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0455发布日期:2018-06-17 13:1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过敏药物,尤其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
背景技术
:过敏性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近十余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一亿哮喘患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中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1千万以上哮喘患者。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实现对吸入物引起的特异性过敏性哮喘的根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人参5~10份、荆芥10~20份、金银花5~10份、陈皮5~10份、薏仁15~20份、白及10~20份、黄芪15~20份、吴茱萸2~5份、法半夏5~10份、红景天5~10份、平车前5~10份、苏子2~5份、枇杷叶2~5份、赤茯苓5~10份。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人参10份、荆芥15份、金银花7份、陈皮5份、薏仁20份、白及15份、黄芪15份、吴茱萸3份、法半夏8份、红景天8份、平车前10份、苏子2份、枇杷叶5份、赤茯苓5份。黄芪:别名,绵黄芪等,英文名:MilkvetchRoot,中药拉丁名:RADIXASTRAGALI;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荆芥:别名:香荆芥、猫薄荷。学名:HerbaSchizonepetae。性微温,味辛。入肝、肺经。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红景天:拉丁学名:RhodiolaroseaL.,别名:蔷薇红景天,扫罗玛布尔(藏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寒,味甘、涩。归肺经。有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收涩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气虚体弱、病后畏寒、气短乏力、肺热咳嗽、咯血、白带腹泻、跌打损伤等。金银花:性寒,气清香,味淡、微苦。归肺,胃,心,大肠经。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用生姜、明矾炮制去毒后作为中药原料使用被称为法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薏米,性凉,味甘、淡。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薏米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人参:别名,山参、园参、人衔、血参、孩儿参等,英文名:Ginseng,GinsengRoot,拉丁植物名:PanaxginsengC.A.Mey.;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陈皮: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效。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白及:别名甘根,白根,白给,白芨,冰球子,白乌儿头,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苦甘,微寒,性涩。归肺、肝、胃经。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癥结,发背,瘰疬,肠风。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吴茱萸:为小乔木或灌木,拉丁学名Tetradiumruticarpum,原名Euodia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的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平车前:俗名车前草。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幼株可食用。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咳嗽、皮肤溃疡等。苏子:苏子又名荏、紫苏、苏、白苏、桂荏、荏子、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皱叶苏、鸡苏、臭苏、大紫苏、假紫苏、水升麻、野藿麻、聋耳麻、孜珠、兴帕夏噶(藏语)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味辛,气微温,无毒。入心、肺二经。发表解肌,疗伤风寒,开胃下食,消胀满,除香港脚口臭。苏子降气定喘,止咳逆,消膈气,破坚症,利大小便,定霍乱呕吐。枇杷叶:学名:EriobotryajaponicaThunb.。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喘,胃热呕逆。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经。行水,利湿热,益心润肺。用于小便不利,淋浊,泻痢,心阴不足,肺燥,消渴。本发明的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专门用于治疗由吸入物引起的特异性过敏性哮喘,该类哮喘大多是因为过敏体质被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引发,该中药配方采用利尿、排毒的药物驱邪,散邪的同时用滋补药物固本培元、抚养正气,以修复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改善过敏性体质,从根本上消除了吸入物引起的特异性过敏的诱因,实现了对该类型过敏性哮喘的彻底治疗。临床病例研究:诊断标准:参照《全球哮喘防止的创议》(GINA)(1998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制定诊断标准。基本诊断条件:(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以上,常见清晨和(或)也就发作性咳嗽,运动或冷空气刺激后加重;(2)查体临床无感染阳性体征,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3)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可使咳嗽发作缓解,但停药后短时间内复发。辅助诊断条件: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且在发病前接触过过敏源。随机选取同时满足基本诊断条件和辅助诊断条件的100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病例研究;疗效标准:以每日咳嗽时间为疗效得分,根据尼莫地平法判定总疗效。总疗效=(疗前咳嗽时间-疗后咳嗽时间)/疗前咳嗽时间*100%;临床治愈:咳嗽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总疗效≥95%;显效:咳嗽症状明显改善,70%≤总疗效<95%;有效:咳嗽症状有好转,30%≤总疗效<70%;无效: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疗效<30%;采用实施例1作为治疗药,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作为对照组;10天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天,三个疗程后持续观察一个月得到表1中的数据:组别人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501623110100%对照组5061620884%表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组成:人参20g、荆芥30g、金银花14g、陈皮10g、薏仁40g、白及30g、黄芪30g、吴茱萸6g、法半夏16g、红景天16g、平车前20g、苏子4g、枇杷叶10g、赤茯苓10g;加10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收集一次滤液和滤渣,再向滤渣中加5倍水,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后浓缩干燥得到的粉末即为一天计量,分装入胶囊内分为早、中、晚三次服用,儿童根据体重适当减量。实施例2一种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组成:人参10g、荆芥40g、金银花10g、陈皮16g、薏仁30g、白及20g、黄芪34g、吴茱萸4g、法半夏20g、红景天10g、平车前12g、苏子6g、枇杷叶6g、赤茯苓16g;加10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收集一次滤液和滤渣,再向滤渣中加5倍水,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后浓缩干燥得到的粉末即为一天计量,分装入胶囊内分为早、中、晚三次服用,儿童根据体重适当减量。实施例3一种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组成:人参16g、荆芥20g、金银花20g、陈皮20g、薏仁36g、白及40g、黄芪40g、吴茱萸10g、法半夏10g、红景天20g、平车前10g、苏子10g、枇杷叶4g、赤茯苓20g;加10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收集一次滤液和滤渣,再向滤渣中加5倍水,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后浓缩干燥得到的粉末即为一天计量,分装入胶囊内分为早、中、晚三次服用,儿童根据体重适当减量。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