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耳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0328发布日期:2018-06-17 12:5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中耳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一种中耳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耳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枯矾15-20克,冰片10-15克,黄连15-20克,黄芩15-20克,生地20-25克,胆草10-15克,蒲公英15-20克,野菊花15-20克,酸枣仁10-15克,麦冬10-15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枯矾15克,冰片12克,黄连15克,黄芩20克,生地20克,胆草10克,蒲公英16克,野菊花20克,酸枣仁10克,麦冬10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枯矾: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

冰片: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

黄连: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等。

黄芩: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等症。

生地:清热凉血,益阴生津。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胆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治: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疖肿,湿疹。

蒲公英: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消炎、凉血、利尿、利胆、轻泻、健胃、防癌等多种功能。

野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病等。对眩晕、头痛、耳鸣有防治作用。

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中耳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枯矾15克,冰片10克,黄连15克,黄芩20克,生地20克,胆草10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15克,酸枣仁10克,麦冬10克。

实施例2、一种中耳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枯矾17克,冰片12克,黄连17克,黄芩23克,生地23克,胆草13克,蒲公英17克,野菊花17克,酸枣仁13克,麦冬13克。

实施例3、一种中耳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枯矾20克,冰片15克,黄连20克,黄芩25克,生地25克,胆草15克,蒲公英20克,野菊花20克,酸枣仁15克,麦冬15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