装即成驱除寒湿的保健药品。

实施例五:

取山药120克,野西瓜苗120克,干姜180克,艾叶100克,甘草180克,桔梗100克,茯苓100克,党参10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450目的粉末,混合均匀制成袋茶,包装即成驱除寒湿的保健药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