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秃疮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2259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秃疮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秃疮,头部皮肤病之一,俗称鬎鬁、头癣、癞头疮;病久易使发脱落形成秃顶,初起白痂,搔痒难忍,蔓延成片,久则发枯脱落,形成秃斑,但愈后毛发常可再生,多由不洁的理发工具或梳、帽等传染而致,目前,治疗头癣、秃疮的药物很多,如灰黄霉素、达克宁、克霉唑等,但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费用高,有毒性和腐蚀性,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治疗时间长,治愈率低,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秃疮的外用中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秃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野菊花15-20、淫羊藿6-8、淡竹叶8-10、蒲公英4-6、焦神曲2-4、桑寄生5-7、甜叶菊10-15、叶下珠2-4、川牛膝6-10、白药子3-5、泽兰6-8、当归2-4、荆芥子6-8、入地蜈蚣4-6、大枫子8-10、黄毛耳草2-4、苦参4-6、刺五加6-8、柏子仁10-15、制乳香2-4、没药4-5、蒺藜苗2-4和黄花香3-4。
治疗秃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野菊花18、淫羊藿7、淡竹叶9、蒲公英5、焦神曲3、桑寄生6、甜叶菊12、叶下珠3、川牛膝8、白药子4、泽兰7、当归3、荆芥子7、入地蜈蚣5、大枫子9、黄毛耳草3、苦参5、刺五加7、柏子仁12、制乳香3、没药4.5、蒺藜苗3和黄花香3.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混合煎煮熬制40-50分钟,过滤取煎煮液,继续文火加热熬制浓缩至100-150ml,装瓶,使用时涂覆于患处,每日2-3次,10天为一疗程,2-3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外用中药由多种药材组合协同组成,主要用于祛风燥湿、清热解毒、燥湿泄热、杀虫解毒功效,对秃疮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制备易、毒副作用小、疗效较好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秃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野菊花18、淫羊藿7、淡竹叶9、蒲公英5、焦神曲3、桑寄生6、甜叶菊12、叶下珠3、川牛膝8、白药子4、泽兰7、当归3、荆芥子7、入地蜈蚣5、大枫子9、黄毛耳草3、苦参5、刺五加7、柏子仁12、制乳香3、没药4.5、蒺藜苗3和黄花香3.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混合煎煮熬制40-50分钟,过滤取煎煮液,继续文火加热熬制浓缩至100-150ml,装瓶,使用时涂覆于患处,每日2-3次,10天为一疗程,2-3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何某某,男,32岁,患有秃疮,患处初起白痂,瘙痒难忍,蔓延成片,随后毛发枯脱落,形成秃斑,多方治疗一直未治愈,后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2次,涂覆一个疗程,效果显著,白痂脱落、愈合,后继续巩固疗效涂覆两个疗程,患处有新生毛发长出,痊愈。
病例2、王某,男,52岁,患有秃疮,患处头皮瘙痒难忍,脱发严重,形成秃头,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2次,一周后瘙痒停止,病情好转,后续涂覆两个疗程,患处有新毛发长出,痊愈。
病例3、张某某,女,45岁,患有秃疮,患处初起白痂,瘙痒难忍,蔓延成片,随后毛发枯脱落,形成秃斑,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2次,连涂十余天,效果显著,瘙痒减轻,后续涂覆两个疗程,患处无任何不适症状,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